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八章 走近独身女性


  人生中的一切,婚姻与他人最不干,

  但一生之中,婚姻大事别人却最爱管。

                ——《英)富尔顿

  当人们谈及女性的时候,总会将她们与女儿、妻子、母亲联系在一起,因为在传统的观念上,女性似乎是为家庭而存在的。由于经济、伦理、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于男性来说,女性的“独立”总没有那么理直气壮。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独身作为生活方式的一种,近些年来逐渐为一些人所接受,中国是一个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作为人生必由之路的国家,因此许多人对独身生活、不婚不嫁感到难以理解,甚至猜疑独身者是否正常,给她们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

  “独身”面面观

  中国古语云:“有剩男,无剩女。”再出色的姑娘。也得找婆家。家庭对于中国的女性来说太重要了。如果一个姑娘到了该出嫁的年龄而连对象都没有,外人就该以怀疑的眼光打量着她了:是不是身体有什么毛病?该不会是同性恋吧?至于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传闻,便会越来越多。

  而今天,就有这么一些女性,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了然一身,在竞争激烈的杜会里演绎着自己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人生之旅,究其原因当然也是多方面的;有的崇尚自我不愿受家庭拘束,有的因条件优越还在等待,有的因丈夫不幸故去而寡居,还有的甘作“情人”而没有合法婚姻……因此,对独身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总的来看,独身的原因大致有两种:被迫独身。首先从人口学角度来看,据统计,我国有1100万大龄男女处于单身状态,其中男性是女性的13.6倍。

  在一些贫困边远地区的农村,适龄男子找不到配偶,不得不独身。在城市,大龄男女中,女多男少,但女性各方面条件优越者较多,难觅配偶,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过着独身生活。他们属于想结婚而没有结成婚的独身者。其次,有的人年轻时忙于学业、事业,因为学习工作压力大,不能分心,待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东风却不能吹进心房,高不成低不就,索性暂时“独善其身”,等待机缘。再次,有的人家里孩子多、作为长子、长女要分担父母的担子,待到弟妹长大,父母又百病缠身,家庭负担和经济情况都不允许其甩手而去,因而错过了择偶婚配的佳期。

  选择独身。有的人对异性没有兴趣,甚至畏惧夫妻生活认为独身自由,不受别人的干扰,可以保存完整独立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天地,也无需为别人尽义务,可以轻松度日。有的人追求浪漫的生活,认为“浪漫的婚姻不稳定,稳定的婚姻不浪漫”,“世俗的丈夫缺乏诗意,有诗意的丈夫不现实”,因此宁可不要名分上的婚姻,宁愿一人生活,但并不拒绝与恋人有性生活。有的人对同性有兴趣,对异性有排斥感,内心里拒绝婚姻,即使表面上为敷衍家人与异性来往,最后仍以种种理由保持独身。还有一些人由于各种原因,如:过早失恋、堕胎、恋人亡故、父母长期不和造成对婚姻的畏惧感;家境富裕,父母兄妹和睦,有充分的安全感、满足感,不需要再有其他人介入家庭中;追求已婚者,使自己长期陷入欲罢不能的第三者境地,耽误了最佳择偶期,干脆就独身,甘当做别人的婚外情人等等。

  追求自由人生

  嫣红在一家外企工作。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拿婚姻赌明天。”嫣红一直认为,传统的中国,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结了婚女人便没有了自由——既不能潇潇洒洒地干自己的事业,也不能痛痛快快地与朋友们自由来往,已近不惑的她依然是“单枪匹马闯天下”。

  丰厚的收入使嫣红有充分的自信心去应付人生。

  作为外企公司的部门经理,她手下有好几十号人,同时掌握着相当雄厚的企业资金。繁忙的工作,不断的应酬,使她没有太多的时间处理个人问题,应该说这是导致她曾经恋爱失败的直接原因。

  嫣红所接触的大多是知名企业的老板经理们。也许是与成功男士打交道多了,嫣红对婚恋越来越淡漠,而另一方面,嫣红的事业却蒸蒸日上,生活却也有滋有味。她也并不是没有憧憬,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不拿婚姻赌明天”的观念却日益浓重,嫣红不愿受到拘束,她要做自由的鸟儿,不做笼中的玩物。

  无奈的等待

  杨群是位成都姑娘。如同许多年轻人一样,为了追逐改革的浪潮,她离开了家乡,来到了深圳。她喜欢这里的一切——气候、文化和工作环境。自由的新城市给了她新潮的观念,她先后与两位大学毕业生同居,最后都因处不下去而分手了。

  后来,一次业务来往中她认识了许平。身为某企业集团广告部经理的许平豁达直率,风度翩翩,深深吸引了杨群,而许平也似乎看出了杨群眼中那火一样的光芒,两人很快就陷入热恋之中。

  但许平是有家室的人。他和妻子非常恩爱,儿子也已读中学了,像他这样有一定“形象”的广告部经理,是不会为了杨群而抛妻别子、闹得满城风雨去法院离婚的,这一点杨群也清楚。但她曾经说过,只要能得到许平的爱,她不在乎有没有名分。而今,已过而立之年的杨群依然在许平的身边默默享受着爱情,可她的心中也有难言的痛楚,她不愿长期这样做“地下情人”,然而,面对着心中的恋人,她只有无奈的等待。

  相思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书扬的丈夫在一次车祸中因公去世了,原本和谐美满的小家庭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那个时候,书杨觉得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黑色。她的全部思维一时间停顿了——丈夫的去世对她打击太大了!看着年幼的儿子,她又不得不站起来,那是她的责任,她的希望,生活不相信眼泪!

  书扬用坚强的双肩支撑着残缺的家庭。儿子顺利考入重点中学,这给了她莫大的慰藉。多少个夜晚,她又回到了从前和丈夫在一起的时候,那是多么令人难以忘怀的光阴呵!

  有人为她介绍了一些条件不错的男士,但书扬从开始就对那种相亲似的会面感到很滑稽,她总是进不了角色,也对重新建立家庭失去了兴趣。

  “相思是一种说不出的痛”。书扬对爱夫的深切怀念,使她无法再去面对另外的男人。在她的心中,爱过了人海,就不可能再爱上溪流。也正是这种执着的思念,伴着她支撑起生活的重负,走过“独身”的艰难。

  “守株待兔”的苦果

  可昕在某机关负责档案工作。她是一个自尊自爱的姑娘,对名誉看得很重,从不轻易交异性朋友,内向的性格使她错过了不少交友的良机,年龄的增长也使她意识到该出嫁了。

  但可昕在婚姻问题上总是一副消极的态度。她决不主动去亲近某位男同志,纵然她对他再有好感。而另一方面,她也希望有善解人意的男士来关心她、开导她。内心的渴望与表面的冷漠形成反差,使她婚恋一再受挫,以致最后“不谈爱情”。

  “守株待兔”的做法让可昕吃尽苦头。她想摘花,又怕刺扎伤了手。心理负担太重,使得物极必反,男同志要接近她,首先得做好“看脸色”的准备,这样怎能造就美满的姻缘?可昕的独身,就出在心态上。

  独自主义与“围城”效应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中,有一句著名的格言:“婚姻犹如一座城,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尚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为何会有这种差别?处境不同,则心态各异;心态各异,则追求有别。有的人“逃出来”了,但经受不住外边的清苦和“城”里的诱惑,又冲了进去;有的人看透了进进出出的一切,便永不再入“围城”,这些都是人们自己的选择。

  上帝对夏娃说:“你必恋慕你的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圣经说这是夏娃听信了蛇的话,上帝对它的处分。然而在今大的西方世界,经过多次思潮洗礼的青年们已全然淡漠了上帝的要求,她们崇尚独身。

  西方国家曾经兴起过一段“独身”的浪潮。年轻人担心“围城”效,不愿意受契约拘束。在英国,1961年独身家庭占14%,1993年陡然增长到27%,到了1995年,已达到近30%。青年人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她们需要自由,个人主义思想的泛滥,不仅使许多女性不愿结婚,一些男青年也不愿受家庭之累。有的女子宁愿和同居生下的孩子一起生活,也不愿结婚。

  欧洲社会学家认为,独身率增长的实质是人们在逃避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亲情,是严重的利己主义倾向。然而独身者们说:“我们独身,证明我们有自己的价值,我们靠自己的力量会生活得更好。”

  与国外不同,我国现阶段出现的独身族并不主要是受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选择独身在现代人的心目中,已不是洪水猛兽,尽管独身者们并不一定都生活得那么如意。那么幸福,但社会应该给她们以宽容与理解。也应该给她们平等、自由的空间。古人云:“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文明的杜会更应该尊重人们各自的选择。独身无论原因如何,仍是法律允许存在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应当以理解、宽容、平等。公正的态度来对待。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