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茵郁 我走近昌平,是因为读了她的《永不赴约的余纯顺》(原文刊载在《风流一代)杂志,后被《东西南北)等刊转载)。 关于探险家余纯顺徒步旅行探险及在罗布泊不幸遇难的消息,我曾在新闻媒介的报导中陆续看到过。我一直在关注着他和其他探险家们探险的行踪和有关他们命运的报导。固为他们选择的是:肉体的苦难和心灵的自由;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双重的挑战——一自然和世俗。这是值得敬佩的选择,是需要一种超平常人的勇气的选择。 读了余纯顺《走出阿里》的日记选编,我为他在世界“第三极”这一生命禁区的种种凶险、艰难的环境中超平常人的勇气和意志力而感慨;并为他在经历极端苦难的旅程中对于生命、人类和宇宙的深刻感悟而激动不已。 就在这时,我看到了昌平的那篇文章——《永不赴约的余纯顺》。 从文中得知:昌平也是一个漂泊者,她是余纯顺未曾谋面的朋友。 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今天,在人们重塑着价值观念、人生观念的现实社会里,“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已不是新的话题。人们在被越来越具体而实际的利益驱使,演义出一幕幕现代的正剧、反剧、悲剧、喜剧。追求高档时装。高档饰品,已是当今女孩子们时尚的今天,昌平在漂泊,她在关注着一个走进大自然中的流浪者、探险家,这种侠义之情,在现今更显得弥足珍贵。在文章中,昌平并没有更多的表白,但从字里行间,我读出了昌平的真诚与善良,以及她与现代大多数都市女孩子们的迟然不同的人生追求。 已进不惑之年的我,在现实生活中安贫乐道,随遇而安。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使我获得了一份平和的心态。世俗中的一切在我的心中已经渐趋淡化,而唯有真纯、善良的人类情感和美好的大自然才让我为之心动。昌平的真诚、善良的“侠女”情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禁不住潸然泪下…… 掩卷沉思余纯顺的死,无疑是一个悲剧。是他悲剧的人格导致了他悲剧的人生结局,他魂归大漠的最终归宿,为壮士徒步走全国的壮举划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昌平的选择,昌平的漂泊,会不会是悲剧的呢?我要去感知这颗善良的心灵,去了解这个女孩的心路历程和行路历程。 于是,我费尽周折找到了昌平。 初次见面,在北京西城区昌平容居的家里我和她紧紧拥抱,泪湿衣衫。我问她:“昌平你心里苦吗?”昌平微笑着回答:“不苦,我很快乐,我非常幸福卜从此,我便走进了一个奇异女孩的精神世界。 昌平给人的直观印象是:自然、朴实。 她中等身材,穿一身体闲装、平底鞋;梳两条过肩的小辫子,面庞清秀,皮肤白皙,不施脂粉;一开口便是一口软软的南方普通话,是典型的南方女孩。我得知她来自黄山脚下。她的形象让人很难与“独行使女”产生联想。 昌平的与众不同在于她的个性、她的内涵、她的思想的灵光和人格的魁力,使得接触她的每一个人都为他着述,被她吸引。 她像一国火,燃烧着自己,温暖着别人;她经常慷慨解囊,救助别人。她有一个充满阳光的心灵,以其特有的明媚,驱走她周围的晦暗。至今,她仍坚信善良和真诚能够改变一切丑恶。 她像一个小精灵,小天使。聪明、智慧、灵秀,悟性过人。她说自己心理学学得极好,每当接触一个人,只要听其声,观其相,便能判断其善恶。她会适时地关怀呵护她周围的每一个人。 昌平是“古典”的,同时也是“现代”的。古典的含蓄与现代的浪漫两种不同的气质在她身上得到了究美和谐的统一。她既有侠女的仗义与勇气,同时又有纤纤淑女的多情与敏感。她以古典的情怀,去感受现代的生活。在她的充满美感的眼中,和她流溢着脉脉温情的心中,生活是如此的绚丽多彩。她以自己的快乐感染着人们。与她共处,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被带进她的世界中去,她的世界是一个童话的世界,而她就是生活在童话中的女孩! 昌平为什么要漂泊?认识她的人都问过她这问题。 正如她在文中自述:“为什么流浪远方?当一些人不止千百次问这同一个问题时,我竞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那种源于心灵深处的东西是说不清楚的,好像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素质。” “有一天,我终于鼓足勇气从现代文明的那种悲哀里逃出来,独自身背行囊,避开母亲的泪珠,挤进南来北往的人群之中,远离都市,远离功利,远离尘嚣,带着理想和信念,穿越千沟万壑,用自己的一种经历在自然和人类面前证明人的力量,在与日月为友、山川作伴的风尘中净化自身;用自己生命的历险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竭力撕开了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隔膜’;让自己真实的步履落在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土地上。贴近自然,和自然交流,是人类心灵和外界的虚撞,因为,大自然是我们温馨的家园。” “我为了追寻梦中的异乡人,始终没有放弃漂泊的念头,我是一个理想的追求者,但是却做了生活上的漂泊者。” 这便是昌平漂泊的初衷。 下面的自述便是昌平在漂泊中的真切感受: “我是一个胆大得出奇的女孩,喜欢冒险,敢用自己生命的历险去探索大自然的未知;徒步穿越沙漠、单枪匹马闯戈壁、摇橹荡舟游西湖、撑筏浊漂澜沧江,充满诗意的旅途,经常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意外的磨难卷人生死未卜的绝境,然而我没有害怕也没有退却。” “西北高原的空旷和荒凉教会我如何克服困难、保金性命。在那无数个夜晚,我以自己骨殖的磷光为烛,曾照亮过破庙、狗窝、羊圈,与动物家畜共寝,它们帮我驱走无眠长夜的寒冷。这时,我会噙泪自同:你为什么要来?你为什么自找苦吃?我自己虽说不清究竟是为了什么,然而,我心里却非常明确知道自己的行为并没有锗,我用这种经历和生命的历险,让那些纷纷扰扰的日子见了我都逃避了。我有我的太阳,它在黑夜无边的天空划出光明的轨迹,引导着我,所以我的心很踏实。我理解到人间的真善类,人间的苦难艰辛、忧伤快乐和幸福,我什么都不怕,也不担心被社会遗弃,因为我和永恒站在一起。我的心在怦怦地跳动,最美的最苦的事物将在那里永存,谁也夺不走它,谁也买不到它。” “在旅途中,我设法让自己去适应自然,去适应恶劣环境,而不是让它们来随心所欲地适应我。面对寒冷、饥饿。焦渴、死亡时,我也是充满勇气,寻找快乐和幸福。人的快乐和幸福都是由内心来决定的,而不是身外之物。” “我不想白来这个世上走一遭,我想留下一点儿美好的痕迹,给社会增添一点儿内容。人有许多种活法,我选择了我喜欢的生活方式。人在世上还有什么比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更幸福的呢!游于自然的时候,我才发觉,大自然是人类心灵的唯一对应,她的风花雪月,她的苍桑粗犷,每时每刻都在勾划一个人的一生,人生的某些体验便隐藏在其中。当一个人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中,即使没有读一天书,也不觉得有大多的缺憾;满腹经伦也不会觉得特别富有,这就是神奇的自然厂 这些文字,是昌平——这个用生命与自然对话的人,在生命的历险中发出的心灵深处的感受。 漂泊,是昌平的生命形态;走进自然,融子自然,是昌平的生存方式。昌平以其独有的方式——漂泊,融身于自然之中;大自然会永远厚爱每一个走进它怀抱的“自然之子”,并赋以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甘露。 昌平——自然之女。这个创造奇迹的女孩从遥远的地平线一路风尘、长发飘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带来了清新的自然之风、泥土的气息,不加任何雕琢。 昌平的文章以写实为主,概要记述了她的旅痕、她的历险、她的心路以及在旅途中的一些感人的故事。 在延安邮局遇“小偷”;在旅行途中遇“劫匪”;朴实的批娜一家人;遭遇“人贩”;雪原上的红骏马;余纯顺的故事等等,无不是娓娓道来,感人至深。 她写情,处处流露真情实感;她写景,常常赋人性于自然,在她的眼中,自然万物均是赋有灵性与生命的。 如她在西双版纳山洞之夜中的描述:“黑夜并不是千篇一律的黑,山树林岗各有不同的颜色,有墨黑、浅黑、淡黑,很像中国丹青画那样浓淡相宜。所有的一切都不是静止的,都像在神秘地、不停地飘荡着,天空中繁星如雨,互相拥挤着,开始了它们多情的夜生活,偶尔有流星忽闪划过,却在我心头沉坠,刻下一个永恒的没有尽头的直线。”这段文字写出了一个孤独而浪漫的漂泊女以日月星辰为伴,以天涯海角为家的浪漫情怀,孤独但没有恐惧;寂寞但没有伤感。 “残星闭上疲倦欲睡的眼睛,退隐幕后了。”“白昼正和逐渐苍白的黑夜相持不下,终于,黑夜蜷缩着,松开紧抱大地的双臂。” “东方燃烧起了一团火光,就像我在灰烬中吹旺了快熄灭的火堆一样。微微的晨风从森林里吹来,从树叶上拂下一滴滴的露水打湿我的脸颊。” “啪的一声,有东西跃出水面,正好落在我胸前。原来是一条大鲤鱼!我紧紧地将它抱在怀里,亲吻着它,它是我在江上漂流中第一个离我最近的有生命的精灵。我将它放回水中,恢复自由的鲤鱼,愉快地摆了摆尾巴,向深不可测的江底游去……” 这些优美的文字具有童话般的意境。透过她现跃的思维,能够让人感受到她律动的脉搏和洋溢的激情。 昌平的文章和文笔,无疑已经开始走向成熟,采集自然之灵气的昌平,无疑会写出更多、更好、更美的文章。 古希腊的一位哲人有句名言:“以出世之精神,做人世之事业。” 浪漫多情的自然之女——昌平,走进了现代文明都市,这里是她漂泊归来后的人生小站。 在北京,昌平看到中国的一些探险家们,以平常人少有的勇气,放弃了世俗中的一切,包括职务、职称、工资、公职、住房甚至婚姻与家庭,他们在以超现实的方式去感受生命的真谛,去寻求心灵的自由。他们不被常人所理解,很多人称他们为“疯子”,说他们“精神失常”,人们不理解探险家们的探险成果和他们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高层次思考,以及对生命本质意义的感悟。 苦难是人生位大的财富。探险家们所经历的苦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们几乎都经历了九死一生的磨难。苦难和死亡让他们大彻大悟。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拉大了自身与现实的距离,他们已经不懂得或不屑子在世俗中营营苟苟、争争斗斗。他们的晚年除了满脑子时人生、对人类、对宇宙的哲学思考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之外,就是对现实的尴尬与无奈了。 天生充满侠义之情的昌平,在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奋的同时,又为他们的境遇而难过。昌平该做点什么了! 她要投身子中国的探险事业,用她自己的话说:探险事业是我一生中最钟情的事业!要把中国的探险椎向一个科学化、普及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上去。她已经在北京组建了一个探险者俱乐部。她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我走近了昌平,了解了昌平,读懂了昌平。昌平对余纯顺的感情实际上从对探险同路人的关注,是对探险事业的关注,是一种广义上的爱。昌平的生活非常俭朴,经常吃的食物只有面包、煎蛋;经常穿的衣服除了挂在她卧室门后的那套牛仔衣外,别无长物,然而她却用省下的钱来接济比她更困难的人。 昌平,这个奇异的女孩,似乎真的在准备着迎接某种挑战,接受某项使命。我相信,昌平一定会咸就一番事业的。因为,中国的探险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比起发达国家落后了许多,同时不可忽略的是,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具有着十分广阔和丰富的旅行、探险资源。探险是项大有可为的事业,它需要许多人为之献身、奋斗。昌平具有着献身精神和许多优秀的品质。她毕竟不同于前辈探险家们,他们多半既已“出世”,就无法“入世”,而昌平既可“出世”,也可“入世”,她能够很好地沟通自身和社会,不失现代人的涝洒。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人才,昌平属于这个时代! 昌平,她是中国探险界的一个代表,她代表着前辈人的精神,后辈人的风格。让我们以宽容与博大的胸怀和充满爱意的目光去关注她和她身边的探险家,以及他们的探险事业! 1997年1月5日于长春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