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香港的核疫和鼠患


  老鼠在香港所闯下的一次大乱子,就是所谓“核疫”。闹得最厉害的是一八九四年,香港人至今提起来犹“谈虎色变”。在这年春末,香港居民之中忽然发生一种疫症,患者身上有一块肉核,故名核疫。往往第一天得病,第二天已经不治而死,而且蔓延极为迅速,医生知道这是“疫症”,但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疫症,所以束手无策,于是死亡率极高,差不多达到了百分之百。据说六月七日那天,一天在同一区域就死了一百零七人,都是同一病症,并且还有六十多人又新染上了。
  这一来,当然使得居民起了极大的骚动,许多人都纷纷离港还乡,逃避疫势,香港的人口一时减少了八万(当时全港中外人口共约二十三万)。据后来的报纸记载:“那平日最繁盛之皇后大道,亦行人寥寥,举目荒凉,得未曾有。”
  一八九四年的核疫,据官方发表的数字,共死了二千万百五十二人,而实际上还超过此数。一八九五年疫势稍减,但一八九六年又突发,接着一连许多年都继续猖獗,直到一九○四年才稍好。
  发生核疫最盛的地方是中环太平山一带。这里房屋湫隘,人口也最密。后来港英当局下令将九如坊、美轮里、芽菜巷、善庆里等处的房屋备价收买,一律拆为平地,多年不许建屋,这才稍为遏止了核疫。
  核疫发生后,港英当局始终查不出病源所在,后来由一位日本医生来港协同研究,从死鼠身上发现病菌,这才知道这灾祸竟是由老鼠酿成的。
  自从发现老鼠是“核疫”病菌的传播者之后,港英当局便奖励居民畜猫捕鼠,同时对于处置死鼠的方法也非常重视。因为据当时检查发生核疫的楼宇,一定会发现死鼠,证实病源不仅来自老鼠,而且老鼠本身也首蒙其害,所以认为死鼠比活鼠更可怕。于是路边电灯杆上的老鼠箱便应运而生(其实不一定挂在电灯杆上。墙角、树身、以及骑楼下的柱子,也往往可以发现挂着这东西)。
  这种曾在香港闯过一次大乱子的老鼠,由于它自身也受病菌的侵袭,渐渐的减少而至绝迹了,目前香港的老鼠虽然依旧不少,而且很大,但这已经是另一种老鼠,不是家鼠而是地鼠,它们与外江人在家乡见惯的那些老鼠不同。这是一种南方种的地鼠,从华南以至印度都有。它们生活在野外,但也喜欢进到人家里来。
  我们在香港街上以及家里所见到的老鼠,多数就是它们。这种老鼠嘴尖长,牙齿非常锋利,尾巴粗而长,仅有尾尖上有几根稀疏的长毛。尾长四寸,身体可以长至六寸,所以看起来是很大的。
  老鼠最大的敌人不是猫而是蛇。香港地鼠多,因为它们身上有一种难闻的臭味,香港的猫也不喜欢捉这种地鼠,这就是它们能在本地繁殖的原因。
  真正的中国种家鼠,在香港不常见。除了上述的地鼠之外,在人家屋内做巢的另有一种大老鼠。它们身体肥大,可是尾巴粗而短。身上是那种常见的灰黑老鼠色,但是腹下却是灰白色的,尾巴底下也是灰白色,这是它们与地鼠最大区别。这种老鼠因为身体肥大,“跳梁”爬柱的本领不大高明。
  香港素来以世界大商港之一自负,轮舶往来的很多。因此有许多“外国老鼠”被轮船从世界各地带到香港来。大家若是有暇,夜间站在九龙仓的码头边上,欣赏一下老鼠爬铁索的情形可真有趣。它们有的是从船上登岸的,也有是从岸上泅水上船的。那情形真仿佛《伊索寓言》所说的城里老鼠请乡下老鼠一般。这种飘洋过海的老鼠是黑色的,尾巴细而长被称为船鼠。它们的攀缘功夫非常高明。
  香港另有一种被称为Bandicoot的大老鼠,是在一九四六年才首次被人发现的。目前以新界元朗最多,它们能掘洞生活在地底下。据说是从云南西南部传入的。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