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二十八章 柳泉悲歌


  毛驴咴咴嘶叫,蒲松龄缓缓醒来。
  他睁开眼首先发现的是翻倒在一边的竹箱。
  毛驴过来用舌头抱歉似的舔着主人的脸颊。
  蒲松龄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将竹箱背在身上。然后才拍拍毛驴的脑袋:“你这个长脸家伙。怎么把老伙计给扔到地上了。”于是骑上毛驴准备继续赶路。
  可是毛驴不肯走路,四蹄像定在原地。他给驴屁股两掌,毛驴委屈地叫了起来。他只得对驴揖了揖:“求你了,小黑,再不走天就黑了,你想让我给狼吃掉?有什么事咱们回石隐园再说。”
  毛驴犹豫片刻,这才开路。
  再说那个掉换了竹箱的陌生人在一阵猛跑之后渐渐慢下脚步。
  他在溪旁坐下,正想打开竹箱,看看里面是什么宝贝。忽听许多马蹄声由远而近,他做贼心虚,不由得紧张起来,站起来就逃。他迎面看见了一片马腿,便掉头再跑。
  背后又有许多骑马的猎人挡住去路。向左、向右……他被围猎的人包围了。
  领头的鞭梢一指:“看他慌慌张张,定有名堂,拿下。”
  那人脖子一鲠:“敢?”
  领头的猎人:“怎么不敢?”
  “我是县太爷身边的家丁。”
  猎人哈哈大笑:“我还以为是皇上身边的太监,拿下。”
  蒲松龄回到石隐园。
  一群孩子涌出来:“先生回来喽、先生回来喽……”
  “先生,你说我这文章‘在唐宋八大家之外’,爷爷说那就是不入流。”
  “先生说我的文章有‘高山擂鼓之音’,爷爷说那是‘不通、不通’”。
  “先生,你说我的文章是‘两个黄鹂鸣翠柳’,爷爷说,那是不知所云。”
  “先生,你说我的文章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爷爷说了,那是越扯越远的意思。”
  ……
  蒲松龄大笑。孩子们也一齐拍手跳脚跟着盲目地高兴。
  这时候毕际有也大笑而来:“既然先生都婉转地批评了你们,那你们就该再去用功作文。去吧,先生刚回来,让先生休息一会。”孩子们跳跃而去。
  蒲松龄:“老太爷这一阵可好?”
  “好什么,你再不回来,我可要急出大病了。前天我那大侄子王士祯派人来看老朽……”
  “王大人可好?”
  “京里的事你不知道?士祯罢官了,从刑部尚书的任上一撸到底。”
  蒲松龄急问怎么回事,毕际有说:“就为那王五一案。事情既然已经如此,不说他了。蒲先生,老朽想问你一句,王士祯往日待你如何?”
  蒲松龄:“晚辈一介布衣,与朝中王大人不啻有天壤之距。但王大人对蒲某没有另眼相看,何况两次向乡试主考大人举荐在下,王大人对蒲某有知遇之恩。而且王大人不嫌山野之人乡言鄙语荒唐,对在下的《聊斋志异》更是美言抬举。”
  “老朽要同你说的就是这事。王大人派人前来,一是探望老朽,二来正是为蒲先生那本《聊斋》,他曾当面向蒲先生索讨,蒲先生也曾当面应承。”
  蒲先生:“是的。当时还没有完稿,现在大体粗备,初具规模,还写了一篇自序,正想这几日呈上王大人,请他指教,若能得他数字序言,则更是万幸。”
  “既然这样,老朽明日便派人去新城给王大人送去。他现在下野家居,正有闲暇。如果他现在仍在任上,大权在握,蒲先生的大作迟迟不能送达,王大人或许认为蒲先生清高,说不定也会在心底对先生的清高表示理解与赞许。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无官无权无位,先生的大作若再迟迟不能送达,王大人会有一种失落的感慨,甚至会对蒲先生的人品产生疑问,那就冤枉至极了。”
  蒲松龄:“谢前辈提醒。晚辈这就去将拙作取来,请老爷派人送呈王大人。”
  毕际有:“只是暂借数日,先睹为快,日后还会归还。”
  蒲松龄走了几步又折回来,几分神秘又几分郑重地说:“晚辈敝帚自珍。拙作只有这一份原稿,没有刻印,没有抄录,万不能丢失。还请老爷子加派几个人护送。”
  “虑的也是,老朽就派管家亲自押送。”
  “那人我不放心。”
  毕际有:“让你的得意门生、新科举人亲自护送总放心了吧?”
  蒲松龄一点头,转身就走。
  蒲松龄奔进自己书房,抱出竹箱。一打开,他不禁呆住了,竹箱里塞的是乱七八糟的毛边纸。扒拉出毛边纸,里面裹着一块块砖头。蒲松龄一阵眩晕。
  他慢慢睁开眼睛:竹箱里的砖块,似乎都变得青面獠牙,凶神恶煞地向他扑来。
  他发疯似地扑上去,使劲地撕纸,砸砖。
  他靠着墙壁喘息,眼前又出现了荒山林中毛驴突然跳起的那一幕。
  他攥着两手纸头,踉跄地奔向振衣阁:“老爷子,拙作《聊斋》的手稿没有了,不见了。”
  “什么?手稿不见了?”
  蒲松龄松开手掌,一团毛边纸在一阵旋风中涡旋飘走。
  毕际有:“那可是你的命,你的魂。怎么给丢啦?”
  蒲松龄痛苦地闭上眼睛:“上次吃人泻药,这一次遭人盗书,都比取我性命还要狠毒,还要刻骨。”
  “此人是谁,是否心中有底?”
  蒲松龄喃喃道:“蒲某这一辈子得罪的人,虽不多,也有几个。他们可以找我算账、复仇。捅刀子,往身上捅,往狠里捅,都没有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不见血地杀人?”
  “蒲先生别急,慢慢想想这仇家是谁?”
  蒲松龄:“刘按察死了,康仁龙疯了,康利贞老谋深算,康得言飞扬跋扈。”
  毕际有慢慢闭上了眼睛。忽然又叫道:“管家,备轿。”
  轿子停下,老态龙钟的毕际有来到康家。
  康利贞忙不迭迎出:“哎呀,是毕老太爷,是哪一阵风把您老人家给吹来的?”
  毕际有沉着脸,一言不发,径直举步进门。康利贞上前欲扶,被老太爷拂开。
  毕际有在堂上正中坐下。康利贞纳头便拜:“老太爷亲临寒舍,康利贞受宠若惊。”
  毕际有端坐着似乎没有听到。康利贞惴惴不安地又瞥了一眼,再道:“老太爷亲自上门,康某深感惶恐。老太爷有事赐教、垂询,康某应该上门听罪。”
  毕际有这时才一挥手,堂下立即有随从鱼贯而上,手捧银元、珍宝、布帛……
  毕际有:“康利贞,这是老朽的一点敬意,如不嫌菲薄,就请收下。”
  康利贞连忙站起来:“这、这怎么敢呢,这岂不折煞小人?”
  毕际有:“你尚能知道这一点就好,老朽不会平白无故地送礼,老朽只是和你交换。”
  “交换?”
  毕际有:“老朽的西宾蒲松龄有一部手稿,十二卷,书名《聊斋志异》,你是否听说过?”
  “小的听说过。蒲秀才可是才子,那书虽未刊行,但已经是名动朝野,可惜康利贞未曾有幸一睹。”
  毕际有目光朝下一掠:“你真的没有见过?”
  康利贞:“小的与蒲秀才,彼此之间似乎有一点误会。因误会而隔膜……”
  毕际有打断他的话:“真的没有见过?”
  康利贞:“如果老太爷方便,小的倒想请您老从中转借数篇。”
  毕际有语气一硬:“可惜十二卷书稿已经全被人盗走。”
  康利贞:“有这等事情?听说那可是蒲秀才数十年的心血!”
  毕际有:“如果你康利贞知道这书稿的下落,那老朽就请你火速寻来,使其完璧归赵。”
  康利贞:“小的一定派人出去打听,有消息马上来报。只是这些银子珠宝小的哪敢妄收?”
  “你是嫌少?”
  “小的不敢。”
  “你会不会使我失望?”
  “小的当全力以赴。”
  毕际有:“有人觉得老朽老啦,不中用啦,就可以随便欺负我的朋友。”
  康利贞:“毕老太爷在咱这淄川,一跺脚,地皮都会抖三抖,谁敢放肆?”
  “你能知道这一点就好,老朽告辞。”毕际有上轿前又丢下一句,“我还忘了告诉你,蒲松龄不仅是毕府的西宴,更是老朽情同手足的朋友。”
  康利贞:“谢老太爷提醒。”
  毕际有乘轿返府。
  康得言从帘后闪出:“那书还真是宝贝!只可惜便宜了那些骑马的猎人。”
  康利贞白了他一眼:“骑着高头大马的会是真的猎人?”
  石隐园里,蒲松龄丧魂落魄地在花木间狂走。
  花被踩倒了,刺玫瑰拉破了他的裤脚,他全然不觉。
  忽然他竖起了耳朵——假山那边有人说话。
  管家:“什么丢了,我才不信,那么一竹箱手稿怎么会丢了?他把《聊斋》看得比命还重要也会丢掉?怎么早不丢晚不丢,王大人索要的时候就丢了呢?是明摆着不肯给,不肯给就不肯给,为什么要撒谎呢?王大人待他薄吗?王大人上一个月还托人给他一个穷秀才捎来茶叶,可现在,王大人一罢官,转眼就不认人了,连借几卷书稿看看都不肯了……”
  毕际有从康家回来恰经过这里,他拐杖一顿,从来没有发这么大火地吼了起来:“你给我住嘴,你再不闭上你那张臭嘴,我就赶你出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蒲先生是那样的人吗?都这么多年了,蒲先生的人品和性情你还不了解?”
  管家还欲分辩什么。毕际有:“不要再说了。”
  远处的蒲松龄听得流下了眼泪。
  这时候山东布政使喻成龙也派人前来索借书稿,蒲松龄咽下眼泪请官差回去禀告喻成龙就说书稿已经遗失。
  绰然堂门前,布政司官差跨上马背后丢下一句:“蒲先生,咱们喻大人可真是望眼欲穿,你的书稿已经遗失这一句,实在叫小的难以回去交差呀。”
  蒲松龄连连拱手:“实情如此,还请上差回去向喻大人禀明。”
  差人道:“咱们喻大人还说,我喻成龙虽不及他王士祯官大,但喜爱《聊斋》的迫切之心却是一致的,还请蒲先生不要过于厚此薄彼。”
  蒲松龄又是拱手:“这我知道,而且蒲某已经收下喻大人的银子。”
  差人:“喻大人倒叫小的别提银子的事情,他说他绝对信得过蒲先生,蒲先生是信义之人。”说罢,拨马而去。
  在马蹄扬起的灰尘里,蒲松龄身子晃了一下,差一点栽倒。
  他扶着柱子,突然喷出一口鲜血。毕公子发现后急忙将先生扶回聊斋,服侍他在榻上躺下,便出门去找大夫。
  蒲松龄的眼窝里又汪下了老泪。他忽然想起什么,腮帮一阵搐动,终于痛下决心。他挣扎着下床,摸到门外,爬上毛驴。
  一声咴咴长嘶,蒲松龄在康宅门前勒驴跳下。
  他不声不响地站在门口。
  门开了,蒲松龄噗通跪下。紧跟着晴天一声霹雳,开门的家人吓得转身就走。
  蒲顺势盘坐在地上。顿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蒲松龄坐在雨水里一动不动。
  康利贞探头门外一看,又坐回原来的地方摇着小扇:“我知道他会来的。什么是他的性命?不是脑袋,不是血,不是五脏六腑,而是一部《聊斋》。他蒲松龄铁骨铮铮、傲骨不驯、风流倜傥、潇洒飘逸,可是他也有今日,也有上门讨饶的今日。”
  家人:“老爷不出去见见?”
  康得言:“你去告诉他,就说老爷不在家。”家人转身欲走。
  康利贞:“回来,等一会再去,让他多跪一会。他当时寻找那块石碑的时候是多么威风。”
  盘坐在大雨里的蒲松龄双目微瞑,他的膝盖上搁着一块砚台。他忽然又吐出一口鲜血,鲜血掉在砚膛里滴溜溜打转。他手持一根粗墨在砚台里磨血,砚台里似乎磨出火光四溅。
  大雨仍在倾盆而下。忽然一阵冷笑,康得言出现在门口,他的背后有两个随从抬一架大锣。
  康得言:“哟,是蒲秀才,怎么啦蒲秀才?是给咱康家跪安呢,还是向咱康家乞讨?”
  蒲松龄缓缓地闭上了眼睛,手中的墨仍在磨出火星四溅。
  康得言:“说啊,怎么不说话啦?”
  蒲松龄牙齿格格作响。
  康得言:“女人的裤带,男人的膝盖。大名鼎鼎的蒲秀才也会赖倒在人家门口。看这大雨,冷不?都这么大年岁了,也不怕脸皮发臊?弟兄们,把锣给我敲起来,让百姓们都来看看是谁赖在我康家门口。”
  两人抬的大锣敲了起来。蒲松龄猛地睁开眼睛,极潇洒地将手中墨块一扔。墨锭电闪似地划出一道圆弧,墨锭落地,砸出一个大雷。门口一声惊叫,铜锣落地。
  康得言等人惊恐的目光里发现无边的雨暮旷野里,好像有千万只红狐、雪狐、黑狐……驱雷挟电,呼啸而来。康得言等慌忙退进屋内,关上门。康得言从门缝里漏出半个脑袋:“蒲秀才,你究竟想干什么?”
  蒲松龄这才朗目一轩,洪声说道:“蒲某给你康家送骂。”
  说罢用手抓墨朝门上掷去。浓墨砸门有声,沉实地砸出字来,一个字,又是一个字……竟是一副对联: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康得言从门缝里探出脑袋,打量着门上对联。忽然笑道:“蒲秀才,这叫送骂?我看你是越老越糊涂了,这也叫对联?”
  蒲松龄又扔出两把浓墨。
  上联旁绽出“忘八”二字。
  下联旁绽出“无耻”二字。
  康得言:“好一个蒲秀才,你、你……”
  蒲松龄突然怒吼一声:“康得言,叫你爹出来说话。”
  这时门缝里就又挤出康利贞的脑袋:“哟,那不是蒲先生吗?蒲先生怎么坐在雨里?有什么事何不进来说话?”
  蒲松龄:“康利贞,蒲某此生一事无成,唯有《聊斋》十二卷尚可聊以自慰。《聊斋》故事五百篇,虽非字字玑珠,却也是句句血汗,如今不翼而飞,想康利贞大人一定知其下落。如果康大人能够当面奉还,蒲某除了《一条鞭法》的石碑不能帮康家推倒之外,任何条件蒲某都甘心领受。”
  康利贞:“这交易倒很不错,可惜康某并没见过《聊斋》,如果蒲先生认为《聊斋》就在寒舍,那么你尽可以搜找,如果在康某的家里能够找出一页《聊斋》,我康利贞听凭蒲先生处置。”
  “这么说,康大人是一定不肯归还拙作了?”
  “蒲先生应该对此早有所料。”
  蒲松龄一翻手腕,袖中亮出一柄利刃。康利贞小眼不觉一惊。
  蒲松龄脱掉上衣,用刀在肚皮上划了一道血印:“蒲某的十二卷《聊斋》,五百则故事,其实都在里面。康大人要不要看看?”
  门缝里的康利贞忽然嘿嘿阴笑:“蒲秀才啊,我说蒲秀才。其实你何必要与我作对?你现在的痛苦就是因为你犯了一个过错,你的过错是断了别人的财路。钱这东西谁不喜欢?你说说谁不喜欢?你连身上的胎记都是铜钱样大小,康某人非常羡慕………”
  话刚至此,蒲松龄手中刀光一闪,胸口铜钱般胎记便连皮带血地削了下来。一块薄皮翩翩飘动,康利贞的眼睛睁大了,薄皮突然贴在康利贞的脸上。
  蒲松龄长笑而起,跳上毛驴。
  门口的康利贞急得又蹦又跳,他脸上的铜钱印怎么也撕扯不掉。
  康得言:“爹、爹……”
  康利贞:“快去青云寺烧香。”
  蒲松龄策驴而去,康家的门关上了。
  围观的众人,每人都朝康宅的大门上吐了一口唾沫……
  山道上,蒲松龄疲惫地伏在驴背上,缰绳渐渐弛缓下来,终于落在地上。
  他在驴背上昏睡过去——
  康利贞父子走近青云寺。一个老道,披发跣足,衣衫褴褛,撑着黄伞盖趔趄而来,口中大喊:“回避啰,大家肃静。”
  康得言见老道冲他而来,不觉大怒:“你算什么老爷?”上前就是一个耳光。
  老道将黄伞盖使劲一旋,伞布纷飞,化作无数羽白鸽哄飞开去。其中有一只火鸽,浑身通红。
  香客中有人说:“火鸽,火鸽是财神爷变的。”
  火鸽落在半山腰一个亭子里。康家父子对视一眼,抢上山去。
  康利贞终于扑住了鸽子,突然脚下一滑,摔下崖去。
  火鸽扑翅飞走,康利贞一路滚下。
  康得言和家人一起惊叫。总算康利贞命大,被一根藤缚住。他被吊在半空中,往下一看,离地很远,吓得高声惊叫。
  细藤的一头原来拴在亭柱上。细藤发出隐隐欲断的声音,情形非常紧急。康利贞吓得没命地嚎叫,引来许多香客围观。
  家丁站在亭子里欲想扯拽细藤,又怕藤被拽断。
  康得言忽然想出一个办法:“快、快,在山下铺上麦草、棉被。”
  一阵手忙脚乱,终于铺垫就绪。
  这时细藤断了,康利贞落地,原来离地还不到一尺。
  众人哄笑。康利贞面红耳赤,爬起来寻找那个道士。道士不见了,唯有一堆伞骨遗在地上。
  康家父子气急败坏地去踩踏伞骨。一阵狠踩之后,突然惊叫起来,伞骨早变成了一堆蠕动的蛇。香客更是大笑。
  康得言吼叫起来:“不要笑,有什么好笑?”
  众人笑得更是开心。
  毛驴咴咴地叫了一声,石隐园到了。
  伏在驴背上的蒲松龄从昏睡中醒来。毛驴径直走进聊斋,矮下身子轻轻一掀,将蒲松龄稳稳地送落炕上。
  蒲松龄像生了一场大病,浑身疲软地瘫在炕上。他无力地挥挥手,毛驴便通晓人性似的退出聊斋。
  蒲松龄刚欲闭上眼睛,目光像被触了一下,身子一震,弹坐起来。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案头整整齐齐地放着他的十二卷《聊斋》手稿。旁边还有两摞精楷恭抄的书稿,封面赫然有《聊斋志异》四字。
  蒲松龄按住心头狂跳,将手稿翻检一下,果然是失而复得,他猛地将手稿搂进怀里,缓缓地闭上眼睛。
  这时毕际有和毕公子、朱公子出现在门口。
  毕际有:“哈哈,蒲先生,你的大作是不胫自走,现在又走回来了。”
  朱公子上前:“蒲先生,在下朱湘特来向您告罪。”
  “朱公子何罪之有,莫非这书?”
  “先生的大作是在下送回的。在下曾经说过,朱某对先生心仪已久,对《聊斋》更是渴想日深,恨不能先睹为快。”
  蒲松龄不无惊讶:“这么说,这书?”
  “朱某不是梁上君子,朱某的一批门客在梓橦山射猎,没想到猎获到这一部小说宝典。朱某要向蒲先生告罪的是朱某因为思之切爱之深,没有征求蒲先生同意便请人恭抄了三部。三部如今都已带来,其中一部在朱某的书箱里,如果蒲先生同意,朱某便据为己有。”
  “朱公子既爱惜蒲某拙作,便是蒲某知音……”
  “这么说,蒲先生是答应了?”朱公子一击掌,门口立即有数女子捧了厚礼进来。
  朱公子说:“当年柳宗元、韩愈卖文,一字千金。蒲先生也是旷世奇才,区区雅意,还望不要见笑。”
  蒲松龄还未及答话,毕际有笑道:“还有两部,老朽就替王大人和喻大人代谢了。”
  蒲松龄轩眉一扬:“毕公子,请你给为师准备几串鞭炮。”
  第二天,石隐园门口。有两匹好马都驮着书箱,一匹骑着毕公子,一匹骑着朱公子。两人都向蒲松龄一拱手,再互相一拱,便分道南北而去。
  蒲松龄伫立门口,望着两匹马渐渐远成一点,不觉眼窝里贮下了泪水。
  忽然,他嘬唇一啸。只听蹄声得得,那匹骑惯了的毛驴奔来……
  野外桃林,时值桃花盛开,红云灼灼。蒲松龄策驴向桃林飞奔。
  毛驴全身披挂——身上覆一层鱼网,网绳上串联着无数炮仗,尾巴上还挂着一串鞭炮。
  蒲松龄林中跳下毛驴,在驴背上拍拍:“伙计,看你的了,可要跑出热闹和精神。”
  他点上药捻,立刻鞭炮声大作。毛驴载着吃惊和喜气,载着鞭炮炸起的无数碎响在林中奔跑。树影摇曳,花落缤纷。蒲松龄盘腿坐地大乐。
  山林里就他一个观众。唯其只有他一个观众,他遂得将他的喜悦尽情地释放出来,用一种独特的形式,将自己山野文人的放达,与《聊斋》失而复得的兴奋推进到颠狂。
  大山为之激动,林木也为之鼓掌。
  这时候他的一个儿子急匆匆奔上山来:“爹,娘快要不行了。”
  蒲松龄滚身爬起:“你说什么?”
  “爹,娘不行了,娘快要不行了。”
  蒲松龄喜极而悲,身子晃了一下。
  蒲刘氏躺在场屋床上,气息奄奄。
  蒲松龄扑到床前:“孩子他娘,孩子他娘……”
  他一摸她额头,滚烫炙人,连忙绞了一条毛巾覆在她额上。
  蒲刘氏慢慢睁开眼睛:“孩子他爹,我恐怕要先走一步了。”
  “不,孩子他娘,你会好起来的,我这就给你去济南请杏元大夫。”
  蒲刘氏无力地摇头:“不中用了。”
  “孩子他娘,我给你倒一杯水来。”
  “不用,你就坐在这里,让我多看一会。”
  “孩子他娘,这许多年,我总是在外,不是赶考就是坐幕,不是坐幕就是坐馆,把家都当了客栈……”
  蒲刘氏眸中忽然闪出一丝柔和的光,含着笑意似的闭上了眼睛。
  蒲松龄轻轻摇了她一下:“孩子他娘。”
  蒲刘氏睁开眼睛,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我想到了咱俩结婚的那天晚上,那晚上你睡着了,我守着你,望着你,心里酥酥的……”
  蒲松龄攥着她的手:“可是婚后这许多年……我蒲松龄,没能让你享一天福,这个家里里外外,全靠你一个人。”
  “咱俩和和美美的,我也知足了。”
  蒲松龄叹一口气。蒲刘氏手一松,头便歪向一边。
  “孩子他娘、孩子他娘……”
  这时玉溪庵雪倩老尼突然出现在门口,双手合十,宣了一句佛号。
  蒲家的地里添了一座新坟。
  蒲松龄一个人坐在坟前。轻声吟道:
  野有霜枯草,谷有长流川;
  草枯春复生,川逝永不还。
  时光如石火,桃花忽已残。
  欲唤墓中人,百叩不一应。
  你坟即我坟,谁说永离别……

  凛冽的寒风吹动脚下茅草,拂动脸上胡须,掀起身上的一领布袍。夕阳透过松枝在他清癯、瘦削的脸上投下光斑,远望犹如一尊铜像。
  远处,一只风筝停伫在空中。
  蒲松龄抬起头,远远地仰望着风筝。他将风筝牵回家里,又将风筝一点点撕碎:
  寻常竹木,并无奇骨。
  凭借好风,直上青云。
  扶摇三千尺,终究被绳牵。

  他撕光了风筝纸,又将风筝架左看右看,似忽然想起了什么,慢慢撕下自己至为宝爱的手稿,一张又一张地糊上风筝架,最后在正中贴上封面。
  他心情愉快起来:
  我有凌云志,久欲上霄汉。
  都说高处不胜寒,咱也化作风筝上天看一看。
  柳泉居士蒲留仙来也——

  他摇晃出屋,将风筝放上天去。风筝越飞越高。
  他仰望苍穹,忽然打了一个喷嚏,身子朝后退了几步,靠在墙上。
  风筝停在空中,犹能见到《聊斋志异》数字。
  蒲松龄仰天大笑。突然,笑声戛然而止,笑意凝聚着,仍然残留在脸上。
  蒲松龄倚墙坐地而殁。柳泉旷野上空,浩茫的的悲歌遽起:
  半饥半饱清闲客,
  无锁无枷那个自在囚。
  愁满盏,苦满盏,
  自笑千篇野狐禅。
  料是厌作人间语,
  偏爱秋坟鬼唱时。
  豆棚瓜架雨如丝,
  姑妄言之那个姑听之……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