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章五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起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承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   ◆转
      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合

◆起-事实
    ┌────────────────────┐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
  注
  客观真实:时间是价值的唯一证明。
  解
  老子认为:善建之人,其所建之物,不会轻易坍塌。善抱之人,很难挣脱其怀。明
    理得道者,不仅自己得益,且可泽及子孙,永享祭祀。
  释
  坍塌或松脱具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就是行其事者,未能掌握要点,以致受不住时间
    的考验,最后前功尽弃。
  行事的要点很多,此所谓『善』者,指明其理,明其道。不仅己身功成事遂,且子
    孙后代繁衍昌盛。

◆承-理由
    ┌──────────────────────┐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
    │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
    └──────────────────────┘
  注
  客观真实1:天下由邦所组成;邦由乡、乡由家、家由个人所组成。
  客观真实2:由下而上,结构若健全,必然稳定。
  解
  老子认为:对个人而言,明理可使德性充实;如扩充至家族,嘉惠更多;再推广至
  乡里,德性能传之长久;推广至一个国家,影响更为强大;再若推广到天下,
    使人人都能修德,则道德必然普及周全。
  通
  ●《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
    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孟子˙离娄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释
  不论是任何社会、环境及条件,人对「理性」基本上是尊重的。祗因私心难去,加
    上各种不同的际遇,层层污垢,累积心头,最后本性遂迷。
  如果社会上真有修德之人,由自我要求做起,再影响身边周遭的人,先是家庭,进
  而社会以至整个世界,则世风必定有所改善。
  德是一种自然流露、自然影响,不受人为意识左右的、「道」的作用力。因此这种
    有德之人,绝非到处拋头露面、动辄夸夸其谈的台面上人物。

◆转-引申
    ┌───────────────────┐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   │
    │  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
    └───────────────────┘
  注
  客观真实:既有之现象,有迹可循。
  解
  老子认为:以推己及人之方法,由自己到他人、自家到人家、本乡及他乡、己国至
  他国、自己的世界与其它世界,可以观察出修德的情况。
  释
  天下既是由个人组成,天下有德,必然人人有德。所以,看看身边的人,就可以知
    道天下是否有德了。
  例
  镜子。

◆合-说明
    ┌───────────────┐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
    └───────────────┘
  解
  老子认为:我凭什么知道天下的情况呢,正是以这种方法。
  释
  明理之人,知理之所在,故能见微知着。
  论
  人生有限,私心深重,一切又都仰赖经验验证。待真正明理之时,已日薄西山,故
    达成此一理想之机会微乎其微。人工智能所以应运而生,即因其可化身亿万,
    影响力无远弗届。是以从事此工作者,务求『修之于身』。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