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国,超级强盛的背后
1.看到美国的摩天大楼、汽车洪流、花园洋房、私人飞机、游艇、电影巨片、超级赌城、脱衣舞等并不真正了解了美国
羊慧明:宋晓江博士,您好!很高兴能采访您并能与您合作。作为一个中国青年作家,我比较了解中国的读者渴望了解美国哪些东西。可以这样说,中国一些年轻人对美国的兴趣就像对恐龙一样的着迷:年轻人爱穿的是美国的T恤、牛仔衫;书摊上充斥作着介绍美国社会的各种版本的书籍、美国亿万富翁的传记和迪斯尼的卡通;电影院最叫座的是好莱坞的超级大片;电视上成天放着美国的影视节目;美国人的汉堡包、炸鸡、可口可乐也像潮水一样涌进中国;更有甚者有不少中国的出租车里居然挂着星条旗!现代美国文化以各种形式冲击着中国人的心灵。在这种浪潮之下,怎样让中国的读者多了解一些精华的东西而弃其糟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想要做的,中国的国门打开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和官员到美国考察访问,他们对所看到的一切投以惊讶的目光,当然他们中的不少人腰包里有美元作后盾,腰杆也越挺越直了,在美国人面前昂首阔步,令美国人越来越对中国人刮目相看,他们越来越自信,他们坚信美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能做到。当然他们也渴望了解、学习美国发达背后的真谛。然而,这些为期只有两个来星期又要忙着看许多城市的中国考察团只能是走马观花,他们真正想要了解的东西却不一定能了解到。这正是我们要采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我希望能让中国读者准备了许多问题,想与你们一起探讨。
宋晓江:我也很高兴能与你们合作。在此之前我读过您与唐步云先生写的几本书:《中国的出路:改革》、《1992:中国的背水之战》、《中国观念大爆炸》,以及您与马平先生写的《中国记者眼中的美国》一书。我觉得您们是社会责任感很强很有思想的作家。您和马平先生写的《中国记者眼中的美国》一书,用不卑不亢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所写的多是中国读者最感兴趣和有用的东西,不像其它介绍美国的书只写了某些表皮现象。因此我相信与您合作能写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诚如您所言,许多中国人希望了解美国就像对恐龙的兴趣一样。然而,能到美国看一看的人目前毕竟只有极少数,即使来看一看也未必能了解多么深入的情况。大多数中国人只能通过传媒和传闻来了解美国,通过电影、电视、电脑、飞机、汽车等来了解美国。美国人不仅把飞机、电脑、汽车、移动电话等高技术产品大量卖到中国,而且他们的影视文化、饮食文化、传媒对中国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如果说当今中国社会还有崇洋热的话,那么主要就是崇美热。但有的人所了解的只是美国社会一些皮毛的东西,所热衷的也只是一些表皮的东西。我们应当透过表皮去揭示美国一些社会现象背后的东西。美国有不少好的东西,也有许多不好的东西,那么哪些是好的东西,哪些是不好的东西,好的东西是怎么来的,不好的东西又是怎么来的,我们怎样引以为戒,等等。
马平:大凡去过美国的中国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美国的摩天大楼、八车道以上的高速公路、风景如画绵延数百里的公园大道,到处是大片的森林、草坪和不怕人的动物,十天半月的衬衣衣领不会黑、皮鞋不用擦等,以及美国私人拥有的花园洋房、游艇、电脑、飞机,还有灯火辉煌的赌城、脱衣舞等。但只看到这些东西并不等于真正了解了美国。我很同意您的看法,我们要挖掘这些现象背后的因果。比如,美国的公园大道、大片的草坪、花木是怎么来的?怎么管理的?美国的环境是怎么改善的?美国人为拥有花园洋房、汽车、游艇要付出多少代价?等等。还有,为什么现今世界上多数重大科技发明产生在美国?美国有没有办法解决贫富悬殊等问题?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思路来探讨问题,我们写的东西对中国读者就有参考价值。
宋晓江:美国人所拥有的一切是来之不易的。大多数美国人要为拥有一幢属于自己的房子而奋斗几十年,承受还贷的巨大压力。我们在看到美国人的富裕生活的同时,更要看到他们为此付出的创造性劳动。美国的好的东西,首先体现在美国人民身上的那种勃发的创造力、想象力、竞争意识和挑战精神。这当然同美国的教育思路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有关。美国的教育是很值得总结的,它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自信心为核心,美国人常说的是“没有做不出来的东西,只有想不到的东西。”世界上60%以上的重大科技发明产生在美国,就同他们的教育有关。美国的竞争环境,又逼着每一个人每一个公司必须永远不停地创新。美国的法制环境、对公平竞争的保护、对环境的保护、对社会的有效管理的办法,有些是中国可以借鉴的。美国也有许多不好的东西,比如,对极端自由主义的放任和对枪支爆炸物管理的极其宽松,致使恐怖活动猖獗,威胁着美国社会的安全,还有贫富悬殊、种族矛盾、毒品泛滥、沙文主义等。
马平:现在我们来具体探讨这些问题,好吗?
宋晓江:好的。我们分析美国的好的、差的、坏的,都力求本着客观、不带偏见的原则。按中国一句时髦的话就叫“实事求是”。
2.美国在世界新格局中的角色变化
马平: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似乎暂时没有了与之旗鼓相当的对手,它在许多国际问题上可以更加随随便便。美国在世界格局发生根本变化之后取得的这种特殊的国际政治地位,会给美国带来什么?美国的独家超强地位能够维持多久?美国在世界格局中扮演的角色会发生什么样的演变?
宋晓江:的确,在世界格局中发生根本变化之后,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过去能与之抗衡的强劲对手已不复存在,也就削弱了对美国的制约力量,它可以更加为所欲为,它暂时没有了应付强有力的挑战的忧虑,这看起来美国好像更加不可一世,但若用中国人信奉的辩证法来看,这对美国来讲未见得全是好事。相反,它也会给美国的内政外交带来许多负方面的影响。
首先,冷战的结束,对手的瓦解,也导致了美国人的忧患意识、应付挑战的精神的削弱。而这种忧患意识、挑战精神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乃是至关重要的。在两大营垒对立的冷战时期,美国人心目中有一个可怕的敌人,能感受到一点威胁,因而能有一种忧患意识和凝聚力,在某些时候还显得比较齐心,支持政府的外交政策。但冷战结束后,敌手没了,原有的忧患意识也就荡然无存,美国人已经很难表现出过去年代的那种齐心。他们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这更容易助长一些人老子天下第一的沙文主义情绪。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西欧的媒体对美国的沙文主义已有微词。
其次,是世界格局的变化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美国越来越无视他人的存在而在对外关系中随随便便,使其在国际上的形象受到不良影响。在冷战时期,共同的挑战者迫使欧美建立了大西洋共同体。出于自身和集团的利益,美国还比较重视它与欧洲联盟的伙伴关系,多少还能顾及西欧各盟国的面子和情绪,西欧也觉得要对付中苏的红色威胁而把美国的伙伴关系看得至关重要,虽然不是完全看美国的脸色行事,但在大的问题上多能达成一致。冷战结束后,警钟解除,大西洋联盟的伙伴关系不那么重要了,一些美国人这样看,一些欧洲人也持这种看法。于是,旧有的外交联系松弛下来,冷战使欧美结成的天然伙伴关系日趋冷淡。美国有时可以不顾及欧洲的面子和情绪了,制裁的大棒也不时挥到欧洲的头上。而欧洲也不吃这一套,既然挑战的威胁已经解除,与美国的联盟已不那么重要,欧洲干吗还要对你美国言听计从呢?因而欧美之间的摩擦增多,吵吵闹闹,美国要制裁,欧洲也要以牙还牙。比如美国前不久公布的旨在制裁伊朗和利比亚支持恐怖活动的《达托马法》,不仅要制裁伊朗、利比亚,甚至扬言要对与伊朗、利比亚做生意的欧洲公司进行制裁,这种无视别人存在随心所欲的外交政策,自然遭到了欧盟的一致抵制。美国的这种外交政策潜伏着巨大的危险。正如兰德公司总裁詹姆斯·汤姆森所言,美国人和欧洲人对大西洋联盟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如果不从根本上加深和扩大美欧关系,大西洋欧联盟就有可能消亡。
在处理与世界其它地方的关系问题上,美国的政策也越来越随随便便,这使美国得罪人太多。
羊慧明:我记得美国著名作家大卫·霍伯斯坦说过一句话:“帝国就意味着负担。”在当今世界,谁要想去当世界的主宰,是要负出代价的。过去的苏联与美国背的包袱已不轻。美国管的事太多,结果也给自己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美国为什么受到国际恐怖组织的攻击最多,不能不说是与他们的外交政策有一定关系。
宋晓江:中东某些集团支持恐怖活动的情况确有发生,这也是为世人所愤恨的,也理所当然应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不过,近年来美国发生几起严重的恐怖活动,如俄城联邦大楼大爆炸、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奥林匹克公园发生的爆炸等,好像查出来都是美国人所为。环球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大型客机在纽约长岛上空爆炸,美国人怀疑是中东人所为,但又拿不出真凭实据。拿不出真凭实据,你就不能随便指责。美国的恐怖活动猖獗,最根本的还在于美国社会本身。美国的极端组织人数达数十万,其中成员大多是白人中产阶级,作为种族主义者和谎言癖者,他们把美国政府作为主要攻击目标。而在一个崇尚自由主义的社会里,这些极端组织得不到有力的打击,养痈遗患。其次是美国当局在武器和爆炸物管理方面极端宽容的作法,为真正的恐怖分子的活动提供了方便。一个两亿多人的社会就有上亿条枪,制造爆炸物的原料都能很容易搞到,能不出大事吗?现代化学。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发展,使得伤害他人、毁灭社会的恐怖犯罪的活动及高技术犯罪越来越容易,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维护社会的安全只能加强对危险物品的控制。在这一点上中国做得比较好。如果美国能有效管制武器爆炸物,这个社会将变得更好。可是他们能做到吗?
马平:诚如你所言,美国在外交、社会安全等方面存在不少麻烦,在国际贸易中也不断与他国发生摩擦。那么美国的经济去向会如何呢?美国经济的超级发达能否维持下去呢?
宋晓江: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座标最根本的还是它的经济。我对美国的经济发展还不是那么悲观。尽管70年代和80年代就有日本、欧洲的经济发展可以超过美国的威胁论,但事实上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比日本还要稳健。前几年增长很快的亚洲经济1996年以来增长也开始减缓,美国仍然雄踞超级经济强国的头把交椅。近5年美国经济延续保持了3%左右的增长,而通胀都在3%以内。1995年美国国民总产值超过7万亿美元,人均工资21000美元。他们的基数大,每年增长二三个百分点也了不得。我认为美国作为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仍然能够保持。一方面,美国的高科技在许多方面都领先于日本和欧洲,先导产业美国保持着较大优势。虽然日本、欧洲在某些技术领域对美国构成了挑战,但是美国仍能控制领导新潮流的高技术产业的大头。美国科技人才济济,资本市场成熟,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也比较成熟,经济难以出现大的起伏波动,而竞争对手日本的经济早已出现疲态,欧洲一些国家的高福利政策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如果把经济比着一个有机体,那么美国似乎更显得年轻和富有生气。至于世界风水轮流转,经济重心将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说法,早已有之。连《大趋势》的作者奈斯比特也认为在未来的21世纪美国将可能不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我倒认为这些论点有些言过其实。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将面对日本、中国及东南亚经济快速增长地区的竞争。但我认为竞争并不等于威胁,也不等于美国就是世界经济重心转移中的受损者。实际上美国也能从亚太经济发展中受益。亚太地区发展了,美国人可以把更多的飞机、汽车、电脑、软件、通信产品卖到亚太地区。世界经济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过去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已经使美国受益。摩托罗拉的通信产品,在亚洲地区的市场增长是最快的,仅在中国的年销售额就超过20亿美元。波音公司的飞机有1/3的市场在亚洲。美国人的电影、饮料、啤酒、快餐也已经开始风靡亚洲,赚取了大笔利润。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美国是一种威胁。当然,随着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美国的差距会逐渐缩小。下一世纪上半叶中国经济在总量上可能超过美国,但人均收入的差距还会相当大。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会威胁到别国的。
3.杂“种”优势
羊慧明:如果把美国与欧洲作一个比较,我们或许会得出这样的感触:欧洲徐娘半老,美国还正当青壮年。欧洲比较多一些的保守的传统下的暮气早已显现,而美国却多一点蓬勃向上的生气。大英帝国的没落,美利坚的崛起,其背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因果关系?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已经总结了不少。但我认为,美国之所以能后来居上,超过大英帝国,登上世界头号超级大国的宝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这个新的移民社会所特有的多种族、多种文化、多种智慧的“杂交优势”。美国本身是一个移民国度,直到现在每年还有几十上百万人从亚洲、拉丁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涌入美国。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美国这样吸收如此多的移民,而这些移民中不少是顶尖的人才。移民具有的冒险精神、挑战精神、吃苦精神和最少保守思想,给移民社会源源不断地注入生机与活力。为什么世界上几大移民国度——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发展都很快?恐怕也与这种移民社会的特质有关。要追寻美国成为超级大国背后的真谛,我们必须重点分析美国这个移民社会的特殊性。
宋晓江:我很同意您的见解。在本世纪以前的几个世纪里,有4000多万移民从世界五大洲涌向美利坚,他们之中有白种人、黄种人、黑人;有平民、奴隶和失业工人;也有贵族、富商和场主;有改革家、冒险家和淘金者;也有囚徒、海盗和奴隶贩子……当他们踏上美利坚这块土地时,不管他们是恐惧、迷惘、失落,还是欢呼、雀跃、惊喜,不管他们是自觉还是不自觉,这支浩浩荡荡的移民大军马上汇入了美利坚民族的大熔炉,加入到融合各民族、各种文化、锻造一个新民族的历史进程。说美利坚是一个“杂交”的民族一点也不过分。而能将如此多种族“杂交”融合为一,则靠的是一种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当初在欧洲封建统治下受到政治和宗教迫害的异教徒、穷愁潦倒的贫民、受排挤失意的贵族,他们在旧世界的桎梏下欲求平等、自由而不可得,转而把希望寄托在这块刚发现的新大陆上。他们中的先驱者历经生死挣扎来到美洲大陆,为的是拥有自己的田地、家园和自由呼吸新鲜空气,拥有在一个较平等、自由的新社会里生活的权利。正是这个新的理想和信念,战胜了莽莽荒原,战胜了宗主国的干预,战胜了分裂主义,战胜了种族歧视,把人们融和到了一个大熔炉中,产生了一个新的民族,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和新的文明。这就是美国。
马平:如同生物进化论中杂交产生优势的原理一样,美利坚这个“杂交”的移民社会,有着全新的生命力和后天的优势。
首先,移民社会这个大拼盘是平等、自由思想播种的最好的土壤。一张白纸上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在一个传统包袱最轻的移民社会里最有利于新文明的生长。当初从欧洲以生命作赌博漂洋过海冒险来到美洲的移民中,许多人都是不满封建统治的平民,包括移民中的一些贵族、富商,也在不同程度上厌恶旧世界的传统。在欧洲长期受迫害的异教徒、犹太人,追求平等自由成了他们生存的需要,渴望平等、自由的愿望也尤为强烈。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在这块土地上最容易被接受。《独立宣言》在这里诞生完全是顺理成章的。自由民主思想虽然最早是盎格鲁萨克逊人提出来的,但它开出最灿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却是在这块土地上。
移民最初来到美洲,面对猛兽出没的莽莽丛林,他们唯一的生存之路就是自己垦荒和捕猎。在那里没有庞大的政府机构去管理他们,他们可以自由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开垦一片荒地,建立自己的新家园,这就形成了自由的社会氛围。美国人至今不喜欢别人和政府干预他们的商务与生活,也与此传统有关。
当初移民到美洲的一些贵族、庄园主和殖民统治者也想在美洲建立封建的庄园制度,但却遇到了在欧洲不曾遇到的挑战:这里荒地多的是,移民谁都可以自由地开垦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谁愿去为别人当佃农呢?人们完全没有必要去接受他们在旧世界就厌恶的庄园制度。庄园主们不得不贩运大量奴隶来为他们种植庄园,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种族悲剧。最终,这种残酷的奴隶制度被新世界的理想和信念所摧毁。
其次,移民所特有的冒险精神、拓荒精神、吃苦耐劳,形成其他任何社会都难以比拟的生产力。犹太难民从欧洲逃到美国,给这个新国家带去了科学、技术、文化和经商知识;清教徒给这个新社会带去了新的理想;亚、非有色人种给美利坚带去了精壮劳动力和吃苦精神;欧洲人给新大陆带去了工业技术和新的政治理念……正是依仗这一切,美利坚才有强大的今天。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敞开怀抱容纳五大洲的移民,使这个社会具有巨大的包容性。直到现在,美国每年还要批准六七十万人合法移民,对非法移民的限制也不是那么严格。新移民中大多是技术人才,精壮劳动力。他们能够移民美国,除了有一定专业技术,还具有勇敢冒险精神,有强健的体魄,有坚韧不拨的毅力和吃苦精神。新生代移民更具有较高的学历与知识。移民特别具有闯荡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加上知识专长,构成一个最有竞争力的优秀社会群体。说美国在发移民财一点也不过分。美国优先接纳技术移民,等于其它国家在免费为美国培训人才。
羊慧明:但在近一段时期,由于美国社会面临失业率升高的危机,一些美国人迁怒于移民,认为是移民抢了美国人的饭碗,反移民情绪有所升温。一些州和联邦议会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和颁布严格限制非法移民和减少合法移民配额的法律。对此您是如何看的?移民真的成了美国社会的包袱?
宋晓江:我不这样认为。虽然有不少美国人抱怨移民是美国社会的一个负担,甚至说美国是一个被缺乏教育的移民洪水淹没了的国家,移民一味索取,把他们的文化强加给美国,并且不愿意同化于美国社会,但事实是,移民不是负担而是贡献者。美国如果对移民关上大门,自己也就少了新鲜血液,受到伤害的只能是美国自己。本届总统候选人布坎南提出美国应停止所有类别的移民,这是为了拉选票的短浅之见。美国社会需要移民。虽然有不少文化很低的非法移民偷渡到美国,但新移民总体上文化程度高于老一代移民,尤其是合法移民,多是知识技术阶层。1993年,美国大学中有高达40%的工程学博士学位被外国出生的专业人土所获得。这些人在美国居留,成为美国高科技部门的中坚力量。美国著名的软件公司微软公司,就反对美国政府要限制技术移民的措施。有的美国高科技公司老板说,如果没有移民科技人才,他的公司将垮台。
至于说移民从美国人手中抢走了工作机会,事实是美国吸收移民最多的洲和城市失业率要比吸收移民少的地区低,移民赚了钱,就要增加消费,创造新的工作机会,移民开的公司,还吸收了当地美国人就业。另外,非技术移民往往愿意从事那些本地人不愿从事的工作。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美国人都对移民有成见。前一阵国会有人提出要取消非美国公民的子女免费上公立小学、中学的福利,结果民意调查显示60%以上的美国人表示不同意这样做。他们认为不能因为要限制移民而殃及这些无辜的儿童,如果那样做也太残酷了。总的说美国社会对移民还是比较宽容的,至少在此之前是这样。虽然有一些美国人对移民有成见,但也不致于有太偏激的情绪和言行。总的讲美国人还是比较有理性的。
羊慧明:中国人信奉一句老话:“有容乃大”。一个具有巨大包容性的社会,一个能够融合这个世界上各个民族优秀的人文智慧精华的社会,它就会具有特别的活力和创造力,也就有了发展的内在动力。
宋晓江:是的。
4.天时地利与实用主义
羊慧明:美国建国仅200多年的历史,在18世纪末,美国的工业还整整落后于大英帝国100年。在此后的100余年中,美国人之所以能后来居上超过英国,其根本原因恐怕要得益于这个传统包袱最轻的新兴国家的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得益于催产这个新国家的自由平等的理想和实用主义哲学。正是这种自由平等理想的召唤,欧洲大陆和世界其它地方的人才、劳动力源源不断涌向美国。特别是那些在旧世界受过宗教迫害、种族迫害、政治迫害的异教徒、知识分子和犹太人,他们中不乏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和艺术精英,他们大量流往美国,带去了科学技术、发明成果、商业和金融知识、艺术和教育。也正是因为实用主义的影响,这个年轻的国家的为政者及人民形成了一种开明、务实、讲效率的工作作风。在美国极少有东方式的繁文缛节、八股程序、形式主义,也不大讲欧洲老牌帝国所常见的等级排场,美国人绝不浪费自己的精力,一切以于我有用出发,集中精力智慧干正经事,在这种氛围下,提倡个人奋斗的美国社会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人类许多重大科技发明都在美国诞生,而这一切似乎正是美利坚强大的灵魂。
马平:你讲的有一定道理,美国的发展除了得益于移民社会的综合优势、自由平等的理想和个性解放创造力勃发之外,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历史编纂学萌芽于古希腊,但真正形成实用主义哲学是19世纪末,它诞生于美国,这并非偶然。那时欧洲还是贵族等级制度,东方还是君主神权统治,人们的相当一部分精力、智慧被耗费于造神敬神和君主贵族摆谱的八股礼仪,而没有用于发展生产力上。而唯独美国这个新社会摆脱了这些桎梏。在这个崇尚个人奋斗的社会里,追求幸福就得自己去创造价值,去赚取金钱财富,否则您就没法生存。在这种背景下,实用主义应运而生。实用主义认为实践的标准即是“兑现价值”和“效用”,“有报酬”、“有效用”、“能满足我的需要”的就是真理。一切以人的需要出发,有用的即是好的东西。这一哲学思想很快在西方广泛流行。它自然对美国的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羊慧明:中国人讲的从实际出发,“逮到老鼠的猫就是好猫”,其实也有实用主义的成份。我发现西方的许多种学问,都非常注重研究人的需要,无论是哲学、政治学、经济学还是社会学,都是从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入手,那就是研究人的欲望、需求,肯定人的欲望、需求。以经济学为例,核心是研究需求,人有欲望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要研究市场不能不研究人的欲望与需求。围绕着人欲——物欲、情欲、权欲等产生的种种纠葛和矛盾,也是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中国宋代以后程朱理学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走向衰落的精神鸦片。当西方人拼命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以满足人们物欲增长的需求时,中国还在倡导禁欲,不去发展科学技术而让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皓首穷经,钻在故纸堆里不能自拔,“我注六经”,“六经注我”,无数知识分子的心血和智慧就白白耗费在毫无用处的八股经文里,而且这些玩意儿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的智慧,压抑了人的创造进取精神,这样的社会不衰败才怪哩!
宋晓江:是的。中国的改革开放,说到底是中国从务虚走向务实。只有务实,一门心思发展经济,把那些无谓耗费国人智慧、精力的新老八股、形式主义、斗争哲学统统扔进垃圾堆,中国就有希望了。
马平:美国后来居上,也有天时地利的因素。美国远离多事的欧亚大陆,极少受到外来入侵的战争破坏,加上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这恐怕也是美国迅速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的客观条件。
宋晓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都渔翁得利。本世纪初,美国工业已经超过英国。两次世界大战又给美国工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美国远离欧亚大陆,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当两次大战中欧亚大陆饮受炮火蹂躏的时候,美国本土得以独享太平。欧洲的工厂、民舍被炸得稀烂,人民流离失所之时,美国的资本家却笑逐颜开地让工人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二战期间美国工业急剧发展。大战产生了庞大的军火需求,给美国资本家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整个美国简直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兵工厂。美国出口军火大赚其钱。从1940年7月至1945年7月,美国总共生产了29.66万余架飞机、7万多艘战舰、八万多辆坦克,随着军火的输出,黄金也源源不断流向美利坚。二战结束时美国的出口几乎占了全球的一半。到1948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是西欧、日本之和的229%,黄金储备是他们的4.5倍。世界上大部分黄金储备在曼哈顿的地下密库里。
在美国成为战争暴发户的时候,欧洲却是另一番景象:战争毁灭了欧洲的经济,濒临崩溃的形势的确也只有靠美国来收拾残局。尽管美国在战后第一年就通过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向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诸国提供了110亿美元的援助,但这些国家还是穷困异常,到处是饥饿与混乱。在柏林,人们在冰天雪地到来之前就掘好数以万计的坟墓,准备埋葬那些饥寒交迫看不到另一个春天的人。英国在1946年接受了美国提供的37.5亿美元的贷款,但这些美元就像扔进了无底洞。伦敦到处是断壁残垣。祸不单行又雪上加霜,1947年1月的严寒和暴风雪使英国陷于瘫痪。
在二战以前,大英帝国的势力遍及全球各地,它囊括了亚洲的印度、缅甸、新加坡、香港;非洲的罗德西亚、博次瓦纳、肯尼亚和赞比亚,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然而,在二战后的30年里,这个世界最大的帝国的每一块殖民地都几乎独立了。用历史学家约翰·基根的话说,这场战争不但远远未能保证帝国的继续存在,相反,它成了“变革的最大原动力”。
本已没落的大英帝国在二战后更加一蹶不振。美国当仁不让坐上了世界头号霸主的交椅。一个老牌帝国衰落了,另一个新的帝国崛起了。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