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五章 奥运除名再起风波


  何智丽为参赛奥运会苦苦训练

  何智丽的第一场风波,终于慢慢平静下来。
  平静下来的原因,是双方都作了克制:
  由于中央领导明确表示“不能处分胜利者”,使中国乒乓球队领导不能随心所欲地整何智丽,不能不有所克制。
  何智丽呢,为了争取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只得忍声吞气,埋头苦练。
  何智丽一次又一次对记者发表谈话,毫不讳言自己的追求:“我的目标就是奥运会的金牌!我是新中国非常幸运的乒乓球运动员。真巧,到了我们这一代,乒乓球第一次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我一定要在奥运会上为祖国争光。容国团有一句名言:‘人生能有几回搏!’奥运会对于我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拼搏机会!”
  何智丽在苦苦奋斗:
  一九八七年盛暑,上海热得喘不过气来。在上海郊区梅陇,孙梅英仍在对何智丽进行强化训练。这一老一少,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仿佛是刚从水里捞上来一般。
  暑去寒来,一九八八年春节前夕,北京滴水成冰,这一老一少还在球台旁苦练。等到她们结束训练,早已过了洗澡时间,她们竟以冷水淋浴!
  何智丽一直以为,她参加奥运会是毫无疑义的。
  一九八七年五月二日,中国乒乓球协会公布一九八七年度中国优秀乒乓球选手名单时,何智丽名列女子选手头名。在何智丽之后的第二名至第十六名女选手依次为:焦志敏(黑龙江)、戴丽丽(解放军)、管建华(山西)、耿丽娟(河北)、李惠芬(河北)、陈静(湖北)、刘伟(山东)、冯军(天津)、高军(河北)、胡小新(湖北)、戴勇(江苏)、谢小燕(江苏)、丁亚萍(浙江)、徐娟(湖南)、韩艳(山东)。
  奥运会前夕,一九八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国际乒联在伦敦公布世界男、女前二十名优秀选手名单,何智丽名列女选手第一名。
  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张燮林在对记者发表关于奥运会人选的谈话中,也明确提及“世界冠军何智丽可直接参赛”。
  何智丽踌躇满志,她正处于乒乓球艺巅峰状态,自信天下无敌手。张燮林在一九八八年五月也说,如果发挥正常,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人能胜何智丽。
  在当时,中国乒乓球女队有七员大将有资格参加奥运会,即:何智丽、焦志敏、戴丽丽、李惠芬、耿丽娟、管建华、陈静。
  在这七人之中,耿丽娟、管建华已经要退役了,所以只在剩下的五人之中选三人。
  作为世界女子乒乓球第一号种子,何智丽以充分的自信,以为理所当然要进入奥运会参赛名单。
  外界纷传,中国乒乓球女队参赛名单是:“何智丽、焦志敏、戴丽丽。”
  在这三人之中,何智丽最年轻——焦志敏二十五岁,戴丽丽二十四岁半,何智丽还不足二十四岁。
  另外,李惠芬也年长何智丽一岁,只有陈静很年轻,刚满二十岁。

  “乒乓三巨头”解释何智丽落选原因

  向来家书频传的何智丽,在一九八八年七月,忽地音讯全无。
  是忙于准备参赛奥运会吧?不知她忙得怎么样。
  何智丽的父亲何铭馨记得,在七月二十日从上海往北京挂长途电话,却听见何智丽低沉的声音:“昨天我得到消息,奥运会选手名单,我没有在里面……”当时,中国乒乓球队女队向中国乒乓球协会教练委员会和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副主席报告参加奥运会运动员初步名单时,报了这样三个人:“焦志敏、戴丽丽、陈静。”
  这就是说,陈静取代了何智丽!
  这消息太出人意外了!
  当然,何智丽所得到的,还只是初步的消息。
  七月二十二日,中国乒乓球协会在京的主席和副主席召开会议,通过了上陈静,不上何智丽的决定。
  作为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孙梅英出席了会议。尽管孙梅英在会上为何智丽力争,但是没有人支持孙梅英。
  会上,王传耀、丘钟惠指出,张燮林要启用新秀陈静取代第一号种子何智丽,有远见,但是要承受压力。
  由于中国乒乓球队决定的奥运会参赛名单上没有何智丽,所以当女队赴辽宁丹东集训时,何智丽拒绝前往。
  何智丽当时留在北京。
  据云,在中国乒乓球队赴丹东集训的当天上午,何智丽曾给教练张燮林打电话。张燮林记得,何智丽是这么对他说的:“你也是上海人,看你有什么面子回上海。你不要被人当枪使,奥运会我去定了。”
  由于何智丽留在北京,尖锐的矛盾一下子为外人所察觉。
  这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进了记者的耳朵里。
  一九八八年八月三日,上海《文汇报》用黑体标题,率先披露这一爆炸性新闻:《世界女子单打一号种子何智丽将不参加本届奥运会》。
  一石激起千层浪。《文汇报》的这条新闻,顿时引起成千上万的读者的注意,震动了全国的新闻界。
  《文汇报》“捅”出的消息,当时尚未传到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和女队主教练张燮林耳朵里。因为中国乒乓球队男队在山东威海,女队在辽宁丹东,都在进行大赛前的封闭式训练。
  这一“封闭”,几乎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在丹东训练基地,二里以外,就可以听见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哪来这么多观众呢?原来,那是高音喇叭在不断播送观众欢呼声的录音。因为这次奥运会是在汉城举行,韩国的观众以高声呼叫而“著称”。为了使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能够适应汉城的比赛环境,于是,教练就来了这么一“招”,使运动员能够在大赛前熟悉这种高声“啦啦队”。
  在丹东,张燮林正忙着让焦志敏、戴丽丽、陈静迎战“梁英子”。“玄静和”、“巴托菲”。这些“敌手”是教练预料在奥运会中会与中国乒乓球女运动员交战的,所以专门培养了模拟“敌手”的陪练运动员。
  许绍发则在山东威海,忙于中国乒乓球男队的迎战工作。
  据云,中国男队在威海基地,所用的乒乓球和球桌,全是韩国的。韩国的球桌比中国的硬,而乒乓球壳半边软半边硬。
  因为奥运会要在汉城举行,中国乒乓球的选手们必须适应韩国式的球与桌……直到记者打电话到训练基地,要求采访许绍发、张燮林,他们这才大吃一惊,追问:“是谁泄露了‘天机’!”
  然而,正是由于上海《文汇报》把中国乒乓球队的“天机”公之于众,于是,围绕何智丽能不能参加奥运会,掀起了第二次风波。
  全国议论纷纷,方方面面的责问、追问电话不断打到中国乒乓球队,打到国家体委,迫使张燮林、许绍发、李富荣这“乒乓三巨头”都不得不出来解释为什么不用何智丽。
  一九八八年八月六日这一大,何智丽成为全国瞩目的新闻争议人物,张燮林、许绍发、李富荣都通过新闻传媒表态。
  这一天,《中国体育报》刊登在辽宁丹东率女队作封闭式训练的张燮林通过长途电话对记者发表的谈话——《名与实之间的选择》,回答了关于何智丽奥运会落选的原因。张燮林强调了何智丽“单打对外国选手威胁不大”、“双打不理想”,为此只得“忍痛排除了”。
  《中国体育报》的报道全文如下:
  编辑同志:
  近日从几家报纸上读到何智丽奥运会落选的消息。何智丽是国际乒联公布的今年世界第一号女子优秀选手,为什么不准她参加奥运会,而且让知名度不高的陈静取而代之?

  北京何竞辉

  带着何竞辉提出的问题,记者通过长途电话,采访了正在辽宁丹东率女将作封闭式训练的国家乒乓球队副教练、国家女队主教练张燮林。
  听到记者的提问,张燮林说:“这几份报纸还没有看到,上面提到陈静要参加奥运会了吗?喔,这不太妙——我们的名单还没有宣布,目的是想出奇兵,这样一来,欧亚诸强便得到研究对付我们新阵容的时间了。
  问:既然“军机”已大白于天下,您能否谈谈用陈静取代何智丽的原因?
  答:可以。按规定,中国女队参加奥运会只能出三名单打队员、一对双打选手,而这对双打选手必须在三名单打队员当中产生,不得另报。所以,中国队只能派三员女将参加奥运会乒赛。
  根据国际乒联的规定,何智丽、戴丽丽、焦志敏、陈静。李惠芬五人具有报名资格。我们只能五取其三。这种取舍是根据两个条件:一,单打对外国选手威胁大;二,双打配合好。
  焦志敏比较符合这两个条件,被最先确定下来。陈静在第三十九届世乒赛中以三比一战胜南朝鲜新秀玄静和,立了大功;在一九八六、一九八七年两次访欧赛中敢闯敢搏,几乎战胜了所有欧洲名将。考虑到我女队日渐老化,缺少生气,教练们一致决定奥运会启用外队不够熟悉的二十一岁的陈静。
  第三个确定下来的是戴丽丽。她在双打中发球、接发球及“前三板”的战术比较出色(曾获五次全国女双冠军、两次世乒赛女双冠军),自黄石冬训以来,她与焦志敏配合双打时间较长,彼此感到谐调;在今年的亚欧对抗赛中她胜了南朝鲜的梁英子及众多欧洲名将,仅负于朝鲜队的李粉姬,战绩略优于何智丽。
  何智丽是位很优秀的选手,能自觉吃苦,训练态度很好。她今年先后在亚乒赛和广州公开赛中获女单冠军。但考虑到这两次比赛她都没有碰到外国强手——前一次是胜了南朝鲜的洪次玉之后,再胜李惠芬和香港的齐宝华而夺魁,这两项冠军显然不足以成为权衡取舍的根据。另外,今年初的英国公开赛及中国乒协杯赛中,她与焦志敏配合双打不理想,后改为与李惠芬配对也不理想:亚乒赛负于中国台北队一对选手,广州公开赛又负于日本的内山/桔川,因此何/焦、何/李配对的可能性只得忍痛排除了。
  问:能谈谈这份名单产生的过程吗?
  答:七月初,我们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在队内搞民意测验,倾听大家对奥运会人选的意见。此后,女队教练组才定了焦、陈、戴三人名单。这份名单于七月中旬经过中国乒协教练委员会、中国乒协主席和副主席会议两次专门研究通过,而最后被确定下来的。
  问:对这份名单引起的一点小波动,您想说什么吗?
  答:我们的女选手都渴望参加奥运会,都有较强的自信心和为国争光的强烈愿望,这一点应当肯定和发扬。同样还应当发扬的,是中国乒乓球界坚持多年、受益匪浅的大协作传统。这篇报道,反映了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张燮林的意见,其实也全面反映了中国乒乓球队领导的意见。
  这一天,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许绍发,对新华社记者王俊珍发表谈话。
  许绍发谈及何智丽落选的原因时,那口气,是令人震惊的:“女队教练们经过比较,首先排除了何智丽。”
  世界乒乓女选手第一号种子,怎么会成了“首先排除”的对象呢?
  许绍发所列举的理由,与张燮林相同。
  许绍发的谈话报道如下:
  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许绍发,今天从男队进行封闭式训练的成海市临时回到北京。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中国乒乓球参加奥运会阵容产生经过。
  以往,中国队参加世界大赛的名单主要由上级领导确定,而这次不同,因为己实行了总教练负责制。今年初,国家体委领导己明确,乒乓球男、女队参加奥运会的决策,分别由总教练许绍发和副总教练张燮林负责。
  由谁参赛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之一,而能否在首次进入奥运会的乒乓球四项比赛中夺到金牌,关系到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金牌榜上的位置。因此,确定参赛人选是极其慎重的。七月,中国乒乓球男女队的教练们经过认真分析、反复比较,女队还搞了一次民意测验,提出了参赛名单,最后由许绍发、张燮林拍板。许绍发接着这样谈到“首先排除”何智丽的原因:女队有资格参加奥运会的队员共七人。耿丽娟、管建华已不打,剩下五人,都很出色。但出谁更有利呢?女队教练们经过比较,首先排除了何智丽。
  世界冠军何智丽连夺三届亚洲女子单打冠军。六月份还获得广州中国公开赛冠军,但多是队友击败外国强手后,再胜队友夺魁的。她对国外强手的战绩不如焦志敏、陈静、李惠芬。
  黑龙江选手焦志敏近来对欧亚两洲参加奥运会的强手仅负一场,民意测验得了全票,与戴丽丽合作打双打的得票数也是最高的,因而成为女队的第一人眩解放军选手戴丽丽前一段时间状况不佳,但恢复很快,亚欧对抗赛成绩很好,还曾两获世界、五获全国、多次获国际比赛女子双打冠军。从单打、双打两项考虑,戴丽丽也入选了。
  另一人选,是出湖北的陈静,还是出河北的李惠芬?教练们的意见不一致。两人的战绩都很好,一个打法独特,敢闯敢拼;另一个经验丰富,意志顽强。
  为增加队伍的朝气和活力,张燮林决定出陈静。
  总教练的抉择已经作出,要紧的是抓好奥运会前的训练。许绍发还告诉记者,威海的男队、丹东的女队,训练情况都很好,队员们情绪高昂,照这样下去,在奥运会上获好成绩大有希望。一九八八年八月六日这一天,上海《解放日报》则刊登国家训练局局长李富荣的谈话。
  报道原文如下:
  “何智丽最近成绩是不错的。但因参加奥运会的名单是由主教练张燮林决定的,他也只能表示个人的意见。”同时李富荣也不否认不让何智丽参加奥运会含有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原因。
  相比之下,李富荣比较直率。他既承认了何智丽“最近成绩不错”,又说明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着何智丽参加奥运“最近成绩不错”——这表明不应该排除何智丽;“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才是排除何智丽的真正原因。

  孙梅英、何智丽站出来反驳

  孙梅英理所当然,站出来为何智丽讲话。
  一九八八年八月六日这一天,《解放日报》同时刊登孙梅英的意见。
  孙梅英说:
  “我不能看着何智丽从三十九届世乒赛以来没有一个贴心的真正的指导教练。为了国家的体育事业,我拼命也要帮她练好球。”
  她指出:
  “何智丽最近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她目前的竞技状态可用最佳两字。”
  孙梅英透露了中国乒乓球队队内的民意:“最近,在女队二十二名队员无记名投票谁去奥运会时,何智丽获十八票,是全队第二名;两名陪练的女队教练说,何智丽的球艺,我们现在赢不了,别的女队员我们还能有输赢。”
  这一天,《文汇报》刊登了该报记者朱国秋采访正在北京的何智丽的报道,标题为《何智丽对本报记者说:“我为什么不能参加奥运会?”》。
  报道的全文如下:
  本报三日报道了世界女子单打第一号种子选手、上海运动员何智丽将不参加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的消息,今许多球迷感到意外。今天晚上,记者在国家体委训练局找到何智丽本人时,她也摊开双手摇摇头说:“我对这个决定感到吃惊。我现在正处于巅峰状态,为什么不让我到奥运会上去夺取金牌?”
  国家乒乓球队教练委员会的意见是:何智丽单打没有优势,双打成绩不好。何智丽对此却不以为然:“我本来不是打双打的,说我双打不好,真是莫名其妙。”单打的实际情况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一下何智丽在三十九届世乒赛夺得冠军以后的成绩:六次重大的国际比赛,何智丽夺得三项冠军,一项亚军,其中有两次是在今年五月份举行的亚洲锦标赛上和六月份举行广州中国国际公开赛上夺得冠军,她也是唯一连续三届夺得亚洲锦标赛冠军的女子乒乓球选手。这两次比赛夺冠后,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说:“何智丽只要正常发挥,没人能跟她抗衡。”
  在前一段的训练比赛中,何智丽成绩突出,和另一位女选手并列女单第一。而国际乒联新近公布的世界女乒种子选手中,何智丽也名列第一,成为法定参加奥运会的选手。何智丽情绪激昂地说:“这些成绩都是我这几年的心血,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我不能参加奥运会,能说中国已派出最强的选手了吗?我这次是鼓足了劲想夺第一枚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一个运动员的生涯中能参加几回奥运会呵!”何智丽认为,教练员之间在打法、风格上的分歧不能拿运动员的体育生命作代价,教练员在汇报一个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时也应该尽量做到实事求是。也正是在这一天,《解放日报》刊登何智丽对该报记者的谈话,揭出了不让她参加奥运会的真正原因:“中国乒乓球队过去比赛素有‘让球’的‘传统’,三十九届世乒赛上我因抗拒让球,日子一直不好过,也导致了这次不能参加奥运会;但我还在争取,相信真理终究是真理。”
  在同一版面,刊登了记者对李富荣的质询。
  李富荣承认中国乒乓球队有“让球”的事情。他却认为“这也是事业的需要”。记者追问在三十九届世乒赛上要何智丽“让球”的决定是否正确,李富荣回避了,没有予以正面答复。
  为了充分说理,孙梅英以中国乒乓球队顾问的名义,在一九八八年八月九日《中国体育报》发表了《奥运乒乓女队人选之我见》一文,批驳了张燮林的观点。孙梅英的文章,全文如下:我读了八月六日贵报《名与实之间的选择》一文,感到十分惊讶。这篇答读者问的文章所罗列的情况与我所了解的事实出入太大。作为中国乒乓球队顾问我是十分清楚何智丽的情况的。现将何智丽、焦志敏、戴丽丽三名优秀选手最近一年半成绩公布如下:(自一九七八年三月——一九八八年七月见下表)。
  何是三十九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女子单打冠军,最近国际乒联公布的第一名优秀选手,是奥运会法定参加者,又是亚洲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八四——八六——八八女单三连冠获得者),自三十九届以来六次国际比赛中获得三个冠军、一个亚军的好成绩。在以上六场比赛中,焦、戴均败在何的手下。这充分证明何在名与实两者均是列前的。
  戴丽丽曾为祖国赢得过不少荣誉,也曾经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两次女子双打世界冠军,但这些成绩已是三年前的事了。戴自三十九届以来没有拿过世界比赛与全国比赛女子双打冠军。
  何是打单打的,从来未准备打双打,所以不存在何打双打成绩差的问题。
  关于民意测验,也未公布实情,何在国家女队二十名队员投票中得十八票,仅次于焦,居第二位。从以上票数来看,何也是众望所归的,是队员中信得过的运动员。在一系列会议上确实也存在不同意见。
  但事实胜于雄辩,无论从名与实哪一点来看,何是可以作为乒乓球单打最佳人选之一参加奥运会的。这样才能体现奥运会公平友好竞争的崇高目的。
  我衷心希望国家体委领导考虑以上这些意见。
  也希望张曼林同志考虑广大运动员的意见,因为运动员是终日与这些主力相互练习的,也最有发言权,最了解主力队员技术近况。何也曾为此向各界呼吁,认为自己是应该参加奥运会的,她才不足二十四岁,比焦、戴年轻,对这样一个优秀运动员,如果不发挥她的作用,我认为于国于民均是不利的。
  孙梅英的文章,尤其是她所附的对比表格,一目了然,很有说服力。
  这么一来,以中国“乒乓三巨头”为一方,以孙梅英、何智丽为另一方,在报纸上白开阵势,进行激烈的论战在所有中国奥运会人选中,何智丽是最特殊的一位——为了进不进奥运会选手名单,在报纸上进行公开争论。
  进行了四次内部投票:
  关于中国参加奥运会的乒乓人选名单决定过程,直至后来才逐渐透露出来。
  虽说这一回实行“总教练负责制”,名单由许绍发和张燮林决定。然而,要想“首先排除何智丽”,毕竟舆论沸沸,事关重大。所以,两位教练在作出正式决定之前,先在方方面面进行摸底式的投票。
  第一步,是由中国乒乓球队女队五位教练进行讨论,何智丽未得一票;第二步,中国乒乓球协会召集全国各省市队几十位乒乓教练讨论,何智丽仍未得一票;第三步,中国乒乓球协会正副主席进行投票,何智丽得一票——这一票是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孙梅英投的。除了孙梅英之外,其余正副主席全投了反对票。
  第四步,除了教练们和领导们以上的投票之外,中国乒乓球队还进行了一次队员投票。
  在队员投票时,何智丽的票数甚高。据何智丽告知:焦志敏得全票,即二十票;何智丽十八票;李惠芬、戴丽丽各得十五票;陈静零票。这些投票结果表明:在教练眼中,由于何智丽不服从“让球”的命令,所以不投何智丽一票;
  在中国乒乓球协会领导眼中,同样由于何智丽不服从“让球”的命令,所以除了孙梅英之外,不投何智丽一票;在中国乒乓球队运动员眼中,何智丽是一员技艺高超的猛将,何况运动员们都吃足了“让球”的苦头,所以都拥戴何智丽。
  这表明,何智丽和队员们的关系是不错的。所谓“人际关系紧张”,其实是指何智丽和中国乒乓球队领导以及教练的关系紧张。
  在中国乒乓球队队员们进行投票时,陈静在选票的空白处,写了这么一段话:“你们不打算起用新手吗?我认为,队伍太老了,别人对老队员研究得也太多了。不如起用新手,新手技术也不比老手的差,所差的就是经验不如老的多……”①陈静的这一段话,引起了中国乒乓球队领导的注意。本来,他们就有启用陈静之意,也就借用陈静这一段话作为契机。
  陈静引起注意,以至后来以陈静取代何智丽出席汉城奥运会,大抵上有这么几条原因:第一,陈静年轻,只二十岁。一旦树了陈静,可以用作女队主力几年。
  第二,韩国被看成中国乒乓女队的主要对手,陈静曾在第三十九届世乒赛上胜过韩国女队主力玄静和。
  第三,陈静是“左大刀”,不仅欧洲选手不适应她,韩国选手也不适应。
  第四,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人日,在全运会女单四分之一决赛中,陈静以三比一胜了何智丽。
  这样,中国乒乓球队领导便着意于以陈静取代何智丽——尽管陈静没有得过全国冠军,也没有得过亚洲冠军或世界冠军。
  其实,关于“首先排除”何智丽,除了在乒乓技艺上进行大争论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争论:到底是由于技术原因排除何智丽,还是由于在第三十九届世乒赛上不“让球”而排除何智丽?
  中国许多读者以为,不论是张燮林,还是许绍发,都只是从乒乓技术上解释为什么不用何智丽,都故意避而不谈第三十九届世乒赛风波,而这一风波其实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明眼人谁都知道,那是因为何智丽在第三十九届世乒赛反抗“让球”,夺得了女单冠军,早已使中国乒乓球队领导气歪了鼻子。倘若同意何智丽参加奥运会,何智丽势必会拿金牌,这将使中国乒乓球队的领导极为尴尬……所以,“首先排除”何智丽,乃是完全符合逻辑的。只是他们没有说真话,于是,也就只得在技术上找原因,以求遮人耳目。
  但是,张燮林坚决否认了这一点。
  张燮林很明确地说:
  “奥运人选有关国家的胜败得失,我们教练怎么会把个人的恩怨置于国家的事业之上呢?那些何智丽落选与让球有关的报道是不客观的。出奇制胜是中国乒乓球队多年的获胜法宝,我启用新人的决心已定、大不了当第二个曾雪麟。”①张燮林提到的曾雪麟,原是中国足球队主教练,因中国足球队败北而引咎辞职。
  张燮林这样阐述了自己的战略思想:
  “我们整个指导思想是稳中求胜,不断起用新手。我国乒协第一任秘书长和领队张钧汉讲过一句精辟的话,‘要有新人,才有新技术’,换句话说,不是新人就行了,还必须有新技术。十多年来,中国乒乓球女队教练一直在关注着世界各国乒乓球人才和技术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男子的技术。我总是认为,男子的今天就是我们女子的明天,在各种较大的国际比赛中,我们总把男子的新技术引进来,用在女子新人上进行训练。”张燮林还指出用陈静而不用何智丽的原因:“我们在奥运会上不用何智丽而用陈静,又是为何呢?因为当时朝鲜队不参加,所有外国队几乎都把目标瞄准何智丽,而且都熟悉她的打法。而陈静是新手,人们不熟悉她,整个欧洲队参加奥运会没有一个左撇子,所以我们出其不意,既是战术上有实力,又是战略上占上风。”除了张燮林、许绍发、李富荣和孙梅英、何智丽之间展开论战之外,众多的球迷也纷纷发表意见。球迷们的意见,几乎全是支持何智丽的:“许绍发对新华社记者的谈话是欲盖弥彰。有哪一个国家的世界女单冠军不能参加奥运会?”(全国制笔工艺科技情报站方水丰)“他们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实在不成其为理由)来掩盖自己的理亏和心虚,只能使广大球迷对他们嗤之以鼻。”(天津社会福利服务公司李奕)“总教练的讲话听起来叫人心寒。我看他是为了掩人耳目,平息球迷的不满才不得不发表上述谈话的……虽然我是一个局外人,但我看得出来、尽管你战绩辉煌,但他们终不信任你。他们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你,对你抱有很深成见。他们允许别人有失误,可绝不允许你有失误。只要你输一场球,他们就会振振有词,说你如何如何不行……”(哈尔滨潘冬梅)北京市曲艺家协会的一位球迷还准备写文章为何智丽鸣不平,并且把提纲寄给了她:“不让管建华,做对了;
  击败梁英子,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又对了;即使未战胜梁英子,又何错之有?
  如果让了管建华,管就保证能战胜梁英子吗?
  如果管建华有把握战胜梁英子,请先故胜何智丽;“如果何智丽因为没有‘让球’而不能参加奥运会,那将是中国体育史上的悲剧……”再摘引一封信:“由于你的任性,终于使自己遭到了最严酷的打击——失掉参加奥运会的资格。但是,你没有理由为自己当初的行为后悔,因为你用自己的实力为国家争取了荣誉,也赢得了自己的尊严。在我们广大球迷的心中,你是真正的世界冠军,因为这个冠军是你依靠自己的力量拼来的,而不是靠谁让来的。”何智丽交给笔者一封球迷来信,那是青海省西宁市师大附中医德华于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写的。
  瞿德华的长信中,有一段话这样驳斥许绍发、张燮林:“对于现在这样一个奇怪的阵容,说是总教练出奇制胜的策略,使对手不知我们球路不知所措。出奇制胜的确是兵家常用的方法,但在这次阵容的确定上是用不上的,与何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练球在一起,而且重要国际比赛常和何正式交手的队友,对何的球路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尚且多败在何的手下。那么与何没有交过手的,靠录像来研究何的球路的,而常败在何的败将手下的外国强手,又有什么可以顾虑的呢?”

  三易名单的内幕

  关于何智丽是否参加奥运会的争论格外热闹。这场争论,两个话题混在一起:既从技术上争论,又从人际关系上争论。
  上海的报纸几乎一边倒,全都支持何智丽。上海市的一位领导,甚至出面给国家体委打电话,希望能够挽回,把何智丽列入奥运会选手名单。
  北京的报纸当然支持中国乒乓球队的决定,但是也发出不同的声音。
  广州的《羊城晚报》,则对于“首先排除”何智丽表示支持。
  各地的报纸也都纷纷加入了这场新闻战。
  国内各报纷纷把何智丽作为“热点人物”加以报道。数以万计的读者、球迷,为何智丽鸣不平。支持何智丽的信件,从四面八方飞向中国乒乓球队。舆论的天平,倒向何智丽这一边。
  这一场新闻战,理所当然引起海外的广泛注意。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英国、美国、苏联、瑞典以及香港、台湾都纷纷报道何智丽风波,并第一次透露了中国乒乓球队“让球”内幕(尽管只触及一点点)。
  海外记者们到了这时才明白,为什么荣获第三十九届世乒赛女单冠军时,何智丽成了“不笑的姑娘”!
  好在中国乒乓女队所宣布的,只是“初步名单”,尚有挽回的余地。
  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日,上海《新民晚报》发表了一则引人注目的消息,全文如下:中国奥委会发言人对外国记者说:何智丽仍可能入选本报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今晨消息:据外电报道,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发言人最近对外国记者说:何智丽仍然在奥运会可能入选的名单上,因为中国的奥运乒乓球代表队名单要在九月二日以前公布。合众国际社引用一位中国奥委会负责人的话说:不让何智丽参加奥运会的决定还没有最后定案。
  这消息表明,奥运会之门,对何智丽尚未完全关死。
  上海《新民晚报》迅速发表这一消息,当然是为了安慰一下正在为何智丽被“首先排除”而愤债不平的广大上海球迷。
  奇怪的是,这一消息是怎么“出口转内销”的呢?为什么中国奥委会向外国记者发布,却不向中国记者发布?
  孙梅英又一次为何智丽奔走。
  就在这个时候,在北京的北京饭店发生了一幕小插曲:那天,中国乒乓球界在那里聚会。孙梅英一走进大门,便引起好一阵子紧张!有人悄然盯住她,生怕惹出麻烦。
  这是因为中国乒乓球协会名誉主席杨尚昆要出席会议,而孙梅英跟杨尚昆主席有过许多交往,势必会在杨主席面前为何智丽力争。
  据孙梅英对笔者透露,她那天确实随身带了九封信,准备面交杨主席。
  孙梅英记得,她在会场四处寻找杨主席,有好多双眼睛注意她的一举一动,只是那天杨主席有其他重要活动没来,那些紧盯孙梅英的人才松了一口气!
  尽管见不到杨主席,孙梅英还是把信托人送出去了。
  但是,中央领导人毕竟不能具体决定一个运动员可否参加奥运会——已经实行总教练负责制,名单由总教练说了算。
  在一九八八年九月二日,中国正式宣布《我参加奥运会代表团名单》,内中的中国乒乓球队名单如下:教练:许绍发,张燮林,郗恩庭,马金豹。
  男运动员:江嘉良,陈龙灿,许增才,韦晴光。
  女运动员:李惠芬,焦志敏,陈静。
  这样,何智丽被排除于中国奥运会选手名单之外,已成定局。
  新华社还宣布:“中国体育代表团前往汉城参赛的首批运动员将于十日登程。”
  其实,中国乒乓球队这一回的参赛名单,是作了修改的。
  第一次的名单据传是:
  “何智丽、焦志敏、戴丽丽。”
  这一最初的名单,虽曾见诸于上海《解放日报》记者陆黛的发表在一九八九年第一期《中国文学》上的报道《何智丽奥运会落选内幕》,但是迄今尚未得到中国乒乓球队的证实。
  也许,这名单是中国乒乓球队最初放出来的“烟幕弹”,既给何智丽以“定心丸”,也给国外以“迷魂阵”——以求把陈静“隐蔽”起来。
  也许,由于中国乒乓球队在七月初搞了那次运动员“民意投票”,这名单正是“民意”的反映。
  八月初,中国乒乓球队定下了名单:
  “焦志敏、戴丽丽、陈静。”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特别是在孙梅英发表文章之后,从孙梅英所附的何智丽、焦志敏。戴丽丽三人战绩对照表上,可以清楚看出,戴丽丽虽然在过去曾有过不错的成绩,但是近年来战绩甚为不佳。
  尤其是在第三十九届世乒赛上,戴丽丽败于梁英子,而何智丽则胜了梁英子,夺得女单冠军。倘若让戴丽丽出战奥运会,那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
  这样,女队教练张燮林不得不调整名单,即排除了戴丽丽。
  本来,完全可以以何智丽取代戴丽丽,但是张燮林却决定由李慧芬取代戴丽丽。
  这不言而喻,因为在排名单时,“首先排除”的是何智丽,此时怎么可以又考虑何智丽呢?
  于是,最后名单变成了“焦志敏、李惠芬、陈静”。

  李惠芬取代了戴丽丽

  对此,李惠芬在当时是这样说的:
  “我是在八月二十五日刚知道自己将去汉城。我感到很幸运,不过也不觉突然,我想我有这个实力。我这次的任务是单打,我会好好拼的。我今年二十五岁。在女队中是大姐了,但打完奥运会,我还想打第四十届世乒赛呢!”
  陈静当时则是这样说的:
  “教练启用我,可能是想出奇兵吧。我要利用对手不太熟悉我的优势。我是新手,有什么压力?乒乓球的偶然性大,就是你发挥正常了,还有对手超水平发挥的可能。所以我根本不去想什么胜负问题,晚上倒头就睡。”
  至于焦志敏,本来就在所料之中。
  内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李惠芬。
  为什么李惠芬会取代戴丽丽,最后进入奥运会选手名单呢,这使许多人感到不解。
  论年龄,李惠芬年长何智丽一岁;论技术,何智丽比李惠芬更高。
  李惠芬上了奥运会选手名单,其实也出乎她自己的意料最初,李惠芬和何智丽一样,被排除于奥运会选手名单之外。正是从何智丽、焦志敏、戴丽丽、李惠芬、陈静五人之中,排除了何智丽和李惠芬,才形成了“焦志敏、戴丽丽、陈静”三人名单。
  尽管李惠芬和何智丽一样落选了,但是当中国乒乓球队通知李惠芬去丹东集训时,她还是去了。
  李惠芬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为“心乱如麻”,因为她知道去丹东,无非是当陪练而已。可是,如果不去,毕竟她是中国乒乓球队女队队长,必须服从组织纪律。
  就在这时,她的未婚夫、乒乓名将惠钧劝她:“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随队去丹东,好好陪练。明年还有第四十届世乒赛,你要把目标定在第四十届世乒赛上。”
  就这样,李惠芬去了丹东。在丹东,虽说她有腰伤、腿伤,她仍坚持当陪练。
  李惠芬,一九六三年出生在河北石家庄一个铁路职工家庭。七岁时,李惠芬上了石家庄铁路第一小学。这所学校乒乓球运动甚盛,体育老师宋忠义看出李惠芬有培养前途,就引导她学习打乒乓。一九七九年冬李惠芬进入国家青年队,一九人二年进入中国乒乓球队。一九八七年,李惠芬成为中国乒乓球队蝉联女子团体冠军的主力队员。
  李惠芬的球风稳键。队友们对她的评价是:“虽无惊人之举,也不会让你大失所望。”
  在丹东陪练了一个多月,李惠芬随队回到北京。
  这时,她突然接到通知:“取代戴丽丽,出征奥运会!”
  当然,论球艺,李惠芬略逊何智丽一筹。但是,既然何智丽已被“首先排除”,那么替代戴丽丽的,唯有李惠芬。
  当教练把更改奥运会人选的决定通知戴丽丽时,戴丽丽只是提出,希望回老家温州看看。她在外征战已久,很想念家乡。
  教练当然答应戴丽丽的这一要求,于是把她送上了南下的火车……在宣布正式名单之际,记者们又一次追问起何智丽落选的原因。
  张燮林回答说:
  “确定何智丽不上,与三十九届世乒赛无关。”
  这一次李富荣改口了,说不让何智丽参加奥运会,“不存在三十九届世乒赛内部矛盾延续问题,也没有所谓复杂关系。”九月三日,李富荣在回答国际合众社记者关于“为什么不用何智丽”的提问时,这样答复:“运动员谁去汉城,是由各队教练确定的。他们选拔队员的原则,是必须有利于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乒乓球女队中,有一小批人具备这个水平,原来何智丽也包括在这批人中。但是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教练认为其他人比她更为有利。
  我们对拿下何智丽以及后来又拿下戴丽丽,只能说是忍痛割爱。相信教练考虑问题是从国家利益而不是从个人好恶出发的。”何智丽忍痛退出中国乒乓球队沉重的打击,落在二十四岁的何智丽头上。
  八月十人日,她离开了北京,说是“回上海探亲”。
  九月三日,当中国乒乓球队参加奥运会的正式名单见诸报端,何智丽来到上海一所邮局,寄出一封航空挂号信。
  她的信,是写给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的。
  她在信中对于国家体委多年来给予的培养表示深切的感谢,同时明确表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经过反复慎重考虑,决定退出中国乒乓球队。”
  何智丽忍痛退出中国乒乓球队,而她正处于竞技最佳状态一一她实在万不得已,只好主动退出中国乒乓球队。
  中国的最佳乒乓球运动员,就这样被剥夺了参加奥运会的法定资格,退出中国乒坛!孙梅英义愤填膺地对笔者说:“这是解放以来罕见的、严重的迫害运动员事件!”何智丽的身影,没有在汉城出现,引起各国的注意。汉城新闻中心印发了二十三张一套的奥运会夺冠的巨幅彩照。奥运村各处都张贴着何智丽的形象。《汉城体育报》、汉城英文版《奥运新闻》以及台湾《自由时报》等报刊都对何智丽问题表示极大的关注。中国的体育官员一在外国记者面前出现,外国记者们总是缠住他们,要求他们说明何智丽不能参加奥运会的真正原因……陈静来到汉城,处于记者的包围之中。记者们追问她,为什么何智丽落选?
  这是当时的一则报道:
  问:这次比赛你感到有压力吗?
  答:凡是比赛总有一点压力的,但这次我有信心取得好成绩。
  问:你对“何智丽事件”有什么看法?
  答:我知道不多。教练嘱咐我们尽量少和新闻界接触。
  问:那么你认为何智丽为何落选呢?
  答:何智丽的表现不是不好,但她对外国选手的威胁不大,我想是这个原因吧!
  问:你对于自己能够入选有没有感到意外呢?
  答:没有,这是我自己争取来的。
  问:看过了女子单打的分组形势没有?
  答:大略看过了,出线应没有问题。
  问:谁是主要对手?
  答:苏联的波波娃及日本的内山京子。
  问:南朝鲜选手对你有威胁吗?
  ●1988年11月1日采访于北京。
  答:玄静和与梁英子我都胜过了,有信心再胜一次。奥运会在汉城热火朝天地举行着的那些日子里,我在上海一次又一次与何智丽长谈。她显得非常冷静、镇定,虽然双眼不时射出忧郁的目光,但是她没有沮丧,没有悲伤。她充满自信。
  尽管她被无理剥夺了参加奥运会的权利,但是她坚信真理在她一边。真理不是权势的儿子。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她对我说:
  “我不能参加奥运会,心里当然非常痛苦,是因为我失去了一次为祖国、为人民争光的机会。中国乒乓球队的错误决定,虽然剥夺了我参加奥运会的权利,但是封不住我的嘴。
  “现在,我离开中国乒乓球队了,没有任何顾虑了。我可以如实地向你讲述一切。我个人的事小,国家的荣誉事大。我真担心,如果还继续这样搞,中国乒乓球队没有希望,中国体育界没有希望!”在汉城奥运会重演“让球”故伎中国乒乓球队处于又兴奋,又担心的状态:值得兴奋的是,这是乒乓球运动第一次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这届奥运会设立了男单、女单、男双、女双四块金牌(不设男女团体赛金牌)。
  作为“乒乓大国”的中国,当然为此而高兴,期望着这“国球”能够为中国增加几枚金牌。
  值得担心的是,中国乒乓球队已在走下坡路,“国球”的地位日衰,教练们对于究竟能够拿几块乒乓金牌,心中无数。
  一九八八年九月五日,新华社从北京发出电讯,对中国运动员在汉城奥运会上的前景,作出了估计:“预计我选手可能夺得八至十一枚,总数列第六位。”
  内中,这样预估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们的战绩:“国际奥委把乒乓球列入这届奥运会的正式项目,这对‘长盛不衰’的中国乒乓球队来说不啻是天赐良机。其中女单、女双两枚金牌,按实力应该属中国所有。东道主南朝鲜的梁英子、玄静和对这两个项目也虎视眈眈。男子单、双打比赛又难度较女子更大。主要的威胁不仅来自南朝鲜,更有瑞典三杰——瓦尔德内尔、林德、佩尔森,波兰的弧圈怪手格鲁巴道的拦截。中国队主要希望在单打。双打,欧洲选手实力更强。”中国乒乓球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据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许绍发后来透露,当时中国乒乓球队向上报的金牌指标是两块,即“男一块,女一块”。
  当然,努力的目标,则是四块金牌。
  在中国乒乓球队,压力最大的是女队教练张燮林。因为尚未出征之前,何智丽风波已经闹得全国满城风雨。如果在汉城丢了女子单打冠军金牌,张燮林将威信扫地。
  当时,中国新闻社的电讯是这样描述张燮林的:“‘我豁出去了,无非是撤职!’出征之前,中国乒乓球女队教练张燮林在北京与妻子告别时表露了自己的心境。他在汉城说:‘我是抱着复杂的心情出征的。’”确实,张燮林捏着一把汗,来到汉城。
  陈静的教练郗恩庭也说:“我们没有退路!”言外之意,除了奋力向前、夺取金牌之外,别无选择。
  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乒乓大赛在汉城进入白热化。
  在这天,中国乒乓球队丢失了原本呼声颇高的男单金牌,令中国体育界为之震惊!
  本来,从男子单打前十六名的形势来看,还算不错:上半区有江嘉良,下半区有陈龙灿和许增才。但是,这天形势急转直下,先是许增才败于韩国金琦泽手下。紧接着,在争夺前四名时,江嘉良和陈龙灿连遭败北。于是,中国男单选手全军覆没!
  面对冷酷的结局,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许绍发在这天不得不对新华社记者王俊噗发表谈话,承认中国乒乓球队“打法落后”:中国三名男选手今天在奥运会乒乓球第二阶段比赛全部失利后,中国队总教练许绍发对记者说,中国选手目前的打法已经落后了。
  他说两年前中国的近台快攻打法占优势。此后欧洲选手的打法渐趋成熟,他们可以反、正手两面进攻,而中国选手只有正手一面进攻,反手却无进攻能力。
  许绍发认为,中国男队后继乏人,没有新的打法出现,估计近期会出现一个低潮。但是低潮的到来比预想的要快。今后,中国队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当中国男单选手败阵之际,“徐寅生和李富荣在赛场一边观战,临走时,徐寅生摇摇头,扔下一句话:‘盖不住人家。’”男子双打算是顺利,陈龙灿、韦晴光这一对选手进入了决赛。
  女子双打,焦志敏和陈静配对,她俩都是“左撇子”,跟南斯拉夫的法兹尼基、佩尔德钦交手时,险象环生。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取胜,进入了决赛。
  女子单打的战局最好。本来,中国的主要威胁是韩国选手,而韩国选手也是以中国为敌手进行训练的。这样,韩国选手对于欧洲选手的准备不足。韩国名将梁英子和玄静和,在未与中国选手交战之前,竟分别败于捷克斯洛伐克的赫拉霍娃和苏联的波波娃,连前八名都未能进入!
  这真是天赐良机,欧洲选手为中国选手扫清了女革夺冠之路:焦志敏苦战五局,以三比二胜了苏联选手叶琳娜,科夫托恩之后,进入前四名的有三名是中国选手,即焦志敏、李惠芬、陈静。
  这样,女单这块金牌看好。
  接下来的比赛结果是:
  九月三十日,中国的陈龙灿和韦晴光夺得了男子双打冠军,为中国拿下第一块乒乓金牌。
  女子双打,中国的焦志敏。陈静负于韩国的梁英子。玄静和,获得亚军。
  这样,在三项乒乓赛中,中国只得一块金牌。
  于是,女子单打就格外引人注目。
  女子单打的半决赛阵势如下:
  这阵势,跟第三十九届世乒赛的半决赛非常相似:中国乒乓球队故伎重演!
  在第三十九届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领导要何智丽“让球”给管建华,理由是何智丽曾败于梁英子。
  这一回,则要焦志敏“让球”给李惠芬,理由是曾负于赫拉霍娃。
  不同的是,何智丽坚决反对“让球”,而焦志敏则忍气吞声,服从了领导的命令:虽说当焦志敏和李惠芬交手时,陈静正在与赫拉霍娃交手,当时并不知道赫拉霍娃是否出线。
  当陈静打败了赫拉霍娃时,焦志敏已经“让球”给了李惠芬。
  接着,陈静和队友李惠芬争夺冠亚军。她俩打得“难解难分”——内中,李惠芬是否“让球”给陈静,不得而知,因为陈静和李惠芬后来对此都守口如瓶。不过,据行家估计,李惠芬十有八九接到“让球”的通知:李惠芬已经二十五岁,陈静只有二十岁。中国乒乓球队领导理所当然要树立“新人”陈静的形象,理所当然要李惠芬“让球”给陈静。只是由于李惠芬是中国乒乓球女队队长,不会轻易说出内中的奥秘,而陈静也不必自我“曝光”,所以这一“让球”内幕还有待于日后分晓。
  当时,她俩的“表演”十分精彩:陈静最后以三比二“险胜”李惠芬,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位女单冠军。
  这样,在一九八八年十月一日晚,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在汉城大学体育馆升起——陈静、李惠芬、焦志敏分别获女子单打的金牌、银牌和铜牌。
  张燮林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因为他“冒险”成功了!
  在体育比赛中,赢了说赢话,输了说输话。眼下,中国乒乓球队赢得了女单冠军,该是说赢话的时候了……中国新闻社这样在汉城报道:当中国女子乒乓将稳获奥运会女单金牌之后,张燮林向记者讲述了为中国女子乒乓球选手在汉城奥运排阵的经过。
  九月三十日深夜,张燮林久久难以入眠。中国女双选手焦志敏、陈静负于南朝鲜选手梁英子、玄静和后,张燮林说:“我马上想到一个问题是,我们派陈静真是太冒险了吗?难道我们就不能让新人有所作为?现在只有一个解答这些问题的机会,就是女子单打。”今天,陈静以三比零战胜捷克选手赫拉霍娃,张燮林终于松了一口气,说:“事实证明,我们的‘冒险之举’是对的。”
  那位曾经声称“没有退路”的陈静教练郗恩庭,也如释重负。他对记者这样高度评价陈静:郗恩庭教练这样评价陈静,他说:“陈静很自信,脑子很聪明,也很倔犟。只要是她自己认为是对的东西,你就很难改变她。包括今天半决赛的战术布置,发球接发球,她听我的,但是,相持球的打法,她说她听自己的。因为按这种打法,她赢过赫拉霍娃。所以,我知道强迫她改变不容易,便对她说:可以,你先按你的办法打,如果不行,你必须立即照我说的去做。她这才说:可以。”
  “陈静这个小女孩平时兴趣广泛,喜欢攒纪念章,喜欢听音乐,看书什么的。如果你同她熟悉的话,她会很活跃,话也多。但是,她一旦训练和比赛,便很会玩命。她唯一的缺点是年轻。”其实,按照何智丽的实力,如果她出现在汉城奥运会上,她完全可能夺取女单冠军。
  如果焦志敏像何智丽那样不“让球”,她也完全可能夺得汉城奥运会女单冠军金牌。
  排除了何智丽,而焦志敏又“让”了球,于是汉城奥运会便以陈静夺得女单冠军而把一场风波画上了句号。
  不管怎么样说,中国乒乓球队完成了预期的“男一块,女一块”的金牌指标。
  中国在这届奥运会上,总共只获得五块金牌。“国球”占了五分之二,算是可以的了。
  然而,在回国后,北京电视台等二十四家省市电视台联合举办“奥运圣火八八晚会”,给获得金牌的中国跳水队和游泳队各赠了一座奖杯,居然“忽视”了中国乒乓球队,没有给中国乒乓球队奖杯!
  这“忽视”,据云乃是由于中国乒乓球队把何智丽排除在奥运会之外……毕竟汉城奥运会的女单冠军落在中国队手中,渐渐地,人们淡忘了何智丽风波。
  “树欲静而风不止”。何智丽在经历了第三十九届世乒赛和这次奥运会两场风波之后,已经退出了中国乒乓球队,谁知她又面临着第三场风波……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