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章四七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前提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假设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无为而成。  ◆推论

◆前提
    ┌───────────────────┐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
    └───────────────────┘
  注
  客观真实:天下道理皆相通,知一则足以知百。
  解
  老子认为:不出家门,就能知道天下的变化;不看窗外,就能知道自然的法则。
  通
  ●《论语˙述而》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三国志言孔明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
  释
  凡欲睹一物,必须用视觉辨识,人之视野有限,所见越多,干扰之因素越众。若目
  的在「知」,人之知始于「理」而非始于「视」。事物之理似非而是,似繁实
    简,一言以蔽之,「道」也。
  一叶落而知秋至,任何讯息,皆有所因,知其因,必知其果,是知一足以知天下。

◆假设
    ┌───────────────────┐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
    └───────────────────┘
  注
  客观真实1:人之记忆有限,处理资料能力不足。
  客观真实2:所知细节越多,人之判断力越低。
  解
  老子认为:走出家门越远,所知的真相愈少。
  通
  ●《孟子˙离娄上》:『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释
  分析及判断事理,只有一个原理,即根据少数现象,由其理推出大概,得到原则、
    方向,精确性虽有不足,尚可逐步补充调整。而资料越多,判断越困难,难下
    断论的结果,不仅达不到精确的要求,甚至不知所知为何。
  知识泛滥的结果,人无法驾御,只能追求其中某一部分,因此,今人之大病,在所
    知过于精细,人人得见尘埃之细微,却不能了解人生之意义。

◆推论
    ┌───────────────────┐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无为而成。│
    └───────────────────┘
  注
  客观真实:道法自然。
  解
  老子认为:所以圣人只要顺遂自然,不需要他求,即可明了事理。不需眼见,即能
    知天道。不必有所作,为就能功成事遂。
  通
  ●《论语˙述而》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释
  所以了解真「道」者,一切得之自然,处之泰然。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