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起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承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转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合 ◆起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 └───────────────────┘ 解 老子认为:人民吃不饱,是因为税缴得太多。 通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 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释 人民之所以生活困难,是因为政府之苛捐杂税名目众多,难以应付。 为政者每以服务人民为由,穷奢极侈,美其名为国家利益,实际往往为当权之利益 集团用作政治资本,以壮大实力。其利来自人民,谓之「税」,税收之名目视 「食税」者而定,食税者众,则税目繁又多,且仅见其增,未见其减。 历史一再重复昭示,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其崛起之初,必因民「饥」至不可耐, 遂铤而走险。迨新政权建立之初,掌权者尚能体会人民之疾苦,故「食税」常 少。然因人心贪得无餍,时日既久,奢而入俭难,「食税」即增矣。设若人民 尚能忍受,在上者必自矜其功,谓之领导英明,国泰民安。为求百尺竿头,更 上层楼,「食税」增之又增矣。如此因果循环,孰知其极? ◆承 ┌─────────────────────┐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 └─────────────────────┘ 解 老子认为:人民之所以难治理,是因为在上者有为妄作,使得人民无所适从,是以 难治。 释 当政者若「有为而为」,不论其理由为何,必然不明「道」之真理,否则当「无为 而为」才是。既不明「道」,必有私心;既有私心,必以己利为先;既以己利 为先,人民之利必待己利有余之时,始为之谋。 然而,私心既有,何时满足?以时间计?以数量计?抑或以心理之状态计?又私心 仅属个人?抑或涵盖家人?家人之家人?家人之家人之家人? 即使私心得以满足,于满足私心之际,怎知民之需求?怎知如何满足民之需求?又 如何避免私利与民利相冲突? 难矣!难矣! ◆转 ┌───────────────────┐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 └───────────────────┘ 解 老子认为:人民之不怕死,是因为在上者贪婪无止,弄得人民无以维生。 通 ●《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 ,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 释 人民之不怕死,是因为在上位者利用特权,贪得无餍,奢侈浮华。相较之下,生活 有如天壤之别。人对事物之认知,完全来自经验,眼未见、耳未闻,则不知其 有。居上位者,集众人之力,「求生之厚」甚易;而众人在劳役之下,若见其 上之人「得生之厚」,心必难平,不平则鸣,鸣而不得,遂感生不如死。生既 不如死,何以生为,无以生为,是以轻死。 ◆合 ┌───────────────────┐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 解 老子认为:唯有不追求享受,人生才会平顺,这样远比养尊处优为好。 释 如果为政者恬淡无为,则民风纯朴,无声色之刺激,无贫富之差距。人人平静安宁 地生生死死,既无大利令人顗觎,又无大乐惹人疯狂。利害相差无几,谁也没 有必要以生命为赌注,故能享受生命之乐。 前已言之,世人愚者居多,明道者寥寥无几,若以民主投票表决,此说恐得票率为 零。然而今日为草,明日为宝,君若不信,且待若干年月,「贵生」所遗之灾 害将至矣。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