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和荻帆、绿原一道参加了“黄鹤楼诗会”。解放以来,由于分住在不同的城市里,我和他们见面的机会不多;由于一场风暴,有二十多年我们还完全处于隔绝的状态。这一次却相处了半个月,而且是三个人在一起。这半个月中,有十天在“扬子江”号旅游船上度过,使我们得以有畅谈的机会。这条船是由武汉驶向重庆的,那是我们共同度过了青春岁月的地方。 四十多年以前,在重庆嘉陵江边的一个小镇上,我们,还有姚奔、翼汸、史放等一批朋友相聚在一起。那正是抗战时期,我们都是远离家乡的穷学生,在抗日的烽火和流亡途中,才开始比较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在人生的长途上,算是刚刚迈步。除荻帆外,都是在那一两年才开始发表作品,在诗坛上也才刚刚迈步。我们在沙滩上散步,在碧波里游泳,在小茶馆里聊天,在小油灯下写诗,同时也常在一起探讨一些社会和人生问题,探讨诗。我们憎恨所见所闻的一些黑暗腐败暴虐的现象,对延安有热情的向往,对将来有执着的追求。这一切都反映在我们当时的诗作中。我们穷困,然而欢乐。我们幼稚,然而有着朝气。我们可以说是相濡以沫,然而决不认为自己是涸辙之鲋。在青春的心中,大路展开在面前,生活是一支响亮、美丽的牧歌。 不久后我被迫离开了那里。伙伴们都为我写了送行的诗篇。荻帆在诗中写着:…… “寂寞……” 你说 那拿着花瓣为你擦血的少女那讨论着带有油墨气息的刊物的朋友那折磨了你的青春 而教给你战斗的图式的地域都将 再见! ………… 后来,他们也都先后离开了那个小镇。那条美丽的江和那个小镇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记忆。 现在,三个年轻时的伙伴又相聚在一起,相聚在一条驶向重庆的船上。四十多年了,江水流去了多少,我们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而且都经历过艰危、坎坷、磨难。 我们当然不再像当年那样幼稚和狂热了。但我发觉,虽然更成熟了一些,更稳重了一些,他们的性格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包括他们的优点和弱点),虽然经过了磨损,跳动着的也还是同样的心。我们并没更多地述旧,却是彼此勉励着要有向上攀登的决心,无论是在诗还是在人生的山道上。 半年前,荻帆突然得了心肌梗塞,几乎走向黑色的异乡。我原以为他不可能来参加这次诗会的。然而他来了——大病后的第一次远游。他还是那样温和地微笑着,和大家一起爬山登岭,手边一直拿着一本大的记事本,随时记下一点什么。虽然往往和我们谈到深夜,还是黎明五时即起写作。而绿原还是像当年那样,在谈话中常有警句,一有闲空就埋头苦读;有时写一点什么,唯恐给我们看到,不到完稿他是决不示人的。——他们都激励我,实质上是不满于我还是像年轻时那样在广泛的兴趣中不能掌握主要的目标,因而浪费了精力和生命,他们更以自己的榜样无声地、然而是严厉地批评了我。 因为白天有一些活动,我们的长谈大都是在夜间。我在激动的心情中往往不能入睡。听着静夜中的涛声,回忆起了当年在嘉陵江边的许多情景。在舒适的舱房中,怀念当年我住过的那间破烂的小土屋,朋友们是常常在那里聚会的。现在,有的友人不知下落,有的友人已去世。我思考着历史、人生和诗。我所经历过的一切,无论是欢乐、搏击,或痛苦和磨难,于我都是有益的,都是哺育我的乳汁。我已没有当年那样丰富的时间,但却应该有比当年更强的力量。——我深深地感到了两位老朋友对我的激励的份量。是的,我决不能再浪费珍贵的时间,而应该迸发出最后的热能,将诗融入生命,或者说,将生命融入诗中。当然,我所说的,不仅是那种狭义的诗。在汽笛的长鸣中,船抵达重庆了。 我们并肩走向了嘉陵江。映照着这三个人的身影的已不是当年的流水了,而这三个人在生活的浪涛中也消逝了青春。但是,曾经照耀他们的青春的光芒还照耀着他们的现在,他们的感情还不像他们的面容那样苍老,在内心深处,还保留着最值得珍贵的东西。所以,在返航的途中,“扬子江”号顺流而下,站在船栏边,看着滔滔的大江,我想起了最近绿原写的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那题目是:我们走向海!1985年8月21日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