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
这些事件以及其他一些都是现代奥运会中发生的比较消极的事情。但它们并没真正影响到大会的进行和实际的竞赛结果。从所记载的长长的一连串的欺骗、诽谤、体育道德败坏、裁判舞弊和歧见等事件中,作者挑选了10其他认为对实际竞赛产生影响的最有争议的事件。 1.马拉松-雅典-1896 主办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希腊人直到比赛进行到最后一个项目——马拉松长跑时才获得一枚金牌,也是唯一的一枚。这个名叫斯珀登·路易斯的希腊邮递员受到了举国上下近乎狂热的欢迎。他不仅得到了金牌,而且受到大大小小约365次宴会招待,并得到希腊百万富翁的女儿的爱慕(对此他只能拒绝,因为他已结婚)。该项比赛的第二名也是希腊人,名叫哈勒姆波斯·瓦塞拉科斯。第三名仍是希腊人,名叫迪米特里斯·维勒克斯。第四名则是名为吉勒·凯尔纳的匈牙利选手。凯尔纳不满地说,得铜牌的应该是他自己而不是维勒克斯。公众感到震惊,接着举行听证会,这位匈牙利运动员说他看见维勒克斯坐在一辆向体育场行进的马车上,一会儿他又从车上跳下向场内跑去。维勒克斯对此并没否认。最后真相终于弄清,原来维勒克斯曾将一辆马车藏在一个公园内,在他跑累时,就从一条小路进入公园,跳上马车,并获得了第三名。最后维勒克斯的名次被取消,奖牌给了凯尔纳。维勒克斯身上印有希腊国旗的汗衫也被撕下。 2.马拉松-巴黎-1900 美国选手阿瑟·牛顿在跑到全程的一半处开始领先,并一直保持到结束。他以为自己是冠军无疑,可令他万分惊讶的是只得了第五名。另有4名运动员已先期到达终点。其中第一名是个法国面包师,叫迈克尔·蒂托。第二、第三名也是法国人。第四名则是个瑞典人。牛顿提出抗议,他说在整个赛程中,这4个人中没有一个曾超过他。一些非正式的报道说蒂托和他后面3人有的乘马车,有的则抄巴黎市内的小路和近道。裁判无法断定,直到12年后奥委才正式宣布蒂托为金牌得主。 3.马拉松-圣路易斯-1904 这是一次混乱的比赛。美国选手雷德·洛兹一开始就落在后头,跑在最前面的是另一个美国选手——英国出生的职业马戏团小丑托马斯·希克斯。大约跑到10英里处,洛兹突然感到腹部疼痛厉害,便放弃比赛。此时一辆汽车正好驶过,洛兹乘上该车向体育场驶去。可在离开体育场6英里处汽车抛了锚,洛兹下车,突然感到疼痛已经消失,他便继续跑步,他成了第一个进入体育场的运动员。成千上万个激动的观众站了起来,向他欢呼,当美国总统的女儿爱丽丝·罗斯福正要向他授奖时,刚跑到终点的运动员都气愤地把他围住,他们忿怒地说亲眼看到他跑上一辆汽车。最后洛兹承认自己的欺骗行为,可他说原来他只是想开个玩笑,可观众的热情冲昏了他的头脑。托马斯·希克斯被确认为冠军。洛兹被终生取消比赛资格,1年后,这个禁令取消了,他获得美国马拉松冠军。 4.400米-伦敦-1908 根据记载,此届奥运会400米决赛的情况是"冠军——英国的温德姆·哈尔斯威尔;(单人赛)成绩50秒。"这则平淡的记录掩盖了围绕该场比赛的一场激烈的争执。当时赛场内反美情绪强烈,比赛一开始跑在最前面的是3个美国选手T.C·卡彭特;W·C·鲁宾斯;约翰·泰勒。处于第四位的是一个代表英国队的苏格兰选手、皇家卫队的温德姆·哈尔斯威尔中尉。进入最后100米时,鲁宾斯跑在最前,卡彭特紧随AE?后,英国的哈尔斯威尔第三。这时英国选手移向外道准备往前超越,卡彭特也将身子向外侧挡住了哈尔斯威尔前进的道路。就在他们一会儿往外,一会儿往里侧时,一个美国选手的肘部撞到哈尔斯威尔的身上,在边上观看的英国观众和官员们的情绪大为激动,几秒钟后,当跑在前面的卡彭特准备冲线时,终点带不见了,原来是一个忿怒的英国体育官员把它扯掉了。第二名的鲁宾斯冲刺也是如此。等哈尔斯威尔冲刺时,终点带子已重新拉好,一个英国裁判大叫"这是舞弊"。最后达成妥协,那400米决赛第二天重新举行。美国人拒绝参加。因此决赛只有哈尔斯威尔一人参加,他毫不费力地获得了金牌,但是对这场比赛的争议一直持续了几十年。 5.马拉松-伦敦-1908 运动员从温莎城堡出发,经过2小时50分钟的时间即将跑完这段长达26英里的艰难历程。坐在椭圆形运动场内的8万观众,包括英国皇室成员和各界要员正急切地等待着运动员进场并跑完这最后的385码路程。此时跑在最前面的是夺标呼声最高的南非运动员查尔斯·海佛森。意大利运动员多兰多.皮特里紧跟其后,这个糖果制造商看上去身体纤弱。跑在第三位是纽约服装店职员乔尼·海斯。正当他们接近体育场时,大概是赛前服了兴奋剂,多兰多一鼓劲冲到最前面,并成为第一个进入体育场的运动员。英国观众激动得几乎发狂,这时,眼神呆滞的多兰多微笑了一下,步履蹒跚地沿着同终点相反的方向跑了起来。人们告诉他方向错了,他又转身朝终点方向跑去,但他的双腿似乎已无力支撑他的身躯,没走多远,他就倒在地上。站在一旁的英国体育官员看到这一情景,再也按捺不住了,一个名叫科南·多伊尔的官员冲上去,把他扶起,并扶着他走到了终点。这时美国选手乔尼超过了海佛森也已进入会场,他轻松地在跑道上跑完这一圈,也到达终点。正当队员们高兴地同乔尼拥抱、向他表示祝贺时,喇叭里传出了本次马拉松的名次,“冠军,意大利运动员多兰多!第二名美国运动员海斯!"在场的观众都欢呼雀跃,可美国队的教练忿怒地大叫起来:“海斯是自己跑到终点,多兰多是被人抬到终点,这是舞弊!"这时生命垂危的多兰多已被送入医院抢救,奥委会官员经过4个小时的激烈争论,最后裁定海斯是第一名,多兰多康复后也获得女王授于的金杯作为安慰奖。 6.女子100米-柏林-1936 波兰参加决赛的选手是夺标呼声很高的斯坦普.华尔兹。她是上届奥运会的冠军,成绩为11秒9,她在近几年的大赛中始终保持不败,美国队参赛选手是来自密苏里州的瘦长女子海伦·史蒂芬斯。她是一漆黑马,冲出起跑线后,史蒂芬斯就一路领先,把波兰选手抛在后面。最后她以11秒5的成绩第一个冲到终点。在场的波兰人都惊呆了,她们大叫海伦·史蒂芬斯是男性,是男扮女装。很快整个会场都沸腾了。组织运动会的官员们认为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让她当着部分女观众把衣服脱下,结果她真的这样做了。观众们一致认为她是百分之一百女性,这样问题解决了,波兰人十分狼狈。 7.400米接力——伦敦——1948 这是田径比赛的最后一项,英国人很想夺冠,因为他们尚未得到一枚金牌,但美国队的接力最强,他们拥有获100米第一名的哈里森·迪拉德,获200米第一名的迈尔·巴顿,获100米及200米两项亚军的巴尼·埃威尔以及速度决不亚于前三者的洛伦·赖特。发号令一响,各队选手就像离弦之箭飞一般地向前冲去,美国队经过第一棒埃威尔和第二棒赖特后,开始比英国队稍稍领先。接着迪拉德和巴顿把距离拉开,到冲至终点时,把英国队抛开整整8米。但有个问题,两个英国裁判宣布美国队技术犯规,成绩无效,金牌应授于英国队。这两名裁判认为技术犯规是发生在美国队第一棒和第二棒的交接时,交接的动作时间过长,越过了交接区的终点线。这场激烈的争论足足进行了4天,在这期间,英国报界还指责美国人大吵大闹是缺乏体育道德。由于该次运动会的全过程都已摄成电影,大会的组织者得以重新观看这段纪录。影片显示出跑道上的两条白线,一条是第一棒的百米终点,另一条线在110米处,是交接区的终点线。英国裁判错把第一条线看作是交接终点线,最后冠军的奖牌仍旧授于美国接力队。 8.300米障碍赛跑-墨尔本-1956 在这场需跨越35个障碍的激烈比赛中,有3个运动员夺标希望最大:世界纪录保持者、匈牙利运动员桑德·雷兹尼奥,英国运动员克里斯·布拉舍以及挪威运动员厄恩斯特·拉森。事情就发生在比赛的最后一圈,这时3人都挨得很近,雷兹尼奥跑在最前,布拉舍和拉森分别在第二和第三,正当他们通过最后一个弯道,布拉舍和拉森同时侧向外道,准备超越前面的运动员,作最后的冲刺。可不巧的是布拉舍挥动的手臂正好打在拉森的腹部,使得后者一下乱了脚步,没能赶上。布拉舍继续前进,超过雷兹尼奥,并最先到达终点,成绩比原奥运会纪录提高了2.5秒。但他没能获得金牌。奥地利裁判宣布他撞击拉森,技术犯规,成绩无效。然而拉森本人并未对布拉舍提出指控。金奖决定授于雷兹尼奥。匈牙利人欣喜若狂,英国人大为不满。争论持续了3个小时,最后的裁决是:布拉舍的犯规行为纯属偶然,并非故意。因此奖牌仍应归他。 9.100米自由泳-罗马-1960 比赛从一开始美国选手兰斯·拉森和澳大利亚选手约翰·德维特就咬得很紧,直到最后25米时还看不出谁先谁后。大约到最后10米时,德维特似乎比对手领先几英里,这时拉森突然用一阵爆发力作最后冲刺,结果反而比德维特快一只手。在场的观众都为拉森欢呼。连德维克也转身游到拉森边上表示祝贺。可3个裁判却忙作一团,自动计时期上报拉森的成绩为55.1秒,德维特55.2秒。裁判们把拉森的时间改成55.2秒,并宣布德维特荣获冠军,美国队提出强烈抗议,但这也无济于事,德维特仍保持无法解释的冠军。 10.篮球-慕尼黑-1972 美国队在36年中曾获64次大赛冠军和7次奥运会金牌。本届奥运会篮球决赛是同苏联队夺冠。在比赛结束前的最后6秒钟时,苏联队以49∶48领先,并握球在手。一会儿美国队道格·科林斯断球成功,并冲向对方篮架,纵身一跳,准备投篮。两个苏联球员把科林斯撞倒,这是犯规。科林斯罚球2次,全部命中。这时哨子吹响,美国队以50∶49获胜。队员们高兴地欢呼。可一个匈牙利裁判大叫比赛尚未结束,还有1秒钟的时间,他坚持要继续比赛。苏联队一记远投,射偏了方向,哨子再次响起,美国队仍然获胜。这时一个英国官员出面干涉,他宣布计时器出了问题,应该还有3秒时间,比赛继续进行,美国队虽然一再抗议,但也只能服从。他们第三次进入球场,苏联队把球传给了正在篮下的亚历山大·贝洛夫,贝洛夫向前一跃,撞倒了两个正在防守的美国队员(这是犯规,但裁判没吹),轻松地把球塞进了篮框。这时第三次哨子声响起了,苏联队以51:50获得这个值得怀疑的冠军称号。美国队拒绝出席颁奖仪式并拒绝接受银牌奖牌。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