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叶为一八点钟准时来到机关。他敏感地感觉到机关的氛围有一点微妙的变化。人们照样做该做的事,公务员照样把办公室打扫得一尘不染,但所有见到他的人,目光里似乎都流露出一点什么,他们很恭敬地向他行礼,但同时又很恭敬地迅速离去。当然,这并不说明什么,也许只说明你神经过敏。 他在办公室停留了片刻,便去见刘政委。 “是叶副政委!你好哇!”刘政委正在阅读一份文件,一见叶为一,忙将老花镜摘下,站起来迎过去。 “刘政委你好!”叶为一也非常热情地握住刘政委的手,“我昨天下午才下火车。” “在家休息一天再上班嘛。” “工作这么多,哪里坐得住!” “你就是这个脾气!来,坐,坐!”刘政委让公务员给叶为一沏一杯茶,自己这才坐回办公桌前,“怎么样,下去很有收获吧?” 叶为一在刘政委对面的沙发上坐下来:“收获不小。政委,形势发展变化很快,我们需要研究许多新问题啊。比如对于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部队就有不少模糊认识。他们问我,怎么就‘文革’讲一分为二?怎么认识军队支左?另外,现在部队里城市兵多了,不像过去那些兵都是农村出来的,家里苦,觉得部队好。就是农村,很多地方变化也很大,所以有一种当兵吃亏的说法。还有一些基层干部,一味投领导所好,讲假话不讲真话,讲空话不讲实话,报喜不报忧……刘政委,我看,这里面有客观环境问题,有干部素质问题,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方针、政策。” 刘政委频频点头:“叶副政委,这样吧,你准备准备,我们开个常委会,由你主讲,就是讨论新形势下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你看怎么样?” “这当然好。不过我主讲……这个,我也只是抛砖引玉。还是大家共同研究吧。” “叶副政委不要客气嘛,你的水平大家都知道。”刘政委的话意味深长,“这事就这么定了。”他顿了顿,又说,“这几年国家、军队变化都很大,我这茬人确实老啦,我看,思想僵化这个问题,有时候也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看来是需要年轻一些的人来接班了。”他看看叶为一,微微一笑,“家里还好吧?” “噢,”叶为一迟疑了一下,“还好。” “这就好,这就好。好好工作,你年轻,大有可为。”刘政委此刻的表情就像个慈爱的兄长。 叶为一不觉想起舒放昨天在手心里写的字,心中生出一种说不清的感觉,他很友好地又寒喧了几句,便起身告辞了。 他从政委那里出来,按惯例又去徐司令办公室坐了一会儿,然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里。这时,政治部主任潘广寿——就是当年帮助叶芽当兵的“潘伯伯”,已经在等候他了。 潘主任个子不高,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黑色的寿眉下有一双饱经风霜的大眼睛。他的举止极富军人气质,一举手一投足都有板有眼、干脆利索。潘主任资格很老,一九二九年就参加革命了,是四方面军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这一辈子,“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均因为他是四方面军的。“我红军时期就是团的干部了,弄到文化大革命还是个军的干部。有什么办法?四方面军的,上得慢。不过也好,在野战军,不搞‘四大’,结果大机关里面他们都靠边站了,我钻了个空子篡了叶为一的权。那时候四方面军的人都说当不了嫡系啦,其实这才好,和林彪没瓜葛,一干就是几朝元老。” 叶为一和潘广寿是解放战争时期认识的,千里跃进大别山,他们同在二野刘邓麾下,而且同在一个旅。潘是旅政委,叶是团政委。潘广寿一见到叶为一就夸他年轻有为。叶为一比潘广寿小十岁,又是三八式,但到了五十年代末两人已经平起平坐,都在军里当副政委了。到了“文革”前,叶为一已经走到潘广寿的前面,当上了这个大区的政治部主任。潘广寿祝贺他说:“后来居上,说明军队大有希望。”“文革”中叶为一落难,潘广寿将叶芽弄去当兵,“文革”结束,叶为一回来当副政委,两人关系当然不一般了。只是,在于秘书眼里,潘主任过于直率,资格又太老,关系到叶为一的事,他更愿意同舒放商量。 “小叶哇,”潘主任笑呵呵的,自称叶为一哪怕当上军委副主席,他照样叫他“小叶”,“这些天在下面辛苦了。” “不辛苦,潘主任,你好哇。”潘广寿的光临令叶为一非常高兴,他紧紧地握住潘广寿的手。 “你要再不回来,我就要打电话叫你回来了。”潘主任说,“叶芽的事我知道了,妈了个×,不像话!” “叶芽的事这么快就传到机关来了?”叶为一问。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潘主任用食指划了一个圈,“要我说,那个写举报信的人就睡在我们身边。不错,我们是要保护检举人,但我们决不允许诬陷。” “你指谁?”叶为一问。 潘主任叹一口气:“不管他是谁,你现在要赶紧活动,把孩子头上的帽子摘掉。” “我出面活动不一定合适吧?” “有什么不合适?伸张正义嘛。”潘主任的眼里闪着激动。 “自己孩子的事,还是回避为好。”。 “你呀,最大的毛病就是书呆子气。哎,你家房子着火了,你是先救火还是先讨论火从哪里来还要烧到哪里去?该找人你就找,我看只要目标高尚,不在乎具体做法。” 叶为一沉吟不语。 “怎么,不接受我的意见?好好,我是老朽啦,只会讲废话!” “哎,老潘,你还真生气啦?你的意见我一定考虑。”叶为一有些不好意思了。 “那你就考虑去吧,但要快。要不然我叫小舒来同你讨论,他年轻。”潘主任依旧不高兴。 “哎呀,我不是这个意思嘛。”叶为一走上前,再次握住潘广寿的手。 “不要再让叶芽受苦了,那孩子太不顺。”潘主任摇摇头。 叶为一没有说话。 潘主任刚走,于秘书又来了。 于秘书白净利索,脸上永远带着微笑,看上去永远沉着冷静,永远有条不紊。 “首长,我刚才找过你,你不在。”于秘书恭敬地站在叶为一身边。昨天回来后,他没有片刻休息,回到家就给单位和上面机关几个要好的同事打电话,今天一上班,他又同两个知心知情者聊了聊,感觉掌握了一定的情况,“我了解了一下,学校查叶芽,就是那一年她因为孙束人受审查的事。这种事,反复查查也不可以说不正常。只是事情这么快传到机关,不大正常,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人说这事和政委有关,有人说无关。我还吃不太准。” “那你讲讲为什么吃不准?”叶为一问。 “刘政委推举你接班,这不会错。刘政委这个人一是器量大,二是自己文化不高却非常爱才。而且他不是个喜欢弄权的人。所以我觉得这事不会和他有什么关系。可是,如果人心莫测呢?再说刘政委‘文革’期间一直在台上,要依这一条他不应当喜欢首长。” “就这些理由?” “暂时就这些。” “唔,”叶为一沉吟道,“那你看该怎么办呢?” “我觉得当务之急是把叶芽解脱出来。叶芽没事了,醉翁就没办法表达他的醉意了。首长在地方上有的是老熟人,找找关系。舒副主任也有这个意见。” 叶为一的脸上泛起一个笑意:“看来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我还躲不掉了。不过,我的意见,再看一看。你以后听到什么,不管多难听,一定如实告诉我。再有,现在说话要特别注意,不要弄出什么是非来,尤其关于刘政委。” 于秘书点头道:“是,是。” “好吧,你可以走了。” 于秘书退出去了。叶为一这才感觉暖气烧得太热了,他走到窗前,打开一扇窗。一股浓重的冷空气从窗外嗖嗖地吹进来,他觉得头脑舒服了许多,心也静了许多。他坐回办公桌前,捋一捋满头黑发,开始清理纷繁的思绪。 是的,在许多人眼里,这届班子的搭配并不算和谐。有一种看法:叶为一太突出,谁当一把手都会不自在。叶为一是副职,却到处发表文章,他怎么就想不到替刘政委写几篇呢?据说有一次,刘政委和叶为一同给机关讲课,刘政委的秘书特意告诉于秘书,一定让刘政委先讲。叶为一如果明白,就应当把自己的讲稿给政委,叫政委一个人讲算了嘛。还有一次,叶为一的一篇文章见报,上面非常欣赏,问到刘政委,刘竟没看过。后来刘政委辗转告诉叶为一,以后发表什么文章,先给他打个招呼,他好先“学习学习”。于秘书曾几次提醒叶为一,要注意和政委的关系。但叶为一认为,政委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再说自己只要光明正大,无须顾及许多。共产党人就是为党工作,不为任何个人工作。于秘书只好无可奈何。可机关里早有人议论,说要不是刘政委资格老肚量大,怎么压茬?当然,也有不少人,犹其年轻人,佩服叶为一,认为刘政委到底老了,而且文化有限。这一阵听说要换班子,他们便竭力向上推举叶为一。不过许多人又认为,到底谁接刘政委的班,最重要的一票恐怕还在刘政委手里。 刘政委是老红军,只读过两年私塾。但据说他过去很有风采。当年的他,记忆力过人,口才惊人,讲一个最简单的故事,也悬念迭生,情节曲折。大会讲话他从不用稿子,一开口就把满场镇住了。战争年代,只要他上台动员,台下立刻嗷嗷叫,气氛立刻热烈异常。但现在的他再没了这种风采。据说他“文革”初期曾被“炮轰”过,可很快就解放了,并调来此处当政委。只是,他从此只会念稿子了。第一次在干部大会上念秘书起草的稿子,不知怎的总念错,引来下面阵阵哄堂。一位副政委一脸严肃地维护他的威信:“安静!有意见会下提!”但刘政委突然站起来吼道:“有种你现在就站出来讲,要是秋后算账,那才是混蛋!”下面霎时间肃静了,从此再没人瞎议论了,倒是渐渐出现了上述传说。据说刘政委曾对秘书讲:“他妈的!我现在是扬短避长,完啦!” 刘政委当政期间,经历了“文革”各个阶段。他赞扬过“九大”,批过陈,也批过林彪和“孔老二”。他拥护过“三项指示为纲”,也反击过“右倾翻案风”。他步步紧跟上面的战略部署,越跟越累。“文革”终于结束了,他同样坚决拥护粉碎“四人帮”。但下面很快传出他的一句“私房话”:“现在,共产党的主流派是‘文革’中挨整的人,我要下台了。”人们说,刘政委的这句话倒可见当年风采。 自从上面决心解决军队干部队伍严重老化问题,刘政委自然是准备好下台了。他看上去那样平静、坦然,仿佛这是他渴望了多少年的事。传说他已经向上面推举叶为一接班。传说他对上面讲,军队要搞现代化,必须用叶为一这样有文化有能力的干部。于是大家都说刘政委真是高风亮节,立党为公。 但叶芽的故事突然在机关流传了,敏感的机关干部已经猜测开了,舒放的看法也许代表了不少人,刘政委他…… 叶为一不觉再次站起来,走到那扇打开的窗前,任冷风吹拂。窗外,树叶正在凋零,天气正在急剧转寒,世界正在日益变得萧瑟。 他两眼望着很远很远的远方,又想起很长时间以来,随着一个波次又一个波次的清查,那些搞过“打砸抢”的,当过“坏头头”的,以及和林彪、“四人帮”有这样那样牵连的人,都被一一揭发出来了。有一个家伙当年在外地支持造反派抢了公安局一百来支枪七万发子弹。另一个搞专案的家伙据说深得康生信任,将某某某。某某某迫害致死,还唆使几个打手上台打谁谁谁耳光……不过,与此同时,一些与之有关无关的,或正或反的故事也被翻腾出来、就像当年破“四旧”时,所有与“四旧”或有关或无关的旧刊物旧照片旧电影拷贝,都被人们从灰蒙蒙的仓库里搬出来四处抛洒一样。 夏天的时候,不知什么人突然翻出了刘政委当年“反击右倾翻案风”时的讲话稿,那讲话通篇都在“批邓”,紧接着,又有人写信揭发刘政委“批林批孔”时曾给江青写过一封汇报信。那些日子,刘政委情绪萎靡极了,好几天称病不上班。唇来,在一次常委会上,叶为一说,我们要把精力集中在真正的“三种人”身上,防止有人把水搅浑。对有些事情,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比如“文革”期间刘政委一直在工作,他能一点上面的精神都不贯彻吗?有些人那样搞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嘛。叶为一作为“文革”中挨过整的人,讲这番话既有资格又令众人信服。散会后,刘政委紧紧握住叶为一的手,连说了好几声“谢谢”。不久,再没人议论刘政委“文革”期间的短长了。 刘政委会对你另搞一套吗?不可能。叶为一想起了刚才见到刘政委时他那亲切的表情,以及他过去每一个信任的表情……那么,是怎么回事呢? 唉,叶为一叹一口气,复又坐回他的椅子上。 前一阵,到处传说他要当政委了,于是,关于他的许多故事,就不知被哪些人,也不知从哪些地方搜集来了。故事在机关传诵,连他自己听了都惊叹自己竟是这样地光彩夺目。有人说,最近翻出了战争年代一批战地报纸,叶为一四十年代的文章就极有水平呢。有人说,抗战时期,叶为一曾带领一个分队神出鬼没到处炸鬼子炮楼,还击毙了赫赫有名的伊藤长官。有人说,解放大西南时,就是叶为一所率先遣师,活捉了宋希濂。还有人说,五十年代,叶为一曾在军队最高机关工作过一段,某某大将军对三十出头的叶为一言听计从,以致于许多比叶为一高级的干部,拟了文件都先让叶为一过目再交大将军……又有人说,叶为一在“文革”那样的逆境中,从没乱咬过任何人,反倒为很多被打倒的人作入党证明,使他们免遭当“假党员”之苦;更可贵的是,叶为一早在一九七三年就公开提出了对“文革”的质疑。这不但需要思想水平,尤其需要追求真理的勇气…… 于是有人下结论:叶为一是我们大区正确路线的代表。 “可不要给我带这种高帽子!”叶为一在某个场合挥挥手,“帽子太高会压死人的!” 然而,溢美的传说还是不断,人们对叶为一的热情还是在日益增长。那一阵,叶为一每每抬起眼,总是看见四周一派尊敬的、赞扬的、钦佩的目光。不可以说大家伙儿都趋炎附势。谁不近君子远小人哇? 可现在高帽子果然压下来了。才几天工夫啊,形势就发生了急剧而微妙的变化。叶芽的事情一下子传得沸沸扬扬。于秘书说得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机关里传叶芽的闲话当然是针对你叶为一的。可是,这来头到底多大?该不该反击?如何反击? 叶为一思考再三,决定再看一看。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