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起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承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转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 ◆合 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起-物性与人性 ┌─────────────────────┐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 注 客观真实:兵器以伤害力强为佳,人性则避害就利。 解 老子认为:锐利的兵器代表危险,常为人所厌恶,所以有道者避而远之。 释 兵器为工具之一,人应用工具以达到目的。用兵器之目的为消灭敌人,故此工具效 率越高,对人的生命威胁越大。故「佳兵」为爱好生命者所厌恶。 ◆承-例外 ┌────────────────────┐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 恬淡为上。 │ └────────────────────┘ 注 客观真实1:战争亦为生存的一种手段,有人必有争执,争执不能平即有战争。 客观真实2:虽战争之目的各有不同,却无一是以杀人为目的。 客观真实3:目的既达,伤害宜减至最低。 解 老子认为:危险的兵器为不吉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用之器具,即使在不得已的情 况下使用,也应该抱着恬淡而平常的心态,以自保为目的。 释 战争代表生存与死亡的抉择,人是经验动物,唯有目睹过战场上血肉横飞的惨状, 才知道其情可怖。 然而,当经历过战祸洗礼的一代,在痛定思痛之余,共同努力建立了安和乐利的社 会后。养尊处优的下一代,所追求的却是刺激与满足,战争遂成为其冒险乐园 。再加上久处顺境的人,惯于有求必应,偶有不足便难以忍受。人为了私利, 彼此间竞争相斗本属必然,如不能化解,战事立起。 基于这种不得已的现实,在组织与组织、民族与民族、国与国之间,不论战争多么 残酷,也不论人类付出了多少代价,这种悲剧却从未停止过,也不可能就此消 逝。只是仁者、智者,总抱着一丝希望:『恬淡为上』。 ◆转-其结果 ┌──────────────────┐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 │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 注 客观真实1:两军交战,双方伤亡破坏不可免,是胜者亦败也。 客观真实2:无视战争之残忍而嗜杀者,是不爱惜生命财产之人。 解 老子认为:以武力争胜了,也不能算是好事。若有炫耀武力者,是乐于杀人。而乐 于杀人者,人人惧之,不可能得到天下人的归心。 释 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凶猛如虎狼者,尚不食同类,所以其种族能延续。人类为动 物之中唯一会残杀同类、诛除异己者。然而却能繁衍生存迄今,盖尚知珍惜生 命,且推己及人,以道德及制度加以约束。在历史上,常有残暴嗜杀之狂人, 最后均激起众怒,而以横死终场。是以,战争不免流血,绝非美事,除非是嗜 杀之狂夫,而狂夫将不见容于天下。 不幸的是,人常因不知所为,无意之间酿成大祸。科学家发现了质能转换之规律, 以之应用在武器上,遂有了原子弹。然其瞬间杀人虽众,其祸害却远不及核子 分裂后,辐射尘残留于土地、水源、人体之遗害。 由于施用原子弹,地球上人人受害,所以在了解其害后,数十年来核子战争并未发 生。未发生并不表示不会发生,事实上,世界各国所拥有的核子武器,即足够 毁灭一百个地球。一旦发生,人类势将在地球上绝迹。 因此,核子大国『不可得志于天下』,何以见之?世上战事虽然未曾稍敛,而在全 人类的反核声中,核武大国亦无法为所欲为。 ◆合-不得已之道 ┌──────────────────────┐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 │ │ 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 │ 杀人之众,以悲哀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 注 客观真实:方向性代表尊卑形式。 解 老子认为:吉祥之事以左方为主,凶害则以右方为主,作战时副将在左方,主将在 右方,是因为把用兵当作丧事来办。杀人多了,要以悲哀的心情悼念死者,即 使战胜了,也要以办丧事的心情对待胜利。 释 知战事为凶,不得已为之,多存慈悲心怀,可矣。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