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深山中的奇迹——佛光寺大殿


  1939年6月,正是夏初时节,佛教圣地五台山风景优美,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和香客。蜂拥而来的人们各怀心事,游荡在台内台外的各处风景点上。
  一天下午,有队人马来到了五台山边,他们背着重重的行囊,仔细看他们的衣着打扮和神态不像一般的游人。果然,他们不像其他的游人那样直奔五台山,而是沿着五台山外围陡峭的山路迂回着缓缓而行。一路上,山路陡峭,人迹罕至,只有树木花草格外地繁茂,但这一行人似乎无心欣赏,他们的眼睛除了留心走路,免得掉到悬崖底下去,好像还在寻找着什么,似乎是破庙,因为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头,只有破庙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越旧越破的庙,他们就看得越认真,呆的时间也越久。
  这干人走了好多天了,直到一天黄昏,精疲力竭的人马来到一个名叫“豆村”的小村庄。闲聊时,村民们谈到附近有一座“佛光真容禅寺”的庙宇,立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尽管天色已暗,他们还是提着袋子往庙里走去。由于年代久远,他们看到的是一座十分破旧十分凋敝清冷的破庙,他们瞻仰了一下大殿,面露喜色,之后,他们干了起来。
  大殿有如空阁,黑暗无光,他们为了拍照,攀爬到梁上,也不知是多少年的沉积,梁上的尘土有尺寸厚,踩上去像棉花一样,而且稍不小心就会踏空。他们用手电一照,才发现檩条已被蝙蝠盘踞,千百成群地聚挤在一起无法驱除,如何才能知道脊檩上有无题字呢?“啪”“啪”“啪”的照相声连同闪光,才使蝙蝠惊飞,谁知又喷来难忍的秽气,污浊不堪,木材中还有千万臭虫不停地叮咬,但没有人退缩,因为他们不停地工作,已经发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喜的宝物。多年来的思考推测终于在这里得到证实:这是一座现存的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物。建筑时间早在唐代,距今约有千余年的历史。
  原来,他们是建筑专家,大学者梁思成先生率领的古建筑考察队,他们几年来艰难跋涉苦苦寻求,为的就是找到和保护好古代建筑遗产。
  佛光寺大殿发现后不久,日寇侵华,山西沦陷,梁先生惴惧忧惶,终日不安,特别是了解到敌寇进攻台怀据点正设在豆村。他的心情十分沉痛,直到解放后他才听说佛光寺依旧存在,据说,毛泽东主席还在那儿住了几天。他马上修改书稿并着手为修缮和保护佛光寺大殿提供参考意见。
  佛光寺,在南台豆村镇东北约5公里的佛光山中。整个寺院是依山而布局,东南北三面峰峦环抱,唯独西向朗阔,所以寺门和正殿都是向西的。寺门内庭院宽阔,大部荒秃,地势陡起处筑一高台,约12米,大殿居于高台之上,俯临庭院,气势不凡。
  大殿有7间,总面阔约34米,殿后接近于山岩几乎没有空隙地,殿前距台沿约10米,仿佛一个小庭院,只有上得平台,才可得知大殿的全貌。殿的台基,仅高出台面几步石阶,其斗拱雄大,尾顶坡度缓和,广檐翼出,气象十分豪迈庞大,与敦煌壁画中的殿宇极相似,明显为唐末五代时的原物。
  殿的内部,广阔开朗,结构简洁,有内柱,分殿身为内外槽。内柱的斗拱有四层,全不用横拱,上托月梁如虹,飞架于前后内柱间,秀健整丽,巧夺天工。沿后内柱的中线上是一堵“扇面墙”,有5间那么长,墙前有大佛坛,坛上供主像一尊,约5米高,旁边有供奉菩萨六尊,坛两端还有甲胄天王共36躯,都塑造得栩栩如生。另有两尊人像,等身写实,人性充沛,神情惟妙惟肖。两端的墙上原绘有壁画,大概渐已剥落,被后世修葺时涂刷,如今只见白灰,只有内柱上幸存有小幅壁画,衣纹姿态,十分流畅,极富唐风,与敦煌唐代壁画尤其相似。
  佛光寺大殿,连同寺中寥寥几座殿塔,几乎全是国内古建筑中的孤例,还有殿中典型唐代风格的塑像,绘画及墨迹等萃聚一体。极高的文物价值使它无可非议地成为中国建筑史中的奇珍异宝。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