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岁暮杂拾


  岁聿云暮,急景调年,长街上摆满了过年应节的百货,也挤满了办年货的人。杂在人丛中看了一会,在一家食品公司里发现了好几种来自家乡的年货,不觉食指大动,正想买一点回去,聊慰乡思。忽然人丛中有一个朋友向我招呼,大叫同乡。这位朋友是四川人。他这么称呼我,使我自然不免一怔,连忙问他几时成了我的同乡,他笑嘻嘻说就是今天,说着从怀中摸出一张剪报递给我看:
  “你看,我若是不看这篇文章,我还不知道我们原来乃是同乡哩!”
  我接过来一看,是从报上剪下来的一篇小考据文章,题目是《南京的历史》,作者考证出根据历朝建都命名的沿革,我国至少有七个地方曾被命名为“南京”,这位朋友的家乡成都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在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命名的,为了避“安史之乱”,逃到四川成都,便把成都改称为“南京”了。
  其余几个被称为“南京”的地方,除了辽金曾将开封称为南京以外,宋朝又曾经称河南的商丘为南京。最有趣的,是今日的北京,在五代的后晋治下,也称为南京。
  这一来,我唯有向他道歉,无法否认他不是我的同乡,而且要佩服他的渊博。同时在乡谊上,还要对他称晚辈,因为他的家乡成都在公元七五六年就称为南京,而我的家乡则直到一三六八年,才由朱元璋命名为南京,简直比他迟了六百年。
  这一段小插话不仅增加了我的史地知识,而且无形中还扩大了我的胸襟,原来有这么多的地方曾经称为南京,我的家乡又何必仅限于我出生的那个地点?于是板鸭和香肚固然是我家乡的特产,山西的竹叶青,河南的红枣,山东的柿饼,北京的蜜枣和冰糖葫芦,又何尝不可以算是我家乡的特产?甚至苏州的松子糖,四川的广柑,广东的新会甜橙,广西的沙田柚,我都愿意高攀,认为都是我家乡的特产。于是我就在这家食品公司里放开手来买,不再拘束于过去那狭小的地方观念里。
  由于到处都是我的家乡,家乡就近在眼前,我的乡思也顿然消失了,只觉得这个大家乡的物产真丰富,买不胜买,对我这个游子实在是爱护备至。我整天的在说乡思,看来家乡对我的关怀,比我自己更甚哩。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