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刑不上大夫”的真义



                 鄢烈山

  《列子》作者曾颇为不平地说:“天下之美,归之舜禹周孔;天下之恶,归于桀纣。”到了本世纪,出现了相反的变化,天下之恶尽归于孔孟。比如,“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就被指控为孔子鼓吹奴隶制、等级制,反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证据。
  其实,孔子在回答弟子冉有的问题时,明确否定了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解释为“大夫犯罪不可以加刑,庶人之行事不可以治于礼”的说法。他说:“凡治君子,以礼御其心,所以属之以廉耻之节也。”大夫作为“人上人”犯了罪,轻则应自请处罚,不待有司来绳牵索绑;重则闻命自裁,不待君主令人动人动刀动斧。(参见《孔子家语·五刑解》)更进一步,孔子编纂诗三百,有“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待)”这样的句子。
  孔夫子鼓吹德教,标举一个“耻”字,用以治理国家自然是“大而无当”,不合时宜,但作为对社会管理阶层(干部)的一种品质要求,应当说还是颇有几分道理的。不然,强调法治的一些西方国家怎么也那样重视政治领袖人物的私德呢?
  俗语说:“人有脸,树有皮,狗崽没脸舔撮箕。”当官的抱着一本“厚黑经”,笑骂由你笑骂,好官我自为之,实非国家之幸,民族之福!
  而我们现在有不少干部却是鲜廉寡耻。这倒并非指陈希同这样的“上大夫”在国人的唾骂声中还不自裁而腆颜苟活着——责之以古君子之义是抬举了他;而是指更常见的一些干部恬然不觉的现状。
  最普通的是所谓“马路边的腐败”,即用来路不明的钱盖“官街”或用公款给领导装修豪华住宅;拿财政拨款或职工的血汗钱买豪华车招摇过市;还有,携“小蜜”于稠人广座,行贿赂于光天化日,等等,当事者全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的羞耻感。
  叫我不可思议的是,“有司衙门”出了那样骇人的丑闻,主其事者竟无丝毫愧赧,处分者便功德圆满。如某公安局的主任科员违章停车,竟蛮横地拔枪威胁劝阻他的保安员与监察局官员;惩处了这个主任科员便万事大吉。并不见任用提拨这种人的衙门向社会表示一点歉意,更不闻他的首长因治下不严而作一作引咎辞职的姿态。一艘渔政海监船“执法”如同渔霸海匪,激起公愤,也不见他们的领导有谁承担责任,倒是在报上看到他们总队的负责人辩称其“执法动机也是正确的”!
  尤其令我吃惊的是,兰州市登县那个听任红色桑塔纳从一位被撞倒在地的女教师身上碾过,听任司机将挂在车身的受害者甩脱到路中央的县人民银行行长、县党代会代表王国福,竟责备受害者的委托人说:“这次我是永登县县长第一候选人,都橹掉了。在我良心上来说:你们的人碰死了,我的县长候选人资格取消了,心里也平着呢!”瞧,在他心中,一顶县官的乌纱比老百姓一条人命还重。这样的衣冠禽兽还敢奢谈“良心”,真不知人间有着羞耻二字。
  出现吏治腐败,一些干部道德沦丧,原因何在?有一点似乎是肯定的,即在某些地方,某些机关部门根本没有党内民主,更勿论社会民主和群众监督,有的只是“一人化”领导——某个长官说了算。于是善于阿谀奉承、吹牛拍马,惯于阳奉阴违、诌上欺下之辈,那些人格卑污,心地不善的人便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弹冠相庆,信义不隐身而泣?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