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当那只突如其来的大杓第三次搅进酱缸,把缸沿碰得嗡嗡作响时,周均才意识到是床头的电话。他伸出手,闭着眼睛拿起话筒。 林慧的声音跳着灌进耳中:“快起来,八点十分了!”然后挂掉了。 周均缓缓地放下听筒,试着睁开眼睛,满屋的金光和耳朵里的回响混在一起,他知道必须赶快。 每个星期天的晚上都不肯早睡。昨晚十一点半林慧准备上床时,他才从书橱里翻出一本买了大半年都没有看的《时间简史》坐在餐桌旁。夜深人静的时候从书里透露出的气息和在阳台上看到的灯光一样,总让他沉迷和过度兴奋,这是两件他真正迷恋的东西。 挤密的居民楼在漆黑的夜里总会有几盏不熄的灯。周均喜欢用猜测去复原那些被厚重的窗帘阻隔了的神秘信息。乌烟瘴气、雀战正酣的朋友聚会,躺在被窝里战战兢兢地看录相带的新婚夫妇,被早已没有节目信号的电视屏幕映亮的天花板,留给迟归人的门厅壁灯,不能休眠的灵魂就这样诱惑和纠缠着每一个把目光投向窗外的人。 当你注视着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注视着你。可惜这时的周均并不真正懂得尼采的这句话。 大约凌晨四点他才开始去睡。梦里的情景奇特而古怪,但现在已经想不起来,只有一种厚重粘稠的感觉残留在记忆中,就象嘴里和头发上的烟味一样似有还无。 妻子林慧是他在本市念大学时同系不同班的同学。二年级时一次郊游,纯粹出于类似恶作剧的玩笑,系里的女支书安排来自邻省、当月还没收到父母寄来的生活费的周均扮演骑士的角色,要求他叫一辆出租车把扭伤了脚的林慧送回她在市中心的家里。愿上天给女支书一个最美好的归宿。那天,他不仅发现了一个他曾经以为永远无法接近的大城市女孩可以多么地善解人意,还认识了她的父母。宠爱女儿的老人热情地接待了他,而且在毕业分配时使出浑身解数,凭借在金融系统工作多年积累的人事关系,在把女儿安排在某商业银行市分行政策研究室的同时,使未来的女婿成为了某保险公司西山区支公司的职员。 毕业后不久周均和林慧就结了婚,在岳父母家一住就是四年多。六个月前周均的公司经历了一场人事变动,从市公司下派的新任经理邓轩在半个月里给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虽然资历较老的前辈们再迁新居,周均是以填房的身份进住他们腾出来的旧房,夫妻俩仍然迫不及待地在这套近十年前修建的廉价一室一厅里快乐地开始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迟来的蜜月持续的时间当然会比较长,直到最近周均才似乎有了点小说里蜜月后的新郎的感觉。 在拿到钥匙的当天,周均曾给在邻省的一所中学里宁静地过着退休生活的父母挂了一个电话,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妈,我有房子了!”那一刻,幸福的儿子好角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一样。 五分钟以后,周均已走在路上。锁门下楼时他想,不知道林慧回家看到没叠的被子会说什么。搬了家,妻子每天六点半就得起床,路上至少要花一个多小时。刚才的电话肯定是她换车时用车站旁的公用电话打的。 阳光很耀眼。这个南方工业重镇有着漫长的夏季。每年五至九月也是保险公司的经理和雇员们最提心吊胆的季节。频繁的雷击、冰雹、暴风雨、滑坡,和十五年前那场著名的大洪水给这里的市民的记忆留下了许多东西,让他们于谈笑之余暗暗心惊。 街道上脏乱而嘈杂。行人和商贩很多。本地的报纸刊登过一篇回忆文章,作者说他曾在四十年代考察过中国的许多城市,除了比上海和香港略逊一筹外,这座都市里大街上路人的行走速度是最快的。周均在念中学时读到这篇文章。在他出生的那个县级市里,这座工业重镇是令人敬畏的,它的声音和行动无不体现着巨大的力量,它的影响远远超过两个省的省会。周均喜欢这座大城,所以九年前参加高考时,他的第一志愿就填的是这里的最高学府的工业自动化专业;所以当林慧的父母告诉他已帮他落实好工作单位时,他红着脸未经许可也无需提示地叫了他们“爸爸妈妈”,并且毫不害臊地大声说出了对林慧的庄重承诺。 呼地一声,一个背着书包的女孩从公交车上冲下来,差点和他撞上。女孩调整了一下身体的平衡,对他笑了笑,转身跑向街对面的中学。看着那蓝色校服轻盈地飘过街,听到马路上传来一连串急促的刹车声,周均感到清醒了许多。 经过一个大型农贸市场,再走完两百米长的商店区,周均跨进了公司的大门。 西山区保险公司大楼是八十年代中期修建的。据说这幢十层高楼当时成为区内一景,曾有不少居民带着亲友在楼前留影。看着那水磨石的台阶、开始变形的木制窗框,和橱窗里永远高举着一只爪子的熊猫模型,二十八岁的财产保险科科长周均不禁慨叹起时光的无情。 打卡时,他看了看打卡机上显示的时间,再看看营业大厅墙上的挂钟,又抬腕把手表放到耳边听听,然后对守在打卡机旁的人事科长兼办公室主任张宏宽说:“张主任,您又把时间调快了。这么想扣我们奖金啊?” 肥胖的张宏宽早就注意到他夸张的看表动作,赶紧说:“冤枉啊,小周。我要是会调才好呢。这次配发下来的打卡机简直没法儿用,”他趋前一步,小声说,“市公司那帮老爷净知道搞回扣,害我上、下班时间都得在这儿蹲着”。 张宏宽生得人高马大,满面红光。他跟人说话象练降调音阶,越说声音越低,到最后一句话时他有本事让你觉得你们俩是最亲密的战友兼哥们儿,你们的私语绝对是贴心的秘密。 周均避让着快凑到自己耳边的那张厚嘴,笑道:“看来机器还是没人强。幸好有您老人家体恤民情,要不然我们的腰包儿给那帮杂种掏干了还不知道找谁呢”。 说完就迅速迈腿往楼梯走去。心里想,这位张老太爷还有四、五年就要退休,那时很多人会感到寂寞的。 他的办公室在三楼走廊的尽头。最近一年多周均搬了两次办公室。去年初,在做了四年的业务员之后,他被提拔为财产险科副科长,从二楼大办公室调到科长办公室,与科长郭利民同室。今年四月,按照《保险法》关于一家保险公司不得同时经营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业务的规定,原西山区保险公司改组成了一家财产保险公司和一家人寿保险公司。新的人寿保险公司迁出了大楼,原来的财产保险科也一分为二,设立了汽车险科和财产保险科,郭利民和他分任两科的科长。周均与五个科员搬到了三楼,他们用三间房作办公室,一间大屋当会客兼会议室,另一间小房则成了资料室兼驾驶员休息室。 关闭了两天的办公室传出的味道很难闻。周均以熟练的动作放皮包、开窗、开吊扇、拖地、擦桌子、打开水,然后又关窗、关吊扇、开空调,这才在藤椅上坐下,点上一支烟,揉揉依然发胀的额头,开始处理上周五未能看完的损案。 外界许多人对保险公司的经营感到神秘,他们习惯于把一切不直接制造物质性产品而能赚到大钱的公司称为皮包公司。周均刚从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到这里来时也曾经为保险公司仅凭自己印制的一张张纸上填写的数字到处收钱而迷惑,他甚至认为保险公司与赌博公司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两者都是因为某个概率事件发生或不发生而赔钱或赚钱。但是,在学着苦口婆心地对众多的单位和个人采取了威胁利诱的种种手段,发现他们置若罔闻、不为所动,毫无股市或赌场上一掷千金的豪情时,在强忍着割股般疼痛地送过几笔赔款到呼天抢地的受灾者手中后,他开始对隐身于刻板的投保单、保险单、损案案卷等载体后面,充满着悯人惜世的精神和预测未来的科学的保险之灵顶礼膜拜。他开始喜欢起这个本来不是自己选择的职业。 如果一个人能赋予自己的行为以神圣的意义,把从事的工作视为正义和高尚的事业,那么他或她就离被提升为科长或副科长为时不远了。 他很快地看完最后一个案子,在审核栏签上名,然后把所有赔案按金额大小分别登在两本《损案交接薄》上。根据授权,赔款金额在五千元以下的损案自他签字起就算核准了,超过五千元的在科长审核后需交经理批准。 邓轩的桌上摆着财务科长杨华刚送来的业务旬报。在赞扬了杨华率领部下周末加班赶制报表的工作热情并请她出去时把门带上之后,他盯着这两页打印的表格,一直没有改变过姿势。 邓轩在相貌方面最引人注意的是他那张南方人群中少见的国字脸。只有他的家人知道,他从三十多岁就开始染发。在森严的机关里,有抱负的人会以各种异常的方式衰老。 去年十二月,由于西山区保险公司五十三岁的女经理刘成玲与副经理滕其用矛盾激化,市公司多次调解无效,只得各打五十大板。把滕其用及其亲信人事科长李碧君调到本市远郊一个区公司,将刘成玲低聘半级,作新任经理邓轩的副手。 当时邓轩是市公司行政处的处长。市公司总经理黄华中在邓轩陪他到沿海出差回程的飞机上谈起了关于重组西山区公司领导班子的设想。他摘下眼镜,揉着浮肿的眼睛对邓轩说:“下去基本理顺以后就调你回来,还有更重的担子要你担。” 根据邓轩对人的肢体语言的研究,他知道高度近视的黄总当着他取下眼镜的动作表示他已被完全信任和依赖。但这种幸福来得太突然,使他早餐时替嗜蛋如命而又胆固醇偏高的黄总吃下的三个蛋黄随着飞机的下降在胃里开始翻腾。 他到市保险公司已经十多年了,虽然三十五岁就当上了处长,但此后的八年一直原地踏步。他很清楚缺乏基层业务经历是自己发展道路上最致命的缺陷。黄总的重托使他的世界一下子充满光明。 离开市公司机关大楼的那天,他尽力隐忍却无法完全掩饰的那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壮表情给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满怀同情地目送这位明知无幸仍鼓勇出征的赴难者。 下来以后,他才切身地感受了做业务的艰难。现在的保险早已不是十几年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垄断行为了。多家公司在这个潜力极大但现实容量相当有限的市场上厮杀,充分演义着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血腥和残酷。不幸的是,他所在的这家保险公司沿袭着事业单位的人事、用工、分配管理制度,承担着高于其他保险公司的所得税率,应付着来自各管理机构频率极高的检查和无理可讲的罚款。这一切使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公司进入了市场份额和经营效益逐年下滑的恶性循环。而更要命的是,他必须用大部分的精力安抚失意但不甘失落的刘成玲。 黑暗中的日子总算随着公司改制出现部分转机。刘成玲成为了西山区人寿保险支公司的经理,能在退休前去掉讨厌的副字,她很满意。邓轩也很满意,他觉得上任四个多月笼罩在前进道路上的阴云总算是扫除了。 保险圈内的所有人都知道,随着国际保险商通过复关谈判施加的压力不断增大和市场经济体制下自由竞争精神的日益深入,目前仍占市场垄断地位的这家保险公司将很快变得普通寻常。一旦不慎,甚至可能象许多风光一时的国营大企业一样走向破产倒闭。但奇怪的是,每年上级公司下达的业务增长比例却从来都远远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的比例。按照分业经营后市公司重新核定的计划,今年西山区支公司的保险费收入任务是6274.4万元,利润是2150万元。新组成的总经理室还下达了“时间过半任务超过半”的死命令。离半年考核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桌上的旬报显示,支公司还差840万才能完成半年任务。 一座价值一千万元的大楼依照企业财产保险的标准费率,一年可以收到保险费两万元。换言之,这一个多月里,支公司必须承保420幢这样的大楼。 邓轩喜欢用这样的比喻来帮助他具体地感触数字背后的实质性内容。保证完成任务是走出阴影后的他面临的最首要课题。 周均敲门的时候,邓轩正咀嚼着旬报上另一类重要的数字。综合赔付率34.1%,各大险种的赔付率分别是汽车险40.2%,企业财产险12%,雇主责任险26.3%,家庭财产险90.7%。 周均把一叠案卷递过来:“邓经理,交案子给您。” 邓轩指了指桌子,让他放下。在损案交接薄上签了名,又把本子还给周均。“你坐,小周。” 看着周均规规矩矩地坐在沙发上,邓轩从桌上的烟盒中拿出两支“玉溪”,扔了一支给周均,点上火,喷出长长的一口烟气,看着他的脸问:“星期天出去玩了?” “没有。在家睡了两天懒觉。” “睡觉?看你的脸色就知道跟兄弟媳妇关系太好。” “嘿嘿。”周均只有跟着笑了起来。邓经理神速地为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的闪亮登场,再加上他喜欢对手下人称兄道弟,一改过去刘成玲颐指气使的经理派头,使他频频在职工中得分。周均对他的好感也非常强烈。尤其是刚改制后邓轩逐个同科长们谈话,在讲了一些该讲的话以后,邓经理拍着他的肩膀说:“小周,你知道吗?我认为刘成玲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把你提成了副科长。”一时间周均感激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小周啊,旬报上说家财险赔付率到了90.7%,你觉得是怎么回事?虽然半年不考核利润指标,但象这样收一百块赔出九十块,再加上税费和其他费用,这亏本生意还怎么做?我看你最近交来的家财案子并不多。要是财务上统计出错的话,你尽管讲,我帮你去修理杨华。” “邓经理,这个数字只少不多。上周我还打电话问过临江区公司的祁科长,他们那儿家财险赔付率已经是连续两年超过150%了。” “你是说我该表扬你?” “不是不是。”周均最怕邓轩这种玩笑似的发问。每当这时,他都象读小学时被班主任叫到教员休息室问他“你知道错了吗”一样紧张。他知道邓轩需要他明确的答复。“邓经理,我的意思是,家财险这个险种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市场,如果不改变,只能是做得越多,亏得越厉害。” “哦?来来来,快给我上一课。”邓轩说着,翻开笔记本,把钢笔套子扯开,一副刘备站到卧龙先生的“三分图”面前的神情。 周均只得硬着头皮开始讲了。让他觉得紧张的并不是这个问题本身,他的办公桌抽屉里就有一篇已接近完成的讨论改造家财险的稿子,他准备抽空请营业厅的顾晓羽帮忙用电脑打印好后寄往市保险学会的《保险论坛》杂志。他真正担心的是,如果他所讲的不是邓轩希望听到的话,会不会影响邓经理对他的能力的评价。 “邓经理,您知道,家财险是公司最老的险种之一,十几年来基本上没有调整过。它的设计初衷带着很强的福利性质,费率的确定也有很大的随意性。如果用商业保险的眼光来看目前的家财险条款,我们其实不是在做保险,而是在搞救济。” “嗯嗯,接着说。”邓轩的脸上一直保持的微笑似乎是鼓励,但周均不敢确信。 “首先,它的承保基础是第一危险方式。这先天性地就对被保险人有利而对保险人不利。但条款是市公司定的,我们无权修改,只能反映意见。 “其次,虽然家财险本来是针对个人的,但实际上我们多年来习惯了通过单位来代办。这样投保手续倒是简单,一到理赔的时候可就难办了。既然投保的时候没有列明每一户职工究竟有哪些财产,那人家出事时我们也不能怀疑他其实根本就没有某件东西。再加上现在困难企业很多,只要单位效益不好,首先就得砍掉给职工的保险,对企业来说这不过是一项福利,对我们来说,任何险种没有了规模也就没有了效益。保险靠的就是广种薄收。 “再有,我们公司修理家用电器的定点维修部太过分了。修理费高得离谱不说,还经常把不属于保险责任的电器损坏也鉴定成雷击,保险公司简直成了他们销次货和做人情的冤大头了。” 周均一口气讲下来,越说越快。邓轩只在本子上记了不多几个字,便再也没动过笔。这时他皱着眉插话道:“怎么以前没听你说过?” “邓经理,以前家财险是郭利民郭科长在亲自分管,我上个月才接手。而且定点维修部是刘经理十年前就定下来的。” “明白了。还有什么要说的吗?”邓轩的表情又平和了下来。 “我刚才说的后两点其实是经过公司内部的调控可以解决的。但是家财险赔付率失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社会治安状况恶化,同时被保险人的道德危险加大。最近发生两件事都很典型。一件是前进橡胶厂的一个下岗职工家说是被偷了三件全新高档皮衣,就他那破破烂烂的家里怎么可能拿出两万多块钱去买皮衣?可人家派出所就开了‘经查被盗情况属实’的证明。我看今后只有象外国公司那样聘几个侦探才能解决问题。” “说得容易,保险公司能有刑事侦察权吗?那不得乱了套?” 看到邓轩不再正襟危座,周均也受到了感染。“还有,您知道上个月祥泰集团股票上市的事吧?上市后两周,他们单位被偷的就有三十多家,偷的都是刚卖完股票新买的高档家电。我们科差不多每天都得派人去查勘现场。后来听厂里说,当初发原始股的时候忘了给派出所留点,所以他们不抓小偷光抓赌博--工人突然发了财不打麻将干什么?” “不会这么夸张吧?对了,听说祥泰集团去年搞发行时好象给公司考虑了一些内部职工股?” “您别问我,邓经理。反正我没见到过。”周均赶紧把话题拉离敏感地带,这又是一个涉及前任经理的暗雷,他可不想去碰。“好在祥泰只给每个职工保了三千元的家财险,虽然大多数都按保险金额全赔,但案子没到五千,所以没交给您批。光这一下我们就赔出去六、七万,早超过他们的保险费了。” “行了,小周。你把刚才说的写成文字给我,加上你的建议。光讲问题不行,我们总不能真的把这个险种给停了。” “是。”周均连连答应。“要没别的事我先下去了。” “好好。来,接着!”邓轩又飞过来一支烟。 叼着烟回到自己办公室,放下赔案交接薄,周均在烟缸上抖烟灰的时候,记起今天早晨已经抽了五支烟了。林慧曾从健康杂志上给他剪下一篇文章,并随送他这个漂亮的烟缸。文章对那些烟瘾很大、一时难以戒断的人提出两条据说有效的建议,一是早餐前不要吸烟,二是不要一直把香烟拿在手里,应该抽一口后就搁到烟缸沿上,这样可以减少烟的危害性和吸入量。 看看表,九点一刻。周均把烟摁熄,准备偷溜出去吃点东西。 刚站起身,科里的业务员王洋闯了进来。“老周救救我,大事不好了!” 王洋只比自己小五岁,但周均总觉得这个一说话五官全跟着乱动的新潮少年跟自己不是一代人。他喜欢一切新事物,偏偏这是个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所以他关注于一件事物的时间极短。但奇怪的是,他的仇恨是持久不变的。比如他对以前的刘经理,仅仅因为他在公司成立日纪念游行队伍中把“热情服务,信誉为先”的口号喊成“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而遭到批评,他就把她定义为一切罪孽和邪恶的根源。直到现在,刘成玲已经不能再训斥他或者扣发他的奖金了,他仍然会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开口咒骂“那个老冬瓜。” “怎么,老冬瓜要调你去给她当秘书了?” “真出事了。不是她,是东风机械厂的续保。” “什么?快说怎么回事?” “刚才我给东风厂打电话。沈科长说星期五银行的信贷员带着安华保险公司的人来把企财险签走了。七万多块钱呢。” “我知道多少钱!弄不好十月份的雇主责任险续保十几万还要掉。这下你死定了。” “怎么办啊,帮帮忙吧。” “帮帮忙?平时我让你没事经常到单位和银行去转转,不听吧?这下让人家把业务端了还不知道信。” 王洋驯服地听着,这让周均突然觉得不对劲。他立刻停止奚落。“上次公司请沈科长钓鱼,你不是说他答应了只要我们同样保证2%的费用,他绝对让安华公司的人有去无回吗?” “是呀。刚才电话里他说是银行硬逼的,他还让我跟你多解释解释,他们厂一千多号人等着贷款发工资呢。” 周均想了想,伸手抓起电话,飞快地拔完号,对着话筒说:“喂,大石桥分理处吗?麻烦您找一下何主任。” 在等着来人听电话的时候,他对王洋说:“两分钟后就知道你能不能改判死缓了。”听筒那边传来一个男子懒洋洋的声音“喂,哪位?” “何大老爷,小的周均请安!” “啊哈!我说是谁,周大科长,当了科长了不得啊,怎么舍得打电话来?” “少废话。你又干了对不起人民的事,还装什么蒜?” “吃错药了吧?周大科长我敢得罪吗?啊,哈哈!” “一听就知道是小人得志。说实话,东风厂是怎么回事?好好地你把人家往火坑里推。” “不知道啊……总是你们自己得罪了上帝……好象听说他们对去年的一次车祸赔偿不满意。” “别绕弯子了,何大爷,到底是不是你下的手?” “不是,绝对不是,咱们俩什么关系?你知道的,东风厂是老熊在跑,要不我问问他?” “快快,十万火急。我电话不挂,等着你。” “好啊,等我立马给你探去。” 周均把话筒夹在颈边,歪着头看看王洋,这小子是给吓坏了。他伸手去摸烟,王洋立即打燃火伸到他面前,他用手指头在王洋弯曲成拳的手背上敲了敲,这是表示谢意的烟民交流动作。 “喂,”听筒里终于又传来了何世海的声音。 “怎么样?” “问了老熊,东风厂主动提出不在你们这儿保了,说是你们发了财就忘了穷哥们儿──呃,我也觉得有点儿。” “是,就嫌给你送的宣传品少了点,轻了点。” “喂喂,开玩笑的。人家老熊可够意思,他把厂里填好的投保单给扣下了。正说今天给周大科长打电话,你就先问罪上门了。怎么样?再凶啊。” “我的何老爷,都是我的错。念我年幼无知,听信谗言。这样,你和老熊今天上午不出去吧?我立马过来向你们陪罪。” “今天事儿挺多的……好吧,周大科长大驾光临,再忙也得候着啊。” 听得出来,何世海的声音里已不再有一丝懒散了。 周均放下电话,对王洋说:“你叫小金把车准备好,我去跟邓经理说一声。身上有钱吗?没有先借着,回来再报。” 北京213发出突突的闷响,开始向西山区的工业密集区驰去。周均坐在驾驶员小金右侧的前排座位上,他扭头问后边的王洋:“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吗?” 王洋脸上的肌肉迅速地以鼻子为中心汇聚起来,他两眼眯成一线,说:“好象是缓刑下来了。” “何世海他们是有意的。他拿着单子等咱们去进贡呢。我已经跟邓经理讲了,今天说什么也得把投保单签下来。我告诉你啊,我没吃早饭,中午喝酒你看着办吧。” “没问题,老周,酒算我的。只要帮我把单子拿到手,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我的困难?你有没有搞错?!”周均又好气又好笑,“王洋,你小心点,别再有下次。” “Yes 周均轻轻摇了摇头,扭开车上的收音机,一个什么总经理正同电台女主持人探讨事业与人生,周均把它关掉了。 窗外的太阳有些发白了。让小金提前把空调打开真是英明。 汽车翻过一个山头,进入烟囱林立的工业区。周均又一次注意到很多烟囱不再冒出浓浓的黑烟了。年初市环保局负责人在电视上宣布本市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数量令人信服地减少,周均曾为此真诚地高兴。但是有一天,也是这样乘车驶近工业区,他突然感觉到异样。当他最终意识到是他熟悉的黑烟减少了的时候,他一下子明白了过来。 对于一个从小惊佩于工业的创世纪力量的机器拜物教徒来说,他早已知道的事实以这样的方式反噬自己的心灵,使他很久不能摆脱深切的悲哀。他开始为这座城市感到难过。 到达大石桥工业区分理处后,周均同分理处主任何世海和分管东风机械厂的信贷员老熊进行了热情友好而坦率的会谈。会谈的结果是口头达成以下君子协定:一、由老熊陪同周均、王洋立即到东风机械厂,当面撕毁已填好的安华保险公司投保单,重新填写西山区保险公司的投保单;二、西山区保险公司在收到东风机械厂的保险费后,以现金形式支付西山工业区分理处5%的手续费,并且不开具手续费收据;三、下半年的其他续保由工业区分理处以同样方式代办。 在东风机械厂,周均拜访了钟厂长和财务科沈科长。周均首先对以往工作中的失误作了深刻的检讨,并表明了做好以后服务的诚恳态度。厂方也畅述了双方的友情,表示了继续精诚合作的意愿。一切误会都消除了。于是中午由保险公司作东,于老熊熟悉的一家饭馆设宴,三方把酒言欢,其乐融融。 王洋果然实践诺言,仗着年轻体健,把这场酒陪好了,没让周均当场醉倒。席间周均看见钟厂长亲自将一把配着皮套的锃亮的菜刀交给老熊,说是听沈科长向他汇报老熊家里菜刀使坏了,他立即安排设计科技术人员到市场上去看样并认真设计,生产科专门排出计划,由各工序技术最好的工人操作,在经历五次失败之后,终于胜利攻克了技术难关,生产出了这家以制造高精度机械出名的军工企业历史上第一把菜刀。 周均不知道其他人听了怎么想,席上多数人都已东倒西歪了。但他知道老熊是挺感动的,因为老熊的眼睛红红地,他接过宝刀,拍着胸脯说,老钟老沈这样的朋友我交定了。你们放心,缓息和增贷的事儿我去找老何说,他老何要办不了,我就拿着这把刀见行长去。 吃饭前周均给何世海打了个电话,让他也来,他说又有客户来找,实在无法抽身。这一顿饭直吃到下午四点。周均三人开着车把老熊、钟厂长、沈科长一一送回家,钟厂长下车的时候拉着周均的手说了许久,其他人都没听见他们谈话的内容,只见两人不断地点头,不断地握紧一直没有放松过的手。 车回公司已是五点多了。周均向邓轩汇报了今天到东风机械厂的全过程,他最后说:“邓经理,今年这二十多万算勉强稳住了。我建议您不要处理王洋了。” 邓轩坚决地看住他的眼,周均努力着没有移开视线。片刻,邓轩叹了一声,开口道,“小周,你是真的不懂么?好吧,我答应你不在会上点他的名,但这多支出的5%手续费,必须由他出1%,下个月开始你在科内考核时从他的奖金里扣出来。” “扣出来放在科里,不交回财务科,可以吗?” 邓轩愣了一下,但他很快反应了过来。“唉,周均哪周均,你叫我怎么说好呢?这本来是你的职权,但我恨不得把它收回来。” 周均笑着说:“我知道,但我想赌一赌。” 回到家里,周均自觉地开始做饭。七点过,林慧才回来。俩人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吃饭。林慧不停地讲着行里发生的细碎事情和大街上连衣裙的新式样。 周均尽力嚼着饭菜,觉得头又开始发胀。中午空腹喝的酒使他的胃一直隐隐地不适。他放下筷子。 林慧刚把汤匙举在嘴边,正轻轻吹着蕃茄汤的热气。“怎么啦?不舒服?” 隔了许久周均才愣愣地说:“唉!这家里要是再添个打湿了尿布又哭又闹的小孩,那才真叫烦呢。” 望着他起身往电视机前的沙发走去,林慧重重地把勺子扔进汤碗。然而紧接着她又马上从餐桌上的面巾纸盒里抽出一张纸,使劲擦着溅在桌上的汤迹。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