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叶子实在有些虚张声势。叶芽并没有被看管,她的宿舍本来就住两个人。但叶芽心情不好是真的,她是自己把自己看管了。 此时此刻,叶芽正坐在学校宿舍的书桌前,凝神思索。 冬天的白昼很短,还不到八点,天已经全黑了。窗外起了风,那尖利的长音,像一群披麻戴孝的女人在很远很远的空中呜咽,凄凉而悲怆。叶芽的心感觉着冬天彻骨的寒冷,尽管屋里已经来了暖气,她还是时不时搓搓两手。叶芽单薄、瘦弱、端正而清秀,那双单眼皮眼睛,那头淡淡的卷发,一如周欣也似一幅素描。只不过,叶芽的眉宇间比周欣多了几分书卷气和现代感,嘴角边挂着周欣所不具备的凛然不可侵犯的高傲。 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反复清查“文革”中有关的人和事,涉及的都是“文革”年间的在校师生,叶芽一向感觉这种清查与己无关。可二十天前,系总支书记突然找到她,很严肃地同她谈话。这位五十多岁的微微发胖的女人,对叶芽一向不错,她坦率地说:“叶芽,有人举报你‘文革’中的问题,学校很重视。对此你要端正态度,要相信群众相信党,你先考虑考虑,有什么问题就谈什么问题,实事求是,不夸大也不缩小。”叶芽起初并不很以为然,有人举报就当真吗?谁知几天后,问题升温了,系里开始传说,叶芽是“三种人”。果然,书记又找到她:“叶芽,现在我代表组织正式同你谈话,你要准备个材料,要在‘讲清楚’会上向大家讲清楚。”书记的口气已经变得很严峻很冷淡,而且说完话就走了,生怕叶芽缠住她给她出难题似的。这使叶芽难堪,使她蓦然间回想起许多往事,但她立即挥手赶走了它们。她不愿回忆,她不能回忆,她受不了!想起那些事她的头脑会爆炸的!去他的“讲清楚会”吧!没什么可对他们讲的!一个独身女人,无牵无挂,就算被学校开除了,可以去当自由撰稿人嘛,或者当家庭教师,再不济去餐馆涮盘子,就像那些出国洋插队的同事……她胡思乱想着,给母亲打了个电话,说最近很忙,不回家了。 但叶子下午突然风风火火地跑来了,叶子浑身洋溢着怎样的生命力啊!就像一股吹开万物的春风。见到妹妹,叶芽差点要哭了。她时不时或侧过脸,或低下头,竭力不让眼泪流出来,并竭力用最平淡的语调掩饰内心的伤感。她不想和妹妹多说什么,而且也实在无从说起。妹妹肯定感觉到了她的情绪,看到她眼里闪着泪花。妹妹背个大包给她带来了好多好吃的,告诉她家中一切都好,爸爸可能今天回来。她要妹妹告诉爸爸妈妈不要管她的事,她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她自己会处理好一切。叶子很乖地点着头,那一刻,她抚摸着妹妹的脸蛋,觉得妹妹真是可爱极了。 妹妹走后,不知怎的,那些久违的,多次被她从记忆中驱逐的往事回来了。它们电影般掠过她的脑际,走马灯般闪现在她眼前,它们喧嚣着,翻腾着,奔涌着,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她突然感觉她明明是可以面对那些往事的,那些往事其实并不可怕,不但不可怕甚至还很有点诗意。她不觉拿出了纸和笔。我要把过去写下来,是啊,我为什么不写下来呢?至少,我要把那些往事告诉爸爸、妈妈和妹妹,让他们了解我,我相信他们会理解……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叶芽十四岁。 有一天,天特别黑,身为政治部主任的父亲老不回家,妈妈坐卧不安,老阿姨将饭菜热过一遍又一遍。只要院子里有一点声响,妈妈就箭一样跑出去。就这样一趟一趟,不知跑了多少越。 父亲夜里两点才回来。天啊,他满身墨汁。头发丛间剃成一个“×”,脸上红一块黑一块画得像鬼。妈妈一把拉过他,拿起推子给他推成光头。一边推一边落泪。 父亲也落泪了。看见爸爸妈妈哭,叶芽也在一边默默地哭。那情景她一辈子忘不了。 不久,造反派来抄家。他们一眼相中了叶家的四合院,立即占过来做无产阶级革命造反司令部,将一家人撵进西厢房的一间里。家具给造反派办公用。油画、墨宝拉走上缴。书呢,当即堆在院子里烧掉。 叶芽酷爱读书,小学二年级就开始读父亲的藏书了。她最喜欢那些世界文学名著,里面有的字她还不认识呢,就能一边揣摸着一边读得津津有味。到四年级时她已经读了一大批小说,还在《中国少年报》上发表过好几篇作文。周欣内心里也看出了女儿的天分,但却越来越生出许多忧虑。有一天,她终于决定将书房锁上,禁止女儿看书:“人生识字糊涂始。书看多了要出毛病的。你看你,用不了几年眼睛就看瞎啦。”但叶为一全力支持女儿读书:“不要听你妈瞎说。书是启迪智慧的门窗。”他悄悄为女儿打开书房,女儿看书他放哨,有时还把女儿带到办公室去看书。 叶芽在书的熏陶中长成了婷婷少女。书是她的王国,是她生命的一部分,是她欢乐的源泉所在。 现在,居然有人敢烧家里的书!她再也忍不住了,冲进火堆里就抢,大火灼烤着她的双手和脸庞,可她一点不怕。“你们连我也一起烧了吧!”她一边嚷一边拎了桶水往火上浇,造反派拦她,她干脆往火上扑。这可吓坏了周欣,她死死拉住女儿不放。 大火烧啊,烧啊,烧红了半边天。 书页化成了漫天的黑蝴蝶,飞呀,飞呀,飞得到处一片黑。 叶芽的王国丢失了。 她去找父亲。 叶为一正被造反派管制,每天除了挨批斗就是打扫机关办公大楼的男厕所。叶芽来到机关,见男厕所就踹门,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里冲,很快找到了父亲。她看见父亲正笨拙地用一把破墩布擦着便池,鞋子和裤腿上溅满了不知是水还是粪尿。叶芽一把抢过父亲的墩布,还没来得及讲一句话,另一个便池里刚刚解完手的男人出来了,羞得叶芽这才恍然扔了墩布退出去。她站在门外一连声喊:“爸爸,他们把书烧光啦!你的书全烧啦!”突然,她看见父亲拎着墩布从厕所里出来了,父亲的五官揪成一团,急切切问道:“你说什么?”叶芽说:“书都烧光啦!”父亲手里的墩布落在地上。“烧光了?”他讷讷地自言自语,“我料到他们会烧的,但没想到这么快。有些书是战争年代攒下的呢……烧吧,烧了也好,都烧了也就干净了。”叶芽一把抱住父亲放声哭起来,父亲也紧紧搂住女儿,泪水一滴一滴,落在女儿的衣衫上。 ………… 大约一个月后,造反派又要斗叶为一,还“勒令”周欣必须去看,叶芽陪母亲去了。一路上她激动地想着万一发生什么情况她就跳到台上去和爸爸站在一起。万万想不到的是,造反派拉来一个女人暗斗,那女人脖子上挂满了破鞋,还挂着一块大牌子,上书:女流氓赵小果。叶芽定睛一看,这不是父亲那次住院时她见过的那个阿姨么?批判者在台上慷慨陈词,唾沫四溅。说那女人和叶为一乱搞男女。全场群情激奋,时不时呼口号打倒他们,还时不时发出一种猥狎的窃窃的议论,当然,也有人在啼嘘。叶芽从没见过这种场面,她傻了,完全忘记了最初的决定。回想起来,当时怎么会看得下去呢?不过说真的,赵小果那样子实在是很美、很美,比在医院里见到的还要美。她纤细,柔弱,眼里充满善良的忧伤,就像雷诺阿画的“和平女神”。她站着,神态那样安祥,而且总想把头抬起来,只是总被接下去。她好像心甘情愿陪叶为一钉在那耻辱的会场上……多么像霍桑写的《红字》!那个叫海丝特的美丽的女人!爸爸当真和这个女人有什么关系吗?这样美丽的一个女人,爸爸如果真爱她是不是也很美好呢?突然,人群中一阵骚乱,天哪,是身边的妈妈昏过去了!你竟然没发现!叶芽从梦幻中惊醒,赶紧扶起妈妈回家去。回到家里,妈妈躺在床上,两手冰凉,泪水一个劲儿地流淌。 这故事的真实情景到底是什么?叶芽从没问过。可为什么要问呢?每一个人都有永远不愿告诉别人的秘密,应当尊重人的隐私。 后来,叶为一到西北劳动去了。父亲什么时候走的,叶芽一点也不知道。有一天,她突然听母亲说,父亲已经不在北京了,她气得大声吼叫:“我找他们拼了!” 周欣吓得紧紧捂住女儿的嘴。 到处是革命造反的烽火。一切温情早已扫荡殆尽。世界变得红彤彤硬梆梆,活像个巨大的铁匠铺。当当当,由伟大领袖掌锤,砸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吧。 周欣对叶芽越来越提心吊胆,总觉得这孩子有一天会弄出什么吓人的事来。 为孩子计,她终于写信给远在南方的一位老战友,某军政委潘广寿,尽诉家中难处。潘广寿接到信,立即要周欣将叶芽送去南方他家里。叶芽去了,在潘家住了一阵,潘广寿让她改名张红,冒充自己外省来的外甥女,又编了一套履历,然后送她到一个大军区当了电话兵。 在那个年代,当兵实在是最幸运最时髦的归宿。叶芽的连队又在大机关,又是先进典型,上级经常跑来蹲点,经验经常见诸报端,实在是个少有的好去处。 可叶芽并不喜欢。 叶芽聪明、好强、能吃苦,很快成为连里的业务尖子。可用今天的话讲,连队的“人文环境”不能令她,快活。连队生活紧张而单调,成天出操、值班、劳动,还有“早请示、晚汇报”。有时候一晚上搞三次紧急集合,弄得你一宿睡不成一个囫囵觉。女兵们尤其神经兮兮,有几个动作慢的几次急得直哭,又有自作聪明的,每天晚上侦察连长的脸色。要是从连长那严肃的脸上看到了一点紧急集合的苗头,干脆一夜不脱衣服。可往往是你和衣傻等了一夜,连长根本不搞紧急集合。等你哪一天晚上麻痹了,脱衣睡下了,嘿,紧急集合的铃声一准哗啦啦疯响起来。 连长是拉电缆出身,全军区有名的学习毛著标兵。叶芽一入伍就聆听了他的讲用。他的主要事迹,是在一次查电缆时救了一个老头的命。那是一个雷雨交加的日子,一个老头不慎滑落河中,时任电缆排长的他正爬在高高的电线杆上查线,见有人落水,竟毫不犹豫地从电线杆上一个猛子扎进水里救起老人。叶芽初听很激动。后来才发现连长每次讲用必讲这个故事,只是每次都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用法:他有时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讲,有时从军民关系讲,有时从生死观讲,有时又从解放军是个大学校的角度讲……据说连长的讲用稿是专人替他写的。再后来,叶芽又听老兵讲起了连长的私生活:连长统共只有两套洗了又洗,补了又补的旧军装,每次发的新军装全寄往灾区了。连长从不买牙膏,只在连队的洗漱房或垃圾桶里拣干部战士扔弃的牙膏皮,挤了又挤、刮了又刮。连长去年刚找对象,每次约会都在操场的篮球架下,而且手捧红宝书。连长今年才结婚,全部家当只有两只纸盒子…… 连长的确革命化。他几乎连星期天也不回家。他永远泡在连队里,眼睛总是红红的。他睡得很晚,起得很早,他宿舍的灯经常亮到黎明,令叶芽想起当时一首很时髦的歌:《八角楼的灯光》。连长是在灯下通宵达旦学《毛选》吧? 连长不喜欢叶芽,他明显地喜欢那些纯朴的农村兵。尽管连长竭力做出对全连战士一视同仁的样子,但叶芽看得出,连长同农村兵在一起十分融洽,而同叶芽这样的城市兵或干部子弟讲话时,总有点不自在。 叶芽自然也不喜欢连长,而且觉得同周围的人都没什么话可讲。她一有空就看地图,看当时可能找到的不管什么书刊。 事情出在当兵的第二年,一个快复员的老兵搞来一套《马克思传》,限叶芽两天看完。叶芽馋书,就在值夜班时偷偷带到机房去读了。好久没读这样的书,她入迷了,完全沉浸其中了,结果一个训练部的电话足足要了三十秒钟硬是没人接——叶芽根本没看见信号。训练部告到通信兵部,通信兵部立即严肃地追查下来。叶芽犯了大错误。 连长令叶芽停止上机写检查。叶芽在排里检查了三次,就是通不过。从排长到每个女兵,都说她态度不端正,说她谈问题避重就轻。她们轮番发言,狠批她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根源”,指责她给光荣的连队抹黑,并指出,如果苏修打进来,耽误三十秒钟就可能牺牲一个师!为了线路畅通,我们宁可将自己的身体连成电话线! 连长每次都到会,连长说:“不要以为自己是知识分子。还读马克思哩,我看很多人一辈子就是没读懂‘老三篇’。” 叶芽很苦闷。这日子什么时候才算完?听说还要受处分。妈妈早说读书会读出毛病来,不幸被她言中了。她好不容易把你弄来当兵,你却搞出这种事情,怎么向妈妈交代啊! 叶芽耽误电话成为这个典型连队的重大事故。不久,军区直属政治部、团政治处派来了联合工作组,工作组长是直政副主任。 副主任仔细倾听了连领导的汇报,又亲自找叶芽谈了一次话。他发现叶芽说话条理清楚,知识面宽。 再开会分析连队情况时,副主任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我看张红(即叶芽)这个兵,红旗下长大,十几岁的孩子,本质是好的嘛。作为先进集体,我们的先进不在于处分一个战士,而在于改造一切后进战士,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才叫革命大熔炉。任何一块铁,进来了都能炼成好钢!” 副主任的话使所有在场的人心明眼亮。 副主任当即指派工作组成员、组织科干事孙束人具体帮助叶芽。 孙束人毕业于北大中文系,这年二十六岁。六五年大学毕业后主动报名参了军,是机关有名的笔杆子。 孙束人用现身说法启发叶芽。他说自己刚入伍时也有知识分子毛病,当然现在还有。他说一开始很多人对他有看法,说他成天读些深奥的书,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后来他想明白了,我们不是要改造世界吗?那首先就要适应世界。如果连生存下去的能力都没有,还谈什么雄心壮志。他列举了陈独秀、张国焘和毛泽东。他说,主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比那些大知识分子更了解中国国情,更适应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所以主席成功了。“读书多是好事,但不能孤芳自赏。全连的同志都各有优点,要学会看别人的长处。” 叶芽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她觉得这是当兵以来最有针对性的一次谈话。 孙束人又帮助她写检查,结果在全连军人大会上一次通过。工作组说,不处分叶芽,只要她今后努力工作,努力改造自己。 叶芽流泪了。她第一次感到了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工作组撤走了。叶芽开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机房里、宿舍里、操场上和劳动工地上。一年过去,叶芽成了“后进变先进”的典型。她入了党,和连长一样当了学习“毛著”积极分子。她在全团大会上讲用,又一级级选拔上去,一直讲用到军区。 军区司令员听了叶芽的讲用特别兴奋。他说:“这女兵是个人才嘛,将来可以到宣传部门工作嘛。” 司令员真是一言九鼎啊,八个月后,叶芽提了干,并调到直属政治部当宣传干事。 于是,叶芽和孙束人成了同事,并成了好朋友。在叶芽心里,孙束人是她当兵生涯中的第一个指路人,也是她难得遇上的唯一一个足以同她交谈的人。 孙束人其貌不扬,中等个。最大的缺点是溜肩。溜肩的男人穿军装总是很不提气,加之他大学毕业后入伍直接当干部,缺乏连队生活的艰苦训练,看上去就少了点军人姿态,用军队的行话说,举上有点“水”。他皮肤很黑,眼睛大而向外突出,鼻子高且有点鹰勾。他习惯于耷拉着眼皮,一脸宽宏大度的神情,仿佛天塌下来也不会一惊一乍。有一次,叶芽对他说:你知道你长的像谁吗?法国那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呀。 他听了哈哈大笑。 叶芽对孙束人的感觉完全来自心灵。同他谈话,她常常感觉不到自己和他的外形,而只感觉着一片幽冥中两个飘渺的影。 孙束人呢,从来没有一个女孩像卅芽这样引起他的关注。他一直没有同任何女孩恋爱过,他也曾努力抵制对叶芽的思恋,但他失败了。 一九七一年春天,一个星期日的下午,整座办公楼悄无声息。叶芽和孙束人坐在一起,孙束人谈起了自己的身世。孙束人出生前父亲就死了,他是母亲守寡后所生。抑郁羞辱交加的母亲在他两岁时也病逝了,可怜的母亲至死也没说出那私通的父亲是谁。孙束人由姨妈抚养长大,所幸姨妈心地善良…… 原来谁都有自己的故事啊。怀着一颗颤抖的心,叶芽也倒出了自己的秘密:“你知道吗?我不叫张红,我叫叶芽。” 孙束人抬起眼睛,有些吃惊地看她。 叶芽开始讲自己的身世,讲文化大革命以来家里发生的一切,讲自己如何改名换姓来当兵。 孙束人听着听着,再也忍不住地握住了叶芽纤细的手。孙束人的手温暖而富于力量。第一次被异性触摸,叶芽触电似的浑身惊颤。 只听孙束人低低地说:“你的事我早就知道。你入党时的外调是我搞的,我替你瞒下了。” “真的吗?”叶芽的心里翻腾起巨大的波澜。 “你是我见过的女孩中最独特的一个,我不愿意看见你受任何委屈。别人能入党,我希望你也能。别人能提干,我希望你也一样。那时,你为了一个电话反复写检查,我心里真不是滋味,真希望能帮你一把。” 一股突如其来的、难以名状的激情将叶芽击倒了,她喘息着扑进了孙束人怀里。这颗孤独的高傲的心,终于被一颗更博大的心包容了。 孙束人默默地拥着叶芽,听着她纯真而急促的呼吸,感受着她青春温热的体温,体会着人世间最美妙的幸福。但理智随即唤醒了他。你要对叶芽负责。他的头脑对他的心灵说,他沉静下来了。原来,孙束人是一个对政治极为敏感极为热衷的人,是那个时代为数极少的思想者。这个博览群书的“圣西门”,对中国社会的现状早已有着自己的见解。他深知这是非常危险的,但他改变不了自己。为此,他一直不敢恋爱,生怕会拖累了所爱的女孩。可现在,爱情还是不可抗拒地到来了,在欣喜之外,他不免倍加惶惑。他终于轻轻地扶起了激动中的叶芽。 “叶芽,有些话我现在必须告诉你。我相信你至少不会揭发我出卖我。我把一些想法告诉你,然后请你作出抉择。”他放低了声调,“我要谈的是一些政治观点。我认为,文化大革命是一种疯狂。应该立即中止。”他抬眼注视她,“你听了会觉得受不了吗?” 叶芽从爱恋的狂热中惊醒了,她睁大了眼睛:“你说下去。我听着。” 他的声音完全沉稳了:“也许有一天,我会为此付出生命。因为我无法放弃我认识到的真理。布鲁诺发现了日心说,最后被大火烧死了。但真理总有一天会胜利,人类经过了布鲁诺的火刑架不是终于飞向宇宙了吗?可惜,真理最初总是在少数人手里,当广大民众还没有觉醒时,少数先知是非常痛苦的。”他停顿了一下,又说,“现在,中国政坛上最大的祸害是江青。这样的女人绝不能搞政治。她们没有广博的心胸和足够的理性去驾驭政治这艘巨轮,何况现在是大风大浪。她们的恶毒是男人无法比拟的,她们会把一切搞得一塌糊涂。” 叶芽大口大口喘息:“谁告诉你的?” “你读过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书吗?”他看着叶芽,然后又低垂眼帘,“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可丹东、德穆兰和罗伯斯比尔这些法国大革命的先锋也上了断头台。历史总是上演着一些惊人相似的剧目。曾几何时,断头台上的死刑是法国民众的节日。处死路易十六时观者如潮,处死罗伯斯比尔时照样欢声雷动。遗憾的是,罗伯斯比尔之流的头颅刚刚被按倒在断头台血淋淋的木板上,一夜之间,金钱就复活了,法国人就再也不互称‘公民’,而又开始称‘老爷’。‘太太’了……” “你是说我们的文化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有某种相似之处?” 他抬起眼:“也许有一天,文化大革命结束了,我们之间也会互相称起先生小姐太太来。到那时候,就轮到江青上断头台了。” 她叹道:“太不可思议了。” 他像是对她讲又像在自言自语:“应当立即结束‘文革’,越早越好。越晚越不可收拾。” 叶芽全身心都在沸腾。文化大革命已经五年了,她自然有过许多困惑,但都稍纵即逝。她从未敢像他这样想问题,更没有听到任何人像他这样谈问题。现在,当她听到他的这番话时,就像一头饿极了的小牛突然闯进了一片菜园子。 她茅塞顿开:“你这些话是有些可怕,可我赞同。回想起来,自从我家的书被烧光之后,我对这场革命就再也没有好感。当然,过去,我只以为是我觉悟不高。我已经四年没见到父亲了,不知他现在是死是活。离开妈妈和妹妹也三年了,不知她们现在怎么样?我自己还是冒名来当的兵。一想到自己活得连名字都不能公开,心里真不是滋味。我们为什么要为这场革命付出这样巨大的代价?这代价还要付多久?结局又是什么?我多么希望这一切早早结束。多么希望有一天我能和父亲坐在一起读书啊。可是,”她转而又问,“就凭我们俩这样的无名小辈,能扭转历史的车轮吗?” 孙束人说:“一切都很艰难。但总得有人去做。也许有一天,会有什么行动。” 叶芽不再说话。 沉默。四周寂静无声。一种浪漫的情怀在叶芽心中涌动。这是一种高尚的庄严的浪漫,就像父亲过去说的在白区干地下党。这又是一种冒险的富于刺激的浪漫,就像俄国那些高傲的十二月党人要去推翻尼古拉一世。在这段短短的对话之间,叶芽感到她对孙束人的感情在升华,如果说,她最初与他相拥时还怀有肉欲的冲动,那么此刻,她的冲动已经化作一种世俗无法包容的崇高,一种为了共同的信仰可以慷慨赴死的决心了。任何肉欲都将是一种亵渎。精神已然插上翅膀飞向浩渺的太空。 叶芽的眼里闪着坚定的光芒:“不管发生什么事,我永远和你在一起。” 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火热而又冰凉。 从那以后,他们的来往更谨慎了。 他们每次会面,都谈政治,谈形势,主要是孙束人谈,叶芽时而提问。 孙束人所讲的每一个字都令叶芽激动不已,因为每一个字都和报纸上广播里那些几乎成为公理的宣传背道而驰,而且听起来自有道理。孙束人说文化大革命越搞越荒谬,说各种矛盾日益激烈,说中国目前最大的悲哀在于已经没有正常的民主集中制可言,任何一个人,不管你的想法多么高明,只要是和上面不一致,就不能公开谈。但孙束人相信世界总要变,不合理的东西总要灭亡。 这样的谈话断断续续。 在谈话中,叶芽企盼着。仿佛会有这样一天,孙束人向她交代一项神圣而危险的任务,然后她就从这个机关大楼里消失了,去完成那项任务了。然后世界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叶芽觉得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意义。 春去夏来。孙束人还是时不时对她讲着诸如此类的形势分析。 但叶芽什么任务也没有接到,孙束人每天照样正常上班。有一阵,他出差去了北京,不久又回来了。一切照常,什么也没发生。 可后来形势好像非常紧张,连国庆节也在战备。 惊心动魄的消息渐渐传出来了!是副统帅摔死了! 叶芽几乎一夜一夜地失眠了。回首这几年的风浪,她觉得有好多话要对孙束人讲。可又没有机会。 那年十一月,孙束人和叶芽突然先后被带走了。 从此她再也没见到孙束人。 叶芽被带到北京看管起来。 叶芽刚到北京时甚至感到了某种奇异的满足,仿佛不久前那些浪漫的梦想此刻终于成真。但不久这种好感觉再也不复存在。这里有专案组看管你,每天学习、劳动,交代问题。看管你的人只当你是敌人。他们问你的问题多半与孙束人有关: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平日都谈些什么?叶芽不回答。但心里总有些犯嘀咕:她和孙束人之间的谈话到底有没有泄露出去呢?她这样保持沉默,如果有一天真被揭发出来,会不会落个“抗拒从严”的下场?她开始回忆同孙束人的每一次谈话,判断那场景有没有窃听器之类。大多数谈话都是在公园进行的,只有第一次是在她的办公室,声音非常小。那么,如果有窃听,就是第一次了?第一次。一回想起那天的每一个细节她又激动不已。 专案组对她好像不是特别看重。她被关了一年多,又莫名其妙被送到农场干了一年活。一九七三年秋天,农场向她宣布:她被处理复员了,回家吧。 叶芽仿佛一下子长成了大人。她怀着忐忑的心回到家里。非常吃惊,一进门她就看见了妈妈。妈妈明显地苍老了,皱纹已经爬上了她的眼角。 “妈妈!”她叫道。 周欣先是一愣,随后举起颤抖的手打了女儿一个耳光,接着将女儿紧紧搂在怀中,失声痛哭了。 看来母亲已经全知道了。叶芽面对母亲,满心惭愧。但她没有流泪。 其实母亲也刚刚从干校回来。母亲说父亲“解放”了,已经到外地工作,是降职使用。但父亲干劲很足,因为在父亲看来,没有什么比重新工作更令他快慰了。 家,早已面目全非。造反司令部是不存在了。但除了西厢房一间还算叶家的,其余房间已住进了四户人家。枣树和石榴树早已被糟蹋成几根枯枝,上边拴着一根晾衣服的铁丝。 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未改鬓毛衰。叶芽想起了这两句唐诗,不由得泪水潸然。自己离家不过五年,可就像离开了整整五十年。 叶芽进了一个半导体厂当工人。妹妹叶子已长成了美丽的少女,正在上初中。母亲每天也上班,只不过不当副局长了,做着一般财务工作。但不管怎么样,母女三人总算生活在一起了。 母亲说,叶芽的事是潘伯伯告诉她的。潘伯伯调到父亲原来的单位接替父亲当政治部主任已经好几年了。母亲听了叶芽的事,急得差点昏过去。多亏潘伯伯又到处找老战友帮助。叶为一“解放”后知道此事也急坏了,也多方找人。这样叶芽总算复员回来了。 周欣带着叶芽去见潘伯伯,叶芽低着头去了,一见潘伯伯,不禁想起许多往事,泪水上不住往下淌。她恭恭敬敬地叫了声“伯伯好”,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潘伯伯慈祥地拍着叶芽的肩:“孩子,哭什么嘛,如果你做错过事,改了就好,如果没错,那就什么也不要怕。我当年三次过草地,九死一生,到了延安还被人家说成是张国焘的人,你看冤不冤?可我不在乎,就是一个心眼要革命。怎么样,这么多年,考验出来了吧?” 叶芽抬起泪眼望着潘伯伯那钢铁般的脸膛,使劲点点头。她开始发奋学习,每天除了上班就是自学。她向人借来高中和大学课本,填满自己所有的空余时间。 她变得很沉默了。渐渐地,孙束人也成了一个遥远的梦。 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一九七七年,叶芽以高分考入北京一所名牌大学历史系。潘伯伯闻讯特意赶来向她祝贺:“好哇好哇,伯伯向来相信叶芽有出息。要像你爸爸,做个有文化的人,不要像伯伯我,大老粗,跟不上形势哟。” 叶芽在学校学习非常刻苦,每天都熬到深夜,节假日从不休息,常常,很晚了,走廊上,厕所里,有人发现她还在背俄语单词。她的学习成绩异常优秀。 只是,现在的叶芽再没有了谈情说爱的兴趣。爱情这个字眼在她心中已然死去。但叶芽那颗关注社会的心须臾也没有死去。孙束人事实上将影响她整整一生。在大学里,她不但孜孜不倦地学习书本知识,还密切注视着社会上发生的一切,但她只和两三个极要好的同学议论。一直到快毕业时,因为那几个同学时不时说走了嘴,同学们才渐渐对叶芽深刻独特的思想有所耳闻…… 叶芽一字一句地写着自己的故事,反省着自己曾经做过的一切。她自问:如果生活能再来一遍,你还会做同样的事吗?她回答她还会这么做,这是性格使然,她不可能改变。她的心宁静了,她越写越自信了,她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丑事。她相信一切都会弄清楚,学校不会冤枉她的。 ………… 天不知什么时候大亮了。太阳又升起来了。窗外那些高大的杨树,在寒冷的晨风中摇曳着满头墨绿色的叶片向她问好。这些叶片很快就要落光的,但明年春天它们又会长出来。树木尚且如此,何况人。是的,她应当振作起来。社会正处于新的大变动之中,中国也许从此会走上一条康庄大道,她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