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
我认识他是在我们家附近的街心花园里。那时我还没上小学,奶奶每星期从华东保育园接我回家,路过那小小的三角花园,我指着他的雕像问:“他叫什么名字?”奶奶摇摇头,奶奶知道秦香莲和王宝钏,但不知道这个有着卷曲鬓角的男人是谁。后来读书了,老师讲了老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井带我们到那三角花园,指着他说:“那个美丽的故事就是他写的,他叫普希金。” 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基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渐趋于宁静。刚到的时候听导游小姐说普希金父母的庄园不开放,我们全都急叫了起来,不参观米哈伊洛夫斯基村我们到普斯科夫来做什么?!导游小姐善解人意,多方努力,终于遂了我们的夙愿。 我们下了车,沿着沙砾小道往里走。天灰蒙蒙的,空气湿漉漉的,似下雨又无雨!穿过五彩斑斓的矮树林,满地的落叶在脚下壳嚓壳嚓响,像是大地絮絮地向我们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没有其他参观的人,雨雾横亘处传出间歇的啁啾鸟鸣。大家都无意言谈,都静默地品尝着悠远的诗意。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少女正沿着落叶铺满的小路缓缓地走来,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爱的女性。1824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基村流放,在他父母的庄园里,只有童年时的老保姆陪伴着他。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有的同学不喜欢达吉雅娜,以为她最终拒绝奥涅金的求爱是为了维护她贵妇人的名声与地位而压抑本性的;我却以为达吉雅娜之所以拒绝奥涅金是因为她聪慧地看透了奥涅金后来向她求爱只是在追求一种上流社会中的时髦,追求围绕她贵妇人身份的一切显赫与虚荣,而那些正是达吉雅娜所厌恶的,“我情愿立刻舍弃,所有这些灿烂、喧哗、乌烟瘴气,换一架子书,换一所荒园,换我们的贫寒的住宅,换那些地方,在那里第一次,奥涅金,我看见了您……”我欣赏达吉雅娜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 一条蜿蜒的小河在雾中银链般地闪现,一座白漆的木桥横跨在河面上。穿木桥过小河,时有蓝色或绿色的木屋在斑斓的林间静卧,屋的窗袄上吊着鸟笼,翠鸟探出脑袋啾啾几声,没看见人,只有一种田园气氛。再穿过几片树林,眼前开朗起来,草坪尽头,雾中,有一幢陈旧的房舍忽隐忽现,那就是普希金父母的旧屋子。 一位年轻女子款款地走来,短发,着呢裙,碧蓝的大眼。不是幻觉,也不是达古雅娜,她一脸的勃勃生气与智慧的书卷气,她是米哈伊洛夫斯基村的讲解员,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的高材生。她的气度与庄园的气氛很相配,她讲话很有条理,娓娓动听,向我们介绍普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 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在他身上,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灵魂、俄罗斯的语言。俄罗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样纯洁、那样美,就像在凸出的光学玻璃上反映出来的风景一样。”在普斯科夫,我们与两位苏联作家交谈时探讨过普希金的性格发展,他出身贵族却具有火一般的爱国热情与进步的自由思想,因此屡遭沙皇迫害。他的思想转变是曲折而复杂的,他曾经写过几首支持沙皇进攻波兰的诗,作品中也一度出现过怀疑和悲观,然而如今世界上恐怕没有人会怀疑普希金的伟大了。普斯科夫的作家说,他们出了普希金的选集三卷本,收集了普希金的最优秀的作品。而我以为应该为普希金出全集,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 到米哈伊洛夫斯基村前我们先去圣山寺院拜谒普希金之墓。他与他的父母葬在一起,竖着一尊简朴的锥形的石碑。在小小一方纪念堂里,鲜花丛中有普希金的石膏面模,据说这是从普希金的遗体上合下来的,故而极富有灵气。纪念堂四壁挂着巨幅油画,描绘了普希金走向死亡的经过:风雪天他与丹特士决斗的情景以及临终前他不可名状的痛苦。对于普希金的死从来众说纷坛,有人说他仅为爱情而死;亦有人说丹特士其实是沙皇派的杀手。普希金的妻于是莫斯科公认的第一美人,经常出入于上流社交场合。普希金曾经三次濒临决斗的边缘,他都以坚韧的克制力忍耐了。普希金屡遭沙皇软禁监视,沙皇要杀他也是易如反掌的。当他收到那些有关于他妻子的匿名信时,他感到的不是妒忌,而是人格上的侮辱。几年前沙皇为了让普希金的妻子能出入宫廷舞会,赠给普希金“宫廷近侍”的职务,普希金感到屈辱,他说:“我宁愿做奴隶,却永远不愿做弄臣!”普希金是为了维护人格的尊严而向丹特士挑战的,监视、流放,政治上的迫害都没像人格受侮辱这样不可忍受,于是他奋起反抗社会的舆论。他并不是去寻求死亡,他是如战士那样视死如归,圣山寺院的纪念堂里那一幅普希金临终时的油画下写着普希金的遗言,他对守候于身边的朋友说:“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痛楚,与其说诗人死于丹特士的子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的空气窒息而死的。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痛苦,有的痛苦是能靠个人意志战胜的,有的痛苦却是个人意志无可奈何的。普希金是被来自社会的巨大的痛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 细蒙蒙的雨一直似有似无地飘着,我们在米哈伊洛夫斯基村寻觅诗人的踪迹,心里沉甸着怀念、景仰与惆怅。我想起古人有一句话: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天才能感受到庸人感受不到的痛苦,故而他们往往比庸人承担多得多的痛苦,故而他们的生命往往是那样的短暂而璀灿。人们是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呢?彩色的落叶铺满的林荫道在雨雾中静悄悄地延伸,就像我遏止不住的思绪…… |
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