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章廿九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起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承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转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合

◆起-定义
    ┌────────────────┐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
  注
  客观真实1:牛顿力学第二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
  客观真实2:施力者之能量如小于受力者,反作用力将及于施力者。
  解
  老子认为:想要有为的治天下,我不相信有此可能。
  通
  ●《章四八》:『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章五七》:『以无事取天下』。
  释
  人生命有限,能量有限,不可能操纵大于自身之能量体系。即使因时际会,有一时
    之可能,亦难保久远。
  宇宙能进化迄今,因能固守能量均衡的法则,不偏不私,随机而变。设若某一个体
  所拥有之能量,远大于同时代其它个体之和。则此个体必将其个人之私心、理
    念加诸其它个体,宇宙遂失去均衡。
  由人类历史发展之规律来看,容或有因社会之变态因素,人利用之,能集合社会上
    众人之力量,或以军事,或以宗教、主义、政治、经济,形成一时强权,但皆
    旋起旋灭,烟消云散,理即在此。

◆承-原因
    ┌─────────────────────────┐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
  注
  客观真实:想要以有限的能量控制无限的能量,不可能成功。
  解
  老子认为:「天下」是一种贵重神妙的东西,不能依己心改变,也不能占有。变动
    者必然会失败,占有的也必将失去。
  释
  无自知之明者,每自以为能「治国、平天下」。实则普天之下,人各一心,有得利
    者必有失利者。人乐得而恶失,故恶政人固恶之,善政人亦怨之。
  返观人生,人常贪得无餍,却不知虽小若一物,人亦难以控制,得失之间,心劳之
    ,神迷之,所为何来?更何况超过自我能控制之事物?『天下神器』,其利害
    关系至大,人之能力有限,岂可妄自占有?

◆转-现象
    ┌──────────────────────┐
    │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
  注
  客观真实:事物和人,均各有其不同的性质。
  解
  老子认为:人间世事,有主动的、有被动的,有嘘寒的、有吹暖的,有强壮的、有
  羸弱的,有安全的、也有危险的。
  释
  在动态的变化环境中,事物各有其不同的性质,姑不论其性质如何,前章有言:『
  大制不割』,人不应竞逐物表,而丧失分寸。
  各种物质的性质,系因能量之作用而形成,原与人无关。人若动心起欲,追之、求
    之、执之,形成「好奇、悬疑」或者「期待、希望」。然而这些物质现象,除
    了前述的假想,无一能真正满足人的需求,即使有也难以持久,其意义何在?
  人性本自具足,但若不明自性,向外界寻求满足,为物所迷,将不知何所之也。

◆合-证明
    ┌─────────────┐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
  注
  客观真实:为政者施政经费,来自人民之赋税,耗费越多,税征越高。
  解
  老子认为:所以为政之道,应该避免追求极端、奢侈及安逸,顺自然而行。
  通
  ●《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
    矣』。
  释
  首节『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其因即在于能避免极端之施政者,实
    乃凤毛麟角。尤其在民主时代,为争取选票,打破头争取经费以建设地方,更
    成为不可缺少的口号。然而,人民真正的福祉,难道就是那些立竿见影的物质
    建设吗?
  圣人之道,在于:『去甚,去奢,去泰』,人心平安了,万事知足。否则,天下神
    器,人岂能执之?若是放纵世人无止无休的物欲,盲目地追求满足,其后果不
  堪设想。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