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巴金的一封信




  前几天,和老朋友朱文尧在闲谈中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一些旧事,谈到当年读了巴金先生的《雾》、《雨》、《电》三部曲后,他深深钦佩书中的杜大心、陈慧等人物,因而鼓起勇气给巴金先生写了一封信。

  文尧是我在汉口市一中时的同学,他比我高一年级。同时,我们又都是一个小型读书会的成员。参加读书会的除本校的几个同学外,还有别校的几个学生。这不是严密的组织,每周末集会,交换着看各自写的一些习作;谈谈读了一些文艺书籍和流行的哲学、政治经济学著作的心得,更多的是讨论时局。开会不拘形式,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有时随便闲聊。那是1935年,在当时迅速突起的抗日救亡的浪潮中,各地都有不少类似的读书会。

  文尧当年不过十三、四岁,但已在一位朋友编的汉口《时代日报》副刊《时代前》上发表了一些小说和散文。他用的笔名是“叶夫”。巴金先生是他最敬爱的作家之一,他的思想和文笔都很受其影响,他在给巴金先生的信中说,他要像杜大心那样为革命而努力,甚至奉献自己的生命,不愿再上学了,想到上海当一名印刷工人,希望先生帮助他实现这一愿望。

  他事先没有和朋友们谈到写这封信的事,他以为巴金先生是不会回信的。然而,回信很快寄到了。文尧后来在一篇回忆文中是这样写的:“信封是纯白的。信笺是32开的米黄色的道林纸,流利的钢笔文字满满写了四页,落款是很熟悉的‘巴金’二字的签名。信的大意是鼓励我要干革命的理想是好的,但是要到上海去当个印刷工人,他却没有办法。他劝我这个‘少年’要干革命也要多读一点书。最后,他写道:‘我赠你两句话:奋斗便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

  “巴金先生来信了!”不仅对文尧,在我们这些亲近的朋友中也都成了一件大事。这一直成为我们好几天见面时的话题。从这一件事中,可以看出文尧当年(那时他还不过14岁)的热情和向往,虽然不免有一些天真的幻想,但却出自纯洁的心。无妨说,这也反映了当时朋友们共同的精神状态。而已有盛名的巴金先生愿意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初中学生回一封不短的信,给予恳切的忠告,也可看出对年轻一代的拳拳的心。他可能想象不到,他的那封信,特别是最后的两句话,对几个正在人生道路上起步的少年,起到了怎样大的影响。而今,我们读书会的朋友们,作为“老大哥”的熊家凤已不幸去世,也有个别落荒的,但大都经受住了时代的风浪。现在仍留在武汉的只有文尧和我了,两人都已年过七十,相对晤谈,回首往事,想起巴金先生的那两句话,比起少年时来,当然有更深切的体会。即使在今天,那对我们还是一种激励。我并愿以此转献给当代的青少年们。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