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我的惊骇是有道理的,可以说,把任何一个女子放在我的床上来,都没有孙忆敏在我的床上那么令人吃惊。 她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现在在市委办公厅某处工作,她的通讯录上留着一大串本市要员的名字。在大学里,她的过分严肃和一本正经就在系里赫赫有名,尽管她面容姣好,人们还是敬而远之。 比如她称呼同学,并不直呼其名,而称之为××同学。 同寝室的同学,她开始也这样称呼:韩霜林同学,周霞同学,王承铭同学,尹小丽同学,陈明亮同学……后来,全寝室的同学都学她的语气,她才勉强改过来。但是,在稍稍正规的场合,她仍旧这样称呼。 当时,《人到中年》刚上演,看完电影,不知有谁咕噜了一声,这个马列主义老太太,还不如孙忆敏呢。于是哄的一声,这种说法立即不胫而走,全中文系的同年级同学差不多都知道了,系里也有个“马列主义小姐”。 孙忆敏学习非常努力,据说她读高中的时候,只专心功课,对课外书不闻不问,所以进大学后,她一直拿不准究竟是曹雪芹还是施耐庵写的红楼梦。她还坚持认为鲁迅是地下党员。 但是不久,她就把诸如此类的问题全背了下来。 女生们没有不喜欢《红楼梦》的,只有孙忆敏读了几章便皱起了眉头,什么哥哥妹妹的,酸掉牙齿了。 她喜欢的是《三国演义》,在枕头下就放着一本,有空时同寝室的女生都在照镜子和讨论服装,她就把书弄出来翻几页。有时,还选一回来写个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之类。 孙忆敏读了四年书,在我们班上一个好朋友也没有。 她太严肃了,而且有每说一句话就向对方靠近一步的习惯,谁和她说话都会感到紧张,不由得一步步后退。 有个从山区来的男生就是在偶然回寝室的路上碰见孙忆敏,在和她谈话时一步步退到路边的水沟里给跌成骨折的。 还有就是同寝室的女生透露说,孙忆敏有文革后遗症,她有个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同班的同学,谁某天说过些什么,议论过某人等等。 但是十年动乱的时候,孙忆敏不过是个小学生嘛,怎么会这套,也许只是女生们的创作罢,学中文的女生,都是很会夸张这一套的。所以也就不知道了是否真是这样,反正女生们都同她很疏远。 而系主任很喜欢孙忆敏,他吩咐负责孙忆敏班的辅导员,应该让孙忆敏担任学生干部工作。好像很快孙忆敏就成了学生会的宣传部长,从此她就经常拿一把大木尺站在宣传栏前出系里的壁报,一笔一划地写粉笔字,写得非常认真,那笔锋如同刀刻一般。 毕业时,班上有一个去青海的名额,孙忆敏早早就写了决心书,登在壁报上,成了全校的典型,学校让她在全校毕业生动员大会上发言。她的态度较决心书小有变化,发言冷静而理智,没再谈什么大道理。只是说她认为在缺乏人才的地方,大学生更能得到发展。另一个在会上发言的,据说是毕业分去边疆的一个工农民学员,则大吹特吹西藏的丝瓜大得惊人之类,不去是终生遗憾。结果几句话下来就被本来就一肚子气的毕业生嘘下了台。 但是,最后她留在了城市,占据了唯一一个进市委的名额,而那个和孙忆敏谈话时不小心退到水沟里的男同学则去了青海。 在学校里,我和她几乎没有什么来往。毕业后,她倒常到我这里来,打听点同学消息呀什么的。这个时候,对老同学感觉就不一样了,我还和她在一起吃过好几次饭。她谈话比较枯燥,我们总是无话可说地互相看着对方发愣。不过,我已经有一年没有见过她了。 她怎么会突然一下,在这样一个早晨,出现在我的床上呢?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