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开辟新世纪的炮响——冬宫


  1917年11月7日的晚上,涅瓦河上夜雾弥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水兵们焦急地望着彼得堡罗要塞的方向,9点40分左右,一团红光出现在要塞的上空,总攻开始。政委大声喊:“开炮!”这是一声划时代的炮响,它宣告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开始。
  十月革命前夕,正当彼得堡武装起义准备工作在紧张进行的时候,叛徒泄露了党中央关于武装起义的机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获悉后立即调动军队,企图占领斯莫尔尼宫起义总部,逮捕列宁和其他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在这危急的关头,根据列宁的指示,决定提前起义。军舰遵照起义总指挥部的命令,把军舰开进彼得格勒市中心的涅瓦河尼古拉耶夫大桥附近待命。
  11月7日上午,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了由列宁起草的《告俄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已转归苏维埃。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乘坐美国使馆的汽车偷偷逃出首都。起义的工人和士兵乘胜追击,向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挺进。下午5时,完成了对冬宫的包围。军事委员会向盘踞冬宫的临时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命令它立即投降,但是临时政府还指望前线的援兵,妄图进行垂死挣扎。晚上9点40分左右,“阿芙乐尔”号接指挥部的命令向冬宫开炮,打响了总攻击的信号。炮声响后,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在雷鸣般的“乌拉”声中越过一道又一道的街垒。迅猛地冲进了冬宫。躲在那里的16名临时政府的部长们全部被捕,武装起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冬宫回到了人民的手里,被开辟为博物馆。供游人参观,成了人们追思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也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向往的地方。
  冬宫始建于1711年,从动工设计到竣工,整个工程耗时50年,前后有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和英国人参予设计,故其建筑风格复杂多变,颇具西欧风采。冬宫,这座宏伟华丽的建筑位于彼得堡的涅瓦河边上,在它前面原是军事指挥部,中间形成一个半圆形广场、总指挥部正中是一个高达三层楼的圆拱大门,气势雄伟,如同凯旋门的效果。广场的正中,原来准备放置彼得大帝的铜像,但直到彼得大帝死时,铜像还没完工,后来就改为亚历山大罗夫斯基纪念柱。冬宫的立面形象采用古典主义的手法。这种形式后来在俄罗斯建筑中经常运用,成了俄国古典主义建筑形式之一,而实际上是以法国古典主义和意大利巴洛克建筑形式中综合过来的,冬宫的立面尚有些零乱感,许多雕刻在建筑上的位置也不够确切。虽然宏伟富丽,但却又过于繁缛,这正代表了彼帝大帝以后的帝王们的穷奢极欲的形态。冬宫内部是一个大型的四合院,外面部分都是些次要的办公用房和服务性房间,主要的宫殿在里面部分。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