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
宁寒林是这天傍晚从北京火车站出来的。他拎着一个旅行包,站在路边截“面的”。蝗虫般的“面的”,一辆辆从他身旁慢慢滑过,就是没一辆肯停下来。左右看看,许多人也遭同样冷遇,他有些纳闷儿,难道出租车不做生意了吗?为什么打着空车牌子还拒载呢?终于,他发现一位“的哥”用余光扫了他一眼,就赶紧挥手。车慢下来但没有停,司机隔着窗子问他到哪儿,他忙说魏公村。不想车居然停下了,他如见救星,赶紧钻进去坐在司机副座上。车启动后,他小心地问那么多“面的”为什么拒载客人。“的哥”说不能叫拒载,谁也不愿意等半天,等一个起价,那样太划不来。宁寒林问,不停下来问,怎见得不是长途客呢?“的哥”说,北京火车站附近是不允许一般出租车等客的,所以只有凭眼力了。宁寒林恍悟。 “面的”里空空的,车的机器、门窗嘎啦啦地响个不停,车内却是长长的寂寞。宁寒林心头涌起一阵孤寂凄凉。他和徐苒在“面的”里到底发生过多少故事呢?阳光灿烂的好日子里,他们乘坐“面的”去郊游,去购物;深夜,从歌舞厅或富丽堂皇的饭店出来,他们挤在里面得几分宁静,生一段亲密,有许多小高潮也都是在“面的”里撩拨起来的。而现在,只有他一个人在孤独地听“面的”的喧闹。车窗外暮色正浓,路两旁穿行着各种车辆。他的眼睛有点湿,心中涌出些幽怨和感动。半年没与徐苒通音讯了,她一定不缺事情做,也一定不少抚爱甚至娇宠。在宁寒林心底,徐苒可能发生的事情似乎什么都接受不了,但什么都得接受下来。也许,痛苦才是幸福。 长安街华灯初放,“面的”经过东单、天安门广场、西单、复兴门……宁寒林远远望见了高高耸立于楼顶的“中国职工之家”的红色灯标。那里,是他与徐苒第一次单独进饭店并深谈的地方。 那天,下了入冬以后的第一场雪,说是雪,其实比霜略重些罢了,白茫茫的,刚刚覆盖住大地。那是个周末,下午编辑部没什么事,宁寒林手头有点钱,就打电话约徐苒出来,说是请她吃火锅。 京城宽宽的街头穿梭着各种车辆和行人,他们走在人行道上。此时天已放晴,太阳开始明亮,路上的下水井盖先自湿成一个圆饼,上面的融水里映出个小太阳,也晃晃地耀眼。徐苒穿了一件蓝色薄呢子大氅,微笑着与宁寒林并行。宁寒林想,今天是个好日子。 他们来到燕京饭店,在二楼中餐厅落座。这是一家比较老的够上星级的饭店,在这里吃饭档次不低,价格也应该过得去,宁寒林是经过调查才引徐苒来的。可是他犯了一个错误,几天前来此调查时,只问了问西餐的价格,当时他准备对机会请徐苒吃西餐,既高雅又省钱。谁知今天下了雪,气候有些凉,所以他举起电话时,竟说是请吃火锅,也许天冷吃火锅更是一种说辞。 服务员为他们备上杯子、碟子和筷子,同时送上一份菜谱。打开一看,羊肉、百叶、鱼片,包括锅底,均比一般餐馆贵出许多。宁寒林迅速扫了一眼,后背嗖嗖地直冒凉气,如果再要上饮料和啤酒,他身上的钱就只够要两三盘涮物了,还不知服务费怎么收。万幸的是徐苒翻了翻菜单嘟着嘴说:“这儿的东西太贵了,咱们换个地方吧!”宁寒林似得大赦,心里真如四九年全国解放一般。“换个地方?”他用很成熟、很亲切、很有商量的语气,问了一句。 走出燕京饭店,他们肩挨肩地走到路边,四面环视,竟想不出应该去什么样的餐馆才符合当时的心境。徐苒说,找一个干净的小馆就行了。宁寒林说,怎么也得找一个像样的地方,环境一定要好点儿的。 徐苒说:“咱们不一定非吃火锅。对面路口里有一个中国职工之家,虽然是星级饭店,可价格还行,我跟朋友来过,你看怎么样?” “听你的,”宁寒林说,“你看哪儿好,咱就到哪儿去。”说着还本能地摸了一把衣兜里的钱。 恰如徐苒所说,中国职工之家的价格稍有些活钱的人都可以来享受一下,川、鲁、粤菜都有,味道也还行。他们要了两瓶啤酒,点了两个凉菜两个热菜一个汤。饭吃得挺舒服,衣袋里居然还剩下一点银子,于是宁寒林又想到咖啡厅坐坐。 咖啡厅设在二楼,房间不大,环境优雅,他们走到一个方柱子后边坐下,厅内飘荡着克莱德曼的《蓝色梦幻曲》。服务小姐过来问喝什么,宁寒林看了徐苒一眼,征询她的意见。徐苒问有茶吗,服务员说有。徐苒又问有红茶吗,服务员说有。徐苒就要一杯红茶,又问宁寒林要什么。宁寒林说:“也要红茶吧!” 咖啡厅空荡荡的,似乎只有他们两个人,厅内光线暖暖的,几乎没有自然光照射进来。宁寒林从皮夹里取出一摞小纸片,递一张给徐苒。“是什么?”徐苒问,“噢,是诗!” 这是宁寒林特意带来的,一是为这次约会增加点情调,二是想让徐苒从诗中增加一些对自己的了解。他挑选了自己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这主要是不知道徐苒对诗的鉴赏到底属于哪个层次,哪种类型。他让徐苒看的第一首是《寂寞》。 徐苒捧起纸片的一刹那,宁寒林的心急跳了几下,他真有点担心,这担心尽管比较复杂,但主要是怕她太懂诗,那样他的诗和他本人就都会在她面前显得很狠琐,他与她之间的彻底沟通就不可能了,而他寻求情爱的路途也就渺然无望了。为什么首先选出这首诗?因为他自认为这是他写的第一首称得上诗的诗,还因为这首诗所蕴涵的爱的孤苦、爱的甜蜜,都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来了,这情调正适合徐苒这样大学毕业不很久的知识女性。这首诗既不浮浅也不晦涩,属于诗歌爱好者都能欣赏的那一种,徐苒看后不管是什么反应,他都进可攻退可守。 寂寞 我守着寂寞 为你的允诺 残阳悄悄地退尽 弯月孤悬于寥廓 我的视觉里不再有你的身影 你融进空气了 空气将我浓缩 我守着寂寞 为你的允诺 林路问蒙着枯叶 钢轨上幽光闪烁 我的视觉里不再有你的身影 你渗入静夜了 夜翼将我紧裹 读完,徐苒返回头来又迅速地看了一遍。宁寒林注意到徐苒的反应并不强烈,心里有点倾斜,但很快就稳住了自己。徐苒说:“节奏、韵,都不错,有些句子很好,比如‘夜翼将我紧裹’,很有想象力。就是后来的……情绪没升上去,你应该……”没等她评说完,宁寒林连忙递上第二首和第三首—— 秋天的记忆 那时候 出门 就望树 就望 屋顶上袅向天空的炊烟 那时候 路上有行人 响动也不大 纷繁的世界 冷落着相安无事的 平民村落 那时候 秋天的风 刮得邪乎 我就踩着 风圈随黄叶哗哗的笑声 跑到很陌生的地方 那时候我是一个 孤独的小男孩 宁寒林注意到了徐苒面容的变化,她的眉舒展了,眸子亮了。宁寒林的心平衡过来。徐苒抬起眼很赞许地看了他一会儿,然后点了一下头,接着看下一首: 年 月 在年月的清冷冷的镜子里 有一群无虑的孩子 一排排茅舍的空间 是他们的极乐世界 很贫困的日子 过得很有味 在年月的清泠泠的镜子外 有一座座大厦 大厦的每扇窗子后面 都有一双深情的眼睛 很嘈杂的日子 过得很宁静 徐苒一边看一边会意地颔首,读完说这首不错,然后望着桌对面的宁寒林说:“你真的不错哎!”说着,还伸着脖子看他手中的小纸片,宁寒林又给她一首诗—— 风景 你总忙着做一些事情 我就爱看你这专注的情景 无论屋外姐妹们旋转着什么欢乐 你都不散神于手中的活计 偶或送了姐妹们的心你入了伙 也绝然是有时有晌地待上一会儿 倘若这天你真的豁出去玩个痛快 肯定是极认真后便挡着嘴笑 过年你也穿上熨帖的衣裳混在姐妹中 只是手中的毛活总颤动不停 真想让你彻底轻松一阵 又怕失去这留人的风景 “不错,这么短短的一首诗,把一个勤劳的中国传统女性写得挺传神,不容易!你行,你能写出好东西。有好多发表出来的作品真是没法看,你这首在它们之上!”徐苒诚恳地说着。 宁寒林的心情很舒畅,想不到徐苒竟会喜欢这类诗,当时写完它的时候,他也曾很激动了几天,感到这可能是一首品位比较高的东西,但他又怕一般人,尤其是具有现代意识的读者不认。现在徐苒居然欣赏它,说明它的接受面不算不宽。徐苒如此欣赏,也给他带来了希望。 “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是存在着这样一个女性?”徐苒微笑着问。 “嗯……怎么说呢,写完这首诗好像完成了一个夙愿。我生活在极普通的家庭里,我们家的邻居们也都很普通,有很多女人的身上都具备这种勤劳的品质,因为她们从小就要学会生火、做饭、掏炉灰、洗菜,甚至做衣裳……她们对生活充满着热望,但绝不像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或知识分子家庭出来的女孩儿那么浪漫,那么充满幻想。她们更关注的是替母亲分担家务,替上夜班的父亲打更。所以当有的男人注意到她们的时候,她们也不过分想入非非。如果在路上或公共汽车站你被她们身上的那点宁静和成熟吸引,你大声说话,想引起她们注意,那是徒劳的,她们既不东张西望又不懂卖弄风情。可正是如此,才更牵动男人们的心。他们觉得这样的女人神秘,有女人味儿。多少年来,我爱慕更深的就是这种女人,写了这首诗,似乎在情感上有了一个了断。我拿这诗让几位朋友看了,他们表示都曾有过这种情感,只是从来没人替他们说出来。这首诗也算是我对那些自己很美,却恍若无知的女人们,做了一个交待。”宁寒林注意到徐苒听得很投入。 “是不是跟这样的女人在一起你会很轻松,如鱼得水?” “是的,不过这样的女人往往都不是很漂亮的那种,所以好接近。男人就是这样,好歹接触到一个有女人味儿的女性,就会陷进去,而且认为谁都没有这个女人好,甚至没有人比这个女人好看。” “那你为什么还和我接近呢?” “人往高处走嘛!另外我对陌生的东西总有一种挑战心理,但愿没吓着你。”宁寒林笑笑。 “还有吗?”徐苒望着宁寒林手中的纸片,像小孩吃糖一样,吃了一块还想再吃一块。 宁寒林觉得已经恰到好处了,可见徐苒似乎还不过瘾,又觉得也应该让她了解自己的另一面,粗粗拉拉的一面,或许更好,便又给了她一张纸片—— 一 间 屋 那么多日子 不知怎么过的 通常是 吃过晚饭 她的父亲便 四仰八又呼呼入睡 我看着她做屋里的事 那么多日子 我们都做过什么 实在记不得许多 惟后悔一个夏季 浪费了拧她 白腿的空子 她提着破裙子 使劲地扇 我只想 那早晚是我的 还有一个冬夜 她的脸被炉火烤红 我痴想了一阵子 可什么也没做 那么多日子 她家 就这么一间屋 那么多日子我们 都是如此相处 当我的胡子长硬的时候 她已给人家生了崽 徐苒咧开嘴摇摇头说:“真有意思!这小伙子是不是就是你呀?” “可以说是我,因为我特别体会男人的那种无可奈何。” “你的诗总是带着苦涩的,但是又从中品出一种甜丝丝的味道。这首《一间屋》如小刀刻的一般,写得再具体不过了,却带着许多说不出来的滋味儿。” “这首诗的女主人公和《风景》那首诗里的女人同出一辙,她们确实不懂得骚情,她们绝大部分没看过一部长篇小说,诗,就更别指望她们读了,但是她们成熟得都很早,男孩子还傻玩儿傻跑的时候,她们冷不丁都对上象了。另外这些女人,你认为她们很美。美如风景,可她们却急于摆脱自己出生以来的困境,渴望找到一个层次比较高一点儿的或过得比较殷实一点儿的家庭。另外,她们赖以吸引男人的那点儿美德,很多时候都会变,她嫁到了一个好人家,又被丈夫宠着,那么她就会模仿着过上等人的生活,做出上等人的举止,但是常常露馅儿,弄得不伦不类、一塌糊涂,如果遇到一个坏脾气的男人,可就惨了。在我们原单位,有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小伙子一米七八的个子,长得很帅,有一位很现代很漂亮的女大学毕业生狂热地追求他,他丝毫不动心,只是一个劲儿地对一个蔫蔫乎乎的女工感兴趣,那个女工对他很冷淡,弄得他觉睡不好,饭吃不下,人不人鬼不鬼的。周围的人都议论这事,认为不可思议,就探讨那位女工的魅力何在。跟她同事的女性们异口同声地说她就那样,不是故意要冷淡谁。后来那位小伙子如愿以偿了,那位女工依然故我,小伙子的狂热渐渐冷却,并有悔意。所以我认为,女人在少女时代凭借着天然的羞涩都是很美的,然而过了这个时期,如果没有文化修养的依托,准就完蛋了,男人找女人不应该只考虑这一点。不过,像那个小伙子一样投入地爱上一回,昏天黑地的也值了,否则太明白了也很难有幸福可言。” “你真是够冷静的,”徐蒋第一次听宁寒林这么郑重其事地谈论问题,觉得很新鲜,“你的诗好像都很中国味儿,而且很地道。” 宁寒林没有觉出徐苒在赞许他,他觉得自己在徐苒心里的形象应该是完整的,她说自己的诗很中国味,似乎是在说他的诗还有局限性,并且和她很远,于是心里又一次倾斜,他又递过去一张纸片—— 不醒 如荔枝破流 琼浆丰盈 这默然的透明 清晰绝顶 朦胧绝顶 转而丰硕 转而晶莹 欲信 却见空蒙 想溶 能溶 不怨 不醒 徐苒读一遍似乎不懂,又读了一遍,说:“很怪,很空灵又很实在的一种感情。这灵感是从哪儿来的?怎么会这样切入呢?” “有点儿奇特是不是?” “有点儿,不过没有脱离你一贯的气质,想想还是能看出是你写的。只是这诗的起兴确实有点儿奇妙。” “这首诗的得来我也一直有点儿奇怪,不过它却让我知道,诗原来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想听听我是怎么遇到它的吗?” 徐苒眼睛微动了一下,调整了一下坐姿,以示洗耳恭听。 “其实这首诗仅来自于一个梦,一个不大好说出口的梦。”宁寒林顿了一下,看了看徐苒,徐苒眨了一下眼。 “我们杂志社有一个未婚女子,形象说不上好也不大会穿,但是白白胖胖的看着很干净。由于在家里是独生女,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对我像对兄长一样依赖,有时也有些亲呢行为。当然在那个问题上我们是不可能沟通的,我的男人的情感里是没有这个人的。但是有一天晚上我却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宁寒林抬起眼看了徐苒一下,见她正认真聆听,便接着说,“梦见她在我的被窝儿里,在我的身子下面。她光着丰腴的身子躲在我同样光着的身子下面。我一震,看清是她后便觉得她也是姿色可餐的,接着我顺着她的脖颈往下看,看见她被我挤歪变了形的双乳,乳房不如我平时想象的那么鼓,但底托比较大。顺着她的腹部我越过肚脐往下看,朦朦胧胧看见了她的……”宁寒林偷看了徐苒一眼,见她身子有些缩紧但并没有表示反感,就又接着说,“……我激动极了,就猛地抱紧她,可是什么都没有……我醒了,情绪进入一种无法言说的美妙境地,心头迸出‘如荔枝破流’这句诗。这诗写出来后,我给几个朋友看,都说很独特,句式也别致,情绪流动得也很好。我想这诗成这个样子,绝不是我刻意追求的,完全是当时情感的流动使然。由此,我知道了,诗的形式固然重要,而生活、灵感和将感觉把握住的功力其实是更重要的。诗也是女人,驾驭起来也难也不难……” 那次谈话以后,宁寒林认为自己在徐苒的异性朋友圈中离核心更近了一步。那个冬季他们过得很开心,他还为她写了一组让她喜爱并感到很幸福的诗。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