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章六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起
      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  ◆承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转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合

◆起假设
    ┌───────────────────┐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
    │  不敢进寸而退尺。』        │
    └───────────────────┘
  解
  老子认为:兵家说:『我不敢主动,宁取被动,不敢前进一寸,宁可退后一尺』。
  通
  ●《孙子兵法˙兵势篇》:『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
    动之,以实待之』。
  释
  凡战争,挑起战端者为主动,保卫国土则为被动,向前进为侵侮,容易扩大争端,
    后退则为忍让,以求息事宁人。两国相争,用兵已为下策,解决争端为其目的
    ,不宜主动进取,此皆为「均衡律」之运用。

◆承-解说
    ┌─────────────────────┐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   │
    └─────────────────────┘
  解
  老子认为:作战时,虽有行阵,可是好象没有行阵;虽有手臂,却似无手臂可举;
    虽有兵器,又好象没有兵器可拿;虽有敌人,却又没有敌人可擒。
  释
  既无行阵,无手,无兵器,无敌人,又有何争战者?

◆转-原因
    ┌───────────────────┐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
    └───────────────────┘
  解
  老子认为:争战时最大的祸害就是轻视敌人,轻视敌人则丧失了我的法宝。
  通
  『骄兵必败』
  释
  敌与我皆为人,各有所能,一时虽有高下之别,然世事变化无常,祸害常起于微末
    。若未知敌情,轻举妄动,是盲也;知不可侮,自恃己能,是妄也,此二者,
    皆非战胜之道。

◆合-结论
    ┌───────────────────┐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
    └───────────────────┘
  解
  老子认为:所以当两军作战时,认为敌强己弱者胜算较大。
  通
  ●《孙子兵法˙军形篇》:『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孙子兵法˙九地篇》:『投之以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释
  不轻视敌人,意即重视其力量以及己方的损伤,以最坏的打算,争取最理想的结果
  ,做到这一点,胜算必大。
  例
  韩信的背水之战,即为例证。
  论
  人性之一,即为对生存威胁具有警觉性,人若无危机意识,必然会松懈,此时或倾
    向于感官刺激的追求,或是大脑内部信息的处理。无论是感觉性或思维性,皆
    无主导因素,故而注意力容易涣散。
  相反地,人若有危机意识,必将当前危机列为首要课题,意识中心即围绕此一课题
    ,透过神经网络,联接所有相关讯息之接口,随时备用。这种情况,即所谓「
    警觉性」提高,此时与其相关之各种刺激讯息,一律自动的优先处理。
  当人之警觉性提至最高时,其优点为:
  1.积极性产生:可以克服生理、心理的惰性。
  2.注意力集中:可以过滤不必要的干扰讯息。
  3.判断力明快:干扰少,则处理的效率增加。
  唯警觉性不利于全方位的思维和认知,故仅适用于目标明确、问题急待解决之时。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