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消失的豺群


  关于“豺”,辞海上的解释是:犬科。体较狼为小,体色通常棕红,尾末端黑色,腹部和喉白色,有时略杂有红色。性凶猛,喜群居,袭击小型和中型兽类,有时甚至能伤害水牛。豺往往和狼相提并论,用以比喻贪婪残暴的人。因此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形象不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豺和狼同是食肉猛兽,习性特点却相差很大。
  闽北山区有许多关于豺的神奇传闻。据我插队的那个闽北山村老农说,豺是猎神的狗(一说为二郎神的狗,二郎神即是猎神),所以在食肉猛兽中,豺最威猛。豺狼虎豹,豺摆第一!有豺出没的地方,狼呀虎呀豹呀一定回避。豺一般是成群活动。有个老农说他年轻时见过最多的一群有几百只,密密麻麻地布满整个山谷。豺的猎食方法很奇特。捕野猪时先驱赶,等它跑不动了才开始进攻。专掏屁股。一爪进去,抓出野猪的大肠头,迅速缠在旁边的树枝草丛上。野猪忍不住痛,拼命往前窜,于是一下拉出肚肠而死。
  豺很有灵性。一般来说,它与人类友好相处,从不主动进攻人;与狗也称兄道弟,时常跑到村里混在狗群中嬉戏。但要侵犯了它,就会报复,这个人的村庄就会遭殃。豺群几天几夜围着村子,大量咬杀鸡鸭猪牛棗不过不咬人,直到你向它送祭道歉后才肯退走。所以当地人很注意与豺保持关系,有经验的猎人从不打豺。老农们告诫我说,曾经有人打过豺,但是端起铁铳一扣扳机,铳管就炸了。所以山上什么野物都可以打,就是不能打豺。
  这些当然都是传闻。我在70年代亲眼见过两次。一次是在春末夏初,我和农民们在河滩上割麦子。河滩边缘上长着密密的茅草丛,有几头黄牛在那里低头吃草。其中一头小黄牛蹦蹦跳跳。突然,草丛中跑出来两头红毛狗,抬头望望周围后,一下扑向那头小黄牛,和它扭在一起。开初我感到很好玩,叫起在旁埋头割麦的农民。那农民一看,就说是豺咬牛了。大喊大叫起来。豺见人来了,只好逃走,等我们赶过去,小牛已经倒在地上。抱起来看时,脖子上有几个牙印,鲜血直流,一会儿就死了。气得大骂,却已无可奈何。
  另一次是在冬天,我和农民们在山上种树。傍晚时分,突然看到对面山坡上窜出来一只野猪,后面五六只豺追赶。野猪东撞西冲,怎么也突不破豺的包围。最后没办法了,只得屁股坐在地上,口吐白沫瞪着豺群。豺群见状,一拥而上。野猪发出凄厉的尖叫,和豺咬成一团。我正不知如何是好,一个农民拔出背后的柴刀,在山锄上使劲敲起来。叮叮当当的响声,顿时震动山谷。豺们吃了一惊,转头看看我们这么多人,很不情愿地跑开。我们追过去,那只野猪还没死,但是肚子上血肉模糊,不能走动了。农民们抡起铁锄,七手八脚将它打死,扛回家称了称,正好180斤!
  事后我问一个老农,把豺的猎物抢走,它会不会报复?老农笑笑说,豺这东西很慷慨的,只要让它吃一口就可以把猎物拿走。它打猎也不限于野猪,只要是食草动物,不管大小都吃。所以只要有豺群,野猪和其它食草动物就旺不起来。
  豺似乎也没什么经济价值。辞海上说它的毛皮可充褥垫等用,但远没有虎`豹的毛皮珍贵。豺肉无人吃,身上器官也不能做药。所以我以为猎人不捕杀豺,不是怕它报复,而是不值钱。不象虎、豹之类浑身是宝,引得许多贪婪的人滥捕乱杀。它也不象狼,老是偷袭人饲的禽畜甚至吃人,惹得人对它仇恨万分,必斩尽杀绝而后快。
  这样看来,既没有人去捕杀,也没有其它食肉猛兽争霸,豺的种群应该要发展起来的。可是令人惊讶的是,如今闽北山区的豺竟差不多绝迹了!去年我回到当年插队的山村时,与农民谈起豺来,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好几年没有看到豺了,当年豺群满山满河滩跑的情景已不复存在。我有点不相信,回城后特别到东方标本厂里委托厂长帮我买一只豺的标本来,直到现在一年多了仍然没有弄到。据厂长说找了好几个老猎人,跑遍福建甚至江西浙江广东,就是碰不到豺群,其奈之何?
  老虎,濒临灭绝了;豹,濒临灭绝了;狼,所剩无几了棗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红狼仅剩2`3头,欧州只有少数国家拥有狼,而在中国,如今只在北方的偏僻荒原上才偶有狼群出现。现在,豺也濒临灭绝了。福建山林中几乎所有的大中型食肉猛兽都濒临灭绝了。
  虎、豹的濒临灭绝,早已引起科学家的重视,政府已将它们列入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关于保护老虎的话题和宣传十分热闹,为老虎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园林为数不少。狼的濒临灭绝,也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关于保护狼,引进狼群的工作也开始进行了。唯独豺的濒临灭绝,好象被人遗忘了。除了辞海和动物志中对豺的情况有一般的记载外,我费了好多时间精力,找不到任何有关豺的比较详细和科学的专门研究资料。更不用说有人象呼吁保护虎、豹、狼那样,呼吁要保护豺了。
  这种对待豺的态度,很令人费解。猎人不打豺是因为豺不象老虎豹子那么值钱。科学家们不关注豺,难道也是因为它没有经济价值吗?豺本身的经济价值是不高,但是有许多列入重点保护的动物本身也没有经济价值。比如狼,它的肉未必比豺肉好吃,毛皮也未必比豺皮珍贵。比如白鹭,既不能吃也不能用毛皮,甚至不能作为宠物,不也为它建立了保护区吗?
  豺没有大的直接经济价值,却有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它在维持南方山林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具体的作用有多大,目前还无人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几年,闽北山区,犹其是在一些偏远山区,野猪活动非常猖獗。野猪群为害农田庄稼的情况时有所闻。据我插队的那个山村农民说,如今离村远一点的山垅田,稻子很难种,一到成熟就有野猪来糟蹋;不仅如此,还常闯到村边的田里糟蹋西瓜`地瓜。除了野猪,其它食草动物特别是麂子`獐子还有野兔,危害草木的情况也很严重。我曾到过闽北的一个高山草场,那个草场又是个牛场。令人最头疼的事就是野兔非常多,一到夜间成群结队活动,形成与牛争食的局面。问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他们说主要原因是山上没豺了。真正应了一句俗语:林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山里无豺狗,野猪到处闯。
  可是为什么山里会无豺了呢?我请教过老农和一些专家。有的说,是豺群自己发生瘟疫,因为他发现过整群的豺尸体;有的说,是这几年山区农民大量使用慢性剧毒鼠药消灭鼠害,豺吃了中毒老鼠引起死亡;有的说,是原始阔叶林的毁灭破坏了豺的生存条件,而现有的大面积人工针叶林不适合豺栖居;也有的说,是豺群食物短缺饥饿死亡。这几年一到冬季,山区菜市场上几乎天天都有野味摆着卖。福州`厦门等大中城市的餐馆酒家也时常有野味供应。这些山中野味,风味独特,又是绿色食品,大受食客欢迎。价钱越来越贵,捕猎它们的人越来越多,猎枪也越来越先进。豺靠爪牙怎么抢得过人?各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由于没有作过专门调查研究,豺群消失的真正原因至今是个谜。
  然而不管怎样,曾经威风一时的豺,今天到了濒临灭绝的地步,人类负有极大的责任。豺群消失在森林生物链中引起的负面作用有多大,目前尚无法详细知道。但有一条可以肯定:如果大`中型野生食肉动物全部灭绝,大自然肯定失去平衡;而在一个失去平衡的生态环境中,人类肯定生活的不安宁。为了人类自己,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唯一的地球,我们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拯球濒临灭绝的生物。老虎要保护,豹子要保护,狼要保护,豺也应该要保护。希望人们重视这个问题。   若欲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