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十五节 最是旧曲难忘


  最近在“华夏文摘”上读到彭小明的一篇文章,提到革命歌曲“众手浇开幸福花”用的是淫曲“十八摸”的调调。我为自己所景仰的革命歌曲是淫调而深感羞愤。看来不能随便跟人革命去,贞节说不定就在起哄中失去。
  “众手浇开幸福花”的作曲者标的是唐某,作词是孔某某。按理作曲者应该注明是民歌,再加上填词者。这位唐叔参与作曲的还有“毛主席是各族人民心中的红太阳”,想来也干上了音协常委,并非如你我无名之辈。
  好听的抒情歌曲大都有民歌的味道,要把自己对领袖的充沛感情表达出来,得借助于民歌那个感情调调。除了把情歌改成革命歌曲外,旧日颂神的歌曲也被改成了新社会的颂歌。有些藏族民歌就是例子。记得“金瓶似的小山,山上虽然没有寺,美丽的风景已够我留恋。明镜似的西海,海中虽然没有龙,碧绿的海水已够我喜欢。”这首歌唱的是西藏阿里地区的神山冈仁波齐,神湖玛旁雍错。冈仁波齐是佛教徒的神山,他们相信转山一圈(70里)可洗净一生罪孽。这首歌后来加上了“北京城里的毛主席,虽然没有见过您,您给我的幸福却永在我身边。”
  革命并非无神,不过是罢黜百家,独尊一神。我们曾经满怀热情地投身于造神运动,就象我们曾经吃过小球藻,养过红茶菌,练过甩手疗法,打过鸡血,迷过气功一样。我们现在依然轻狂,随时跟上大潮流,动不动就代表全中国人民批判潮流外一小撮。清代学者纪晓岚在“阅微草堂”里讲了一个故事,一只公鼠偷吃春药,自己欲火中烧,半夜满屋乱窜,狂淫无度,把其它老鼠搞得痛苦不堪。
  颂歌也有另一种比喻,如“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关怀照我心”。每次听到这支歌,我总会联想到这个党有太多的失误,这个国家有太多的磨难,如果不是千千万万的母亲在培养下一代,共和国哪有希望,哪有今天?所以,“唱支山歌给娘听,没有人能比母亲,党的失误不要紧,妈妈教育我长成”。
  喜欢一支歌,有时仅仅是因为曲子好听。我很喜欢“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王锡仁作曲,民歌味很重。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一九七七年底,海政文工团的一个小女生独唱。唱得情意绵绵,我真感动,第一次感到人世间女孩子的可爱。多少年过去了,那唱歌的女孩仿佛还在眼前。
  理查德.克莱德曼(Richard Clayderman)对此曲也情有独钟。克莱德曼是当代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他以一曲“水边的阿蒂丽娜”(Ballade Pour Adeline)成名。他把“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改成钢琴曲,英文名字叫“Redest is the Sun,Dearest is ChairmanMao”。当然有名的“梁祝”也被他改成了钢琴曲。克莱德曼在北京的演出非常精采,演出被录成影碟,取名叫“东方情调”。
  说到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曲人何占豪和陈刚也是到江南地区去采风吸收了民曲。能流传下来的民歌,是经起了时间的检验。不知当代流行歌曲,竟有几首能高寿?有一个传说,不知是真?何占豪五十年代在上海音院进修时很有才气,毕业时想留校,老师说:你得拿点东西出来。这一逼,一部华人经典音乐就产生了。真是一剑定乾坤。
  当革命到了刺刀见红的时候,细腻的情感就显得多余。到了七十年代初。那时中国大陆不准唱抒情歌曲,连民歌改编的革命抒情歌曲也不让唱。当时柬铺寨的西哈努克亲王流落中国,咱政府好酒好肉款待他,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就写了一只歌,赞美中国,抒情的,政府居然允许群众唱,立刻就在青年一代中流传开了。其实,歌曲很一般啦,不过没有米时糠都要得。
  有一个故事。一天大早,大街上围了一群人,我一激动也围了上去。原来是一个青年工人下了夜班骑车回家,阳光灿烂,心情一好就哼起小曲,“...我永远把你怀念...”。
  “过来!”当义务交通警察的老头一声断喝。“我犯什么了?我骑在慢车道上。”青工下了车,不情愿地走过去。“你唱黄色小调!”老头严厉地说。“哎呀呀,这是西哈努克亲王写的歌曲。”青工辩解道。“西哈努克亲王是外国革命人士,不会写什么'我永远把你怀念'。”老头肯定地讲。
  这时人越围越多,真的妨碍交通了。正规警察来了。问老头什么事。老头说:这小子唱黄色小调,还污蔑西哈努克亲王。警察心想:叫你管交通,管别人唱歌干什么。没法子,还得支持土八路工作。警察就叫青工又唱了一下,听完后没啃声,把老头拉到一边,说:“他唱的确是西哈努克亲王才写的革命歌曲。”
  老头委屈地说:“怎么来了支新歌也不通知一下。”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