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梅脱灵克的《青鸟》


  所谓“比利时的莎士比亚”摩利斯·梅脱灵克(Maurice Maeteriinck)于1909年出版了一本剧本叫做《青鸟》(L'oiseaubien),这是一本有世界价值而又千古不朽的大杰作,梅氏著作虽多,但人家一提起梅脱灵克便立刻联想到《青鸟》,《青鸟》好像成了他的代表作。
  大凡一种文艺仅能投合一部分人的嗜好,或者投合一民族的心理,因为文艺这东西虽然有普遍性,但也有贵族性,虽然没有国界的分别,但因为世界人民的种类和文化不同,产生的文艺也天然带着一种民族性。不过最伟大的著作,却是例外,Winchester说荷马时代的学术虽然废灭,而荷马至今不老,因为他的作品,是诉诸古今不灭的人情。随宇宙之变迁而增进的是思想不是感情,阿齐尔的愤怒,赫克特与安德洛马的恋爱,海伦的情热,其热烈使当时读者血为之涌,也使现在的读者精神为之鼓舞。人类的情感,表面上虽然千变万化,感情的大海,却是洋洋乎万古而不变的。这真是不错的话,战国时代的荆轲千载下还使我们为他慷慨激昂,二千年前的《孔雀东南飞》到于今还使读者为焦仲卿夫妇掉泪,虽然要感谢太史公和建安时无名诗人的善于描写,善于传神,但他们占便宜的,不是为了这些故事,原与人类情感有关系的缘故吗?
  不过梅脱灵克的《青鸟》比他们还要更进一层,不仅诉诸人的知识,诉诸人的情感,它更巧妙地深入的,诉诸于人心灵最深处的一件东西。
  这东西是无法可以形容的,因为世上还没有具体的言语可以解释这极深沉,极神秘,极不可捉摸,潜伏在我们意识和人格里的一件东西。
  勉强以梅氏的话来证明这件东西的真相,但也不过证明它十分之二三,其余便没法可想。
  梅脱灵克常说:“吾人所最重的,不是外界的事实,是超感觉的世界,这世界耳目不可得见闻,只是我们可以感知它,这世界存在我们意识界和无意识界的中间,好像昼和夜相交,黄昏时朦胧的景象,这便是人生有真意义的部分。”《青鸟》所诉诸人的便是梅氏所谓这人生真意义的部分。
  他又说:“一种不能捕捉,不可思议的灵妙的话气,便是人生的精髓。”《青岛》是要和我们都有的人生精髓相融和。他又说:“在我们尚有比性格、人格更伟大的东西,便是作成性格或人格的基础的不可解的东西,更明言之,这就是我们意识的生活里面潜在意识,亦即是真的自我。”《青鸟》便是要和我们真的自我起共鸣。
  他又说:“只有沉默可以行灵界的交能,人类真的心灵,是在沉默之际表现出来的。”《青鸟》便是这种沉默,它透入我们的心灵,同我们交谈,但不假表面上的语言文字。这一件宝贵的东西,谁没有呢?老人有,小孩子也有,聪明人有,愚人也有,本来是可以相交通的,只因有学问,知识,种种的障碍,便把它隔阂了。再者我们虽都有这件宝贵的东西,可惜我们不能自觉它的存在,但虽然如此,它总还是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青鸟》不是一部讲学问的书,还没有东西,可以阻碍它的自由飞行,当那翩然的影子在我们心灵上掠过时,我们潜伏在意识界中的那件东西,便醒了,活动起来了。仙女的金刚钻唤醒宇宙间万物潜伏的灵魂。《青鸟》唤醒我们全人类潜伏的灵魂。
  所以这本戏剧,出版以后,立刻轰动一时,在我国有五十几个团体排演它,莫斯科戏院便演了三百多次,在伦敦纽约各大都市一演总是接连二三百次,上自大总统,下至理发匠,白发的老翁,活泼的儿童,一肚子学问的学者,蠢无知识的乡下佬和灶下婢,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没有一个不喜欢《青鸟》这本戏。这只美丽奇怪的青鸟,飞到一处,那地方的人民,便立刻传染一种富于流行性的热病。哈,竟可以叫做“青鸟狂”。
  《青鸟》飞到我们中国来时,我们也曾热烈地欢迎过,大家抢着翻译这本书,各学校排演,文艺界批评讨论,无不欢喜赞叹,得未曾有,《青鸟》的魔力,真颠倒了全世界的人!
  但是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它的寓意是怎样?青鸟的象征究竟是什么?到今还没有人猜得着。美国WlliamLyonPhelps做了一篇梅脱灵克的评传,对于梅氏的平生,有详细的叙述,但谈到《青鸟》仅有这样的几句:“……《青鸟》里所有的哲学除了厌世主义外,没有别的了,就是在最可惊奇的美的那一幕——纽约翻译中最好的——‘记忆之土’里感情的兴奋,也是由于‘若使生的不纪念死者,死者一点儿不能存在’的事实。这和‘没有这个死字’同‘凡人未死之前,有一定的存在’两句话似乎不相容……但是为什么在艺术中找逻辑呢?为什么找出矛盾的地方来减低他的价值呢?”(根据孔常君译文)
  这位批评家说《青鸟》表现梅脱灵克的厌世主义,未免过于皮相了。我也承认梅氏是一个厌世主义者,但那是他以前的思想,到做《青鸟》时,他的思想也许已经起了大变化了。至于《青鸟》里所说的话和他别种著作中的冲突,那也不算什么,一个人的思想,不能永久固定的,尤其是聪明人,他的思想,变化快而且多。至于感情强而理性也强的人,热烈的情感常和自己冷静的理智冲突,他的人生观常相矛盾,他的思想,每是不同的色彩,这种人我们在社会里,时常可以遇见,梅氏也许是这种人中间的一个。拿逻辑去限制他,固然是煞风景,像菲尔柏斯拿话来替他解释,也觉得多事。MarcelBrouncchavig的《法国近代文学》曾讲到梅脱灵克。对于《青鸟》,不过说它思想深沉,富有奇幻的诗趣。梅氏的夫人(Mme Georgette Leblang)在梅脱灵克文选里做了一篇导言,以《青鸟》与《花的智慧》并举,也仅说这两部书是自然和神秘思想的混和。
  我手头法文书不多,而且我又没有预先决定做这篇文章,不及去搜罗关于《青鸟》批评。现在只拿常见的几本中国本来凑一下热闹吧。郑振铎先生之《文学大纲》19世纪的荷兰与比利时一篇,有一段关于《青鸟》的话,他说:“《青鸟》写两个孩子要找寻青鸟,在记忆之土,在将来之国,在夜宫中,在森林中,到处地找,却没有找到。后来他们醒了,邻居的孩子生病,要他们养的鸟玩。他们训治了它,这鸟却真的变成青鸟了。但当他们把它放出来玩时,鸟又飞得不见了。青鸟乃是幸福的象征,只有从自己牺牲中才能得到。但幸福是非永久可以在握的,所以青鸟不久即飞去了。”
  说青鸟是幸福的象征,不止郑振铎先生一人,中国外国都有,也有说是象征真理的,好像见过几次,可惜记不得出于何种出版物,不能引来证明。
  但青鸟究竟象征什么很是难说,傅东华先生于他翻译的青鸟序文里说道:“至于青鸟究竟象征什么,我们正不必学笨伯,一定要苦苦去追究,因为青鸟所象征的东西,似乎于今还没有确实的观念,那么当然也就没有现在的名称,所以勉强附会是无益的。”
  傅先生的话,说得很是圆转,我也说读《青鸟》正须作如是观。
  但是,今年暑假时,我旅行定海普陀等处,行箧中携有向朋友借来《青鸟》原文一本。我有一本傅东华先生的译本,是我最爱伴侣之一。书中奇丽的风光,与我个人文学趣味投合,只觉得愈读愈有味。这本译文我至少读过4次,但青鸟究竟象征什么?我一面玩味着它的文词,一面也常发生这种疑问。
  在普陀山金砂滩上对着万古汹汹的白浪,拜读《青鸟》原文时,我忽然若有所感,疑心青鸟是宗教信仰的象征。因为我知道梅脱灵克是一个天主教徒,他的著作每和宗教有关,《青鸟》里有几处带着宗教的意味,不能说它毫无意义的,这话我回上海后曾和我的朋友某女士谈过它,也像郑先生一样,主张青鸟是幸福的象征,我们还辩论了几回。后来我再读《青鸟》,我的思想又起了变化,我对于青鸟的认识,好像又深入一层,我以为说青鸟是宗教信仰的象征,究竟不大圆满,不如说它是象征真理,然而这真理却是带着宗教信仰的色彩。
  未讲《青鸟》之前,我可以趁这个机会,将“真理”略为解释。我们人类是好思想的,他看见宇宙间纷纭万汇,变化无穷,人事祸福,推移不已,他便想宇宙的表面上虽然千变万化,内里当然有一个不变的法则。这个法则,必定是整个的,绝对的,是宇宙的本源,是宇宙组织成功的原理,超出于宇宙本体之外,而实在又是存在于宇宙本体之中。这个根本法律,中国道家谓之道,佛家谓之真如,西洋谓之真理。哲学者所谓认识论和本体论,认识是我们之所以知,本体是我们所知的对象,换言之便是宇宙。我们的认识能和本体调和一致时,便叫做真理,或者人生之真谛,也无不可。
  但是真理是一个大怪物,它永远不肯完全将真面目显示出来,我们的认识和本体虽然暂时能调和一致,但到底不能永久,所以道德法律随时代而变迁,学说原理,也推陈出新,永不固定。当人类发见以前所认为真理谬妄时,便起大烦闷,改弦易辙,再去追求真的真理。追求的方法,有用科学家的态度的,研究各种学问,比较,综合,求它的一贯之理,像中国朱子的致知格物,和西洋多数哲学家都属这一派。也有用直觉的方法返求之于自己的,以为“万物皆备于我矣,返躬求之而自足”,像佛家的明心见性,王阳明的致良知,柏格森的直觉,都属于这一派。
  因为真理这怪物,它的真面目虽然不能给人完全看见,但也离不开人的。前面原说过真理是超于宇宙本体之外,但又存在于宇宙之中,人是宇宙的一分子,人的日常行动当然也离不开真理,人心当然也包含真理。朱子说:“道犹路也,人物各循其性之自然,则其日用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其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真理散在于万物之中,也包涵于人心之内,你要是真想与真理见见面,它也不会拒绝你的,你可以向你的本心去求——求得的是不是完全的真理,我可不敢担保——这用以寻求的工作,叫做“致良知”又叫做“直觉”。《中庸》说:“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尚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行焉。”厨川白村在《现代文艺十讲》里批评梅脱灵克道:“神秘家既斥理智又不重经验,只有丰富的情感,锐敏的直感力为贵。所以觉者贤者比较起来,还是愚人狂人反而明于心灵界的消息,普通看做理智缺乏的低能者的女子和老人反而能迅速的感到无形的神秘的运命。梅脱灵克于他著的《贫者宝》一书有论女人一章,专门发挥这个意思。”这段话和匹夫匹妇之说,正可以互相发明。
  神秘派的文学家和思想家追求真理,也用这个方法。美国学者海尔氏(FdwardEverett Hole)在他的《近代戏曲家》中曾说:“相信不根据推论的方法,反而依据直感能够觉悟真理的人,我觉得这人是一个神秘家。所以认识幻影的人,相信预兆的人,感觉着什么的人,这都是神秘家,不据普通的合理的思想的方法,相信以直接的方法获取真理的人,也可以说是神秘家。”
  谢威特(Benjamin Jowett)说:“神秘主义者不是迷惑空想的奔放,是感情里面使理性集注的东西,是‘善’、‘真’及‘唯神’的热爱,是感觉知识的无限和人能力之不可思议。他们养成了这样思想的力,忽得了新的势力,便凌驾地上的俗人,高高地向空飞去了。”伽侬茵(CanonInge)说:“神秘主义者是在思想及情感中欲把在无限内存在的无限,实现出来的一种企图。”
  歌德说:“神秘主义是心情的哲学,是感情的论证。”又说:“神秘主义是最高实在的直接感觉。”
  这些例子不必更多举,举一即可以反三的。谁都知道梅脱灵克是个神秘派的文学家,他的先代是弗来密世家(Flenmine),他血管里原就有中世纪神秘性质的遗传,后来又受了美国爱摩生(Emērson)、德国诺范利司(Novalis)和他本国神秘家罗以斯勃洛克(RuysBock)的影响。他虽然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过渡的时代,享受丰富科学的遗产,但他这两种思想兼收并蓄,一只眼看着科学,一只却看着神秘。他是一个怀疑家,早年作品,时常表示命运不可抵抗的势力,文字间充满忧郁暗昧的阴影,但他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少年时代在圣巴伯(SaintBarbe)耶稣会学校里读书,这种宗教印象永远不曾磨灭。他是一个终身研究宗教的学者,他对于事物的观察点,不出宗教范围之外,每凭借宗教经典中所得到的灵感,创造他文艺的生命。
  《青鸟》这本剧本,虽然表现他对于寻觅真理的态度,也可以说他澈悟真理后心境的描写和纪录。但其中有许多部分与宗教有关系,梅氏之所谓真理,或者是基督教之所谓真理吧?基督教是独断的,信仰的宗教,耶稣曾宣言:“我是生命,我是道路,我是真理。”所以基督教徒坚执真理存在神的意志之中,能契合了神的意志,便算获得了真理。宗教的真理存在信仰之中,感觉神的存在,必须凭藉信仰,换言之即是直觉的作用。天主教的祈祷文对于神常常这样赞颂道:“你是光明中之光明,真理中之真理。”
  《青鸟》里透露宗教的思想,不止一处,现在引证几项如下:
  第一幕樵夫之茅屋,详叙屋中景物,并说墙上挂一圆形鸟笼,笼内关着一只东半球种的鸽子。这鸽子后来是变成青鸟的。按鸽子在基督教里为圣神(saintesprit)的象征——耶稣教译为圣灵——是三位一体的上帝之一。耶稣在约旦河受洗于圣约翰时,圣神为鸽子形飞入他的头里,天上有声音说道:“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鸽子在基督教里又为平和,驯良,诚实,纯洁的象征。耶稣遣宗徒去传教时,曾嘱咐他们道:“你们应当像蛇一般的聪明,像鸽子一般的诚实。”
  基督教发祥于东半球的小亚细亚,所以青鸟是东半球的鸽子。
  讲到光的出现道:“桌上的灯翻在地下,同时灯焰一跃而起,化做一个光彩夺目的绝色美女。”
  贴贴儿道:“这是天后了。”
  (原文为C'estla Reine!后字首字大写,是专名,乃法文中称圣母马利亚的特称。圣母本称为天上的皇后Reinedu Ciel简称为后,以中国现成天后二字译之,颇觉巧合。傅东华先生译为:“这是女王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了。)贴贴儿道:“这是无玷圣母了。”
  (原文为C'estla Sainte Vièrge即圣处女,傅译为“天祐处女”亦无不可,但天主教译为无玷圣母,今从之。)
  梅脱灵克这里两次点明圣母马利亚,决不是偶然的。天主教说要契合神意,必须有坚固的倍德,但人性软弱,常为魔鬼所诱惑,以致堕落。不过魔鬼虽然利害,见了圣母马利亚便立刻曳尾而遁。圣母脚践的毒蛇,即是魔鬼的象征,唯有她能制伏魔鬼。所以教徒想获得信德,必倚靠圣母。圣母是普天下天主教徒的主保,进教人的庇护者。
  为什么要用火来象征圣母呢?这也是有许多根据的,火在天主教里原是热爱的象征,圣母最爱天主,所以有许多圣师用火来比譬她。圣安色尔莫说:“心愈洁则爱愈炽,圣母的心是最虔洁的,所以她的爱情也更热烈。”圣伯尔纳多说:“爱天主的爱情,像烈火似的通透圣母之灵。”利加尔道曾叹道:“耶稣降生到世界上来为的要煽动世人爱天主的火,而世人中受这爱火焚烧的莫甚于马利亚了!她对于尘世万事,一不挂怀,只一心一念的想着天主,所以她爱情的火也燃烧得更旺盛,圣母的心,可以说是一把火。圣母抱着圣子,可以说是火抱火。”圣多默米拉诺说:“摩西所见丛棘之火,即圣母圣心的预像。昔圣母显灵于宗徒若望,身披太阳,就是这个缘故。”圣文都说:“圣母从来没有受过诱惑,这没有别的缘故,因她的心极热,像一团烈火一般,魔鬼当然近她不得,好像大火窖,青蝇不敢飞集。”这灯火落在地上一跃而起,便化为光了。圣梅刀特称圣母马利亚为“信德的光明”。光明又是智慧的象征,我们寻求真理,必倚靠智慧,妙语双关,巧不可阶。梅脱灵克思想的深刻,真教人叹为观止了。
  再者马利亚的名字,有好几种意义,或谓王后,或谓光明,或谓照光。称之为光明者,因为她光照普世,善人受照,得以加善,恶人受照,得以灭恶,复获灵性中失去的光明。所以《圣经》比马利亚为日月,无非说她光辉之明赫,遍照大千世界而已。梅脱灵克将圣母派做《青鸟》剧本火和光的角色,可谓巧合不过。
  仙女给两孩的金刚石,旋转,便可以看见万物潜伏的灵魂,似乎是指寻求真理的工具,在宗教上说是信仰,在哲学上说是直觉,也是双关的。两孩到了窘急无措时,光便教他们旋转金刚石,用意更觉明白。
  第三幕夜之宫,两个孩子在园里寻着几千的青鸟,几万的青鸟,几千万的青鸟,他们捉着了许多,但拿到日光下时,那些青鸟都垂头挂尾地死了。这是说真的真理不怕试验的,假的真理一试验便失败了。
  第四幕幸福之宫,一班大奢侈将两孩用强迫手段拖入他们的队里,正在危急之际,光教他们旋转金刚石,贴贴儿从了她的命令,于是台上突然发生一种变化,但见:顿时台上燃着一种说不出纯粹的,神秘的,玫瑰香色的,和煦飘渺的光明。前头那些重笨的装饰和厚重的红色幔幕,顿时解开,不知去向,现出一座广大壮丽的厅堂来。这厅堂仿佛是个大礼拜堂模样,崇高清净,几乎四面通明,内中充满了一种欢愉和清朗的气象;往里看时,只见层层叠叠的没有尽处,有无数细长清澈的柱子支着;看那建筑颇像巴勒丢式(16世纪意大利建筑家,Palladio)礼拜堂的体制,也很像乌贺齐(Uffizi)画室里迦巴西阿(Eaiparcio1450—1522意大利画家)画的处女显身图。此时那吃酒的桌子已经融化得不着一丝痕迹;丝绒,锦缎,以及奢侈的花圈,被由外吹入一阵明亮的狂风刮着,都高高地飞起,片片地裂开,纷纷地落地;还有许多露齿而笑的假面具,也跟着纷纷破碎,落在那些惊惶失措的纵酒者的脚跟。那班纵酒行乐的,此时好像破裂了的气泡一般,看他们一点一点的萎缩下去,大家面面相觑,眼睛又受不了那种奇光的刺激,只不住的瞅着;及到后来各人才看见自己的真相,原来个个赤身露体,丑态逼人,瘫疲软弱,神情凄楚。于是大家觉得惭愧失望,齐声发出一阵狂呼,内中尤以笑胖子的声音最听得明白。此时惟有无所晓的奢侈,兀自夷然不动,其余的都四处狂奔,想找个黑暗的角儿去藏身去,无奈这个光芒四射的厅堂早已不留一丝阴地。于是大多数的奢侈便都决计穿过右边角里和愁苦之洞相隔的那层可怕的黑幕。每一个掀开黑幕的一角过去时,便听得一阵发誓和咒咀的声音从愁苦之洞的深处发出。此时狗、面包和糖都垂头丧气地仍来加入两个孩子的团体,躲在他们的后边,现出很惭愧的样子。这一段我是根据傅东华先生的译文写的,但我法文原文的《青鸟》,和这个略有不同。旋转金刚石,台上发生光明之后,所显出来的不是礼拜堂,却是一座和平的花园,轻幽宁静,一派绿荫的宫殿,气象异常和谐。那里树叶之美,鲜绿葱茏,闪烁而光亮,虽繁缛而不杂乱,那里初葩香气的醉人,流水可爱的清凉,到处流动喷溢,使得远在天边的都感到它的愉快……这段话和宗教没有什么相干了。难道梅脱灵克因为蕴蓄的宗教意思未免过露,因而删改过了吗?傅先生说他根据的是1920年蒂克西拉(Alexader Teixeirade Mattes)的英译本,我根据的是1926年巴黎Engene Fasquelle印行的法文本。时间相去6年之久,一定是梅脱灵克亲自订改过的本子。但在英译本里浓厚的宗教的意味,还可以看出梅氏思想的一斑。在末了一幕两个孩子醒来,他们的母亲见两孩满口胡言乱语,说的都是梦里的话,摸不着头绪,以为她的儿女睡了一夜,竟都发了疯了,急得几乎哭出来。这里面梅脱灵克也有寓意的,一个人研究学问,考察事理,千辛万苦地寻觅真理,但当他发表他的意见或叙述他所历的经验时,世人不但不相信他还要往往当他是疯子。
  再者东半球的鸽子,在法文本里是touhterelle一字,为野鸽,或斑鸠,这一定也是后来改的。可惜我不能像胡适之先生考证《水浒传》或《红楼梦》一样搜集《青鸟》各种版本——我的法文本已是第六万九千本了了——考定出版的年代,详细比较一下,寻出它中间文句的差异来。但我想最初出版的《青鸟》一定和傅东华先生所根据的英译本相差不远,内中宗教气味更为浓厚,也未可知。
  孩子醒后看见自己家里那只东半球种的鸽子,竟变成青的了。于是他们惊喜的喊道:“怎么的,那就是我们所寻的青鸟呀!……我们跑了这么远,原来它一径在这里咧!……哦,可是奇了!”
  哈!哈!这真奇极了!两个孩子,在记忆之土,在将来之国,在阴惨的夜宫,在奢华富丽的幸福之殿,在坟地,在森林,与群树挑衅,与无数磨牙厉吻的野兽战斗;几次被诱惑,几次被威吓,几次被压迫,自己党里还有奸恶阴险的猫,时常想找机会卖他们。险也冒够了,苦也吃尽了,青鸟还是寻不着,谁知一朝醒悟过来,青鸟却在自己家里,真的,青鸟却在自己家里!
  世上原有许多思想者,诚意寻觅真理,综合百家的学说,比较研究,头童齿豁,孜孜不息,也有终身在试验室里,天文台上,几样化学药品在玻璃杯里倒来倒去,一管望远镜向万里外的星球窥测,也有在社会里经阅各种的事务。他们的思想是穿天心,洞月胁,深入于杳渺寂寞之乡,他们的生命是出死入生,尝尽甜酸苦辣的滋味,历尽了艰难困苦的经验。真理!寻着了吗?还没有。苦闷,失望,我真不能再活了,如果我永远寻不着真理!啊!唉!
  忽然,明月当头时,趺坐菩提树下,东方明星出时,见一树春花,为风雨所败时,夜半听见江涛声时,枯坐斗室,万缘俱寂寞,心如光明镜时,一种灵感电光似地射入他的心里,他豁然顿悟,如梦初觉,不觉说声惭愧,真理原来就在这里!从前一番气力都是白用了!
  哲学家这种悟道的境界,例子多着呢,单拣王阳明先生一段故事来谈它一谈。阳明是个天生的思想家,从小的时候,便喜欢思想。有一回他想学朱子格物致知的态度,来研究真理。他格庭前的竹子,格了三天三夜,竹子的道理,没有格出来,自己病了。从此他对于朱子的学说起了怀疑,但他还是向前努力,圣经贤传无不览,二氏之书也涉猎,甚至天文,地理,韬略,奇门九遁都一一研究,他想藉此而通“至道”,但还是不得。他彷徨,他迷惑,他心中忧郁,旧疾为之复作。圣贤有分,不是我所冀望的,还是丢开手做个庸庸碌碌的人吧,然而不能,他心里有神圣的火在燃烧,他背后有无声之声催促他前进,他只得继续向寻觅真理的道路上走。三十几岁以后,得罪权奸,谪贬到龙场去,寄身西南万山中,夷人舌难语,所可通语者不过是一些中土亡命和军夫余丁罢了。权奸憾他不息,还要想法子陷害他,自计得失荣辱,颇能超脱,只有生死一念未化,乃为石墩自誓道:“吾惟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颇觉洒洒自得。但他的从者,受不住那蛮烟瘴雨的侵袭,一个个都病了,他自己析薪汲水煮粥服伺他们。又怕他们想念家乡,中怀抑郁,歌诗给他们听,听不懂更唱江浙小调,同他们讲笑话,从极端忧闷中勉强为他们寻一点欢乐。他想:“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一夜,寤寐中像有人对他说什么,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不觉欢喜得大叫出来,床都震动了,从者都吃了一大惊。
  “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啊!我明白了,真理原来就在这里!”他说。
  《青鸟》所写的便是真理的猎者于艰苦备尝,忽然大澈大悟后,见真理原在自己心性中的一种惊喜的境界。
  但梅脱灵克所谓的真理,似乎是宗教所谓的真理,我已经这样说过,这部书或者是梅氏自己写他澈悟后的经验。梅氏原是一个怀疑家,对人生怀疑,对宇宙怀疑,他少年时代的思想不脱叔本华、温赫门的悲观哲学的梏桎,一方面又受柏拉图空洞的影响,和路斯伯陆的静寂阴暗的爱好等影响,又带些希腊的东方回教神秘宗,婆罗门教,佛教的神秘色彩,他的初期作品:如《闯入者》,《群盲》,《七公主》都是表现他这种思想的。那《群盲》的剧本说:群盲被一个教士带入森林,昏黑的夜里,不知天南,不知地北,只听见飒飒的风在树梢怒号,澎湃的海涛打到岩石上。枯干的叶上,有走路的声音,却是一只狗,这狗将一个盲人带到那教士身边,摩他的脸时,却觉得他已经死了。我们都是这无限海洋中孤岛上的囚人,虽然有一个向导者——宗教。其实他是死的。“虽然我们也听见有些东西,在我们的头上移动,但我们不能接触它。”我们永远迷失在这黑暗的森林中!这些思想当然是完全的厌世怀疑的主义,但听说他结婚之后,思想已由黑暗而趋于光明了,阴郁的性情渐渐变成乐天者了。或者是宗教信仰之功吗?或者他对于人生的真谛,试探,思索,彷徨苦闷之余,茫然无所得,返而求之于少年时代,宗教信仰,喟然曰:“道在是矣!”所以写这一篇《青鸟》以纪念他证果的快慰吗?我没有研究过梅脱灵克,我不敢这样说,但读他的《青鸟》,却不能不发生这样的猜度与感想。
  至于鸽子送给邻家女孩,忽又飞去那一段,是不关重要的。或者形容信仰把持不坚,已得的真理,还是一般的要失去,或者故意卖弄一点中国文人所谓神龙掉尾的笔法,使收局不致平板。最要紧的是借此教贴贴儿有机会走到台前向听众说出那几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列位之中若有人寻着它可否把它还给我们?……这是我们为我们将来的幸福所必需要的……”
  但是梅脱灵克原是一个绝顶聪明人,他知道文学自文学,宗教自宗教,如果想利用文学来宣传宗教,那文学便要失掉它的生命。所以他的意思极为隐藏,极为活动,一语不落言诠,一字不着色相。他的文章,只是一种默示,他不同你显明地解说,只教你暗自领会,要是想法子将他的话说穿,反而味如嚼蜡了。所以我知道我不该做这篇文章,因为我知道这篇文章有许多近于穿凿附会的话,将一只活灵的青鸟,生生弄死,我的罪过实在不浅,应当向梅氏和读者深深忏悔,不过要想将我的读后感表示出来,又不得不写几句,唐突西施的地方,只有请大家原谅了。
  总之梅氏这篇剧本象征真理,那是无疑的,不过他之所谓真理,究竟是否指的宗教上所谓的真理,还是指的哲学上所谓的真理,那就不必苦苦追究。本来天主教便是一个象征的、富于诗意的宗教,它的教义,仪式,无往而不带着象征的趣味,我说梅脱灵克藉青鸟象征宗教的真理,也许适得其反,他或者是借宗教的象征来象征哲学上的真理呢。
  我现在再抄梅脱灵克的一段话做这篇文章的收煞,读者便可以明白梅氏对于宗教的态度是怎样的了:“神秘罕有消灭的;寻常它只会移易地位。然而神秘能移易地位,是极重要的,并是我们所最愿意的。我们由某一点观察,可以说人类一切思想的进步,无非就是神秘从有害的地位移转到无害而有益的地位。但是神秘有时不必移易地位,只须更换名目,亦便是思想的进步。例如从前叫做‘神’的,如今叫做‘人生’。神和人生只是一件神秘,不过名目不同。虽则两者同样的不可思议,却经这一度名称的改换,益发便增进步。因为世间只有假借‘神’的名义作恶的,决没有假借‘人生’的名义作恶的。”

  (节录傅东华《青鸟》序文)1928年12月5日初稿

  载《真美善》1929年女作家专号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