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杨宏疲惫地走出寨口,木脚寨便湮没在早春的阴览里。 大清末年,城乡到处不景气,找活干真不易;在寨子里转了半大,打听谁要雇长工,都没有结果;离农忙还早,谁愿意养闲人呢?一位汉子上下打量他几眼,说:“瞧你长得标标致致,不是个落难的公子,就是个有辱门庭的落第秀才,怎么能干粗活呢?” “唉——”杨宏长叹一声,“只因家道中落,才靠卖力气挣口饭吃。”说罢摊出结满硬茧的双手,浓眉下面那双大眼充满渴盼。那汉子告诉他:三十里外的青竹寨有座笋场,现在正是做玉兰片的季节,说不定需要雇人,不妨去问问。 杨宏谢过,把辫子盘起。约行了里把路,石板路分成两条,一条蜿蜒上山,一条沿山脚伸往远处。岔路口一块指路牌,两边写着:右走青竹寨,左走贵州省;上下还有两行小字:弓开弦断,箭来碑挡。杨宏明白:右边的小路直逼青竹寨,再没岔路了。 杨宏直起身,头竟有点晕,肚子也咕咕叫唤,才想起还没吃午饭。四周打量了一下,没有什么野果填肚,只好在路边掐了些野月季的嫩尖尖,塞进口里嚼了嚼,又苦又涩。 山边,有一股细细的泉水从岩缝里往下流,尺把长的竹笕扎在岩缝里,将泉水引出来。嘴对笕口,杨宏咕噜噜地喝了个饱,竟觉得有点甜丝丝的滋味。 他抹抹嘴,才走几步,一个如山茶花一样的俊秀姑娘迎面走来。许是走得太急,面如桃花的脸颊白里透红,领口也裂开了,露出竹笋蕊衣样滋润润的肌肤。 那姑娘迫不及待地凑近竹资,大口大口地喝起水来。那股渴劲,仿佛体内腾起烈焰,五脏六腑都快被烤成焦士。不一会,她突然弯下身子,倒在地上翻来滚去。她拼命撕扯着衣服,似乎要将体内那股烈焰扯出来。巨大的难以忍受的痛苦使她的脸色由红变紫,虚汗淋淋地晕眩过去…… 杨宏吓呆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想过去救助,却又不知该怎么办。犹豫间,从山道上走下来一个五十开外的大娘,身材瘦弱,皮肤粗糙,见状忙扶姑娘起来,关切地问:“小玉儿,发生了什么事?” 小玉泣道:“口渴,我到山下杨婆婆家讨碗茶喝,谁知她放蛊害我。” “这个该死的草蛊婆,看我怎么收拾她!”大娘愤怒地吼道。吼完,见旁边站着位标致的年轻人、便托他暂时照顾一下小玉,自己匆匆往山下奔去,不一会,便拿回一包解药来。 服过解药,小玉好似大病一场,身体虚弱,站起来走了几步,又晃晃欲倒。 大娘便要背小玉,杨宏道:“我来!” 大娘问:“这位老侄,要去哪里?” 杨宏回答后,大娘道:“笋场就是我家老头子开的,就跟我走吧——” 走了一段,杨宏渐渐感到气力不济。小玉听到他吃力地喘气,便叫停下。歇息了一会,再也不肯让他背,杨宏和大娘只得扶着她走。 到家后,大娘知道杨宏还没吃饭,便去热饭热菜。杨宏三扒两咽吃饱后,浑身又有了力气。 黄昏,杨宏正在劈柴,一个年逾花甲、身板硬朗的老汉走进院子,他酱紫色的额头勾勒出一道道皱纹,眼窝塌陷,眉毛不时闪动,显露出某种不安;见有生人在干活,便问:“你是——” 杨宏估摸着他就是人称“寨佬”的东家,放下斧头,恭敬地答道:“我叫杨宏,刚来。” 寨婆听到自家老汉的声音,从屋内走出来:“老头子,我作主雇了个长工。” “比老胡怎样?”老胡是他家的老长工,来了六七年了,住在笋场,忙季才过来干农活。 “比他有力气,聪慧,做事也勤快。” “那就好。” 小玉敛眉喊了一声爹,见寨佬脸上露出笑容,忙去沏了一杯茶,双手递上。 “你身子好了吗?”寨佬关切地问道。 “没事啦。 “一个人跑到外面去,不要乱吃东西。” “爹,我再也不去木脚寨了。 “也不能这样说。以后过清明节,还是要给你先母上坟。 晚餐很丰盛,寨佬却一口也吃不下,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临睡前,他突然对寨婆道:“你去下沙坪问问,看子民是哪天走的?” 子民是寨化唯一的亲侄儿,在笋场做事,专门销售玉兰片,隔三岔五就要往外面跑。这么晚了还去问讯,难道是生意上出了事?寨婆嘟哝了几句,叫上杨宏,打着枞膏火把出了门。 “是他吗?真的是他吗?”寨佬一遍遍自问。 昨晚,他把笋场大门关上,又关上焙屋的小门,独自给烤玉兰片的中甑封甑、上隔火板、装熏孔。这是技术性最强的活计,也是他祖传的绝活,看似容易做起难。经他烘烤出来的玉兰片,鲜嫩、清香,还发出金灿灿的光亮,色香味俱全。苏家的玉兰片历史悠久,用青龙山特有的香叶柴烘烤,香味格外浓郁。大明万历年间,县太爷将苏家做的玉兰片带到京城,让皇帝尝新,果然胜似山珍,不同寻常。龙颜大喜,钦封苏家用冬笋为原料做的玉兰片为“皇片”,又称“黄片”,规定每年只能用头茬冬笋做九小部玉兰片进贡。这做玉兰片的绝技也只准许世代单传,传男不传女,窥视者剜眼。当然这都是老皇历了,可是青龙山苏家“皇片”的招牌还是被人看重的,那祖传绝技也是不能外传的。他正干着活,偶尔回头,发现门缝外有只亮闪闪的眼睛。他假装咳嗽了一声,门外的人仍不识趣;他一时性起,抓起一根竹签随手甩去,只听到门外传来“哎哟”一声。他急忙推开门,那人已走出笋场,隐人黑暗中。 事后,他总觉得那声音好熟悉,今天下午才突然想起这极像侄儿苏子民的声音;可他怎么知道他昨晚封甑呢? 寨佬没有儿女,早就想把这一手绝技和寨佬的位置传给子民了。去年,有人劝他带养一个孤儿接后,风声传出去没几天,那人却被苏子民找碴子打脱了两排牙齿,从此说话便关不住风。 寨佬自然不会不明白子民的用意——笋场和阿伯的家财及寨佬的地位是不容外人染指的,非我苏子民莫属。 这件事却激怒了寨佬,再也不愿把祖传绝技传授给侄儿,更不想把家产和寨佬的交椅交给他。想不到子民却来偷看,实属可憎。但真要戳瞎了侄儿的一只眼,他又于心不忍。胡思乱想间,寨婆和杨宏回来了。寨婆道:“子民昨天清早就往州城去了。 “不是他?”寨佬弄糊涂了,“是谁呢?” 正当寨伦纳闷不已时,子民回来了。同样令人纳闷的是,他突然成了“独眼龙”。 这里面的缘由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那天早晨子民听笋场的人说,寨佬要大家回去休息,晚上他一个人守场。子民一听就知道寨佬的“小九九”了——阿伯是怕泄露绝技,避开大伙哩。于是他赶着马帮去了山外墟场,却扬言去州城。在墟场上露了一会面,往州城方向走了一程,又悄悄折回来,翻山越岭从小路赶回青竹寨,到笋场时已玉兔东升,便躲在门外窥看。 自从他敲脱那多舌人的牙齿,他就知道寨佬存了戒心,再也不相信自己了。也许当初不该那样,太毛躁,太露骨,现在后悔也没用,只有采取这种手段,一步一步地得到自己想要得到、应该得到的东西。 从前他只知道阿伯一身功夫,没想到老头儿竟还有飞镖的绝招。他被竹签戳伤了眼珠后连夜奔下山,赴县城找老郎中治好了伤,那只眼睛却再也看不到光明了。回到寨里,他逢人就说是在州城钉马掌时被铁片戳伤了;只有寨佬用一种痛切的目光打量着他,十分关心他的伤势;他就笑笑,自叹背时倒灶,遭天外横祸。寨佬很内疚,想着要补偿侄儿。 子民解开钱袋,倒出一锭锭银子,说进贡的皇片官府已拨付银子了,虽说拖欠了半年,六百两银子倒是扎扎实实。 寨佬知道皇片款不止这些,也不会拖这么久;子民明里暗里做了许多手脚,占便宜多赚几个;自己已年过花甲,还能活几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就随他去。又觉得自己扎瞎了侄儿的一只眼,太过;于是又拿出一百两银子,说是给子民的奖赏。于民坚持不受,说:“阿伯的信任是最大的奖赏!” 寨佬自然听得出子民的弦外之音,心想:这事不是那事,孰轻孰重,他不能不掂量掂量。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