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十、小寒   社团、服务、责任、晚会


  情感上,我是内向的,但做起事来,我却是大开大阖,敢做敢为。到三年级时,有次轮到本系主办学校的伙食,系里征召我来负责。
  学校的伙食团一向为同学们所诟病,只要是经济情况许可,都宁愿跑到校外商店去包伙。我仔细研究其中症结,发现人谋不臧是唯一的原因。传说每次主办的同学至少可以赚到一部脚踏车,相当于全部经费的三十分之一。再加上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白吃,羊毛出在羊身上,老老实实的同学当然吃亏。
  餐厅的规模可以容纳一千人,但通常只有三四百人入伙,人少,成本就相对的提高。学校虽负责六个工友的工资,他们的膳食却要由伙食团支付。此外每届伙食委员大约十人,他们将白吃白喝视为应有的权利。
  我一计算,只要把这些弊病革除,以目前每月每人一百二十元的消费额,可以办到相当于一百八十元的水平。
  因此我发出豪语,一定要把伙食办好。我们班上有位新插班的同学任艺华,他参加过青年军,做过中学教官,退役后才来念大学。因此他行政经验丰富,人也很稳重踏实,我特别请他负责帐务。其它还有几名委员,则是系里分派的。
  我召集了所有的伙食委员,规定先缴伙食费,而且一律凭票用餐。几位低年级委员抗议不服,但我毫不妥协,坚持立场。其次,我改变了进入餐厅的方式,原来是任凭同学持饭票入场,然后凭票领菜,饭则自行取用。这种弊端在于有些同学自备了菜肴,进场后只用饭而不去领菜,把饭吃完后,饭票则原封不动地交由别的同学依样画葫芦。
  我的方法简单明了,把餐厅重新划分成为两区,前区可以自由出入,但只供排队领菜。菜领毕,饭票立即收回作废,然后才进入后区盛饭。只要执行认真,这个方法必能杜绝多年以来的白吃之风。
  至于米粮的采购,我先打听清楚市价,再找商人来公开比价发包。至于每天的菜单,我一概不过问,只要有变化,周日加菜即可。此外,我还规定了每天每人的用油量,只要菜中有油,味道自然可口。
  果然,几天下来效果立见,同学们口耳相传,入伙人数每天陆续增加。不到十天,已有六百多人加入。
  我曾为了赚些零用钱,在学校为同学装配收音机,一个月大约能装一台,可赚五十到一百元。那时为了防范匪谍通讯,收音机均属于管制品。我知道有一处专卖报废的军用零件,拼拼凑凑后,就是一台“中用不中看”的奇货。赚了钱,兴趣更浓,便把剩下的材料,加上余款,为自己装了一台“八管推挽式音响”。不仅音质奇佳,还有喇叭分频的三维效果,较同学们花几千元买的成品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用这部音响,成立了“音乐欣赏会”,每周一次,搬进搬出,视为瑰宝,曾有同学出高价我都不舍得出让。这时为了服务同学,我又把音响搬到餐厅,使大家在进食之余,还有美妙的音乐佐餐。
  想不到这种服务产生了一些负作用,为了欣赏音乐,同学们吃完了都不肯走,原本拥挤的座位,此时更嫌不足。我着委员们去清场,结果更糟,为了表示没有吃完,大家纷纷加饭,结果每天增加了十几斤米的消耗。
  我无时无刻不在设法改进服务的品质,有几位低年级的委员却乘机揩油,经常入夜偷入库房大吃大喝。甚至利用职务之便,把饭票转手卖掉,白吃白喝。
  我得到同学密告,在现场抓到人证物证,而且追查他们的饭票,果然都告失踪。我大发雷霆,毫不客气的擅自取消了他们的委员资格。
  经过我的观察,发现同学们都嫌菜的分量不足。而以当时行情来看,青菜与白米的市价,大约是一比三十,大白菜是一角一公斤,白米则是三元一公斤。照我的推理,每人每天的消耗是白米八百公克,菜两公斤(因菜会失水,干量约为四分之一),若把菜的供应量提高三倍,便可以少消耗白米一百公克。以市价来说,应该能保持平衡。所以大量供应菜蔬,甚至于无限制供应,岂不是上上良策?
  我与任艺华商量,他完全同意我的理论,但是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这种方法从来没有人采用呢?他认为目前的伙食在众口交赞的情况下,不应该作无谓的冒险。
  除了没有人尝试之外,我实在想不到有任何不妥。当时每天的副食费约有六百元,而米却要一千四百元,多买二千公斤菜,只不过增加二百元,就算我估计错误,也只损失这两百元而已。用两百元买个经验,绝对值得。
  我不顾老任的反对,决定一试,于是选定了日子,以一个星期的时间,利用海报及各种社团关系大肆宣传,呼吁同学们合作。并说明如果这次试验成功,今后不论饭菜,都将无限供应,让大家吃饱为止。
  立刻校园中人人议论纷纷,没有人认为可行,但也没有一个人提得出不可行的理由。只有一点完全一致,人人抱着怀疑的心,等着看热闹。
  我胸有成竹,准备了好几个应变的方案,还和校工们做了几次假想预习,一切似乎都没有问题。当天老任还不放心,特别多买了不少菜,餐厅几乎都成了菜场。
  中午一向是十一点半开始进场,而这天还不到十点钟,一些怕来得晚吃不到菜的同学就开始排队了。不论我如何保证,他们就是不走,到了十一点钟,门口已聚了近一百多人。我心中开始觉得不安,连忙叫校工们加速烧菜,绝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失望。
  时候一到,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伍,立刻成了冲锋陷阵的散兵群,平时彬彬有礼的同学此时有如饿鬼煞神般,饭票还来不及收,人潮已似洪水般的涌进大厅。有的跳过围栏,有的干脆爬窗而进,甚至有的三五成群合力将别人挤到一边。
  大厅中分开放着六大桶菜,这一剎,像是有一群群绿头大苍蝇,纷纷由四面八方飞拥而到,立刻一层又一层地围满在每一个桶边。先到的,得到地利,挑精择肉,竟就着菜桶吃将起来。挤在后面的也不甘示弱,争先恐后的把筷子、汤匙举起,越过人头,插进前人的缝隙,能捞一点算一点。被排挤在外层的,则无不惶急焦躁,有的叫骂,有的往里钻,有的则干脆搬过椅子,居高临下,照捞不误。
  真是说时迟,那时快,这种世界末日的奇观,当我还在大门口拚命防堵时,乱象已不可收拾。所有的伙食委员都楞在一边,连前来监督的教官们,也都目瞪口呆。
  我热血暴涨,脱口大喝:
  “你们算是高级知识分子吗?无耻到这个地步!”
  没有人理我,一条条的蛆虫,蠕动如故。我不顾一切,冲到人群中,碰到人就拉,拉到就大骂一声:
  “无耻!”大概我那疯狂的神情镇慑了他们,也可能是良知还在,倒是没有一个人与我抗拒。清理了一桶又一桶,在当时只要有人对我稍露不满的神色,我一定会与他当场决一生死!
  我身上手上全是菜渣,脸上则杀气腾腾,同学们乖乖地就坐了,秩序渐渐恢复。我浑身抖颤,喘着气,老任忙过来把我拉到一边,对我说:
  “别担心,我又买了些菜,他们吃不完的。”
  “这些畜牲,值得我们喂养吗?”我还大声吼着。
  有位同学,不知其名,听了不服说:
  “朱邦复,你怎能这样骂人?我们可是规规矩矩的。”
  “什么叫规规矩矩?他们不规矩,难道你不该出面制止吗?”我余气未消。
  “为什么我要出面?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他理直气壮地站起来,老任怕我闹事,忙过来拉我。
  我用力把老任甩开,真打算豁出去了:
  “与你没有关系?大学教育是为了什么?眼看这种行为发生了,你能置身事外?人人像你一样,我们迟早要做亡国奴!”
  他还要争辩,周围的一些同学围了上来,把他架开了。这时我才感到全身虚脱,找了个角落坐下,心中百感交集。这些人果真饿到那个地步吗?或是有心与我为难,再不然是觉得有趣,一起来起哄?
  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总之,我觉得这些人只配吃他们天天埋怨的那种伙食。也罢,让他们去埋怨吧!
  一餐下来,统计战果,在正常情况下,每餐需要八桶饭三桶菜。而这一餐用了十三桶饭,十四桶菜,剩下的馊水,竟打破历史记录,有十五桶之多。
  原因非常简单,平常没有选择,有多少吃多少。现在有了自由选择的机会,每个人都先捞一碗菜,把肉吃光了,再吃喜爱的青菜,剩下的倒在馊水桶中,再去捞第二碗。
  这种现象证明了一点,理想必须配合现实,否则只是属于个人的幻想。没有人不希望享受自由,可是在有限的资源下,在不成熟的条件中,在人还没有认清自己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前,自由相当于盲目的、无规律的骚动,只有破坏,没有建设。只有权利的争夺,没有义务的奉献。如同把一个三岁的小孩放在大马路中,自由对他有什么意义?
  我灰心已极,把音响从餐厅搬回,一切工作推给老任,什么事都不管了。
  同学们嘲笑我办“人民公社”,有的责备我不负责任。事实上是我认识不清,对人性的了解不够,才导致失败。不论别人如何劝说,在这种情形下,再求改进是绝不可能了。而每天一律的例行工作,老任比我强上百倍,还要我管什么?
  处理众人之事需要手腕,我的个性太强,理想太高,脱离了现实。一个小团体就是大团体的缩影,其中成员的行为,也可以说是整体的代表。现今社会的群态,其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其发展的前景必是斑烂紊乱。毕竟二十世纪科技发达昌盛,人心在物欲的驱动下,道德良知破灭,人类社会终将享受到应有的后果,凭我?我能如何?
  仅以我们几个伙食委员来说,我曾一再善言以告,但仍有八位存心白吃。如果管理阶层已经败坏至此,而且行之有年,人人皆知,又怎能期望被服务的大众奉公守法呢?有人说贪便宜是人的天性,区区一百多元的小事,不能谓之为风纪败坏。我倒想请问一下,连一百多元都要贪的人,在面临数百万时,反倒能保持清廉,有这种人性吗?
  回想父亲对我,几乎可以用“惨无人道”来概括。不错,我的确心生怨怼,因为这是人性。可是随着经验的增长,对人性的认识越深,越是理解到父亲用心之良与苦。唯有在那种严酷的要求下,人才会警惕,才知反省,才能使人性升华。
  学校正是培养人子品行学问的摇篮,人性无所谓善恶,但当为与不当为积以成习后,即是行为的模式。如果学校放任这些小错,学子们一旦进入社会,怎能期望他们大公无私?再深一层分析,见微思着,受到大学教育洗礼的高级知识分子行为尚且如此,社会的希望又在哪里?国家能不乱吗?
  这些话绝非虚言,数十年后,有一件事印证了,那倒卖饭票的伙食委员之一,居然摇身一变,贵为立法委员。其行事为人与我所预料的一般无二,只是倍数放大了。最后,终以自我膨胀太过,以致行为失控而身败名裂。

  在这一次丑陋的经验之后,我失望已极,发誓不再参与团体事务,埋头去搞些自己能够控制,且有兴趣的艺术。
  我以前曾用铁丝缝衣服、扎眼镜,手工很精巧。一次在无意间,用铁丝扭成一部长约一吋半的脚踏车,维妙维肖。为了精益求精,我找到一种很细的空心塑料线,有各种各样的粗细和颜色。在铁丝做的车架外面,套上各色鲜艳的塑料线,栩栩如生。车胎一律黑色,以存其真,车轮与轴相连,轴圈则绕大头针承接,可以轻易地转动。把手采用晶亮的回纹针,与车身分离,所有应该活动的机构,都是分别组装的。
  因为与真车比例相同,而全车仅两吋多长,所以配件煞费苦心。车头灯我试着用磷粉涂底,几乎不小心中毒。又为了做“车牌”,开夜车用绣花针雕字,眼睛都快弄瞎了。
  我还做了些三轮车,用织锦缎敷在硬纸上做成车身,再以丝巾为篷,篷架可以收折。把几部放在一起,我们常任其滑动在倾斜的课桌上,玩赛车游戏。
  车子极受欢迎,人见人爱,同学建议我卖些钱来解决生活问题,我拒绝了。我认为这些心血不是钱可以交换的,我宁愿送人,而且只送女同学,因为我希望小吴常看到它。后来,索车的人越来越多,我三四天才能做一部,应付不了,就洗手不干了。
  我开始画油画,因买不起材料,便用亚麻仁油和颜料粉,自己调配。画框画布也是就地取材,有次捡到一条床单,如获至宝,由文艺复兴期的风格到野兽派,一一摸索。忙了一阵子,到底基础不够,自己看着怎么都不能满意,只好中途放弃。
  其实,我是从高中起就迷上油画的,也是用颜料粉,把自己当作模特儿。那时我的房间很小,只放得下一张床,当然这些都难不倒我,我在床头放了一面大镜子,然后趴伏在床上,对着镜子自学自画。
  油画的好处是不怕错,可以不断地涂涂改改,若是油彩太厚了,还可以刮掉重来。对于一个无师可求的人来说,自己的判断力就是最好的老师。在刚开始时,反正画得要像,不像就不好。慢慢地有了心得,才知道要注意用色、笔调等,慢慢的循序渐进。
  有位表姐陈玉洁,因为父亲曾帮过她的忙,心里很感激。她见了我的自画像,硬是要买,塞了一百元在我口袋中,结果并没有把画拿走。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有一些艺术大师终其身都没能卖出几幅画,谁有我这种好命?
  照理,我很可能成为画家的,别的不说,我审美的意识极强。但在一次无情的打击下,让我难堪得无以复加,终至丧失了兴趣。
  有个父亲的朋友,也很欣赏我的画,便介绍我把作品拿到国华广告公司的梁经理。我当时一共画了三幅,都是大号,画框是自己钉的,画布则是破布补的。我骑着车,辛辛苦苦地搬着那些画框,找到那位梁经理。他一看到那封介绍信,就火从中来:
  “他自以为是什么人物!专找我麻烦!”他不耐地把我手中的画框一推,哪知道就像摧枯拉朽一般,原本就几近腐烂的木条,剎时变成了一堆破烂:
  “这叫画吗?你好意思拿来给我看吗?开什么玩笑!浪费我的时间!”
  原来画画也需要有本钱,卖画则需要看脸色,算了吧,这一行我干不下来!
  学校合唱团请了位中部的“名指挥家”来校指导,我当然是不会错过。看他教了几天,只是和着钢琴,任大家混唱。我心中不服,特意自己作了一首曲子,拿去请他指教,他竟然说不懂作曲。失望之余,我连合唱团也不去了。
  我能做什么呢?除了小小的脚踏车,但那不能算是艺术,充其量只是工艺而已。我很想专心从事一件自己喜爱的艺术,可是没有学习环境,自己又摸不出方向来。说起来,我样样都懂一点皮毛,实际上样样稀松。
  这段时期中,我很彷徨,对环境不满意,对自己更是失望。加上小吴那件事的影响,以及气管炎的长期拖累,身心处于极度的消沉。
  这正是三下学期快终了时,等到我回了一趟台北,病倒在车站,受了那位无名氏的恩惠以后,对人世的温情又有了深一层的感受。我相信父亲对我的严厉,绝非无情无义,而是对我期许太高,不能容许我任性的行为。我也相信,如果有一天父亲见到一个陌生的青年躺在路边,他一样也会慷慨解囊的。
  我有很多赚钱的机会,只因自命清高,有钱不要,却等着父亲救济,这种态度对吗?至于环境,别人都能适应,只有我对这不满,对那挑剔,怪得谁来?
  我决定振作,刚好临到期末送旧,各社团都要举办活动,欢送应届毕业的老大哥老大姐们。这一年,我身兼三个社团的总干事,正好合并办理,空前地热闹一番。
  我是昆仑社上届总干事,多少还有些影响力,昆仑社的声势,当时在校中允称第一,有社员两百多人。另外,我负责的管乐队有十几位,荻苑艺社有八位,音乐欣赏会虽没有会员,还有干事三人。总计人数约近三百,声势相当浩大。
  我看过一部美国电影描绘“园游会”,那种气氛令我激赏,处处玩乐,人人欢笑。我花了几天的时间规划,相信我们也可以做到,唯一担心的是经费。可是穷人有穷人的玩法,我精打细算,大约一千元就可以办起来。
  除了昆仑学社,其它的社团我可以绝对作主。统计一下,现有全部的经费,尚有二百多元,每人只要再缴五元“送旧费”就够了。
  可是,昆仑社的干事会不同意,有人批评说我刚办完“人民公社”,又想来个“土法炼钢”。这种园游会只是电影上的噱头,凭我们怎够资格?
  我有个很大的心病,最怕人自卑自怜,为什么我们就不够资格?就凭他们这种观念,我无论如何,非办不可。
  根据社团活动经验,我了解参与者的心态。在我所主持的活动中,从来不安排任何人演讲,人少时有人少的游戏,人多有人多的玩法。我有个小记事本,每次同学们玩乐的反应,都成为下次改进的资料。两年下来,我记录了五十多种游乐的节目。在同一个学期中,除非最受欢迎的游戏,否则每次聚会都有新鲜的题材。
  活动中如果没有比赛,与会者就没有参与感。而比赛没有胜负得失,大家便兴味索然。由于我怕比赛,又不能避免这种活动,因此常以超然的姿态,专任主持人。
  这次园游会我选了十五种游艺比赛,所需经费都不多,真正的花费是在奖品上。不论价值多少,在奖品的引诱下,哪怕只是两个人猜拳,都有无比的刺激。人之好赌,正是这种心理形成的。
  比如说,将大礼堂的椅子排成迷宫,指挥一下即可;制作灯谜,不过是收集些资料;竞走和腕力擂台,都只要人主持;铁丝钓鱼,所钓的也是奖品;竹圈套鸭,套到的鸭子可供加菜;化装照相,是因为有庄灵及董敏两位摄影大师在场,又不需付工资……
  凭什么我们不能玩个痛快?当然,玩时的气氛最为重要。为此,我要求女同学们做一千个烛光小灯笼。做法极其简单,只要把彩色玻璃纸裁开,上下各贴上硬纸,中间插上生日蜡烛即可。
  我试验过,一天一人可以贴上一百个,三十多位女同学,一两天就可以完工。除灯笼外,还配上彩带、绣球等以增加美感。这种“烛光园游会”,在想象中,幢幢人影,五色缤纷,加上敲敲打打的背景音乐,一定趣味非凡。
  更重要的一点,我要人人化装,以提升情调,否则禁止入场。
  我把全部计划向大家说明以后,反对的声浪倒是没有了,只是人人脸上都挂着一副半信半疑的神色。那种可怕的、缺乏自信的目光后面,已经隐藏了所有可能失败的基因。心中一凉,我感到阵阵的寒意,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未来吗?
  不幸的是,一直到今天,我所有的计划及构想,在我们同胞的眼神中,都反映着完全相同的阴影。即使我一再以行动证明“我们能够做到”,但那种“民族自信心”完全丧失后的悲哀,却不是理性可以克服的。
  一个国家或团体,其兴衰存亡都只是一种机率而已。对于落后者而言,就因为大家都落后了,仅仅一个人或是少数人看到希望,那么低的机率是不可能发生作用的。在一个众人都昏睡的社会上,独醒者永远只有寂寞陪伴。
  当然,我不能怪别人,我想得太快,看得太远,而且还有个自卑感作祟的心理。要做就做世界第一,偏偏生不逢时,了解我的人不多。又好似受到上天的诅咒,真了解我的人大都没有力量,帮不上忙。
  时机不到,一切的努力都是枉然,然而,若一味等待,平时不肯努力,时机到来时,也不见得就能掌握。我心里比谁都明白,如果要成就无上功业,则必须历经种种磨炼。我是否真有价值,端视我能不能坚持到底,只要我没有欺骗自己,其它还怕什么?
  基于前次办伙食团失败的经验,这次对人员的挑选我特别小心仔细,工作人员首先要志愿参加,然后再考虑他个人的能力及才干,任务也经过严格的研判,谋定而后动。
  这时候,有一笔意外之财到了我的手中。那是我经手为学校买的铜管乐器中,有一支短笛与我订购的规格不符,我坚持退货。但厂商遍寻不得,学校方面考虑很久后决定验收了,我才不再追究。不料过了几个月后,厂商自动送了一千元来给我,表示当时的作业有误,而且嘱咐我不要告诉学校,因为万一追究起责任,大家都有麻烦。
  我吓呆了,一千元!对我而言,真是个天文数字,当然应该交还给学校。可是,事情已经过了这么久,验收手续早已完毕,交上去麻烦也不少。如果有了这笔钱,对我该是多大的帮助!可以到馆子去大吃几十餐,可以买几件新衣服,可以……至少我那“又脏又臭”的污名就可以洗清了,我为什么要交回去呢?
  我能这样做吗?一向自命清高的人,居然一千元就把人格出卖了。今生漫长的岁月,还有多少更难以拒绝的诱惑,横亘在前?有一次的开例,就有第二次的自我原宥,尝到了金钱的滋味,以后就难以面对艰苦的生活。
  能不能有一次例外呢?这件事只有厂商与我知道,我相信他绝不会透露。人生只此一次,又有什么关系?如果为了自证清白,把钱交上去,学校又会相信吗?再说,厂商是好意,时间过了这么久,他大可把这笔钱吞掉。只因他自己认错,我却告诉学校,说是他送给我的,我固然成了英雄,但学校还能相信他的诚实无欺吗?
  至于收下钱以后呢?万一事情被揭发了,其后果将不堪想象。即使没有任何人知道,我却骗不了自己,我和那些被自己所轻视的人又有多少分别?
  脑中千回万转,下意识中,只有拒收最好,可是拒收又能证明什么?装做不知道?还是不敢负这个责任?
  那位厂商显然是位高手,他对我说,钱暂时放在我这里,由我慢慢考虑。他尚有急事,如有问题可以去他店中商量,说完扬长而去。
  他走了,可是留给我的战争却未了,扪心自问,我不是个墨守成规的人。不爱钱只是环境使然,习以为常,并非真的见钱眼闭。过去由于家庭背景及武侠小说的影响,建立了虚幻的心中堡垒,凭借着精神的提升,忽视物质的需求。我当然需要钱,甚至比一般人需要的更为殷切。只是,我已定下了一个终极的目标,对与错是一回事,肉体的痛苦也会过去,然而自己的行为却不能逃过良知的审判。
  而我的目标是什么呢?无关是非,也不涉善恶,我要经历人生的一切,追寻宇宙的至上真理。但是有一种现象不必追寻,我已深知,那就是人性的自私自利。如果我也为了私欲,把钱独吞了,却自命为追寻真理,那么这世上又有谁不是?
  如果我能把这笔钱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能造福更多的人,总比还给那个商人好。当然,就社会的一般标准来说,这仍是不法的行为。但是,不法在我,受罪受罚的是我,只要获利的人多,对我的人生目的而言,就可以问心无愧。
  正好我要办活动,其目的并非只是玩玩,而是要给同学一点观念,让大家知道,只要我们愿意,没有什么做不到的。这种心理建设不仅是个人成败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国家兴亡盛衰的根本。
  这是我与一般正常人分别最大之处。我重视观念,不计较细节,只要原则和方向正确了,我就勇往直前,不论后果,也不计成败,绝不妥协。
  然而,我对自己处理金钱的态度,还没有很深的认知,以往没有钱,当然很容易自命清高。担任伙食委员时,所有的钱一概由老任经手,我也没有碰过。拒收这笔钱不难,困难的是,如果收下它,这钱就属于自己的了。冒着被学校知道的风险,加上自己清誉受污的代价,那时我的心理状况又会是如何呢?
  首先我假定这笔钱应属于大家,绝不用在自己身上,看看心理上有什么反应。同时我也想知道,万一东窗事发,我究竟能不能坦然以对。
  为了接受更进一步的考验,我决定把钱留下来,全部作为这次活动的经费。我告诉自己,代价已经付出了,这次活动的所有经验,都应该牢记在心。只有未来当我能将这些经验化为有价值的认知时,才是唯一的报偿。
  手上有了钱,应该怎样用呢?即使拿来分给大家,二百多人,每个人也不过区区五元。除了我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穷鬼,没有谁会把五块钱放在眼中。学校有所谓的工读金、清寒助学金、大陆救济金等,家境不好的同学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补助。只有我,家世显赫却生活拮据,经常身上一文不名。
  把钱用到布置上,是绝对不值得的,因为以目前的设计方式,所费不多,已达到最佳的边际效益。想来想去,钱多并不见得有很大的帮助,充其量多买些奖品,提高一些娱乐的气氛而已。反倒是自己心理的压力增加,对整个设计的要求更高了。
  我到市场去查看了一趟,发现如果集中到各批发商店采购,金额在一百元以上之物品,大约可以便宜四分之一。如果以一千五百元采购奖品,实际上即相当于二千元的价值。其余的钱可以加强一些游乐摊位,比如说,设一些小吃店,冰淇淋店,水果摊等。
  全部的筹备时间只有一个多星期,我把各项工作列了张总表,按时追踪各组的进度。到了园游会的前一天,一切顺利,女同学们把全部的灯饰、彩带、标示都做好了。入场的票券、游乐用的代钞也都印得非常精美,早已分发出去。各种奖品都采购齐全,包装妥贴,并且一一编了号,堆积如山,林林总总共有五百多件。大奖记得是一台小型收音机,最小的奖则是手帕、原子笔等。
  男同学们负责现场,事先该准备的也大致妥当,只是有些同学,虽系志愿,却始终心存疑虑。为了表示他们有先见之明,决定要看我的笑话,做起事来不愿投入。态度上也是若即若离,常有他们不断抱怨的传言:
  “我们是大学生了,还做这种儿戏。”
  我听了这话就发火,什么是儿戏?自命为大学生,如果连这种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那才是儿戏!当时我以为是我们学校的水准不够,才会有这些无知之辈。直到后来,我才发现社会上这种自命不凡的人比比皆是,眼高手低,只看得见他自己井口的天空。正由于无知,做事抓不住重点,挑斤择两,不务实际!这才是所有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哀,整个教育制度完全丧失了应有的功能。
  正因为知识落后,受过知识洗礼的青年,往往自命高人一等。他们认为不重要的工作,绝对不屑于做,只想动口,不愿动手。万一有重要的工作,则人人争先恐后,他们争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那个重要的位置。可是,任何重要的事,都是由不重要的细微末节积累而成的。不亲自去做,将永远没有概念,也无从领导别人。
  更糟糕的是,他们不会做的工作,也不愿意学习、尝试,因为失败了会受人嘲笑。所以只做份内的事,而什么是份内的呢?则全凭一己的主观认定了。然后,他们像观众一样,坐在场外等着看别人的笑话。万一别人成功了,他们便说那是运气。若是失败了,就摆出一副先知先觉的姿态,盛气凌人,恨不得把平生的委屈都乘机讨回来。
  有一位负责“套鸭”游戏的同学,把鸭子买来了,鸭脚却还绑着,鸭子半死半活地,套圈也没有做,一副好整以暇的模样,我问他:
  “你的工作呢,完成没有?”
  “哪点不行?只剩做几十个套圈,半天就好了。”
  “按照进度,你今天应该做完的。”
  “你交给我负责,就该信任我。”
  “不错,我们约定今天完成,正因为我信任你,所以现在才来检查。”我对他的态度很不以为然。
  “今天还没有过呀!我晚上做也不算错。”他振振有词。
  这是我经验不足,很好,我上了一课,以后订进度要精确些。我再问:
  “好,那么鸭子呢?像这样,明天还能动吗?”
  “你要我怎么办?我今天给你买来了,这不是已经合进度了吗?”
  我按捺着性子,说:
  “你应该找个地方,让它们活动活动,喂饱一点,明天才有精神。”
  “你当我是什么人?”他竟然先发制人,理直气壮地大声说:“我是来读大学的,不是来给你放鸭子的!”
  我怎么都忍不下去,出口大骂:
  “莫名其妙!你要来读死书,就不要参加社团活动!当初把工作交给你的时候,你可以拒绝,事到今天,你放什么狗屁?”
  “你敢骂我?你算老几?”旁边的同学都围上来,把我们隔开,怕我们动起武来。
  幸而我早有准备,在工作之先,约定给每位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个星期的公假,但如果工作不力,立即撤消公假。我气愤之余,祭出了法宝:
  “我不算老几!你去读书吧!套鸭的摊位免了,你的公假也取消!”
  说完了,我回头就走,我实在瞧不起这种人。
  后来来了几位同学,代他道歉,不论如何这个公假不能撤消。因为他打算留学,任何分数都要争取。这次借着公假之便,他回家玩了几天,如果取消,就是旷课了。不仅品行要扣分,留学的机会也将受到影响。
  我并无意为难他,只要求他把工作做好,就便也让同学们转告这位“准学者”,将来衣锦荣归之际,个人的名利虽然可以放在前面,但该负起的责任还是不该推卸。
  另外一位负责买“生日蜡烛”的同学,也没有如期买到蜡烛。这次烛光会的气氛全靠这一千个小灯笼,所以我只分派给他一件工作,就是设法买一万支生日蜡烛。我知道一万支不是小数目,特别打听过,要先找生产厂商预定才行。光是这些蜡烛,就花了一百多元,占了全部布置经费的百分之五,足证其重要性。
  那位同学看我着急的样子,他竟然说:
  “急什么?没有蜡烛,可以用电灯呀!电灯更亮些!”
  我真被他气昏了:
  “用电灯?那叫什么烛光园游晚会?”
  “那改名叫做‘电灯’园游晚会好了。”他嘻皮笑脸地说。
  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还未出师,大势已去。使我深深憬悟到,不论多好的事,如果没有参与者的共识,绝对没有成功的希望。
  我只好叫他把钱拿出来,另外找人连夜去采购。
  第二天一大早,第一件事我便问他蜡烛买了多少,那位同学说订到了两千多支,约好下午去拿。两千多支,每支大约可以点十分钟,如果节省着用,只点二百个灯,也可以维持一个多小时。我只吩咐他想法多买一点,多花钱都无所谓。而且还一再交待,今夜的成败完全在他的身上,他也保证绝对达成使命。
  我们出动了二十多人,在第一栋教室(那时尚未盖成大楼)与女生宿舍之间,动手工作起来。到了下午,各摊位一一就绪,女同学们把各色彩带及透明的小灯笼分别挂起。立时景观大不相同,远远望去,在绿荫覆盖之下,妍红艳紫,花群簇拥。玻璃纸做的灯笼,散挂在各处,有如彩色晶球,在斜日的映照下,闪闪发光。
  工作人员满身大汗,但都掩不住欣悦的神色。我一一巡视,大致不差,可是不知为什么,心中一片阴影,始终挥之不去。还有什么会导致失败?我一步一步的思考,实在想不出任何情况来。这就叫做经验,这也是经验的价值所在,我是生平第一次办这样庞大的活动,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知道所不知道的情况。
  奖品布置好了,精美的包装、堂皇的陈设,那是重心所在,是我“钓鱼”的饵。只有让参与者感到那种吸引力,他们才会投入,才能烘托出欢乐的气氛来。
  到了下午六点,一切完全按照进度,大致都很妥当。眼看着现场参与工作的同学,不论男女,那副贯注投入的精神,令我感动非常。这些人是可爱的,他们的劳苦不只是这些而已,整个晚上的各项服务也都靠他们的奉献,几百支蜡烛这边熄了,那边点起。摊位上的工作不能离开,得奖品的是别人,而担负责任的是他们。
  没有这些人的牺牲和努力,怎么会有别人的欢笑?我今天没有力量报答,只有无情的督促、要求,已经做得很好了,我还希望更好。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偷懒,每个人都尽了全力,我们融合成了一体、一心。有朝一日,我一定要给他们十倍百倍的报偿,当然,如果我有那种能力的话。
  晚会预定七点半开始,九点结束。到了六点半,参加工作的女同学们先回去化装,我则戴了顶牛仔帽,脸上涂黑,反正还要工作,这种化装再适合不过。小班长扮成“铁拐李”,庄灵则扮成独眼海盗,其余大胖、老师、财主都各有特色。我们工作了一整天,特别能感受到这种轻松的乐趣。
  蜡烛还没有买到,我加派了三组人去催,又找了两组人分头去买,一再嘱咐他们,不怕多,只怕没有。套鸭的圈子倒是做好了,但明显的是敷衍塞责,细竹子没有剖开,只是绕成一圈。每个起码有一斤重,别说鸭子,连套人都有生命危险。八只鸭子更是免提了,还能活着已是奇迹,我临时决定取消这一摊位。
  冰淇淋是送来了,可是送得太早,又放在普通的保温箱中,已经开始溶化。小食摊的同学们还在忙着生火,整个会场炊烟迷漫,平添一片雾蒙蒙的效果。我不忍责备他们,没有人做过厨子,一个个眼睛都被熏红了,而火始终燃不起来。
  到了七点,开始清场,场外已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同学,他们都不是社友,人人脸上露着羡慕的神色。甚至有人来问可不可以买票,限于学校规定,我爱莫能助。
  女同学们连袂出来了,每个人都化装得宛若天仙,俏丽非凡。我的眼睛只看到小吴,她一身洁白的素妆,长裙曳地,腰间别着一朵红花,头上戴了一顶宽边洋帽。她实在很美,尤其是歪着头,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直把我的魂勾到了九霄云外。
  快七点半了,夜幕已经垂了下来,会场上朦朦一片。蜡烛还没有到,我急得发慌,身上已经没有钱了,而且再去买也来不及。不得已,只好叫同学们去找台灯和延长线,果真那位同学一语成谶,烛光晚会变成电灯晚会了。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除了工作的同学在百忙中都化了装外,所有应邀参加的会友,竟然没有一个人化装!而且个个穿著学生制服,彷佛来上课一般!
  我指着请柬上写的几个大字:“未经化装,不得入场”,问他们看不看得懂?有位同学振振有词说:
  “我没有衣服可以化装。”
  我说:
  “化装要什么衣服呢?又不是比美。”
  “那你教我吧。”
  我指着自己黑黑的脸,说:
  “这不是化装吗?”
  他们都笑了起来:
  “这样就追不到女朋友了,我不干。”
  “那你们戴顶帽子,不穿制服总可以吧?”
  “那么麻烦?”
  “麻烦?我们辛苦了几天,为的是让你们玩个痛快,只请你换件衣服还嫌麻烦?”
  “我们缴了钱,有权来玩,为什么一定要化装?”有位同学居然谈起权利来。
  “你缴了五块钱,就觉得有权利了?这种规定不是今天才订的,你为什么不早点提出反对的意见?”我火气又升起来了。
  “是你规定的,我为什么要同意?”
  我忍无可忍,大吼:
  “好吧!你的五块钱还给你,你去看场电影吧!”不幸的是我满身掏来掏去,每个口袋都空空如也,大家看到我那副窘态,都笑了起来。
  最后有个同学出面说:
  “老朱,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生平没有化过装,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化法。”
  又有人插口道:
  “要是人人都学你,我们不成了黑人晚会了吗?”
  我听了也是好笑,有什么办法呢?是我多事,自不量力,目的不是要让大家快乐吗?算了吧!只好网开一面,让大家都进来了。
  蜡烛还没有买来,会场上已是一片人头,还好有台灯,每个有灯光的地方都围满了人。看来他们并不在乎有没有烛光,看到奖品时,心跳的频率仍是一样高。我的脑海已被想了几天的设计占有了,没有烛光,我就觉得没有韵味。
  乐队要演奏了,我必须去吹小喇叭,管不了这许多。大家爬上了摇摇晃晃、由课桌拼成的“音乐台”,人人都怕摔倒,乐声颤颤抖抖的展开了序幕。
  这时我又领略到,乐队的演奏是个失败的节目,平常缺乏练习,音乐变成了鬼叫。吹了两个曲子,反正台下也没有听众,我识相地叫大家去玩。
  没有蜡烛,心中很不安宁。
  终于有一位同学赶回来了,他买到了几十支,我立刻找人先把灯谜的摊位点起来。
  果然不同,那些小灯闪出了各色的微光,在树梢下串成了一圈若明若暗的小天地。人们纷纷挤在灯旁,掀起那些精心收集的谜语,交头接耳地胡猜起来。
  礼堂那边负责的同学急忙地来找我,说同学们为了要得礼券,都从椅子上翻过,没有人肯走“迷宫”。我发现这又是一个错误,谁愿意来“被迷路”呢?中国人小聪明特多,极端现实,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有快捷方式不走,那才是傻瓜哩!
  我赶到礼堂,已有一大堆同学在等着领礼券,我一到,就有人说负责人不负责,害他等了半天,浪费了好多时间。还有人说他已经走了三次,应该发三张礼券!
  我不动声色,先把迷宫部门关闭,不让别人进入,然后说:
  “各位不要担心,这个迷宫是我精心设计的,有任何同学是真正走过来的,我负责给五张礼券,否则一张都没有。”
  大家面面相觑,有人说:
  “你怎么能证明我们是不是走过来的呢?”
  “很简单,第一次能走过来的人,一定能再走一次。”
  “走一次要很长的时间,我们还要去别的地方玩。”
  “不错,我算过,真的走一趟差不多要十几分钟,我虽然很忙,为了不冤枉好人,还是愿意在这里陪着大家,想要投机取巧,对不起,免谈!”我态度坚决。
  大家交头接耳,考虑了一下,都知难而退,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试上一试。
  小吃摊的浓烟密布,呛得人人东逃西奔,火却没有升起来。而今天准备卖的食物都是油炸的,油炸要火旺,抱歉,只好提前收摊。
  冰淇淋被购买一空,原因是由原来的固态成了液态,干脆大家拿去当牛奶喝,三杯两杯就清洁溜溜了。
  最忙的是庄灵的照相摊,从一开始就大排长龙,倒不是为了照个化装的相片留念,而是大家认为反正花的是假钱,不妨乘机照张“登记照”。
  八点多蜡烛才到,那位同学不敢来见我。由于他认为任务“非常非常”地简单,上街以后,一看时间还早,大可先去玩个痛快。料不到玩得太痛快,居然把该做的事全给忘了。若非找他的几批人,好不容易在台中的人海中,把他给逮到,很可能要等到街上人群都散尽了,他才会想起“这么简单”的任务。
  只剩下半个多钟头了,原来负责点蜡烛的同学也不知去向,我赶忙随便抓些人,分途去点蜡烛。一时间火柴成为宠物,几个吸烟的同学,成了大家追求的对象。
  反正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好说的?我坐在一棵树下,眼看一点一点烛光缀成的彩色繁星,闪烁在会场的各个角落,禁不住感慨丛生。
  理想只是存在于个人脑海中的一点火花,在没有点燃以前,没有几个人会看得到它。现在满目灯光灿灿,如同一片水晶闪耀的世界,身历其境的人不会感觉不到那种情调,但是却不知道他们享受的成果正是理想的实现。因为他们已经溶化在那种情调中,至于为什么如此,却无心去体会,自然就也不知道了。
  宇宙中有什么不是如此呢?造物者为人类安排了良好的环境,人生活在其中,却从来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使他们愉快、幸福。一直要等到他们失去了那些习以为常的必需物,才能理解其重要性,然而,一旦恢复正常,人们又不知道珍惜了。
  一个一个摊位都因奖品发光而收摊了,由大家眉飞色舞的神采中,可以感觉他们相当满意。对我却不然,因为理想永远是那么遥远,那么可望而不可及。
  最后,在奖品堆积如山的康乐室前,同学们自动地排好了队,各持着奖券,等待抽奖。抽奖才是又刺激又兴奋的压轴好戏,我似乎永远与别人所看到的不一样,为什么不论在任何角落,不论什么情况,只要有人,总少不了个人的私欲呢?
  我一直认为这些参与工作的同学是伟大的、无私的,他们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大家同甘共苦,只为了服务他人。我也特别保留了一部分奖券,作为对他们的报偿。但却严格规定,在游戏完毕后应将剩余的奖券交出,以便统筹处理。现在快要抽奖了,除了少数几位以外,其它的都没有交回。
  或许是真的发送光了,也可能是认为留几张不伤大雅,更可能的却是中饱了私囊,故意借机图利!
  记得在家中时,有一次听到一位客人对父亲说:
  “怀公,您为国家贡献了不少,又是党国元老,就算捞一笔也是应该的。看看别人,看看您自己,您这样有什么好处?”
  父亲平静地说:
  “国家没有亏待过我呀,有几个人能像我这样生活无愁?还需要什么?”
  不论父亲怎样对我,我对他的尊敬是与日俱增,或许正因为有他这个榜样,我才能免于循私苟且。
  为什么做了一件应该做的工作,就自认为有权攫取非法的利益呢?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一进入社会就比一般人享有更多的机会。未来的国家在他们的手中,未来的社会也待他们去服务,在应得的报偿之外,为什么还不知足?还要强占别人的利益?今天已是如此,在更大的利益当前时,又当如何?
  大家都很快乐地抽着奖,每个人抱着一堆礼物,笑着闹着,我还能说什么?
  第二天,我们举行庆功宴,招待参与工作的所有同学,把剩下的鸭子和食物作了菜。我在会中破例的发表了几句话的演说,我说再也不参加任何社团活动。人人都很惊讶,但谁也改变不了我的决心。
  第三天,学校传出了各种不满之声,有人说我循私,买了鸭子和食物自己吃,奖品分配也不公,大多由主办的人瓜分了。还有人说我像个暴君,对同学蛮横无理。
  我没有解释,也无需解释,我唯一的安慰是通过了金钱的考验。而意外的收获,则是发现了即使是神仙下凡,也不可能使人人满意。
  为什么国家的最高学府,竟然培养出这种人材?将来进入社会,除了争权夺利外,还能做些什么?可能是我们学校水准太差吧,但愿如此。
  等我出了校门,进了社会,再见到其它的高级知识分子,才发觉农学院到底是些土头土脑,起不了大作用的騃子。
  如果说人本来就是自私、无知的,我则认为过去虽烈,于今为最。凭什么呢?我认识不少长一辈的人,他们受限于过去的环境,即使读过大学,现代知识却有限,加上曾受礼教的束缚,想要搞鬼也放不开手脚。而我们这一批受了新时代洗礼的天之骄子,知识不见得有多精通,但是做人做事,却是任性放纵,只顾自己!
  我曾经为世态把过脉,诊断出其间的罪魁祸首,即是教育制度!
  一九七四年,有天我偶然遇到一位朋友,他在教育部服务,算得上是位有心人。我们谈来谈去,谈到了教育,他说:
  “我们的教育制度,完全是大学联考害的。”他找到了代罪羔羊。
  “为什么呢?”我在探他的底。
  “因为只考一次,就决定了学子们的前途,太可怕了。”
  这种似是而非的谬论,是当代知识分子的特色,知道有错,却往往不知道错在哪里。为了表示自己有见解,便顺手牵羊,找只最容易被责难的羔羊。
  “你的意思是,多考几次,教育制度就完善了?”
  “当然不是,但是会有些改善。”
  “改善了什么?”
  “比如说,各校出的题目不一样,对一些人会公平些。”
  “那么联考时,多综合参考一些不同范围的题目,不就解决了吗?”
  “不那么简单。”他坚持着。
  “怎么不简单法?请示其详?”
  “总之,我们换个话题好不好,这些太乏味。”
  “不,我一向喜欢探索真相,我不认为联招有什么不好!”
  “啊?”他大吃一惊,居然有人看法不同:“那你说说看!”
  “首先,我们要界定一下,你我对教育失败的看法是否相同,是学生知识水准不够?是为人处世能力缺乏?是道德情操破产?还是体魄羸弱不健康?”
  他想了想,说:
  “我觉得都有。”
  “既然如此,多考几次能解决哪一项缺失?”
  “我弃权,你说呢?”
  “我再问你,德、智、体、群四育,真是教育的大前提吗?”
  “应该是吧,至少我们是朝这个方向做。”
  “就四件事,做到没有呢?”
  “很难说……”他开始支吾其词。
  “不难说,因为前面你所同意失败的四个项目,就是德、智、体、群!”
  “是吗?”他很难为情,又想了想,只好点头不语。
  “这些不能怪你们,人非生而知之者,乃学而知之者。过去学校就没有尽到责任,贵部哪个不是从这类学校出来,身在此山中,云深怎知处?”
  “要批评很容易,你能谈谈你的高见吗?”
  “我认为升学主义不是坏事,中国这个历史古国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几千年下来,国人以读书为上之故。现在有人动不动就标榜美国如何如何,我只奉上一句话,不要太浅视,不妨再看二十年。”
  “这个我同意。”
  “问题在学校教育的目的,谁能升学?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升学?”我卖个关子。
  “是呀,可是……”他不知如何接口。
  “既然考试是筛选的手段,考试的科目,才是答案。”我故意等他自己开口。
  “你是说要考音乐?体育?品行?太荒谬了吧!”
  “因为你们已经设了限,所以觉得荒谬,如果荒谬,学校为什么要教?刚才你还口口声声说是朝这个方向做,怎么一谈到要考试就荒谬了呢?这不是更荒谬的事吗?”
  “难道你不知道?很多明星学校根本是阳奉阴违,不教这些没用的科目了?”
  “没有用?”我故意大声吼着:“你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是谁说德、体、群没有用?教育部?学校当局?还是你?你们故意把考大学的范围,限制在一些死的、全靠记忆的、不能灵活应用的资料上,天下还有什么有用!这样,教育会不彻底失败吗?”
  “不,不,我是说这些科目很难考。”
  “怎么难考法?”
  “你不知道……至少,过去没有前例……”
  我看他张口结舌,何必呢?责任又不在他身上,国家将亡,必有妖孽。愚昧的时代,愚人当道,整个世界污烟瘴气,也不仅仅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而已。
  “我知道,你也作不了主。我们是不是该换一个题目?谈谈男女大事如何?”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