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一六章 夜走清洋江


  当时的冀南军区也是驻在敌人的包围圈里,只不过离周围敌人的据点稍远一些罢了。但是大家到了军区,总觉得是到了最安全的地方,踏踏实实地睡了一觉。
  吃过晚饭,马英听取了军区首长的指示,把领来的三十支步枪捆做十捆,动员了五个老乡来挑。一忽儿,来了五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们都是村里的积极分子,听说邦着县大队送枪,都很高兴,一进院就问道:“在哪里集合啊?”“就在这里。”马英说。
  五个人有些奇怪,四下乱看,马英不解,问道:“你们看什么?”
  “就这几个人吗?”一个老乡反问道。
  “这几个人还少吗?”马英也反问道。那老乡没有说话,伸了伸舌头。马英接着解释道:“兵不在多而在精,人少倒不容易暴露目标。”说罢,他向九个队员喊了一声:“立正!”九个人一个挨一个整齐地站成一排。
  “有不怕死的没有?”马英突然严肃地大声说道。
  “有!”王二虎喀地一声,站了出来。
  “有!”这是小李的声音。
  “有!”“有!”……一个跟一个喊着,九个人全站出来了。那五个老乡看这情景,不由伸了伸舌头。
  “王二虎、李小黑跟我前面走!”马英接着转过来对大家说:“你们在后边护送枪支,有人在就要有枪在!”
  王二虎、小李听了,哗啦一声把子弹推上枪膛,冲出大门,同志们紧跟上,顷刻,这支威威武武的小部队,又消失在黑暗的路上了。
  第二天夜里,他们走进了反动的黄沙会区域,大家的心都紧张起来,各个村子里不时传出骇人的梆子声。走了一半路的时候,担枪的老乡说担不动了,要歇一歇。马英生怕在路上出事,动员大家说:“再辛苦一点,没有多远就过去了。”又走了一阵,老乡们实在担不动了,一齐要求稍歇一会。马英看着大家累的那样子也过意不去,又想这会门区一共五十里地长,现在已经走的差不多了,估计天明一定可以冲过去,就说:“好吧,稍歇一会就走。”
  五个老乡一听,满心高兴,哗啦一声,把枪一齐放在地下。
  咚咚咚咚,前边村子里发觉了擂起大鼓;当当当当,后边村子的锣声也响了起来。紧接着咚咚咚,当当当,周围十几个村子的锣鼓声响成一片。“有土匪噢——”“捉土匪噢——”一些怪声的嚎叫也伴着锣鼓声喊了起来,一队一队的黄沙会,高举着灯笼火把,从四面八方向着首先发出警号的村子合围上来。
  “前边走!”马英向担枪的老乡喊道。他跟二虎、小李三个断后,和敌人绕开村子,那些担枪的老乡也忘了累,担着枪拚命在前边跑。大约跑了两三个钟头,锣鼓声才慢慢平息了。可是,这会走到什么地方,谁也说不上来,大家迷失了方向,马英想找个目标辨别一下,四下一瞧,漆黑一团,地和天连在一起,什么也看不到。大家这时也跑累了,都坐在地下想起办法来。
  “走吧,走到哪算哪!反正不能老蹲在这里!”王二虎突然说道。
  马英没有答话,他在想,不行,要是天明走不出会门区,那一切就完了,死倒是小事,完不成任务是大事啊!……他抑制住自己的慌乱,对大家说:“冷静一点,想一想,听一听。”大家只好静静地呆下来。
  “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忽然小李说道。
  “清洋江的流水?”二虎高兴地说道。大家一听都兴奋起来,马英说:“好吧,往那边走走看看。”
  大家向前走了一阵,那流水声越来越清楚了,可以肯定离清洋江不远了,马英命令大家沿着江的流水方向往北走。走着走着,东方发白了,马英弄不清走到什么地方,不敢进村,只是催着大家快走。
  黎明的时候,马英才辨别出,因为在里边兜了几个圈子,这会才刚刚走出会门区。大家只有赶到前边村子里住宿。快走到村边猛然发现这村边出现了一条公路,路旁还堆着一堆堆新挖出来的黄土,看样子还在修呢。马英以为走错路了,问大家,大家都说不错,这路可能是鬼子这几天才修的。马英立刻紧张起来,他想,这路既然没修好,敌人今天一定会再来的。现在天已大亮,不能再往前走了,身后又是会门区,怎么办呢?……忽然发现不远有一个看园子的小屋,他让担枪的老乡把枪放在这里先回去,叫大家看住枪,便独自一个人进村打探情况。
  走到村口,正碰上一个老头,马英问道:“鬼子常来吗?”“天天来,天天来,”老头子看了看天气惊慌地说,“这就该来了。”
  马英心里暗吃一惊,忙说:“我们有几个人,在老大爷家里借住一下行吗?”
  “可不行!”老头子摆了摆手推托道,“一会这村里大亍上都是鬼子,你们到前村去吧。”
  马英只得往前走,可是一想,人倒好办,怎么能担着枪朝前走呢?灵机一动,回身向老头说:“老大爷,借给我两把铁锨吧!”
  “行,行。”老头子说罢,到院里掂出两把铁锨。马英拿上铁锨飞快地跑回个园屋对大家说:“先把枪埋到路沟里!”大家听罢一人扛了一捆,跑向路沟,把枪放在路沟的壁角,把路沿上的土一扒就埋住了。鬼子因为防止八路军的活动,命令各村把我们备战的路沟全部填平,靠敌人据点近的村庄就应付一下,做做样子,于是填平的路沟弄的坑坑壑壑,这样的路沟,我们基本上还可以利用,在沟里运动队伍,打起仗来,可以作为掩体。现在把枪埋在沟里,因为都是新土,也不显什么特殊的痕迹。大家在路沟里走一截埋一捆,刚埋了三捆,忽然听见远远响起马蹄声,小李抬头一看,惊叫道:“鬼子,鬼子!”
  大家一听,都紧张起来,从沟里往出探头,马英一边拉他们一边说:“不要看,不要看,赶快埋枪!”说着自己找了个隐蔽地方一望,果然左边半里地远的地方出现了一路骑兵,前面一个鬼子腰里插着太阳旗,迂回着朝他们这个村子来了。马英猛一回头,右边也出现了一路,还有马拉炮,看样子敌人是有目的来的,他估计可能是黄沙会向敌人报告了。
  这时大家埋的只剩下三捆枪,听到两边马蹄声越来越近了。
  轰!日——哐!就在这时一颗炮弹从头上飞过,在远处爆炸了,不知谁说道:“咱们赶快跑吧,这三捆不要了,要不鬼子来了背的枪也保不住!”
  “不行!”马英怒气冲冲地说,“枪一捆也不能丢,这是同志们用血换来的。赶快埋,鬼子来了就跟他干,只要留下一个人也要把枪弄回去!”
  “别害怕,鬼子用大炮吓唬人的。”王二虎说着又加劲地干起来。等十捆枪都埋完的时候,鬼子说话声都听得见了。马英带着大家,弯着腰顺路沟跑进前面村子。这时听着敌人已经到了村边,马英忽然见路西有家小门没有关,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领着大家闯了进去。说也奇怪,这院子里没人,到处破烂不堪,脏的不行。马英想把门关上,可是一想鬼子叫门怎么办?不如来个“空城计”,不关它算了,领着大家进了那唯一的小黑屋,说道:“沉住气,鬼子进了院也不开枪,直等鬼子进了屋……”
  咵咵咵咵,亍上响起鬼子的皮鞋声。大家都屏住气,握着枪,等着这突然的战斗。马英透过窗纸上被吹破的一个小洞往外瞧,见一队鬼子端着刺刀从大亍上走过,忽然有一个鬼子拐回来往这院里看了看,又慢慢跨进院门,大家听到院里有脚步声,都相互望了一眼。马英小声对大家说:“只一个,千万别开枪,捉活的。”
  王二虎一听,把枪放下,卷起袖子,准备好架势,单等这鬼子进来。那鬼子在院里转了一圈,又朝这小破房子望了一眼,大约是看这里太脏了,咀里不知咕噜了一句什么,转身出去了。二虎换了一口气说:“该这小子走运。”
  紧接着便听到前前后后的砸门声,喊叫声,一直闹了好大一阵,声音才渐渐平息了。大家刚喘过一口气,忽然院里又响起脚步声,立刻紧张起来,马英说:“是个老大娘,大概是房东吧。”
  那老大娘进屋来了,左手提个破竹兰,右手拄个枣木棍子,头发已经全白了,看样子有七十多岁。她一见大家,惊慌地楞住了。马英忙解释说:“我们是八路军,暂时在大娘家里躲一躲,也是赶巧啦。”
  “行啊!老天爷保佑你们平安就行。”老大娘叹了口气说。“大娘,你家还有什么人啊?”马英问。
  “就我一个孤老婆子,儿子叫他们抓走了。”
  马英听这声音好熟悉,可是想不起来这是谁,就问:“大娘,你姓啥?”
  “姓周。”
  马英猛然想起,这是周大贵的母亲?他那天在训练所的门口曾见过一面。忙问道:“大娘,你是大贵的娘吗?”“你,你是谁啊?你认识大贵?”老大娘惊异地瞅着马英。“我叫马英,我们一起在壮丁训练所受过罪。”
  “大贵,他,他……”周大贵的老娘说不下去了。“他,他……”马英怎么说好呢?眼前出现了周大贵惨死的情景,他的眼睛潮湿了。
  “你,你说吧同志,告诉我,他怎么了?”老大娘双手摸着马英的胳膊说道。
  “他死了!死的有骨气。”马英沉重地说罢,把头低下来。老大娘象是没有听见,也没有说话,也没有掉泪,直楞楞地站在马英面前望着他。
  “大娘,你不要难过。”小李上前搀住老大娘说,“你儿子虽然死了,我们八路军都是你的儿子……”
  这时亍上又响起一阵脚步声,老大娘忽然振作起来,推着小李说:“快坐下吧,孩子。”便走向门口。
  大家都屏声静气地听着,过了一会,老大娘回来说:“鬼子出村了。”说罢,她这才呜呜地哭了起来。哭了一阵,擦干眼泪说道:“孩子,叫你们受委屈了,大娘家里穷,没吃的。”“我们带的有干粮。”马英说罢,想起周大贵以前说过家里穷困的情景,眼睛不觉又湿润起来,问道:“这些时你的日子怎么过啊?”
  “把那亩地让外甥种着,有时给我口饭吃。”老大娘接着说道,“你大娘少亲无故,有三个外甥也不顶用,大外甥去年死了,二外甥不亲,三外甥前两年叫鬼子抓去了,还不知死活……”
  “三外甥叫什么?”马英问道。
  “田三,你也知道吗?”
  马英这时想起王二虎三打马车时,是田三在岗楼上发觉的,就将这事对周大贵的老娘说了一遍,她一听,气得浑身直哆嗦,说道:“想不到这孩子不行正,死心给鬼子办事,打自己人,他还不知道他表哥是叫鬼子害死的!我去找他,说什么也要把他找回来。”
  正说着,亍上又响起一阵脚步声,老大娘又慌忙跑向门口,过了一会敌人又走了。这天敌人就这样一连闹了几趟,但总没进门,一直到了傍黑,敌人才全部撤回据点。
  马英先派小李去侦察一下,看看埋的枪发生了问题没有?一会小李回来说:“路沟全是马蹄子印。”
  “枪呢?”大家惊慌地问道。
  “还在那呢!一捆也没少。”小李伸了伸舌头。二虎揪住他的耳朵说:“你这个小鬼,尽吓唬人。”
  “小鬼!你是大鬼?”小李不服气地说。接着又机密地向马英报告道:“老乡们说:前村有三个汉奸在发良民证,还带着枪呢!”
  “是不是真的啊?”
  “人家好几个人都这样说。”
  马英一听劲头来了,受了好几天的气,也没痛痛快快打个仗,现在枪也埋好了,天也快黑了,就是打不赢,跑也跑得了,于是他把匣枪一抽,对大家说:“去收拾这几个倒霉货!”“好!”“走!”大家听说打仗都高兴起来。立即由小李带路,摸出村了。
  前村离这村只有三四里地,走到村边,果然见村口场地里排着一队老百姓在领“良民证”,一个汉奸站岗,一个汉奸管发,还有一个汉奸背着手枪,一只脚蹬在椅子上,口里叼着烟卷,看样子是个当官的。马英照准这家伙叭的就是一枪,只见他腿猛一跷,头一仰,栽倒了。顿时人群大乱,纷纷往地里乱跑,那两个汉奸把东西一扔也杂在老百姓中间跑起来,老百姓们自然不愿跟汉奸混在一起,都躲着他们,一会便把这两个汉奸孤零零地甩在地里。马英喊了一声:“追!”大家便拚命地追起来,那两个家伙象是长了兔子腿似的,跑的可真快,马英怕追不上,就喊道:“开枪打!”
  叭!叭!立时一阵枪响,前面一个汉奸被打倒了。这时前边出现了一条路沟,剩下的一个汉奸跳到路沟里,马英让大家小心,怕这小子打冷枪。
  嗵!就在这时忽然远处传来一声枪响。
  “这是独角龙!”二虎子叫道。
  “独角龙?”马英想,敌人没这种枪,莫不是老孟来接应了?正想着,路沟爬出两个人,头前一人提着两支枪,右手拿的独角龙,左手拿把合子,一看正是老孟!后边跟着苏建才。马英三步两步跑上前去抓住他:“老孟大爷!”
  苏建才把头低下来,一句话也不说。马英忽然生起气来:“你是怎么搞的!你参加工作的时间也不短了,你说的那些话都吹啦!你要求入党,就要按照党员的标准去做呀!”
  “你还回来做什么呀!”二虎气忿地说。
  “二虎,你骂我吧,狠狠骂吧,我不怪你。”苏建才声音颤抖着,含着泪花又转向马英:“队长,是我错了,你就处分我吧!”
  小李看到苏建才那可怜相象是后悔了,便说:“你现在不是又回到队伍里来了吗?回来了就好。”
  “不,不。小李,我有错就要受处分,我甘心情愿。”马英感到任务要紧,就说:“苏建才,回去你写个检讨,听候处理。”
  回到周大贵家里,大家忽然嗅到一股米饭的香气,原来是老大娘给他们熬了一锅热希饭,马英问:“这粮食是哪里弄来的啊?”
  “孩子,你们别管是哪里来的,只管吃就是了。”老大娘说。大家都觉得过意不去,临走的时候,把自己带的干粮偷偷给老大娘留下了。
  当下他们把枪挖出来,又请了五个老乡担上,便趁黑出发了。
  轰隆隆隆,远远的天空响起雷声,一阵紧似一阵,好象在催促他们快走。顷刻,大家都感到发闷,眼看一场暴雨就要来了,有的说:“下吧,下吧,下起来敌人不出来巡逻了,更好走。”
  说着,豆大的雨点就劈头盖脸地浇将下来。一霎时大家浑身上下的衣服全湿了,五个担枪的老乡,肩膀被水浸得直发痛,不住地换肩,马英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让每人多背一支大枪。地下的路也越来越难走了,一走一滑,就象地下有个人拽腿似的,弄不巧,便被拽躺下,走了两三里地,一个个都变成泥人了。
  霍的一个闪电,把旷野照耀的如同白天,他们这支小部队完全暴露在平地上了。马英说了声:“不好!”他意识到这种处境的危险,如果迂上敌人的巡逻队,那就非常困难了,忙命令大家迅速向东下清洋江隐蔽。这里离清洋江只一里多地,刚跑下清洋江,就在闪电中看见一路鬼子骑兵冒着雨沿着江岸不远的地方巡逻过去,马英暗地捏了一把汗,让大家沿着清洋江的河槽边继续往前走。
  清洋江的水哗哗啦啦地卷着从身旁流过,听起来怪瘆人的,马英想,这要是在冬天从冰上走过江去,就安全多了,如今不仅过不去,又赶上一场猛雨,江水随时都可能暴涨起来,把他们连人带枪卷走,他叫大家提高警惕,随时准备上岸。雷仍然在响着,闪电仍然在打着,雨还是无休止地在下……
  同志们渐渐看见封锁线上的探照灯的灯光了。该死的封锁线!就象是一把刀子截然把这一块地方切成两半。只要越过它,虽然仍在敌人的圈子里,但总算到了自己的家了,那里有自己熟悉的村庄、道路、田野,更重要的是那里有自己熟悉的群众。大家都眼巴巴地望着封锁线那边的天空,就象地上的鱼儿望着大河中的水一样。
  呜的一下,探照灯光从头上横扫过去。马英叫大家贴紧河槽隐蔽着加快朝前走。他对大家说:“加劲走啊,冲过去,靠着河边敌人看不清楚……”
  话没说完,就听见大江上游哗哗地传来巨大的响声,一霎时觉得地动山摇。
  “涨水了!”一个担枪的老乡惊叫道。
  “上岸!”马英命令。
  大家立刻先邦助担枪的老乡上去,然后一个个往上爬,最后边的小李刚爬上半截身子,水已经来了,马英上去拉住他一只胳膊,只见他的身子已经被水打的横起来,马英把他拉到岸上,他的鞋却被水冲跑了。
  霍的一个闪电,空中一亮,马英看见这里离敌人的炮楼只两百多米,一道强烈的探照灯光正向这里扫来,忙命令道:“卧倒!”
  大家都静静地趴在地下,全身紧贴着那泥水的土地,凉冰冰的,一股发腥的雨水气直往鼻孔里钻。马英想,怎么办呢?四周一点隐蔽的地方也没有,闪电、探照灯一个劲地在头上晃,时间长了就是不动,敌人也可能会发觉的;往前硬冲吧,太危险,恐怕伤亡过大。……最后他考虑分两班冲,头一班由老孟、小李护着枪先过,剩下的八个人在后边组织战斗,吸引敌人的火力,这样虽会有伤亡,但枪支能保得住。他小声叫道:“老孟,老孟。”
  没有人答应,大家相互看了看,才发现老孟不见了。小李着急地说:“是不是叫河水冲跑了?”
  嗵!西边突然一声枪响。
  “独角龙!”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道。马英想,莫非老孟又和敌人干上了?
  嗵!又是一声。接着敌人炮楼上响起了密集的枪声,远处打成了一片火海,这边岗楼上探照灯一下子扭过去了。马英的心豁然一亮:老头子是在用计啊!他转过脸来说:“谁去接应老孟?”
  “我去!”二虎站起来大声说道。
  “一定把他接回来!”马英对二虎说罢,又向大家命令道:“立即冲过去!”
  顷刻,同志们象脱了缰绳的马,一个个抖擞精神从地下爬起来,朝前冲去。
  大家一气跑了二里地,才歇下来,回头看了看,火光也没有了,枪声也不响了。一个个都提心吊胆地在想:老孟、二虎他们怎么样了?打着的时候,倒不觉得怎么,因为知道他们还在和敌人战斗着,并且从火光中可以判断出他们在什么地方,甚至他们什么样的姿态都能想象得到;可是现在一仃下来,一切就都不知道了,答案只能有两个极端,一个是他们安全脱险了,另一个是……
  马英不放心,走到前村,让大家原地休息,便和小李又朝回摸去,想看看动静。走了一里多地,听见前面沙沙地响,他们赶紧伏在地下。
  渐渐分辨出那脚步声越来越近了,终于走到跟前,隐约地看见是一个人影。这时忽然一个闪电,他们看见原来是二虎背着老孟,忙抢上前去一齐问道:“怎么样了?”
  “他腿上挂采了。”二虎说。
  小李慌忙叫道:“老孟大爷,老孟大爷!”
  老孟却不答应,小李小声地哭了。马英说:“可能是流血过多,昏过去了。”这时他们才借着闪电看清楚老孟腿上的血还顺着裤腿和雨水一齐往下流。小李忙撕下自己一只袖子给他缠了。然后和马英换着背上,一直背到村里。
  大家一看老孟,脸色惨白,不觉个个心酸。房东老大娘忙熬了一碗姜汤给他喝了,这时他才慢慢睁开眼睛问道:“过来了吗?”
  “过来了。”
  “枪呢?”
  “都在这。”
  “你摸摸!”小李还特地抄起一捆递给他。老孟用手抚摸着枪,咀角上露出一丝微笑。
  早晨,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马英把三十条枪五条一堆架起来,一共是六堆,排了长长一行。四周围满了看热闹的孩子们。那些取枪时跑了的人,这会都被集合来了,他们听说大队真的取回了枪,又惊又喜,有的说:“这回准要挨批评了!”有的说:“只要发枪,挨打我也愿意。”
  王二虎喊了口令,四十多个人分两排站在枪后,跑回来的战士一个个都低着头,不敢吭气。马英站到队前气鼓鼓地问道:“同志们,是去整编啊,还是取枪呢?”
  “取枪。”大家异口同声说,声音却很小,象是在肚里说的。
  “现在大家明白了。”马英接着问道:“当初为什么不相信呢?为什么不相信党呢?共产党什么时候说过假话?”
  大家一声不吭,只是耷拉着脑袋听着,有人看着旁边耀武扬威的王二虎,后悔自己不该跑了的。
  忽然张大爷推着张玉田来了,他走到队前对马英说:“队长,我把这没出息的东西交给你。”接着转过脸来对玉田说:“以后再跑了,就别想进我的家门!”
  玉田本是个诚实的青年人,这次开小差主要是怕编走,家里没人照管,后来见他爹这样子,后悔也来不及了,想回来,又觉得没脸见人,让他爹连拉带骂,才算把他弄来了。
  马英看见玉田,想起和他在一起战斗的情形,他总是不声不响的靠在你身边,可是当你把命令一下,他就立刻象只小老虎似的冲向敌人,是个好同志啊!马英忽然感到不能光怪同志们,杜平对他讲过,一个农民成为一个自觉的有组织有纪律的革命战士,还需要一个过程,走的时候没有动员好,自己不也有责任吗?又看一看大家那为难的样子,就不忍再往下讲了。转过脸来对王二虎说:“发枪!”
  大家一听说发枪,脸上那股愁眉苦脸的样子早跑光了,个个喜笑颜开;接过枪摸摸这,弄弄那,呼哩呼啦乱拉栓,背一会,扛一会,真不知怎么拿才好。一个个精神抖擞,倒十分威武,马英看着心里也乐和起来了。
  当下进行了整编,一共新编了两个排,王二虎是一排长,赵振江是二排长,原大队留下的那个排是第三排。小李是大队的侦察员,小董是大队的通讯员,老孟当了大队的参谋,苏建才是文化干事。
  新的大队正式组成了,都在庆祝这个光荣的日子,好不热闹。老乡们见自己的队伍组织起来了,笑在脸上,喜在心里,有的还送来鸡旦、军鞋等许多慰劳品。杜平和马英忙着接待群众。大队的战士和干部一个个红光满面,正由苏建才领着唱歌,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