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当了几年伙计,富堂变得十分乖巧和机灵,心计更非寻常人可比。他觉得自己有了一些力量,就拿大老爷开了一刀。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大老爷家的茅厕里撞见了正在出恭的大老爷。大老爷出恭的姿势与众不同,双手抓住茅坑前的一棵鸡蛋粗的苦楝树,像在水中泡了三天的白屁股就被苦楝树吊在茅坑的上空。大老爷走后,富堂再次钻进茅厕,学着大老爷的样子拉了一泡屎,一悠一晃中的排泄,感觉真是妙极了。可惜他不能常来享用,只能在出粪的时候打打牙祭。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富堂潜进茅厕,用刀子割断了苦楝树的几个主干树根。第二天,我们都听到了大老爷跌进茅坑的消息。正巧前两天小贵子因赌钱挨了大老爷的训斥,立马怀疑这事是小贵子做的手脚,老人洗了一个澡,就把小贵子捆起来打了一顿板子。 富堂闻讯后,马上约小贵子到河滩苇子林里打野鸭解闷。小贵子哪里有心去打那些野鸭子,眼睛一直丢在远处几个割草的少女那里。富堂看细致后就说:“贵子叔,你是独苗怕个毬!索性惹出点乱子给他瞧瞧,看他能把你怎么办。你想不想找个女人?” 小贵子不说话。 富堂立即说:“年轻的没意思。” 小贵子说:“我听你的。” 当晚,富堂把小贵子带进了白寡妇破落的小屋。白寡妇有个外号叫“码头”,意思是不管大船、小船、新船、旧船都可以靠上歇一歇。反正早看清脸皮是个什么东西了,白寡妇做事也就不再遮掩,日子久了,声誉还不错。 见两个黑影一进屋,白寡妇就说:“你们要分个前半夜后半夜,老娘身体要紧,日子长着呢。要不,一人多交二十个铜板。” 富堂忙把小贵子推上前去,“先别漫天要价的,你看看这是谁?” 白寡妇一见是小贵子,扑哧出来了,“是大少爷,那就不用多交了,二十个。”一只手伸到富堂面前,“老规矩了,老娘不赊账。” 富堂说:“我是来壮胆的,不能算。”摸出一把铜钱递过去。 白寡妇手一捏,说:“一个都不会多,你也不要在屋看了,该忙什么你去忙什么。” 富堂骂几句,出去立在窗前听。 小贵子不善战,一袋烟工夫就出去走了。富堂又溜了进去,摸出一块银元压在白寡妇手里,说:“你心真黑,把小贵子当公鸡呀!” 白寡妇嘻嘻笑道:“这事能是女人的错?我这儿刚有点意思,他就完了,这钱挣得好没意思。你想包一个月?我可没零钱找你。” 富堂伸手朝白寡妇西葫芦样的奶子摸一把,“没见过你这种人,得了便宜还叫屈。包一个月也不是这个价,我是和你做生意的。明天你去大老爷家,就说小贵子欠了你一块钢洋,得不到钱,这是你的,得了本钱还我,另外分我三成红利,干不干?” 这件事富堂做过了头。小贵子没挨打,大老爷叫管家拿了五块大洋给了白寡妇,自言自语说:“该给他娶个媳妇了。” 两个月后,我们便听到小贵子要娶一个襄阳学生的消息。 眼见着怪模怪样的二层小楼在梁家的宅院里拔地而起,梁富堂只好叹气认命。 过了若干年,富堂像是遗忘了一切。表面上看,富堂全力于振兴家庭,沉溺于翠屏的温柔中,五年内生出三个儿子。终于有一天,翠屏开始寻死觅活了。不长的时间里,她跳了三次干井,上吊绷断了两根裤带,断绝了和曼丽的任何往来,开始大讲曼丽从前的私事。这个情况,印证了我们的猜想:富堂看上的是曼丽,翠屏一直是曼丽的代用品,富堂早晚要动作动作的。 曼丽成了寡妇,我们想这回能有戏看了,谁知左等右等,不见任何事情发生。有一天夜里,富堂伤了头和一只脚,翠屏笑着和寨子里的人说:“富堂有梦游的毛病,跌进赵河摔破了头。”前一晚,曼丽家的两只黄狗突然死了。这里面的古古妙妙,我们始终没弄明白。 没隔多久,曼丽从大院里重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那是一个秋日的午后,两扇朱红色大门吱地一声开了一半,管家花白的头从门缝里探出,或许因为刚下过雨门框潮湿了,或许因为这大门久没开启的缘故,管家用了肩头才把门完全顶开。不一时,曼丽带着已经十二岁的小宽子,匆匆走向码头。 多数梁寨人这时正在吃午饭,没能及时注意到这个事件。也有一些闲人看到了,因为惊奇,又需要向旁人尽快传达这种惊奇,并没真的看清曼丽的形象,反正日后谈到这件事,曼丽怎样去的码头,路上有没有过停留,都被视而不见地遗忘了。 回来的时候,多了两个活物,一个是梁寨从未见过的大狗,皮毛金黄,四爪雪白,两耳如竹叶一般伸在秋天温湿的空气里,其凶相如狼,一条铁链从多肉而修长的脖间开始弯成一个弧,一直伸到另一个活物的手里。那是一个青年人,一身深灰色的西服,两襟敞着,脖颈下一朵黑色的蝴蝶花镶在那里,欲飞似飞的样子,一个怪模怪样的物件吊在胸前。就有当过兵的老人说:“这是一架望远镜,三五里外天上飞的鸽子地上跑的兔子都看得见。”青年人那张脸上的一抹古怪的笑,在曼丽脸上也常常见到,我们就想:这是曼丽的弟弟无疑了。无人敢贸然招呼他们,只是纳罕终日呆在阁楼上的曼丽为何能这么快知道今日有船来,接下去便猜想到其实曼丽的日子并不孤单,有一根看不见的线把她与几百里外的襄阳城联系着,她的背后还站着神秘而高傲的一群城里人,问话到了嘴边,也都知趣地咽下了,像咽一口唾沫一样便当,只是眼睛却不想眨了,远远地望着,并不走近。一时间,便都想起了十几年前曼丽嫁过来的情景,那时也留这样的发型,穿这种样式、这种花色的旗袍,一线雪白在旗袍的衩口处闪得人眼花,一片红云样地从街面上飘了过去。 正这么想着,见曼丽忽然走进一家铁器铺。 铺子里的人都站起来,并看清了她。依然是溜肩细腰,感觉上比穿孝服时更加清瘦,黑黑的眼睛里,十几年前的温和胆怯和略略可以感觉到的忧伤都不见了,化作两朵毒毒的暗火跳动着,脸上的肉也不如十几年前那样丰腴红润,绷出了很怪的苍白。 “我要买一把刀。” 曼丽说话了,冷嗖嗖的。 “哎——”店铺老板扯过小伙计,自己凑来,“曼,曼,曼三奶奶,你要买刀?哪种刀?菜刀吗?杀鸡也可以用的……” “杀人也用得么?” 店铺老板呆住了,望了曼丽一眼。 曼丽就盯住了他,又把挺直的身子朝后仰仰,细白的下巴朝上一抬,两束光就进了店铺老板的瞳孔里。 店铺老板坚持了一阵儿,禁不住似的,把目光移到了别处。 “一般的只买菜刀和镰刀,你是,你是想杀猪用的吧,后院里有,杀羊的、杀牛的……我不知你要哪一种。其实,其实,只用管家说一声,屠宰店自会杀好弄净给你送去的。” 曼丽只是看着他,不再说话。 管家从褡包中摸出一把银元,一个一个摆在柜台上,不住地说:“够了吗?够了吗?”店铺老板再瞟一眼曼丽,走进后院,不一会儿,抱来了几把明晃晃尺把长的尖刀。 “杀人也用得了,买两三把收着。” 说完,曼丽一转身走出去了。 这一日下午,梁寨人少干了许多活儿,三五个一群,嘀咕着。 “防贼也用得了刀吗?” “是做给人看的吧?”…… 曼丽的小阁楼再次引起寨子人的注意,已是民国三十七年深秋。 富堂已是这方地界上响当当的一个人物,最近又做出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做了解放军的向导,一个时辰就拿下了县城,庆功会上坐过主席台。 富堂在县城出风头,我们梁寨人并没亲眼目睹。兵荒马乱了几年,生意已经十分萧条,都没心思去十里外的县城看热闹。但都把这个消息认真听了,知道富堂如今和枪杆子站到一起了。 富堂领着一干人,带了两杆枪,大摇大摆进入梁寨,恰恰也是一个午后。 两扇朱红色大门在枪托的阵阵敲击中开启了。管家银白的头镶在门框的中央,看见是富堂,伸手就去关门。富堂伸出古铜色的手臂,稍一用力,就把老管家挡个踉跄。 “老不死的走狗,眼放亮些,这是解放大军来打土豪。”富堂满口流着新名词,指着老管家的鼻子骂着:“解放了,老家伙,你知道吗?” 老管家哪里知道富堂已经风光,眼睛里仍是多年前的小伙计,一个偷吃桃子的小叫花,伸出爬满青筋的老手,拦住闯进来的人: “三奶奶、少奶奶正歇着呢,你该知道的。” 富堂一挥手,老管家又趔趄一边去了。 老管家固执地再次跨上青苔铺面的甬道,一个阴冷的女人的声音在背后响了。 “蔡大叔,请他们到客房去。” 众人一抬头,只见阁楼上敞着的一扇窗子里,一片红绸瑟瑟飘动。 进入幽暗的大屋,一股发了霉的气味扑鼻而来。七八张圈椅绕着一张雕花的八仙桌,老管家抓起抹布触向圈椅,就有一阵阵的灰尘升腾起来,把伸进门洞的一方日光搅得浑浊了。 一看便知这客厅已经多年没用。 富堂大马金刀坐下,一抬头,眼里就盛满了墨绿的桃树叶子,脸一变,扭头朝管家甩出一串狠巴巴的响:“去,叫他们快一点。” 曼丽进了屋,富堂不由地站了起来。他吃惊岁月的利刃竟也嫌贫爱富。翠屏没当奶奶时已不能细看了,曼丽却仍是大花船上一般的身条,只是微微地发胖了,头发稍稍花白,两束不温不凉的光线从眼睛里幽幽流出来。富堂刚感到不该在这个时候折了威风,想说些硬话,身边的白脸青年不由地站起来,头向桌面拗过去,目光却贴着曼丽的耳根滑走了,目光的尽头,一个面带倦意的杏眼少妇正把一缕惊讶送出眸子。 白脸青年抢在富堂面前说话了,语调很温和,“我们是讲政策的,来筹一笔大军南下的经费,听说你们是远近闻名的大户……” 曼丽不经意地一笑,把眼光移向这个白脸青年,“你是共产党那边的,那应该知道红五师,几年前,家父曾捐一笔钱款给他们,其中就有我托人送去的一笔,也算是为革命尽过力的。” 富堂说:“你说的红五师,谁也没见过,快把地契账本拿给杨先生、杨同志看看。” 曼丽又看看白脸青年,眉头皱了皱,“小宽子,还不快进来见见红五师那边的杨同志。” 小宽子进来了,缩手缩脚抱一下拳,恰好把少妇挡在身后。 白脸杨同志抿了嘴巴,坐下了,“我们是讲政策的,既然与红五师有过来往,自然是团结的对象,我们也相信,收入情况说说听听也就是了。” 曼丽不说话,看看老管家。老管家忙从身上摸出一个账本,递过去说道:“到了上前年,只剩下五亩坟地和这些房子了,从春天起,全家都没吃过肉。” 白脸杨同志胡乱翻几下账本,把头向后一拗,杏眼少妇正在母子俩的夹缝里看他。他把账本合起来,对梁富堂说:“梁大叔,按他们的财产,在解放区只能划成下中农,要是红五师真的借过钱,打他们可是违反政策的。” 富堂怔住了,嘴角兀自抽动着。 “蔡大叔,送客。” 曼丽丢下一句话,扭头走出屋子。 富堂目光聚在曼丽的后背上盯了一阵,说:“杨同志,去老二家,肯定能筹齐三千大洋。” 二老爷也在客厅接待了他们。 白脸杨同志哗哗地翻着账本,嘴里不住地说:“是个货真价实的,是个货真价实的。” 我们都知道,二老爷靠买地起的家,方圆五里都有他的佃户,每年交租的几天里,码头上就来了船,一船船的拉走了,一罐罐的银元留下了,第二年,交租的队伍又长了许多。 富堂走近二老爷,嘿嘿笑着,“解放大军要南下了,你老人家该出点力才好,不然就要革了你的命,嚓——头就掉了。”他捏捏二老爷干瘦的脖子,“只要三千,拔你一根毛一样,掂量掂量吧。” 二老爷紧握着一根枣木拐杖,挤紧牙缝的声音响着,“一个子儿也没有!富堂啊,养条狗还知道看门哩……” 话没说完,富堂举起了枪托。二老爷的身子从太师椅的靠背上窜了出去,只听咚的一声响,一团鲜红在他的光头上绽开了。 富堂拿起长枪晃一晃,“听见了没有,杨同志说了,你们是货真价实的,打死了活该,人财两空。你们可别错打了算盘。” 七爷爷牙一咬,说道:“家里只剩两千了。” 白脸杨同志合上账本,说:“先拿两千,留下一千记个账,日后用到,再来取。” 一干人带了银元出了二老爷的院子。 七爷爷追了出来,“能不能给个字据?” 富堂回一句,“老家伙头上会有疤的,这就算字据。” 杨同志在前面叫着富堂说:“梁大叔,你先把情况摸一摸,梁寨搞土改,我要来蹲点。”说着话,身边又是曼丽家紧闭的大门了,杨同志摸着下巴须,斜眼瞥了那大门一眼,步子不由地慢了许多。 富堂眼一细,看清了这几个小动作,便从中咂摸出些味道来。 大老爷、二老爷两家,从清末到眼下,一直都是我们仰视的对象,久了,我们总希望他们能出一些不体面的事情。二老爷流了血,我们倒真有几分高兴。在漫长的半个世纪中,他们做事虽然十分谨慎,但难免也出现过一些差池,欺行霸市得罪了一些小业主,趁人之危贱买过别人的土地,当然还出过一些看门狗咬人之类鸡零狗碎的事情,忌恨他们的人也很多,从前都敢怒不敢言,如今出了这事,富堂周围慢慢就聚了一群人。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