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卷首语


  在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中,还是北大学生的罗家伦先生是主角之一。“五四”那天唯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就出自他的手笔,义正辞严,慷慨激昂。
  “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也是由罗家伦首创的。他在当年5月26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的“毅”这个笔名写了《“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
  在五四运动前一年,罗家伦与傅斯年等北大学生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创办了影响仅次于《新青年》的《新潮》杂志,倡导新文化。
  1920年,由北大校长蔡元培推举,罗家伦出国留学,先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后又转往欧洲的伦敦、柏林和巴黎三所大学的研究院,直到1926年返国。
  回国后,他参加北伐,担任过各种公职,但他志趣仍在教育和学术。他曾担任清华大学首任校长,武汉大学教授、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等。他学贯中西,广涉群籍,才思横溢。作为新思潮的代表人之一,他一直积极鼓吹国家现代化,指出:“中国的出路——现代化”,“自从机械征服了距离以来,我国已托生在现代的国群里,那能不急起直追,加紧现代化?”但同时,他又热爱中国文化,重视中国伦理道德。他说:“我们并不是盲目从西洋,我们也不能迷信中国。我们要用新的科学方法,来判断一切,来估定各项中国文化里的成就,中国社会上的现象的本身价值。”
  本书所选文字包括两部分:一部份是学术文化随笔,另外是作者对一些文化名人的回忆。
                          编者
                        1997年1月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