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章卅五


    执大象,天下往。        ◆
    往而不害,安平太。        ◆
    乐与饵,过客止。        ◆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

◆起-现实
    ┌───────────────────┐
    │执大象,天下往。           │
    └───────────────────┘
  注
  概念分析:象:道之象征。如「无物之象」,「其中有象」。
  解
  老子认为:人君若顺遂大道而行,天下必将归之。
  通
  ●《章四一》:『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释
  有利于天下者,天下归之,因趋利避害乃人性也。

◆承-效应
    ┌───────────────────┐
    │往而不害,安平太。          │
    └───────────────────┘
  注
  概念分析:安平太:平安,太平。
  解
  老子认为:天下归之且不受害,则天下太平,人人欢心。
  释
  果有利可得,人得其所哉。

◆转-考验
    ┌───────────────────┐
    │乐与饵,过客止。           │
    └───────────────────┘
  注
  客观真实1:人之感官用以接收刺激,接收后,必受其影响。
  客观真实2:受影响之人,必然认识不清,心志不坚。
  解
  老子认为:声色利诱,能迎合感官,会吸引追求表象的路人流连止步。
  释
  人受利诱而至,必将因无利而去。
  过客者,所居在彼,故无所从、无所不从,随其感官而生心动念。人若沦为过客,
    将永无定性,不知一己来自何方,去向何所。世事变化无穷,空自追寻无尽之
    变化,目迷神移。除了为身心之奴婢,仰声色之鼻息外,披金戴银,出车入马
    ,台上台下,掌声雷动,每当面对自己,所得为何?
  地球生态,早已为过客恣情声色所污,请深思:「国破家亡山河毁」,过客不可止
    焉!

◆合-真相
    ┌────────────────────┐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
    │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
  注
  客观真实1:人之感官有一作用,即强度相同的刺激,若连续作用,则自动提高其
    「感觉阀」,以资维持辨识之灵敏度。
  客观真实2:人生存所需,实充塞于环境中,否则人类早已绝迹。
  解
  老子认为:而道的表现,却是淡而无味;虽无法以目视、以耳闻,却能满足人的心
    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通
  ●《六祖坛经˙般若品》:『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
    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
    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释
  纵情声色享受者,实因不知如何利用内心空虚的既有能量,满足自性。是以产生莫
    名的烦恼,遂向外界追求刺激,久之成习,欲望难泯,人心永难平安。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