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二十二节


    策划是打破成规的艺术,而非建
  立定律的科学,而思维定势的不断打
  破,是策划人的生命力所在。


  花粉大战的间隙,付从之忽然有了一种要著书立说的欲望。
  这几个月因为忙着“秦凤”花粉的营销策划,无心它顾,一不留神市面上竟呼啦啦冒出了一大批有关策划的书,还都挺畅销的。这使得付从之的心里很不平衡,也很气恼。
  “也不知道这帮‘策划大师’都他妈哪儿冒出来的?我开始做策划那会儿,他们连策划两个字都没搞清楚呢。你再看看现在,一个个吹得那叫一个欢,什么岭南怪才啦,北京大腕啦,更可气的是,这帮傻B如今连策划人这么好听的词都不爱用了,觉着跌份,干脆直接称自己为策划家了。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您真的有必要站出来说几句了,在策划界除了您谁也压不住阵脚。”袁小辉适时地恭维道。他接着分析说:
  “您想想看,当年的朱联学凭什么名气那么大,还不是因为他写了本(策划人生)的破书吗?眼下,书摊上卖得最火的书就是策划的书,随便哪个阿猫阿狗,只要有一本这样的书戳着,1地成腕jL。”
  “是啊!其实出书和演讲一样,既可以扬腕儿,又能诱来大活儿,肥活儿,我怎么当初就没悟到呢。”付从之毕竟是个人精,经袁小辉一提醒,马上就开了窍。
  于是,他暂时忘掉了花粉大战的不快和向“美神”复仇的怒火,他要写书了。
  “我随便写点什么都比他们的强。”付从之的语调提高了许多。
  “要说绝密,AA级绝密算得了什么,我做的策划里五星级绝密的都有,要讲吊读者胃口,像天机大泄露之类的玩得太浅,我可以说我的某些策划尚处于国家安全部一级保密阶段呢,要论点子,谁比得上我付从之的点子,一写还不一串一串的。至于理论升华什么的,更不用说了,我的每个案例都能总结出十几万字的理论来,大的不说,就那个卖酱油的案例,我不还总结出了‘中国市场调查有效原则’的理论吗?小袁,马上组个班子,把我那些巡回报告的演讲稿重新加工,润色一遍,再起个有悬念的书名,要快,争取下个月出书。”
  “书一定要出,而且要一鸣惊人,可是付老师,能不能等忙过这段……”袁小辉有些为难地提醒道。“咱公司眼下的生意不太好,花粉大战的失利对我们的声誉影响很大,不少老客户都跑到其它的策划公司去了。如今北京城里满大街都是策划咨询公司,做过一两个邪门广告创意的,卖火过一两种妇女卫生巾的,操办过几次新闻发布会的,甚至连走过一两趟穴的主,都把脚伸进了策划这个池子……”
  “所以我们才要赶快出书呀,书卖火了,生意自然就来了。”
  “可是付老师,如果按着您演讲稿的那种套路攒成书,恐怕已经很难再火了。”袁小辉小心谨慎地提醒说。
  “为什么?”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策划类书籍归纳起来共有三种不同的写作思路:第一种是抖家底,讲战绩的;第二种是剖析案例,故作深沉的;第三种是拿策划作托,自己‘造神’的。
  您的演讲基本上属于第一种和第三种的组合,而我们的节奏又比人家晚了一步,慢了半拍,等我们的书出来,我怕黄花菜都凉了。”
  “嗯,你分析得在理。再摆我的案例,翻来覆去的就那么几个,还有一大堆的闲人哭着喊着非说他也参与了策划,争来争去的挺没劲的,况且,现在的人们也早已不相信那种儿童玩具式的点子卖弄了。你有什么好主意?”付从之问。
  “我们得找个新角度,做人无我有的事,以奇取胜。”
  袁小辉的思路付从之很欣赏,可找个什么样的新角度呢?
  付从之又以他特有的方式双手抱头,在席梦思床上窝着肚子翻来滚去。他喜欢把头夹在两腿间倒立,这种姿式最能让他感觉到世界的混乱,从而刺激他碰撞出新的世界。
  “有了,有了……”
  他头发凌乱,双手握拳,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地叫喊着,嘴中吐沫星子乱溅。
  “就写一本(批判中国策划业),把那些出过书的所谓的策划大师全灭一遍,那里面的黑幕咱全门清,抖落出来让读者过把眼瘾。小袁,我问你如果有这么一本书,把你所看过的策划书全灭一遍,你想不想掏钱买一本?”
  “想,当然想,可是……。可是不会把咱自己也灭了吧。”
  “所以这本书不能以我的名义写,得找个第三者,用记者的口吻写,以采访我为主线,要把我写得比其它的策划人都高明。”
  “您太高明了。”袁小辉已经激动得摩拳擦掌了,“付老师,照您这思路,所有出版过的策划书等于全都给我们作了广告,这书不卖个百八十万册才怪呢。上回咱让‘美神’搭了把小车,这回咱要搭一把策划类书籍的大车。”
  “这书的扉页我基本上想好了,叫付从之妙语录,把全书的精华浓缩成两句夺人的话……”
  “用语录式还是用采访式?”
  “用采访式更好,显得客观真实。小袁,我说你记。”
  付从之清清嗓子绘声绘色地说起来,袁小辉的笔刷刷地写着。
  “我和付从之先生是好朋友,说起中国策划业,不能不提付从之。当我开始写作(批判中国策划业)这本书时,第一个想到的采访对象便是付从之。
  “我给他打去电话,问他是否愿意接受我的采访,他没有正面回答我,而是反问我,敢不敢把他的话不加任何修饰地写出来。
  “我答应了他的请求,采访很顺利。付从之先生讲了很多粗话、怪话,但这些话对我的触动很大,久久索绕在我的脑海中。这里,我仅把让我感受最深的一段话抄录下来,作为《批判中国策划业》这本书的序言——”
  付从之一字一顿,加重了语气。
  “中国的许多策划人思维大有定势了,他们往往是学射精专业的只会射精,学撒尿专业的只会撒尿,而我是一个可以把射精和撒尿同时进行的人。”
  “这段话应该用黑体。另起一段。”袁小辉最后补充到。
  杨建平很清楚自己现在该干什么。
  为了把白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框架立起来,为了把自己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联合促进工程的设想付诸白山的实践,他首先需要具备两个最起码,也是最关键的条件——项目与钱。
  怎样才能发现和拥有科技含量很高的黄金项目?杨建平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建立起自己的科技评估体系,用最权威的科技评估来保证科技项目的货真价实。这年头什么都要评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当然更应该好好评估。
  他首先想到的是打两院院士的主意。
  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件事办得异常顺利。当他抱着一大摞可行性论证报告,揣着白山市政府介绍信和香港公司营业执照的副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开科学院和工程院领导的大门后,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两院领导的支持。
  “其实,我们早就设有由两院院士组成的科技评估机构。”两院领导向杨建平介绍说。
  “能不能按照我的要求把评估的重点放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价值和可行性分析上。说得白一点,就是帮我评估一下它能不能马上变成对老百姓有用的东西。”杨建平直奔主题。
  “这很简单,我们有专门的应用工程评估小组,你只要按我们的要求交纳项目评估费就行了。”两院领导满应满许。
  于是,一个有关白山国际发展集团委托两院评估机构为其进行高科技项目评估的合作意向书正式签约。
  现在,令杨建平最头疼的事便是钱了。按照事先的策划,他必须迅速组建起第二保障体系——组合投资体系。要实现高科技项目产业化,没有金融资本的鼎力支持是万万不行的,杨建平这个高科技产业联合促进工程的核心之核心,就是实现科技资源与货币资源的有机结合,这是九十年代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中国不缺科技资源,关键是缺钱,缺投资。没有钱,谈何高科技项目产业化?
  杨建平苦苦思索着,从哪儿打开缺口,弄到第一笔钱呢?
  万事开头难,只要有了第一笔钱,第二、第三笔就会好办得多。
  靠白山市?显然不行。宋国福他们已经把效益稍微好点的企业全都捆绑进来了,财力实在有限,而且大部分钱已花在了活动经费上,再也抠不出更多的油来。靠银行?你就是把白山市几个支行能贷的钱全都贷干净了,顶多够搞一个项;目的。要形成规模效应肯定没戏。李晓金之流的私营大老板倒是紧着套磁,可这帮人都是人精,见不着你的第一炉面包是绝不会轻易借面粉给你的。
  杨建平把直接的间接的所有与钱沾边的关系眼、关系缝都琢磨了个遍,收效甚微。几乎所有人都对他的宏伟构想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可一已进入实质性的投资问题马L顾左右而言它了。一时间,杨建平的情绪降到了最低点,陷入几乎绝望的境地。这年头,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如果没钱,开发区的设想只能是空中楼阁。
  一天,满怀愁绪、百无聊赖的杨建平踌躇在北京的街头,看到前苏联老红军合唱团在北展剧场演出,来了兴致。
  晚上,从北展剧场出来,他的西服领带已被热泪打湿了好大一片,嗓子也因为刚才跟着合唱团的狂唱而直冒烟。杨建平觉得自己是不媚俗也不媚雅的人,流行歌曲大行其道时,他从来没本事完整地OK完一首歌,高雅音乐热遍神州大地时,他也分不清贝多芬与勃拉姆斯。他只是执拗地喜欢合唱,喜欢那气势雄浑的力量,扯开嗓子跟着干嚎一气后,他马上会觉得正义在握理想在望,浑身扑喇喇作响。
  他就是这么凛凛然地闯进剧场旁边的“老莫”餐厅的,和着低低吟唱的余音,杨建平一口气干下了两大杯黑啤酒。
  突然,一团紫光罩在眼前,浑柔悦耳的一个女中音随着丝丝兰气送过来:“小伙子,这么高兴。”杨建平睁开昏昏沉沉的眼皮望去,只见一个中年女士斜坐到自己的跟前,她穿了一袭紫色缎金旗袍,在餐厅微明微黄的灯光下闪着幽幽的气息。这女人的皮肤保养得很好,头发高高挽起,脖子上没挂任何饰物,也没有中年妇女常有的那种环状肉纹。她的胸部很丰满,曲线玲珑的两只大腿从旗袍里露出来,正交错在一起晃动着脚上的紫绒高跟女鞋。“喝一杯怎么样,年轻人?”
  杨建平一瞬间被震住了,如此大胆的露臂高开义旗袍和如此肆无忌惮的紫色,在深秋初冬的寒冷里的确够味。几乎是不加任何思索,杨建平便喝干了那只丰腴柔手递过来的酒。
  他的舌头变得异常圆滑,他觉得这女人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简直就是自己心中期待已久的理想之神。他没有任何犹豫,像对着一个多年未见的老朋友,涛涛不绝地讲起了自_己。他觉得自己是在对着冥冥中的理想之神倾诉,他谈理想的沉沦与道德的失落,他谈九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后机会,他谈白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中国科技产业联合促进工程,他谈建立六大体系的设想,他谈寻找组合投资的艰$。
  杨建平后来回忆说,那天他说得很多很多,最后那女人搀扶他进了一辆小轿车,后来他才知道那是一辆绅宝跑车。
  一当时,黑黑的车厢里,杨建平唯一的记忆就是那女人开车的姿势很美,颀长的双腿套着青黑色丝袜,在汽车仪表的绿光闪映下显得风情万种。
  在一间同样黑黑的房间里,他同样只记得一排音响上闪烁的绿光。紫光散去,白光闪现。杨建平很想起来拥抱一下他心目中的理想之神,可双腿早已不听使唤,耳朵里灌进的场软软的乐曲。“这种音乐,听起来还真不错。”杨建平觉得自己最后说了这句话。
  。这之后的一切变得让人不可思议又简单得出奇。杨建平说,那女人主动提出帮他三个月的忙,保证把一切办妥,但交换条件是杨建平必须陪她三个月,。形影不离,而且三个月后必须无条件离开,永远不许打听她。
  “你被富婆包了三个月?”赵强惊呼一声,黑框大眼镜差点掉落地上。
  “你这是侮辱我的人格厂杨建平以极为愤慨的语气否定厂我们的翩跹浮想。他说,三个月同宿一屋,但他与那女人绝没有上过床,杨建平试图用发毒咒来证明这一点。他说,那女人有很多处住房,但几乎所有的住处摆设都一样,简单高雅,一套高级组合音响,齐墙高的CD唱片。他说那女人每晚给他上一小时的课,课讲完后他们就一起听音乐、聊天,聊人生理想,聊宗教哲学,聊解构主义,聊Internet,聊儒道佛。杨建平承认自己有时也动过邪念,“但一看到她平静端庄的脸庞,我就觉得自己在亵读我心目中的女神。”“这三个月,是我一生中最神圣、收获也最大的三个月,我入世的能力与出世的境界都在飞速增长,我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找到了我人生的切入点。”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那神秘的女人带杨建平出入人总行、计委与证监会,频繁地与建行、工行、中行、交行以及民生、发展的头头脑脑们吃饭,那女人好像金融圈里的鱼精,自由出入。
  那女人还介绍杨建平认识了几个北京什么什么研究院的院长,她告诉杨建平,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比银行还有钱。
  就说第一次去的那个研究院吧,光在北京的商业开发地段就拥有上百亩地皮,那得值多少钱?他们前年卖了一小块,一下子就有了三个亿的流动资金。这些领导们虽说搞研究有一套,可现在跳进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有钱却不知道怎么花。他们把几个亿的资金交给一帮根本不懂市场的外行人去搞什么科工贸一体化,只计销售额,不计利润率。你只要不亏,赚的钱比银行利息少部行,只要钱流动起来,你就有业绩。
  这让杨建平茅塞顿开,他牢牢记住了那女人的一句话:
  “本世纪末中国发横财的最后机会就是吃国有经济了,”后来,那研究院果然斥巨资在白山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上马了一个大项目。
  三个月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杨建平在那神秘女人的帮助下建立起了一个自己的金融网络。他以后的所有事业,都是从这个网络中衍生出来的。
  犹如来时一样,那女人神秘地消失了,临走时,她送给杨建平一句话:成功的最高境界就是当你从大海中游上了岸,回头一望,海里还有像松下、四通这样的许多企业在挤来挤去,这个时候,你就成功了。
  杨建平说,他进入社会以来拜的第一个老师是朱联学与付从之,他们各算半个,教会了他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揣摩人的心理,如何说服对方。拜的第二个老师就是这个神秘的女人,她教会了他如何与钱打交道,这让他受用终生。
  在郭桐堃与王俊的一再追问下,杨建平告诉我们那女人叫谢红,但他很快又补充道:“是个假名,我查过。”
  这个神秘女人的故事引起了本书责任编辑刘方的极大好奇,他觉得这女人身上隐藏着太多引人入胜的情节,如能发掘出来,肯定是个了不起的大题材。
  为此,他重新采访了杨建平,遗憾的是没有得到任何新的线索,他热忱地邀请杨建平去寻访那神秘女人,被杨建平坚决地婉拒了。
  刘方开始频繁出入北京金融圈里的沙龙,开始跟玩股票,玩期货的大鳄和小虾们套近乎。从夏天到冬天,刘方一无所获。好像从来就不曾存在过谢红这个人。
  刘方开始怀疑杨建平编造了一个虚假的故事,但他也确信以杨建平当时的社会关系,实在无法操作成功后来的事情。杨建平谈起神秘女人时那真诚神往的双眸,最终打消了刘方的怀疑。
  于是,刘方只好无奈地感慨:北京真他妈大!真他妈深!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