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起 美言可以示尊,美行可以加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 ◆承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 ◆转 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故为天下贵。 ◆合 ◆起-定义 ┌───────────────────┐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 美言可以示尊,美行可以加人。 │ │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 └───────────────────┘ 解 老子认为:道是万物奥妙的根本,是善人应用的瑰宝,也是一般人生存的保障。善 人通达道理,说出来的话,能得到他人的尊敬;表现出来的行为,则能感化他 人。至于不善之人,若能保持道,道又怎会遗弃他呢? 释 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发展下,将集体经验累积为文化,以各种形式流传于该社会中。 人在成长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其母系文化的洗礼,若其文化中具有「道 统」,又有个人环境、机遇的配合,则有成「善人」的可能。然善与不善是相 对的关系,在整个社会的分布值中,皆属少数。善人欲助不善之人趋于善,其 法即以理性,将个体之感性,化为整体之共同利益。 ◆承-现实 ┌───────────────────┐ │故立天子,置三公, │ │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 └───────────────────┘ 注 客观真实:政治以分工为手段,来处理众人问题。 解 老子认为:奉立天子或设置三公时的献礼,往往是先赠拱璧,再送驷马。其实这样 做,反倒不如把「道」送给他们。 通 ●《金刚经》佛曰:『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 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 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释 居高位者,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持道有德。 ◆转-参考 ┌───────────────────┐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 │ │ 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 └───────────────────┘ 解 老子认为:为什么古人推崇「道」呢?岂非因为「道」有求就可得,有罪就可免? 释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道行天下,善与不善者,皆能不分彼此,互勉互信。一旦 社会上为了一点细微的小事,有为而治,就会分出阶级,产生利益既得者。到 最后,少数人贪得多欲,党同伐异。坚壁清野之余,无利可得者一无所得,是 「道失」也。失道则道不为人知,不知则人不可得。 ◆合-结论 ┌───────────────┐ │故为天下贵。 │ └───────────────┘ 解 老子认为:这是「道」之所以为天下最珍贵者的原因了。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