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起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承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转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合 ◆起-定义 ┌───────────────────┐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 注 客观真实:在上之人,为全民之表率。 解 老子认为:圣人无自我心,把百姓之心当作自己的心。 通 ●《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释 人为群居动物,群各有首,而众随之,若其首循私,不以全体为念。上行下效的结 果,此群必败。圣人者,明道有德之士,老子不言「国君无常心」,盖国君未 必为圣人。 ◆承-说明 ┌───────────────────┐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 │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 注 客观真实:人之行为决定于客观环境,善、信则为主观定义。 解 老子认为:在上者对善良者固然以善意相待,对不善者也没有例外。这样,社会上 人人都受到感化,不再有好坏之分辨。若相信可以相信的人,也相信不可相信 的人,社会上就不会再有信与不信的问题。 通 ●《章廿七》:『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释 「道」本无善恶,亦无信与不信,唯人有利己与否之分辨,有利即行,不利即避。 是非、善恶、信不信,无一不是人世的观念,实为人作茧自缚、自寻烦恼之根 源。 「道」既承自天,上天有好生之德,故「无自我私心」之人,可谓上体天心,不分 善恶信不信,对各种利害,一视同仁,即可谓之「德」。 ◆转-证明 ┌───────────────────┐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 └───────────────────┘ 注 客观真实:无主观立场,即为客观。 解 老子认为:圣人居于天下,虚纳若谷,服务天下,无私无欲。 释 为人服务的目的,在为人解决问题。若自以为知,不纳人言,即非圣人。 ◆合-影响 ┌───────────────┐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 └───────────────┘ 注 客观真实1:自然界中,正三角形为最稳定之结构。 客观真实2:由于正三角形各边相等,可以无限延伸。 解 老子认为:因而百姓仰赖效法圣人,而圣人爱护百姓,就像对赤子一般。 释 群体之结构,以正三角形最为坚实牢固,正三角形之顶端,即为群之首。在结构力 学上,为受力之处,并由此将合力化为分力,延向整体。在整体结构中,若每 一细部结构皆为正三角,则称为刚体结构,其力全部平均分配在整体结构中。 因此,在一团体中,在上位者所作所为,将为众人之表率,人人效法,如合力之化 为分力。若有无私之圣人出,则人人皆效法其无私,众人之力遂团结为一,一 如正三角形。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