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一、心要热,脑要冷,打开新局面


  1.良好的第一印象

  卡耐基指出:“良好的第一印象是登堂入室的门票。”此话说得很对。我们通常在和人初次见面时,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就给对方戴上“此人很不友善”,“此人很直爽”之类的帽子。这是拿对方跟自己已有的经验相对照,并以其体格、外貌、服装等为基准,而对对方产生的一种观念。如果对对方的第一印象有所错觉的话,就很难修正对方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瑟所作有关第一印象的研究中指出,在会面之后所得到的有关其人的印象,往往与今后所形成的印象相一致。
  因此可见,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别人对你,或你对别人都是一样。第一印象不好的话,如要挽回,就要花很大的努力。因此,在与同事初次接触中必须注意这点。
  初到一个新环境,人人都有紧张、陌生之感,但只要抓住人人都爱先人为主”这个特点,从“一开始就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这条策略人手。
  你和同事萍水相逢,互不了解,而你的尊严却首先毫不客气地作为第一信号打入了对方的眼底。机敏的人仅在这一瞬间已凭着心理定势给你对号、打分了。而且这种自我经验又极其固执,人们总是最相信自己的最初判断。有的人费尽心机,却一辈子老不景气,有的人却办什么事都那样得心应手,物顺从,似乎宏运天降。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人的整体“形象”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要能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形成个人与众不同的风格,就可塑造百万人之中的“这一个”,以各自不同的魅力而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乃至于钦敬。
  中国有句谚语:“人靠衣服马靠鞍”,还有一句:‘人要衣装,佛靠金装”。
  衣着对一个人的外表影响非常大,大多数人对另一个人的认识,可说是从其衣着开始的。特别对办公室人士而言,衣着本身就是一种武器,它反映出你个人的气质、性格、内心世界。
  一个对衣着缺乏品味的人,在办公室竟争中必然处于下风。因此,从现在起,立即要注重你的衣着。
  在多数机构里,其实存在着一套不成文的穿着规例。尤其是行政级人员,选择根本不多,所以没有人阻敢标新立异,令自己鹤立鸡群。一旦这样做,意味着这个人离群独处,肯定备受来自上司、甚至同事的压力。
  你起码需拥有几套西装——其中包括浅蓝色及浅灰色各一套,浅黑也不错,令你显得更具权威。
  衬衫方面,白色仍然是最流行最普通的,浅蓝色的也不差。
  至于服装的质地,未必要过于高贵,只要能达到整洁、笔挺的效果,也就可以了。
  头部:男士头发一定要经常修剪,要保持整洁,不要有头皮屑,更不要蓄披肩发和其它怪发型。要通过头发,给人们干练、庄重的印象。面部:除非有特殊需要,男士一般不要化妆,更不要使用女性化妆品,脂粉气的男人会给人一种不成熟不可靠的印象。洗脸时特别要注意清除眼角。鼻窝、耳根、脖颈等处的污垢,眼屎、耳屎和鼻涕一定要彻底弄干净。
  办公室女性的衣着,可以比男士多彩一些,但也不可过于冶艳,过于冶艳极易被视为“花瓶式”的人物。特别注意衣着不能过分性感,否则容易令人想人非非,给自己带来麻烦。
  举止潇洒,神采奕奕,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叫人俗虑俱消,使人相形见绌,被你的非同凡响的气度摄住。
  风度乃气质的外化,它比清秀的面目更有魅力。外形的模仿很难奏效,因为它是一种精神上高度的洒脱、自由、无拘无束,无视人间烦恼、俗扰。
  万般形态,皆成性格。热情、泼辣、干练、敏捷,也是风度,不必强装风雅、文静、温柔、羞涩。只要有一个中心,真实、自然、谐调,就是风格,都可形成风度。表现适度,都可取得迷人的风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都有向上的心理,都崇尚有价值的东西,崇拜值得钦佩的人。如果你给他的感觉是个窝囊废,平庸之人,他就觉得没有必要与你浪费时间。所以你就是谦虚也万不可表现得自卑、委琐、自抱自弃肩惭形秽,你必须处处表现从容自信、干练、有条不紊、不亢不卑。要给他这样一个感觉,此人能干,非同寻常,可为我之师,同这样的人交往对我有利!
  初见陌生的新同事,不要看见对方似乎冷淡、高傲便望而却步,不敢唐突热情。要知道“日疏愈疏,日亲愈亲”,相信自己的热情能融化任何冰山雪岭。了解新环境的最有效方法便是主动出击,热情袭人。对方不是石头,必受感染,即使先有冷漠,也一扫而光,觉得与你“似曾相识”,“生人”的距离倾刻而破。
  称呼,往往是待人接物时说出的第一个词,它好像是一个见面礼,又好像是进入交往大门的通行证。称呼得体,可以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基础。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愠怒,双方陷入尴尬境地,致使交往梗阻甚至中断。
  那么,怎样称呼才算得体呢?这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职务、级别等具体情况和交往的场合,以及双方的关系来决定,不可能有统一的固定形式。
  初来乍到,一切都是陌生的,多观察、多思考、多探听、少说话是尽快适应新环境的最明智之举。
  假如你知道同事们对新来的你都颇感兴趣,却又故作平静地在一旁观望你的方方面面时,你会如何给人家正确的印象?
  先要多听,听会让你确定别人想要什么。他希望留给你什么印象?或希望你喜欢他?还是受尊敬?
  同意他的特定观念,你就可创造出你想要的印象,你可以强调他怎样让你印象深刻,你多么喜欢或尊敬他。不久之后,他会让你意识到,哪些是他喜欢在别人身上发现到的态度和想法。
  最好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去找什么是他认为最糟糕的印象,而去避免它。
  一般而言,事先你就要知道要给人的好印象是由哪些组成,还要知道什么会弄糟了它。大部分在想给人好印象上遇到麻烦的人,不知道人家期待他们什么,他们对这件事太马虎。很少人在知道别人期待他什么之后,还不知道怎样在某种状况中采取行动。通常只要花点时间就能了解,最好用耳朵听。
  要决定什么是人家期待你的态度,就得考虑:

  (1)新同事是什么样的人。
  (2)新同事的目标为何。
  (3)他害怕什么。

  做一个针对他的目标的计划,把他的恐惧也考虑在内,首先避免讨论他们。
  要刨造出最好、最持久印象的方法,就是去找那些和你兴趣一致、志同道合的人。
  要接近一个难以取悦的人,就不要想冒犯他。这意味着你应该试着让他解释他的态度、意见和评语,当他们与手边的问题有关时,你不一定要同意他的看法。假如你不能,就不要假装你同意。但是,要很耐心地听别人怎么讲,让人感觉你在赞成他。记住这种人无论什么情况下,对你都十分猜忌,随时都准备好要指出你缺乏真诚的地方,如果他真挑到了,你就再也没有机会说服对方任何事了。
  如果你想让人相信你是真的同意,就不该假装同意,但至少也不要明摆着坚持反对的态度。相反,应该表明你没有确定,需要知道更多情况,对方会乐意告诉你更多。不要想让别人对你印象深刻;只鼓励他继续说下去,表达更多他的感受。他说得愈多,你对他的了解就愈清楚,再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就有可能同意他某些与你接近的想法,以及利用倾听的力量,来改变他的立场。
  一般而言,人们喜欢以他们想要的方式来看别人。大致而言,人们把别人分成两大类:他们“像我”或“不像我”。无论是用统御、控制、赢得争辩、处理、领导、教导或其他影响别人的方法,首先都得先了解有哪些特质会使对方符合“你我”的这一类别。
  只有在你了解到“像我”这样的标准对对方的意义时,你才有希望接近他。要创造出一个胜利者的风度,就是要让别人相信,你们彼此有很多共同的地方。
  即便如此,交钱言深也仍然是初到新工作环境的人所应该避免的。
  某位先生刚刚调人某单位一个月,一个月来由于他处处小心做事,每每笑脸相迎,所以同事们对他的态度也颇为友善,竟不曾遇到他所担心的任何麻烦。
  一次他和一位同事谈得很投机,便将一个月来看到的不顺眼,不眼气的人和事通通向这位同事倾诉而后快,甚至还批评了科里一两个同事的不是之处,借以发泄心中的闷气。
  不料由于对这位同事了解甚少,这位同事竟是个团云覆雨之人,不出几日便将这些“恶言”转达给了其他同事,立刻令这位先生狼狈之极,也孤立之极,几乎在科里没了立足之地、这时这位先生才如梦初醒,悔不该一时激动设管好自己的嘴巴,忘记了“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
  你调人的单位越大,人际关系也越复杂。大单位不像小单位,彼此关系一目了然。在大单位中利害关系复杂,容易产生一些“派系”问题。上司都希望得到属下的支持,因此新进人员往往会卷人这场派系斗争中去。因此一个新进人员必须多听多看了解单位内的人际关系,尽可能冷眼旁观,不要卷人不良的派系斗争中,陷于被动。由此看来,初到新环境中,必须学会与同事保持一段距离,凡事采取中道而行,适可而止。在大家面前不要轻易显露行动及言行,学习做个聆听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公平对待每一位同事,避免建立任何小圈子。对谣言一笑置之,深藏不露,如此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打开新局面,成为办公室中的生存者,而非受害者。

  2.笑容是好意的信使

  要使同事欢迎你,喜欢你,要对他们表示诚挚的关切。卡耐基说,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暧。行动比言语更具有力量,微笑所表示的是:“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
  卡耐基鼓励成千上万的商人,花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24个小时,都对别人微笑,然后再回到班上来,谈谈所得的结果。情形如何呢?威廉·史坦哈是好几百人中的典型例子。
  “我已经结婚18年多了,”史坦哈说,“在这段时间里,从我早上起来,到我要上班的时候,我很少对我太太微笑,或对他说上几句话。我是百老汇最闷闷不乐的人。”
  “既然你要我以微笑的经验发表一段谈话,我就决定试个一星期看看。”
  “现在,我要去上班的时候,就会对大楼的电梯管理员微笑着,说一声‘早安’我以微笑跟大楼门口的警卫打招呼;我对地下火车的出纳小姐微笑,当我跟她换零钱的时候;当我站在交易所时,我对那些以前从没见过我微笑的人微笑。
  “我很快就发现,每一个人也对我报以微笑。我以一种愉悦的态度,来对待那些满肚子牢骚的人。我一面听着他们的牢骚,一面微笑着,于是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我发现微笑带给我更多的收入,每天都带来更多的钞票。
  “我跟另一位经纪人合用一间办公室,他的职员之一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年轻人、我告诉他最近我所学到的做人处世哲学,我很为所得到的结果而高兴。他接着承认说,当我最初跟他共用办公室的时候,他认为我是个非常闷闷不乐的人,直到最近,他才改变看法。他说当我微笑的时候,我充满慈祥。
  “我也改掉批评他的习惯。我现在只赏识和赞美他人。而不蔑视他人。我已经停止谈论我所要的。我现在试着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事物,而这真的改变着我的人生。我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一个更快乐的人,一个更富有人,在友谊和幸福方面很富有——这些也才是真正重要的事物。”
  如果你不喜欢微笑,那怎么办呢?那就强迫你自己微笑。如果你是唯独一个人,强迫你自己吹口哨,或哼一曲,表现出你似乎已经很快乐,这就容易使你快乐了。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要追求幸福、有一个可以得到幸福的可靠方法,就是以控制你的思想来得到。幸福并不是依靠外在的情况,而是依靠内在的情况。
  你的笑容就是你好意的信使。你的笑容能照亮眼有看到它的人。对那些整天都看到皱眉头、愁容满面、视若无睹的人来说,你的笑容就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尤其对那些受到上司、客户、老师、父母或子女的压力的人,一个笑容能帮助她们了解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也就是世界是有欢乐的。
  说到做生意·佛兰克·尔文·弗莱奇,在他为欧本·海默和卡林公司制作的一则广告中,对我们提供了一点实用的哲学。这是对微笑的赞美:
  它不花什么,但创造可很多成果。
  它丰盛了那些接受的人,而又不会使那些给予的人贫瘠。
  它产生在一刹那之间,但有时给人一种永远的记忆。
  它是疲倦着的休息,沮丧者的白天,悲伤者的阳光,又是大自然的最佳良药。
  但它却无处可买,无处可求,无处可借,无处可偷,因为在你把它给予别人之前,没有什么实用的价值。
  对人微笑是一种文明的表现,它显示出一种力量、涵养和暗示。一个刚刚学会微笑的中年领导干部说:“自从我开始坚持对同事微笑之后,起初大家非常迷惑、惊异,后米就是欣喜、赞许,两个月来,我得到的快乐比过去一年中得到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还要多。现在,我已养成了微笑的习惯,而且我发现人人都对我微笑,过去冷若冰霜的,现在也热情友好起来。上周单位搞民主评议,我几乎获得了全票,这是我参工作这么多年来从未有过的的大喜事!”
  有微笑面孔的人,就会有希望。没有人喜欢帮助那整天皱着眉头,愁容满面的人,更不会相信他们。而对于那些受到上司、同事、客户或家庭的压力的人,一个笑容却能帮助他们了解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也就是世界是有欢乐的。只要活着,忙着、工作着,就不能不微笑.

  3.控制自已的情绪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平日工作勤恳、业务熟练的人却是难以受到大家的欢迎,就因为他的EQ(情绪智商)太低,不善于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往往总是自以为是,容不得任何批评建议,常怒气冲冲,向同事发脾气,或是为一点小事到处抱怨,骂骂咧咧,或是牢骚满腹,怪话连篇。
  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是会互相感染的,有时自己控制得还不错的情绪,一下子就被别人破坏了,而别人的情绪也常常被自己“染污”。问题是谁都讨厌无故伤害别人情绪的人。哪怕他是为了工作,为了“正事”。
  其实上班也如同演戏。后者演的是角色,与真我不见得相同,而前者要演的也是种种角色,不见得与真我完全一致。好演员能很快“人戏”,并且可以既将戏里戏外分得很清,又看不出虚伪的矫揉造作。因为他能够收放自如地执行工作,把自己原来的情绪放在一边,专心配合领导、同事的工作要求,表现出适当的情绪,从而制造了一个轻松、合宜的气氛,既有利于同事也表现合理的情绪,也无疑会令自己受欢迎。毫无理智地放纵自己的情绪,实在是聪明的“上班族”不肯为的行为。
  遗憾的是,学历高、能力强、经历多、见识广,末必能改善一个人的“人缘儿”处境,他们照样可能陷人苦闷。
  托尼在美国中部一个大制造公司做了四年的人事官员,他有一个体面的心理学学位。他自称适度自信,性格外向,对自己的生活道路大体上是乐观的,工作顺利,婚姻幸福。然而他却常常陷人一种莫名的不快中。他承认:“我总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我在工作中并不很受欢迎,因为我对同事们从没有真正的亲密感。或许在内心深处我不相信任何人。即便跟妻子琼在一起,我大多数时候也是小心谨慎。当有人直截了当地向有关我自己的问题,我通常闪烁其词。作为人事官员,我需要人们的支持和信任。但我感觉他们有点儿躲着我,甚至提防我。或许他们是在回报平日里我对他们的喜怒无常和神经质吧。”托尼的想法没有错,恰恰是因为他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无常,让人觉得他有神经质,同事们才躲着他。
  再来看一个例子:安娜是一个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其组织中相当数量的办公室成员承担着广泛的责任。他同丈夫离婚了,与十多岁的儿子和女儿住在一起。她的烦恼是:“我总是无法克制地经常向别人发脾气,虽然事后常常后悔,但又总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恶劣情绪。我们办公室的职员流动相当快,所以对大多数的人很难有真正的了解,而我周期性地与这样或那样的人发生口角。我试图强硬些,也试图亲切愉快地,可什么都不管用。如果我粗暴强硬,他们就怨恨不满并予以回击。而如果我态度可亲,他们又觉得我软弱可欺,想趁机利用我。我在家里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我的孩子们都怨我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这使我感到我令他们失望了。但更令我自己失望的是,我即便付出这么多的代价,却仍然得不到同事们的理解和拥戴。我曾失落之极,认真考虑过辞职。可是我在个人生活上己感觉失败,如果现在辞职,那么我在职业上也失败了。”
  那么错在哪里呢?托尼与安娜显然都是成功的职业人员,他们的工作涉及到操纵其他同事并又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和拥护,他们要么有不错的学位和职位(像托尼),要么有长期的工作经验(像安娜),可显然他们却都不觉得对工作驾轻就熟。而他们的共同症结就在于不能信任同事,尊重同事,无法良好地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结果既伤害了自己,又得罪了他人。
  这个世界上类似人物并不少见。许多职业人员都容易有这样的感觉:所以如果事情搞糟了,那就一定是别人的过失。不过托尼和安娜有一点比许多具有同样问题的人胜过一筹,那就是他们认识到事情并不如意,而过失或许在他们自己。
  因此可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多么重要。
  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时好时坏。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
  如你觉得伤心时,应设法找出失掉的是什么?失掉了今后能在哪里取得补偿?
  如你发怒的时候,要自问:“谁得罪了我?怎样得罪的?我对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我本来要说些什么?为什么我没有说呢?”
  如果你感到内疚,要知道大多数内疚来自压抑的愤怒,而忿怒又是因心灵受伤害而产生的,那么解决的方法应该查出心灵所受的伤害,再把忿怨引回原来它应该发泄的地方。
  一切情绪,尤其是不愉快的情绪,都必须等它消了才会好。动感情是消耗精力。是无益的。

  4.冷静的脑,温暖的心

  一旦换了新的工作环境,就等于从一个刚刚略微平静的战场又转人另一个即将开战的阵地一重新进行永无休止的人际交往。
  台湾经济学家高希均教授提出“冷静的脑、温暖的心”这一观念,曾广为流传。的确,脑冷则有理住,心热则有感性,理性与感性缺一不可。上班族,心不能冷,否则淡泊一切,“如何工作”脑不能热,否则乱了方向,做事常做错。
  对于上班族而言,既己选择了走了这条工作之路,既然选择了这家公司、这个组织,就得带着热情工作。《热情生活》书提到,“热情生活不是口号,而是最快乐的人所具有的生活态度,如此才能拥有光热四射的璀璨人生。”
  刚进入新的工作环境的人,都怀着满腔热情,然而,这份热情很快就被冷酷的现实击垮,变得心灰意冷。
  心灰意冷的原因,不一定是工作不顺利,而是人际的问题。你的新组织内恐怕也会出现以下的人际症状,让你心寒:

  (1)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2)谗、毁、诬、陷,随处可见。
  (3)自己人互扯后腿。
  (4)张冠李戴,嫁祸于人。
  (5)对方设下圈套害你吃亏上当。
  (6)捏造伪造不利于你的证据。
  (7)捕风捉影,散布谣言。
  (8)旁敲侧击,笑里藏刀。
  (9)在你和好友间制造是非。
  (10)在你和上司间挑拨离间。

  这些常见的现象,使许多人在人际交往中遇挫。不少上班族不得不明哲保身,“冷眼”看工作中的伙伴,免得自己吃亏上当。“冷漠”应付同事,免得太熟悉了,什么秘密都被对方知道。“冷淡”处理办公室的社交活动。渐渐地,也就被大家“冷落”,坐了“冷板凳”,对别人自然“冷酷”。
  听到同事“冷嘲热讽”和“冷言冷语”是最难受的事,被“放冷箭”更是气人。
  但是,大家冷来冷去,形同路人,如何能一起工作呢?如何能执行同一任务?这是对“做事”不利。
  解决的方法当然不能再依赖“冷”,光靠“温”也是不够的,而需有更多的“热”。热的心是首要,对工作、对同事都积极。热的态度,如关心同事,见面打招呼,买些小东西,参加大伙活动,写些小卡片……都是方法。此外,不苛责、不强求而批评、不论断、不说长道短、不袖手旁观……都有助于改善冰冷的气氛。
  同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想得到新环境、新同事的认可和接纳,必须得首先主动敝开自己的心怀。从一开始就要讲真话、实话,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要以你的坦率获得新同事的好感和爱戴。
  你敢于说真话,说实话,肯让人知,朋友为你的诚实所感动,便会从内心深处喜欢你,他给你的回报,也将是说真话,说实话。
  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具有互异性。融洽的感情是心的交流。肝胆相照,赤诚相见,才会心心相印。
  一个人如果离了真诚,则很难适应新环境,也很难破新环境所接受。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