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第一章


  从根本上说,我们处在一个充满了诱惑的时代。不知不觉中,我们全都变得忙碌起来,从早到晚,都在外面的世界奔波。我们脸蒙尘垢,行色匆匆,路遇熟人,连打招呼的时间也抽不出来;我们一边吃着饭,一边盯着商业广告或者招聘启事,比较着各家的优劣;我们躺在床上,却盘算着今天的收入,谋划着明天的去向……于是,我们羞于宁静了,再不愿作长久的沉思了;我们没有了假日,没有了挈妇将雏或邀三五好友登山涉水的闲暇了;我们没有了容纳大自然中一草一木的胸怀,没有了赏玩云霞变幻、山花枯荣的情趣了;自然,我们更没有时间坐在一处——竹林边、山溪旁、书房里———泡一杯清茶,谈谈书,谈谈我们的前辈和大师,谈谈我们的欢欣和孤独。本来是五彩斑斓的生活,被我们大刀阔斧地简化了;本来是水灵多汁、芬芳满口的生活,被我们自鸣得意地拧干了——我们就在这干涸的河床里前赴后继地奔涌。我们也来不及左顾右盼,永远像怕误了什么事的人一样生活着。我们的心灵变得坚硬起来,连生活中最为柔软最为湿润的部分,也不愿去柔情似水地抚摸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伟大的变革时代,我们却在上演着一幕幕人生的悲剧。
  悲剧有一种壮丽的色彩和崇高的美感,然而,地球上却几乎找不出一个人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幕悲剧。于是,我们开始躲避,渴望着开门待客,马上来人促膝而坐,彼此抖一抖肩膀,卸下那些沉甸甸的日子,轻松地交流思想和感情,去触摸一下生命殷红的本质,去宁静地回顾我们的祖先,并让我们放飞思想的风筝,俯瞰纷繁的人生,掘一条天河,灌溉生命这干渴的土地。
  可是我们能吗?我们有足够的道德力量抵御五花八门的诱惑吗?我们能决然地抛弃那些曾经或正在给予我们短暂欢愉的东西,回过头去,自觉地维护一种神圣的法则吗?
  在此,我们接受着最为严厉的审判。
  这,大概就是通州大学先秦文学研究生姚江河所面临的处境了。
  天色已近黄昏,劳顿了一天的春阳停泊在西山一块若明若暗的石头上喘息,浅浅的毛月亮却早早地飞临到通州大学的上空。一天中最为温馨最为热闹的时刻到来了,数千大学生和百余名研究生,除去少量钻图书馆或躲进教室赶写论文,大多数人哈三喝四,提着水瓶,端上凉拌肉片,再到小卖部买一袋香脆可口的鱼皮花生,去校园西南边的草坪上聚会。围绕着一个空洞的哲学命题,你一言我一语地折腾到半夜,直到草尖上的露水在不知不觉间打湿了他们的裤腿,这些从空洞走向空洞的骄子们才疲乏地散去。自然,这是沉溺于思索的一群,他们在辩论中把自己折磨得口干舌燥,同时也吸取了营养,理清了自己原本紊乱不堪的思绪。更多的人是不喜欢这种思考的,他们怀抱六弦琴,在草坪上边跳边唱,一方面在发泄着潜藏在灵魂深处的、不断上涌的欲望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用自己的琴音和歌喉,向空气里播撒着一种雄性的或雌性的元素,并焦急地寻觅着相对的一种元素的应和。是的,如果草地上只有男人或者只有女人,那些原本就没有多少内容的歌声,会像沙漠里孤零零的狗尾草,不需要日光的暴晒就会自行萎顿的。
  通常情况下,姚江河吃了晚饭就会独自出去散步。他不喜欢结伴而行,而是喜欢独处。四年前,他在通州大学中文系读完了大学本科的三十余门课程,毕业之后,分回大巴山宣汉县一个名为清溪的区中学任教。区中学艰苦的环境激发了他重新奋斗的悲壮热情。
  七个月前,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回了母校。当然,当他再次跨入通州大学天蓝色的大门时,情绪与几年前是大大的不同了。他几乎是冷漠地观望着这块熟悉的土地,冷漠地观望着那些一脸稚气热情洋溢动不动就把欢声笑语灌满校园的弟弟妹妹。他提着简陋的行李箱,木然地走向林荫的深处,以前坐过的石椅依然存在,以前盛开过的夹竹桃依然鲜艳如初,甚至以前无聊时用力踢开的一颗石子,也原封不动地躲在草丛之中。然而,姚江河却再也寻不回让心叶颤动的兴奋感觉。当成双成对的大学生们高傲地从他面前走过的时候,他的心里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这学校毕竟是他们的了,我只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
  以前,他也难保自己不是一个过客,事实证明,他的的确确只不过是一个过客而已,四年大学毕业,他就别无选择地离开了。可是从前,当长着娃娃脸的辅导员把他带进寝室,他安顿好床铺之后,一身瘫软地躺上去,兴奋地打量着粉刷一新的墙壁和天花板,心想:这学校是专为我开设的,我就是这学校的主人了!这种归家的感觉,考上研究生的姚江河,是再也寻找不回来了。
  他的悲哀是深沉的。
  由于与校园本身有了隔膜,使他与活跃在校园里的大学生之间有了更深沉的心理上的隔膜,他是把自己当成局外人来看待的。
  与他同系科的研究生,除自己之外,还有一男一女,男的名叫夏兄,是自费生,快四十岁了,高中毕业之后在村小任教,后考上中师,中师毕业之后,函授了专科,又自考了本科,可他并不满足,又发奋攻考研究生,连考四年不第,心一横,将自己数年工作省吃俭用积攒的钱悉数投入,读了通州大学先秦文学专业的自费研究生。这个夏兄,除了读书,是不知还有别的事可干的,他对书已经不是一种偏爱,而是一种癖好,走路、吃饭、上厕所都在看书。开始,他与姚江河住一个寝室,他石头一样的沉默使姚江河实在无法忍受,而姚江河每顿饭时要听音乐的习惯更让夏兄毛骨惊然,他终于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调换寝室。学校说,现在研究生宿舍十分紧张,除了在厕所边有一个原来装垃圾用的6平方米的小屋,再也找不出别的地方了。没想到夏兄如获至宝,请求校方把那间臭不可闻的小屋分给他祝校方领导很不理解地摇了摇头,欣然应允了。这样,夏兄就到厕所边安然落户,并在垢迹斑斑的门楹上贴上一幅对联:“厕所虽奥有书香可闻,茅厕不洁用精神清洗。”姚江河顺理成章地占据了16平方米的一间寝室,有了自由的空间,顿觉神轻气爽,每顿饭时,他把录音机开得很大,仿佛要用强劲的音符把夏兄阴魂不散的沉默驱赶出去,彻底地驱赶出去!他似乎获得了成功,脸上绽开了一丝难见的笑容。如此过了一月,他便把音乐声渐渐关小了,小得几乎听不见了。他开始想念夏兄。每当坐在从老师家里借来的一把破旧的藤椅上,他就满脑子地想象着夏兄读书的模样:腰微微地弓着,头尽力前冲,下俯,瘦小的臀尖露在凳子外面。这姿势并不美观,却有一种固执的信念,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顽强。每当他上厕所时,看见夏兄紧闭的门和门上黯淡下来的对联,灵魂深处就有一种巨大的震撼。
  然而,他是没有那份心情模仿夏兄的,准确地说,他的生命里缺乏那股执著的力。读大学时,他就显示出一股潜在的浪漫气质,夜深人静时,他会穿上三角裤,到新修的400米跑道上狂奔,然后对着星光闪烁的渺渺苍穹嗥叫,直到那悲凉把自己吓倒。他攻读先秦文学研究生,并非一种自觉的抉择,事实上是因为他对先秦文学比较熟悉,加之报考这门专业的人不多,能够比较有效地达成他改变环境的愿望。从内心说,他对那种深埋于民族文化底层的佶聱词句有一种天然的反感。他想去找夏兄聊一聊,但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夏兄除了对他翻翻肿泡泡的单眼皮,是不会有更多的话向他倾诉的。他把那些金玉良言只留给古典的大师,对活生生的世界,只以沉默对之。
  这并不是说,姚江河不想在先秦文学方面有所作为,他横溢的才华使他有一种需要表达的天然欲望,惊人的记忆力又不失时机地助长着这种欲望,浪漫的气质更让他不甘心拘泥于历代大家苑囿的法则。从整体上说,他有一种可贵的创造力。在人群中找不到谈论的对手,他就迫不及待地将那些让诸如屈原、宋玉等大师深感不安的惊人议论诉诸文字。遗憾的是,他挑灯夜战炮制出的十余篇学术论文统统成了一种无效劳动。这并不是因为他的论文质量不够高,客观地说,他的那些逻辑很不严谨,史料疏于考证的文字比老气横秋人云亦云的东西有价值得多——而是因为他的导师闻笔先生毫无道理的人为压制。
  闻笔今年五十余岁,是通州大学古典文学的名教授,姚江河读大学时,曾有幸听过他的一堂讲座。那是深秋时节,有一天中午,姚江河从食堂打饭回来,在中文系教学楼的墙壁上,看见一张朱红色的巨幅海报。他并没在意,一是因为学校海报太多,每天都要贴出几幅甚至十几幅,小卖部开业理发店涨价食堂有了饭菜新品种都以海报的形式公诸于众;另一方面,他今晚要去约会,女孩子是生物系一位比他低一个年级的学生,个子不算很高,至多1.55米,与姚江河1.75米的个头比起来,至多冒出他的肩头。然而,那女孩长得漂亮,长得丰腴饱满,皮肤白嫩如玉兰初开,尤其是那一张嘴,仿佛生来就为了接吻似的,呈一种天然的红色,唇线上翘,好像时时都在微笑,远远观之,双唇似动非动,像在对你说话,实际上她可能什么也没说。这女孩浑然天成的体态和把青春的躁动深埋于宁静的特殊气质迷倒了姚江河,他害起了单相思,希望时时碰见她,做梦也是那女孩从夹竹桃和冬青树包围的林荫深处摇摇曳曳地向他走来。然而,见面的机会却少之又少,那女孩像一片深藏繁绿丛中的花瓣,又像飘摇不定的影子,尽管姚江河不辞辛劳地在校园的各条道路上寻觅,也只能在想象当中嗅一嗅她醉人的体香。经过长达半年的苦苦摸索,他终于找出了那女孩一个恒定不变的生活规律:每周星期三下午穿过篮球场到澡堂沐裕发现这一规律让姚江河兴奋了好几个晚上。从此,每逢星期三下午,姚江河必然抱一个漏气的篮球到操场上鬼混。盼星星盼月亮,那女孩终于出现了,姚江河就把篮球垫在屁股底下,怔怔地坐着,一直望着那女孩登上操场对面的看台,消失在一排色彩黯淡的平房里。他喃喃地吟道:“我愿是一盆洗澡水……”直到那女孩款款而出,再次穿过操场,沿一条两旁长满杨槐和千年矮的碎石子路,回到女生宿舍去,他嘴里一直吟着这句诗,凭他丰富的想象,复原成一种抽象的形态:温突突的水珠,浇湿她的头发,让她油黑而美丽的发丝,紧贴住她秋日般的脸和饱满圆润的颈项,再慢慢下滑,在双乳间那一弯迷人的阴影处,分道而流——当然,这是免不了要爬山的,登上她挺实的双峰,摘取那成熟而羞涩的草霉……再往底下,就该是她成一条细线的肚脐眼了,就该是富有弹性的腹部了,就该是……每每想到这里,姚江河的手掌里便沁满了粘腻腻的汗珠。这种单相思把他折磨得很苦,很累。他明显地消瘦了,走路摇摇晃晃,衣服穿在身上像挂在衣架上一样。后来,他实在经受不住这灵与肉的折磨,便把他的苦恼,一股脑儿地讲给了班上的团支部书记。团支书是一个女生,人不漂亮,但乐于助人,大家都以长姐视之。事有凑巧,这书记竟然熟识那女孩,她把姚江河的思念夸张地对那女孩讲了,那女孩当即泪流满面,提出愿意一晤,成与不成,看各人的造化。当书记把这好消息告诉姚江河的时候,姚江河竟然愣了半天,脑子里一片空白。他说不准自己是高兴还是怎么的,只是觉得大半年紧张兮兮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了。这时候,他才突然发现自己茫然若失,好像一个正做到仙境的美梦,忽然间被一种无聊的声音吵醒了。他对一脸温馨和祝福的书记温怒起来,认为她多事,不该在没有征求自己意见的情况下就擅作主张;同时,他也后悔把那些最美丽的言辞讲给了面前这位头脑简单的女同学。实际上,他一直没有寻找到令自己失望的真正原因:他是对那女孩失望!是的,她也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也知道落泪,也会轻而易举地答应一个男生的渴求。她太平凡了!罩在她头上的扑朔迷离的光环,顷刻间被天光收尽,显露出她平凡的正身。她的头发本来是没有那么亮的,她的嘴唇本来是没有那么性感的,她的肌肤本来也没有那么白皙动人。而且,与自己的个头比起来,她显得太矮了!大巴山有这么一首民歌:“吃泡要吃三月泡,恋妹要恋一般高;一般高来哪点好?嘴对嘴来腰对腰!”他与她站在一起,至少有20公分的差距,就是说,他必须很不美观地低下头来,才能亲吻她……当然,她毕竟是一个女孩儿,姚江河还从来没有与女孩亲近的经验呢!如此说来,见她一见,毫无疑问地会在他人生的经验上增添一种崭新的内涵。这么一想,他露出了羞赧的笑容,对团支书点了点头。
  遗憾的是,他失约了。那晚,他没有到假山旁的草地上约会,而是去听了闻笔教授的讲座。
  他本来已经走过了中文系的大楼,忽听背后一个人惊叹一声:“噢,闻笔!”
  姚江河本能地住了脚,先吞下一口饭,再回过头去看那惊呼的人:那人双眼直勾勾地盯住海报。姚江河大步跨到海报面前,速度之快用力之猛差点撞倒了惊呼的人。
  “噢,闻笔!”他也发出了同样的惊呼。
  闻笔是莘莘学子心目中的英雄,凡在通州大学求学的人,都会因为听过闻笔的一言半语引为骄傲,炫耀于人;同时,也会因为听到过闻笔的一言半语而增强了自信,觉得自己并不比北大、复旦的学生差,因为闻笔就曾被北大数次邀请,每次到北大讲学,都让北大学生欢声雷动,奉为中国古典文化的执牛耳者。——更何况闻笔今晚是要开设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呢!
  姚江河回到寝室,从箱子里找出一个从未用过的崭新的笔记本,在扉页上用标准的隶书字体大大地写上:“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及其时代成因——闻笔先生主讲。”他将笔记本置于枕边,幸福而满足地睡了一个午觉,到阶梯教室听了两堂缺乏生气的文学理论课程,在小卖部买了两个干面包,就早早地到闻笔先生开讲座的教室等着了。闻笔先生的讲座是在八点开始,就是说,他必须要等将近三个小时。这期间,他凭着记忆在笔记本上写屈原的《离骚》,写完后,又写自居易的《长恨歌》。他的字写得工整而飘逸,有一种自然而然的灵动之气灌注其间。他以此打发时间,更是为了调节自己的心绪,以免在教授走向讲台之前自己的心思还活跃在庸俗而无聊的现在。
  他在默写古圣先贤的名词佳句的时候,把那女孩彻彻底底地忘记了。
  闻笔先生实际上是八点半才走进大礼堂的。大名人总是忙,如果以守时去要求他们未免太苛刻。闻笔先生不是一个人走进来,后面跟了一群大大小小的教授,有些教授还相当有名,带着一脸的虔诚和恭敬走在闻先生的后面。这情形颇似众星捧月,使当晚的讲座显得先声夺人,光芒耀眼。满礼堂热爱文化的学子(不全是中文系的,历史系、哲学系、外语系,甚至物理系、数学系、生物系的学生都有),立即鼓噪出雷鸣般的掌声。闻先生戴一顶鸭舌帽,走向讲台之后,几乎是没有开场白就进入了正题。他的知识渊博得就像大海或者天空,海底迷宫一样的世界,天空渺不可及的神秘的宇宙物体,都是他思想深邃的光芒。他几乎就是一架天梯,你尽可以扣住他的梯板向上攀援,然而,你最多登上几百步,就觉得气喘吁吁,冷气袭人,你也自然会想起苏学士的名句:高处不胜寒。闻先生的“高处”在哪里,你是无法得知,更无法企及的。这时候,你只会喟然长叹,闻先生那一米六零的个头也无尽地高大起来,高入云端。知识是伟大的!掌握了知识具有超群智慧的人们是伟大的!
  那晚,闻先生没有缩短时间,也没有拖延时间,恰好讲了两个小时,他的话也就完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在学子面前铺展了一汪宽广无垠的海洋。他的话句句是哲语、警语,你只觉得那么贴切,那么生动,那么深入骨髓,却无法捕捉到它。他刚刚讲完的一句话,你要去全面地领悟它,也注定只是徒劳,而且会耽误下面的词句。它就像深涧里的水流,只引着你走向外面的世界,却不让你抓住它!因此,那些一开始就刷刷刷地记笔记的人,听了十来分钟就自动地停了下来。
  可是,闻先生破解的有一首词却给姚江河留下极深的印象。
  这首词是李清照的《声声慢》。
  闻先生以略带尖沙的声音唱了这首词。作为中文系的学生,姚江河自然知道现在能“唱”词的教授已不多见了,他们对那种古典的韵味已经淡忘,或者是出于省而随意简化了。实际上,古词非唱不足以表达其情其性。闻先生把词唱得十分悲切,字字句句仿佛在稠稠的血水里泡过,他略带沙哑的声音像锭子一样刺破微带寒意的空气,带着温暖的情感,触摸着千余听众的灵魂。听众被他的唱腔迷住了,深深地沉味于古典女诗人发自骨子里的哀愁。这哀愁也像一条河,从遥远的文明里汤汤而来,把穿文化衫牛仔裤的学子完完全全地浸泡其中了。闻先生唱后,发出一声学子们完全陌生却恸彻肺腑的啸声,算是对那条哀婉河流的一个收束。他开始破解:寻寻觅觅。寻,从大处找。听到丈夫赵明诚突然病死的消息,李清照第一个反应是:不相信!不相信丈夫已死,那么大夫在哪里呢?女诗人犯了踌躇,经过短暂的思索——能叫思索么?——她想起来了:丈夫在客厅!于是到客厅去找,没有;丈夫在花园!于是到花园去我,也没有;丈夫在小路上散步!于是到小路上去找,还是没有;那么,丈夫一定是在书房了!于是跑回书房去找,依然没有!这时候,我们的女诗人完全进入一种朦胧的意识状态,经过一番自我质询之后,她笑了,她知道丈夫在哪里了。嘿,你原来还在和我捉迷藏哩!觅,从小处找。我的丈夫在抽屉里!拉开所有的抽屉,没有;我的丈夫在茶缸里!揭开所有的茶盖,没有;我的丈夫在笔帽里!扯开所有的笔帽,没有!没有!!没有!!!寒风袭来,多情的女诗人浑身一阵抖索。冷冷清清。冷,身体外部的肌肤冷;清,心冷。这时,女诗人从自我欺骗的迷幻中走了出来,她的意识完全清醒:我的丈夫死了!我的丈夫真正地死了!于是,泪水长淌。凄凄惨惨戚戚。
  凄凄,泪水不停地往外流;惨惨,泪水流到心上;戚戚,泪水在心上凝成血块。无尽的悲哀,把柔弱的诗人完全包围了……破解这首词,不过是两个小时精彩讲座中的一点小插曲,然而,对姚江河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他相信这种特殊的理解法,绝对是闻教授的独有,查遍所有的字典,也没有说“凄凄”是泪水流出来,“惨惨”是泪水流到心上,而“戚戚”则是泪水在心上凝结成血块的解释。那么,到底是谁允许闻教授这么讲的呢?是智慧,是天才,是对普遍人性的洞察,当然,也是权威。如此说来,任何一门学问都有其内在的生动性,都需要浪漫的天性赋予她新的内涵。这就是创造。这很难说不是姚江河攻读先秦文学专业的一个潜在的原因。另一点,他从闻教授的讲述中获得了对女性的新认识。如果说,仅仅从女诗人与赵明诚深厚的夫妻情感去理解她的惶然若失,姚江河认为是不够的,甚至是肤浅的。他觉得那是一种生命,一种在人生的风雨中渴求抚爱的生命,这生命带着女性的特质,面对男性把持的世界在低诉,在哭泣,犹如一朵惹人怜爱的小花,在参天大树底下反而显得孤独无助。那些树们,一个劲儿地争高直指,为的是达到最顶端,窃取不多的阳光,何曾想过弯下腰来,吻一吻那朵柔软的、孤零零的小花!
  一种怜香惜玉的柔情,春水一样拍打着姚江河感情的堤坝。
  人们从大礼堂退出来,迅速地在各条道路上散去。姚江河双手交叉地抱着只记了几句话的笔记本,在夜晚显得愈见宽阔的道路上慢慢地踱着。他的头脑里,洪钟一样回旋着闻教授的声音。他企图把闻教授的每一句话都像贴布壳一样贴在脑子里。道路的右侧,是绵延一里的松树林,深秋时节,淡红的松计雨丝一样飘飘洒洒地落了下来,被强烈的路灯光一照,显示出惝悦迷离的梦幻神光;路的左侧,是密密的夹竹桃,夹竹桃的尖形叶片虽失去了春夏水灵灵的光泽,但依然浓绿着,顽强地展示着生命的活力。由于天气转凉,时间虽不到十一点,但校园渐渐地安静下来,只是稀落的六弦琴的歌唱从树荫的那边送过来,如梦境一般遥远而不可捉摸。姚江河终于穿过林荫道,横陈面前的是两条交叉的十字路:向右走,过了食堂和阅报栏,就是一幢五十年代修建的老式学生宿舍,连楼板也是木质的,走在上面发出咚咚的闪雷一样的声音;向左走,百米之外便是假山,假山的周围是柔软如绒的青草地。
  姚江河不自觉地向左边走去了。他大概是想借草地上吹来的清风,驱散闻教授尖沙的嗓音对自己的笼罩,重新将自己寻找回来,再回屋去休息。
  刚走出几步,浑身一阵强烈的震动令姚江河猛然停住了脚步。
  天呀,今晚不是要约会的么?
  他抬腕看了看表,顿时倒抽一口凉气:比约会时间足足晚了近三个小时!
  他顿时害怕起来,不敢往前跨出半步,因为再绕过十余棵高大的中国槐,假山就露出真容了。他怕为他的真情落泪的女孩还坐在那里孤零零地等候,那么,他的罪恶将是不可饶恕的。他靠住一棵槐树,伸了脖子怯怯地向假山那边探望,除了望见假山顶上雾一样的霓虹灯,什么也看不见。他不知道那女孩是坐在假山四周的哪一块草地上等他,更无从知晓她此时的心情。
  过去寻找么?他问自己。与此同时,内心里涌起一种冲动,要走到那女孩面前去,向她道歉,并把今晚从闻教授那里获得的新鲜的见解讲给女孩听,她一定会像自己一样感到震惊,并从灵魂里生出一种对知识的崇敬的。他几乎就要向前迈进了,然而,一种潜意识的力却束缚了他。那女孩或许根本就没有来!或者正躲在角落里看着他的蠢样子发出咯咯的讥笑,甚至可能正与别的男人幽会呢!这么一想,姚江河果然听到隐约而来的蟋蟀声响。他知道那不是蟋蟀,而是恋人的软语。算了吧,不要再自作多情了,现代的女性,真的如团支书说的那么知心吗?她们是一枚枚成熟的果实,长在富有弹性的树枝上,不管哪个男人在树下经过,她们都在你头顶发出灿烂的媚笑,待你伸手去摘她,她却轻轻一纵跳得老高。如果你还不知趣在地上猴急,她就开始讥笑你的蠢样子了。
  姚江河几乎是带着愤愤不平的心情转过身去了。
  在女人面前,他实际上是有点羞涩和自卑的。
  几年之后,他才知道那次轻率的行动是自己人生历程上无法弥补的遗憾。不管怎样,那是他读大学时唯一的一次有可能与女人亲近的机会,可他轻而易举地错过了。更何况那女孩是真正让自己心旌摇荡的,爱她是自己主动的选择。当然,在问题挑明的一瞬,女孩似乎占了主动,这多少败了他的胃口。他时时刻刻梦想着有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孩主动闯进他的生活,可真正有女孩这么做了,他是不能容忍的。他对付这种女孩的方法,一是根本不理,一是肆意破坏。
  从那之后,姚江河仿佛就再没有看到过那女孩了。
  他在一片灰暗的色彩中读完了大学。
  现在,他是闻教授的研究生了。闻教授授课,远没有开讲座时那么生动和精邃,他只是懒洋洋地传达一些一般学者的平庸观点,有时甚至照本宣科,名教授的锐利锋芒和思想的穿透力荡然无存。
  这让姚江河大为失望。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闻教授不近情理地压制自己的研究生搞学术研究。他所带的三个研究生的任务,除了听他催眠音乐一样的讲课,就是为他查找资料,为他抄稿,除此,什么也别想做。他不失时机地正告他的门徒:目前,你们还没有从事科研的能力,不要去做那些无用功。开始,三个研究生都把这种忠告当成恩师的高标准要求,十分理解而且尊重,同时发奋攻书,希望早日被导师认定“具有研究能力”的资格。可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让他们痛心疾首。
  惹事的是女研究生明月。
  三个先秦文学研究生中,明月年龄最校她是由南方师大毕业后直接考入通州大学研究生班的。一个成绩优异的女孩子选定先秦文学作为自己终身研究的目标,除了热爱几乎找不出任何别的理由。她个头不高,但身体饱满结实,胸脯前冲,臀部后翘,皮肤微黑,性情活泼奔放,一看就是一个生命力极其旺盛的人。她第一次与夏兄和姚江河坐在一个客厅一样的小教室里听课,姚江河是没有把她看上眼的。他认为除了那双扑闪着的黑眼睛,师妹的面部毫无生动之处。师兄师妹,应该说比出生入死的战友更多了一层特殊的含义,可这个师妹太平凡了。姚江河的心里掠过一丝遗憾,这遗憾直达他的内心深处,使他认定了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必定缺乏浪漫的情调和丰富的色彩。夏兄自然是不管这些的,在他的心里,压根儿就没有性别。据说他在乡村教书时曾有人给他介绍过一个女朋友,媒人兴致勃勃地带着那家境富有、一脸春色的女孩到他宿舍去见他,他二话不说,从枕间摸出一本泛出黄色斑点的《九九乘法表》,扔到姑娘面前,冷冷地说:“背一遍吧。背不得的地方可以查,但只允许查一次,否则免谈。”那姑娘当即满脸通红,放出嘹亮的哭声跑了出去。等着吃猪头肉的媒人,气得青筋暴露,咬牙切齿,之后扬声怒骂:“你算个啥东西!猴头鼠眼,老气横秋,不过就是他妈个臭老九嘛,有啥了不起!人家还是村支书的女儿呢!能答应跟你见一面,已是你八辈子修的福了!眩《九九乘法表》有房子金贵?有票子金贵!像你这号人,要打一辈子光棍,哼!”媒人骂毕,把《九九乘法表》撕得粉碎,然后扬长而去。……明月丰富的想象力很快显露出来,并同时引起姚江河、夏兄和他们导师的注意。在读研究生之前,明月没有听过闻教授讲课,不会像姚江河那样抱着近乎不切实际的希望值,也就不会像夏兄那样麻木和迟钝,她从闻教授的每一堂课里,都能获得新鲜的见解和鲜为人知的材料。实际上,闻教授所讲的那些内容,大学教师几乎都已经涉猎了,但那只不过是晴蜒点水毫无血肉的铺陈,只有在闻教授这里,才让它们活跃起来。因此,她对闻教授佩服得五体投地。
  唯有其佩服,才希望在他面前有所表现。
  这天,闻教授讲先秦文学的经典之作《离骚》。
  闻教授在破解题目时,废除了司马迁、班固、王逸等大师的释义,直接了当地认为“离骚”就是“牢骚”的意思。
  明月举手发言了。
  “请讲。”闻教授冷冷地说。视其表情,他大概是不喜欢或者不习惯被学生打断的。
  “导师,我认为你的释义欠妥。”
  “请讲。”闻教授毫无表情。
  “《离骚》洋洋二千余言,申述的都是作者远大的政治理想,诉说在政治斗争中所受的迫害,批判现实的黑暗,并借幻想境界的描绘,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理想的积极追求和对反动势力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正因为它的这种博大的思想境界,加上出神入化的艺术魅力,才使这篇伟大的作品千古流传,若以‘牢骚’解题,无疑是降低了作品的格调。”
  闻教授两边脸部的肌肉同时跳动了一下,那情形仿佛是在微笑。
  明月果真把闻教授奇异的表情当成是微笑了,因而,没等他发话,便兀自滔滔不绝地说下去:“司马迁、班固、王逸的解释,都着眼于一个‘忧’字,这是屈原当时特殊处境的外化表现;导师释为‘牢骚’,是人们通常的具有的情绪化表现。在我看来,这些解释都不着要领,是没有扣住诗作者的个性特征而作出的主观臆断。‘离骚’之意,应为一种体裁。据我考证得知,屈原作此诗时是没有加这个标题的,标题是后人所加。
  后人将这首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内蕴深厚的长诗视为‘骚体’的经典作品,又想不出一个恰当的标题可以涵盖之,便干脆以‘离骚’命名,以明文体而已。”
  明月的声音是很好听的,圆润而富有磁性,仔细辨析,你会觉得有一种青春和肉感的扑鼻香味,夹在她的声音里四处飞扬。
  听完明月的阐述,夏兄的表情是麻木的。他相信的是书本和导师,压根儿就不喜欢创造。姚江河却被她深深吸引。他坐在明月的右侧,视线稍稍转一下角度,就可以把她看得清清楚楚。他首先看见了明月精致的耳朵,像贝壳似地装饰在她的头上,初秋温暖的阳光从窗口斜射进来,使她的耳朵显得晶莹透明。接着,姚江河审视着明月脸部的侧影。她的的确确不算漂亮,五官平板的构图甚至可以说根本就不能与“漂亮”搭界。然而,她的胸脯起伏着,随着这波浪的汹涌,带动她的全身作一种轻微的颤栗。在这颤栗的音乐里,姚江河发现她身体的曲线是如此美妙,从颈部开始,流畅下坠的线条直接与她臀部隆起的阴影相连结。她的臀部多么美,丰实而匀称,像一座经打磨过的圆形的丘陵,既不小气也不夸张地在线条的中部构成一道迷人的风景。它绝不像时下绝大部分女人的臀部,或者小气得如钮扣,或者肥大得如磨盘,让你在那里获得的不是美感,而是人类奇形怪状的丑恶的印象。姚江河从明月的身体里,嗅到了一股如她声音里夹带的那种青春和肉感的扑鼻气息。
  很难说姚江河是被明月的见解所吸引的。
  他觉得在学术问题上,这个不安份的师妹不过只是年轻气盛,哗众取宠,甚至是凭着她女性的优势跟导师开开玩笑。这多少有点坏了姚江河的胃口。他把目光收回来,一心一意地望着导师,看他如何裁决。
  闻教授脸部的肌肉猛烈地跳动起来,像是在发出无声的大笑。
  明月黑亮的眼睛看着导师,导师却根本就没看她一眼。他在讲台上踱来踱去,黑板上那朵阳光之花被他矮胖的身躯隐来隐去,那情形就如他在与那朵淡白色的花捉迷藏。
  大约过了两分钟,闻教授突然问道:
  “完了?”
  “完了。”
  明月的回答是恳切而自信的,导师的情绪似乎根本就没有影响她。
  “尊敬的明月小姐,你大抵可以作诗人了。”
  闻教授终于面无表情地说,“若干年之后你将明白,你选择先秦文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将是你人生的一次历史性的错误。”
  堂下哑然无语。
  那堂课,闻教授没再讲下去。在明月坐下之前,他夹起讲义,迈动短短的步子出了门。
  紧接着,夏兄也出去了。
  留下姚江河与明月二人。姚江河合上了笔记本,处于去留两难的境地。他想留下来,安慰一下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打击的师妹,又生怕自己的这种作法有些冒昧,说不定明月根本不希望有人打搅她呢。而且,如此一来,必然在导师和那个脾气古怪如石头一样的师兄心目中留下不良印象。那么,也如夏兄一样理所当然地离开么?剩下师妹一人独自咀嚼她由于过度的自信酿成的苦果么?他觉得这不是一个男人应该做的。他转过头去看了看坐下来的明月,依然只能看到她的侧影。她似乎显得异常平静,端正的姿容溶在初秋的阳光里。姚江河大胆地凝视她。他现在毕竟是有妻室的人了,女人所有隐秘的篇章他都翻阅过,因而,孩童时代在女人面前显露出的莫名其妙的羞涩淡去了许多。明月分明知道有一个人留在教室里,可她没有看他。她只在心灵的深处,对这个人表达着深深的感激。
  姚江河误解了明月貌似冷漠的神情,他以为她是在藐视着一个男人可怜的同情心。在这个聪明而又刚毅的女孩面前,他再一次感到自卑了。这种讨厌的性格,常常在紧要关头显示它的威力,使他错过了许多良机。他终于拿起笔记本,向教室门口走去。
  在他出门之前,听到背后发出“噗”的一声问响,声音不大,却有一种悲壮的穿透力。他迅速返转身去,原来是一只翠鸟盲头盲脑地从窗口飞进来,撞落在留下闻教授标准楷书字体的黑板前。
  与此同时,明月把长长的书桌一推,快步向翠鸟跑去。
  姚江河站着不动。
  明月将那只美丽的翠鸟捧在柔柔的手掌里,带着无比惊异的表情,梳理着它凌乱的羽毛。翠鸟并没有死去,一双灰蓝的眼睛,茫然地望着捧起它的人。翠鸟的眼神是疲惫的,像经历了长长的风雨征程。然而,窗外不是蔚蓝的天空,不是暖暖的秋阳么?
  明月双手捧着那站立不稳的茸茸的小东西,两滴大大的泪珠,落在鸟儿的头上。
  这一情形,姚江河清晰地看见了。他的心一阵悸动。明月的两滴泪珠,冲刷了他所有的自卑,让他明白:两米之外蹲着的那个人,真真切切是一个女性,一个有着丰富情感和母性柔情的女性。她正在被一个生命的无端受挫而倍感哀怜,或者从鸟儿的身上发现了一种更为深邃的人生命运的主题,并为此而感到伤怀。她是可怜的!一个女人,能真正引起男人的怜爱,毕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呢!
  姚江河浑身充满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勇武。他走了过去,与明月并肩蹲了下来。
  “它受伤了?”
  明月没有回答,眼泪扑籁籁地滚落下来,打湿了鸟儿背上的羽毛。她用手指不停地抹着已经溶进羽毛深处的泪水,向鸟儿表达歉意。姚江河注视着这轻柔得足以消解一切的动作,浑身再次发出一阵悸动。他大胆地看着她的手指。她的手指修长而纤细,与她的个子是不成比例的。
  姚江河拿开了明月扶住鸟儿的手,从她的另一只手掌心里将它捉了过来。这时,鸟儿微微地动了动翅膀,茫然的眼神里有了惊惧的神采。
  “它不信任我呢!”姚江河说,把鸟儿还给了明月。
  明月笑了,泪水涟涟的双眸里闪烁着慈祥的光辉。
  “它伤得不轻。”明月痛心地说。
  “不关事。它会很快好起来的。”
  明月充满感激地看了姚江河一眼。
  美丽的翠鸟,也似乎为姚江河的这句祝福而动情,它开始奋力扑闪着翅膀,想飞起来,报答这两个好心人。可它失败了。
  “再休息一会儿吧,小家伙。现在离天黑还早着呢,你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你温暖的巢穴。”明月的声音像呓语一般。
  小鸟儿果真不动了。三个心心相印的生灵,就这么沉默着。
  几分钟之后,重新活跃起来的翠鸟踮了踮脚,然后双翅一展,飞了起来。
  “它能飞了!它能飞了!”
  明月高兴得跳了起来。
  姚江河被她天真的情绪所感染,不停地拍着巴掌。
  翠鸟并不急于离去,在他们头顶盘旋一周,再压低身子,以缓慢的速度向外滑翔。出了窗口,它站在长着肥大叶片的梧桐树上,面向屋子惆瞅几声,再展翅飞去,隐没在天空的深处。
  “谢谢你。”明月真诚地说。
  “谢我什么呢?”
  明月扑闪了几下眼睛。她的眼帘上还残留着零星的泪花。“有些事物,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第二天,明月又恢复了往常的样子,活泼跳荡,像明净的溪水。
  只有在短暂的沉静里,才像幽深的古潭。在姚江河看来,她已经把昨天的不快连同他们短暂的相处完全忘记了。然而,姚江河却记得十分深刻,他们不多的几句对话姚江河可以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
  他以为明月会从此与他熟悉起来的,可是他错了。她对任何人都一如既往。
  这实在是一个不好把握的女学友。
  人说女性如杨花,看来此言不虚。
  可是,几个月之后,这个先秦文学一年级研究生班唯一的女性,再次以自己的勇敢无畏惹出一场风波。
  她将关于《离骚》的题解写成了一篇逻辑严密、文笔犀利的论文,发表在通州大学一位姓黄的教授主编的《楚辞学刊》上。
  此文刚一问世,就被闻教授看见了。
  时令已到冬天,上午九点,闻教授穿着风衣,戴着鸭舌帽,迈着沉缓有力的教授步伐走进办公室,在自己天蓝色的信袋里发现一本绿皮封面的大书,他没有细看是什么书,顺手取出,随意地放在办公桌上。最近十余年来,全国各地给闻教授送的书实在太多了,各类文史哲学术刊物自不必说,连《汽车制造》、《时装设计》一类与闻教授所研究的领域毫不沾边的专业书籍,也从全国各地蜂拥进他的信袋,那些有处女作问世的中青年学者,更是满怀喜悦地把自己的婴儿送到闻教授的手上,并在扉页上工工整整地签上“乞求闻教授指正”的字样。这当中,有极个别的人是与闻教授有过一面之交的,绝大部分人素不相识,只是仰慕闻教授的声名而已,仿佛把著作寄给他,那著作本身就增加了文化的厚度。实际上,闻教授很少翻阅那些自动送上门来的东西,没有别的原因,实在是翻不过来。再说,翻阅的必要性也不大,对闻教授来说,翻阅那些封皮各异厚薄不等的书籍,除了消遣,几乎没有别的意义。可闻教授是不喜欢也没有时间消遣的,他把自己的生命,与中国古老而神秘的文明连结起来。闻教授有一种人生哲学;上帝把人创造出来,就给予了他们恰当的分工,有的人一辈子穷困潦倒,每天24小时的所有行为,都附着在生存的意义之上。而有的人从出生到死去,都生活在豪奢而糜烂的宫殿里,享尽声色犬马之娱。这两种人的存在都在消耗世界。而另外一种人,他们出世的第一声啼哭就是悲壮的进行曲,他们来到世间的神圣使命,就是延续上帝的事业,拯救世界并开创未来。闻教授是属于第三种人,自然不愿意因为人类惰性的侵蚀而降格的。从内心说,他对前两种人多少有点鄙薄的。
  那本绿色封皮的大书,也同样被闻教授冷落着。
  闻教授在办公室坐了差不多20分钟就打算离开了。今天没有他的课,他到办公室来,是因为夏兄昨天恳求他,希望得到导师指点迷津,好顺利通过期末考试。夏兄与姚江河和明月不同,属软指标,哪一次考试不合格,都有可能被清理出去。夏兄自认为其他科目包括英语在内都没多少问题,唯独自己最尊敬的导师讲授的主课,让他伤透了脑筋。昨天夏兄向闻教授胆怯地提出请求的时候,闻教授只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并没答应,愚笨的夏兄就以为闻教授拒绝了,带着无比痛苦的心情,在厕所旁边的斗室里长睡不起。到办公室来等学生,这对闻教授来说是一次新鲜的经验。他的脸上有了温怒的神色。
  长久不来办公室,桌面上布满了细碎的灰尘,闻教授准备在离去之前将它擦一擦。抹桌布本来是挂在门背后的,现在不知飞到哪里去了,闻教授心里感到更加烦躁,对他带的这一届研究生增加了几分不满。他以前所带的研究生,不论男女,没有不跑前跑后地为他服务的,尤其是上届带的一个男生两个女生,更是把他当成自己的父亲一样敬重。今年四月底,学校最高大的建筑——生地大楼终于落成,闻教授想站到顶上去看一看,望一望高耸的凤凰山,和山下飘带一样婉蜒而走的洲河水,他的三个弟子立即协助导师满足这一要求:男生为他提包,两个女生扶住他的左右臂膀,沉着而坚定地向十二楼登去。本来,闻教授的身体状况尚属良好,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小心翼翼,他却从中体悟到一种莫大的幸福。当四人站在十二楼的风口上,闻教授以他尖沙的嗓音,吟诗一般地说:“还是带研究生好哇!还是带研究生好哇!”平常,不管他何时走进教室,讲桌上必然泡了一杯浓茶。茶杯是三个人凑钱买的名贵的紫砂壶,茶叶是来自闽南上好的绿茶。闻教授万万没想到,这一届研究生如此不晓事理,连为导师擦一擦桌子的小事也不愿意做了。
  当然,对社会有深刻体察的闻教授,绝不会简单地理解这种现象。他认为这是人类整体文明退化的标志。唯有如此,闻教授的心里才涌起一种异乎寻常的悲哀,并为此痛心疾首。
  没有了抹桌布怎么擦呢?闻教授怔了一怔,突然想起了那本绿皮大书。
  委屈你了,闻教授想。在拿起书使劲向桌面擦去之前,闻教授看了一眼书名,他希望以此减轻自己的负罪感:绝大部分送到他这里的书,他是连书名也不看的,在墙角放它一月两月,就有收破烂的来背走了。闻教授从来不称斤论两地卖钱,他只是叫那些背着大竹篮衣着不整的乡下人快快离去,免得打搅他沉静深邃的思想。时间一长,那些乡下人知道,在这个怪教授面前,连一句道谢话也是不必说的。——他将绿皮书看一眼,算是给予它的恩宠了。
  谁知这一看,就把闻教授牢牢地钉在那里了。
  闻教授与《楚辞学刊》主编黄教授的矛盾,通州大学的师生几乎无人不晓。与闻教授一样,黄教授也是赫赫有名的大教授。他中等身材,身体精瘦,尤其是那一颗头,小得出奇,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蛇。八年前,他只不过是中文系现代文学一个普普通通的副教授,虽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皆为零星篇什,既没多少份量,更缺乏系统。可是,他在八七年秋季入学之前,突然向学校提出一个使人啼笑皆非的要求:他要转上先秦文学课程。当时,教务长以为他发了神经病,嘻嘻哈哈地讪笑两声了事。谁知黄教授十分认真,慎重地说:“我不跟你开玩笑,十几年来,我服从领导安排,扶持力量薄弱的现代文学课程,可我的智慧在这里处于绝对的休眠状态,我真正的专长在先秦文学部分!”黄教授小小的眼睛放射出坚定而执著的光芒,几根黄黄的山羊胡一翘一翘的,像在显示着一种决心和力量。教务长是一个办事严谨的人,看黄教授如此认真,知道他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直接领导者,既要对教学质量负全面责任,也不能打击教师的积极性。然而,黄教授在先秦文学方面的才能从来也没有显示过,通州大学中文系就是靠先秦文学课程这块硬牌子吃饭的,要是委派一个不伦不类的老师去教,把事情搞砸了,不但要闹笑话,而且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和未来的发展。这个责任可不轻。经过一番考虑,教务长委婉地劝道;“你在现代文学方面已经做出成就了,何必半途而废呢?”
  “如果那也叫成就,我劝所有的大学教授趁早收手,到街头擦皮鞋算了!”
  黄教授的山羊胡愤怒地舞动起来。
  教务长被他硬梆梆的话镇住了,左手的五根手指若有所思地叩击桌面,过了半天才说:“有把握吗?”
  黄教授不回答,只牢牢地看定教务长充满疑虑的脸。他的眼光是鄙夷的。
  “有闻笔在那里顶着呢!他会像一座山,挡住你的去路。你现在是四十好几的人了,年龄跟闻笔相差无几,你还在起步的时候,人家就已经是大师了。这对你是不利的,也是不公平的。”
  教务长推心置腹的几句话,把黄教授真正地激怒了。他的双唇一阵抖索,然后口齿不清地厉声道:“他算什么大师!全凭个人的意志将璀璨的古代文明肆意强奸,能叫大师!在我看来,他的那一点可怜的虚名,全是小脚女人式的小聪明赚来的,究其实质,他的所有著作空洞无物,连先秦文学的一点皮毛也没有抓祝”教务长把黄教授的狂妄视为一种无知,他语气冷淡地问道:“他的著作你都读过么?”
  “悉数释读。我说过,他的著作空洞无物。”,“然而人家是这一领域公认的专家,他的名气大着呢!”
  “他和当年戴金边眼镜穿西装套圆口布鞋的胡适博士比较起来,谁的名气更大?”
  教务长不作声。
  “胡博士声震华夏,连他中西合壁的怪异服装也成为当时文化青年追求的一种时髦。若论名声,闻笔和他比较起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后人去探究胡博士的学术成就,除了苍白的诡辩,还剩下什么呢?”
  教务长终于被黄教授的狂妄征服了。
  黄教授在走上先秦文学讲坛的当天,就把他十余年苦心孤诣样精竭虑写成的五部有关“楚辞”的论文手稿,分别发往五家出版社。数月之后,他几乎同时接到了这五家出版社热情洋溢的来函。
  那些盖有出版社公章的来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先生的研究成果打破了数十年的僵局,使我国对先秦文学尤其是楚辞的探索向更深入的方向发展。大作将以最快的速度面世。
  五部书很快出版了。五部书的出版意义是非同寻常的,无论对黄教授个人还是对通州大学,都构成了一道迷人的景观。在人们还没有注意的时候,这座川东的高等学府里,突然隆起一座文化的大山。这座山上,有飞悬的瀑布,有幽深的峡谷,有奇异的石头,有苍翠的林木,九环曲折,曲径通幽,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有它惊人的魅力。当人们整装出发,走向山的更深处,才发现这座大山是早就存在着的,山纹的虚虚实实纵横交错表明了它早就经历过苦难的沧桑历程,清新而淳厚的山风里,更是传达着古坝一样的悲怆韵味。这是一座古典精神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大山。
  全国各地的学者趋之若骛,都以来见识一下创造出这奇迹的干瘦老头儿为幸事。一时间,台湾《中国日报》、香港《大公报》以及东洋岛国日本的数家报纸,都对黄教授的人生历程作了详尽介绍并配大幅图片。在日本,有一批研究中国楚辞的学者对黄教授的著作尤感兴趣。几年前,东洋学者以洋洋数十万言论证了一个荒唐无稽的主题:中国根本无屈原其人。黄教授的其中一本著作,便是专为此谬论发难的,论据确凿,笔调幽默,令东洋学者佩服得五体投地。几个月后,由东洋学者倡议,征得中国学者尤其是黄教授的同意,决定在通州大学开一个楚辞研讨会。
  这个研讨会除了决定办一个《楚辞学刊》并由黄教授任主编之外,在学术上的意义是平庸的。然而,它却从另外一个角度造成对通州大学古老大山——闻教授的强烈冲击。
  中日学术研讨会上,黄教授从头至尾唱着主角,闻教授只是作为一个列席代表的身分参加的。整个会议议程是两天半,闻教授只来了一天就归隐了。黄教授并不介意,相反,他乐于这一结局,因为这恰恰说明了自己的实力将无可抵挡。
  随后,黄教授在本校开了若干次讲座,每一次讲座都座无虚席,每一次讲座黄教授都必然以此作结:同学们,把你们的智慧之轴尽情铺展吧!每一个健康的头脑,只要勇于斩断那些所谓权威织成的蛛网,都将焕发出创造的光辉。拿起你们的笔,把自己闪烁的思想记下来,天长日久,就会积成厚厚一本人生的日历。如果是有关楚辞方面的文章,就勇敢地投向楚辞研究的最高学术刊物——《楚辞学刊》。《楚辞学刊》的主编是谁呢?主编就是我!黄教授把“我”字拖得很长,随着这长长的拖音,他用力击打着自己瘦弱的胸脯,胸腔里发出的闷声被麦克风一传,如雷鸣一般,震荡壁宇,也震荡莘莘学子激扬的灵魂。
  闻教授恨之入骨。几年之后,当人们历尽艰辛爬到黄教授的山顶上向下一望,发现黄教授的九十九道拐,完完全全是一种虚张声势,其论著除了繁琐而刁钻的考证,精神实质是苍白的。连以前疯狂崇拜黄教授的人也说: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他不能叫学者,只能叫投机商。从此,闻教授的声望再次复苏。人们不禁感叹:证实难,证伪更难。尽管如此,闻教授依然对黄教授心存深深的芥蒂,因为他毕竟把持着《楚辞学刊》,在不明真相的外地学者尤其是海外学者当中,依然享有崇高的声誉。闻教授既不给《楚辞学刊》写稿,也不读上面的文章,他坚信主编都如此庸俗,刊物的质量就大可怀疑的了。闻教授不读,黄教授却偏偏要送,每出一期,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闻教授,并着人早早送来。送书的人深知黄教授此举的深长意味,是不敢当面交给闻教授的,只有趁他不在的时候,偷偷地塞进他的信袋里。可是有一回,当那人正往信袋里塞的时候,闻教授突然出现在办公室门口。
  “闻教授……黄教授说,把这本书送给您。”
  “以前都是你送来的?”闻教授的表情冷峻而威严。
  那人怯怯地点了点头。
  “你是他的儿子?”
  “不是……我是他的学生。”
  “既是学生,一天不好好读书,尽干这些无聊的勾当,浪掷青春,将来追悔莫及。”
  那人深深地垂下了头。
  “回去告诉黄教授,以后出了书,请他亲自送来好了。”
  那人满含委屈地回到黄教授那里,将闻教授的话如实地讲了。
  黄教授哈哈大笑,翘翘的山羊胡在嘴角胡乱飞舞,从此就不再送书给闻教授了。……今天突然又送一本来,其中又有什么把戏呢?
  闻教授重重地坐在破旧的藤椅上,第一次翻开了那本绿色封皮的大书。他要看一看,一个极端庸俗的人到底是怎样糟踏古老的文明。
  他在目录的前半部分,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名字,这些名字曾经与灿烂的先秦文化紧紧地连在一起,现在居然堕落到在这本刊物上发表文章,有两个人还在封二上喜笑颜开地登出自己的玉照,这让闻教授产生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悲凉。他的目光继续向下移去,在目录的尾条上,是一个专栏,题名“楚辞新花”,闻教授禁不住晒笑了一下。当他看见本期选出的“新花”的名字,再也笑不出来了。
  这朵新花叫明月。
  明月的论文恰恰是遭到他严厉批评的对《离骚》命题的新解。
  闻教授顿时气得浑身发抖。
  毫无疑问,这是别有用心的黄老头儿在对他进行有意中伤。将这么糟的所谓论文发在他主编的刊物上,人们自然要问:作者是谁呀!怎么写出这么荒唐的文章!黄老头儿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答:她是闻笔的学生,闻笔是先秦文学领域的名家,我作为《楚辞学刊》的主持人,自然是要尊重的。这阴险狡诈的黄老头儿,不是就顺手一枪,将我的一世英名轻而易举地击倒了么!
  闻教授的胸腔里发出低沉的咆哮,并把满腔愤怒很快转向了自己的学生。
  他在办公室一直坐到上午十一点,当第三节的下课铃声响过之后,闻教授急匆匆地走到中文系办公室,闷沉沉地问道:“他们上午有别的课么?”
  中文系主任知道他所说的“他们”,就是指姚江河他们三个先秦文学研究生。“没有课了。”主任说。
  “通知他们到我办公室来,我要给他们补一补。”
  中文系主任被感动了,真诚地说;“天冷,休息一下吧,听说你这几天感冒了,我也役时间来看你。”
  闻教授没有出声,转身向门外走去。
  十余分钟之后,三个人同时到了闻教授的办公室。
  他们是怀着不同的心情来的。作为姚江河,心里很不痛快,因为中文系主任去叫他的时候,他正在满怀深情地给妻子写信。他妻子名叫顾莲,是清溪区财政所的会计,姚江河分到清溪区中学的时候,是她主动让人到姚江河10平方米的简陋平房里提亲的。其实,她一点也不开放,之所以敢于做出这举动,是因为她是一个极有主见的人。她觉得姚江河不仅个子较高,模样儿有几分帅气,更是一个有才气的人。清溪这地方山青水秀,出了许多玲珑剔透的美女。
  由于这里是共和国的将军王维舟的诞生地,更由于王将军在民国初年就创办了闻名川东的宏文小学,大半个世纪以来,宏文小学坚定地传播着进步和文明的火种,这里的姑娘普遍档次较高,她们挑选夫婿,不看相貌,不看家产,就看他是否有一股男人之气。因此,每一届大学生分到此地,姑娘们必是躲在家里,将临街的窗戳出一个小孔来,仔细考查着喜欢张扬的大学生结队从街上走过。一个月之后,姑娘们心中都有了谱,她们打扮入时地走下楼来,一选就中。
  ……姚江河几乎没有经过考虑就答应了媒人。来到这偏远之地,虽多了几分“采菊东篱下”的闲情,可与俊男靓女翩跃出入名词丽句俯首皆拾的大学校园相比,这里毕竟缺少了许多色彩,更属于文化的沙漠区。因此,姚江河来到这里的第二周,就感到深沉的寂寞。有女孩向他求爱,又不致于冒冒失失地自个儿闯上门来,不仅让他感动,也让他觉得这女孩定有某种特殊的可爱之处。他们交往了半年就结婚了。结婚之后,顾莲从生活上给予姚江河无微不至的照顾,现在他读研究生,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靠顾莲当姑娘时精打细算的积蓄。一个有生活责任感的女人,在这方面是有特殊才能的。按姚江河的话说,他对顾莲是感激多于爱情。然而,人类家庭无数沉痛的经验告诉我们:唯有这种夫妻关系是最为牢固的……夏兄有些忐忑不安。导师没有答应他的请求,让三个人一同去听他补课,这证明导师是不会专为他一个开小灶的。明月与两个师兄不同,她几乎是带着狂热的心跳去见导师的。那本绿色封皮的大书,并非黄教授“别有用心”地送给闻教授的,而是明月自己送来的。她送书来也没有接受任何人的旨意,更不是与导师赌气,完完全全是为了让导师因自己学生取得的小小的成绩而欣喜。这个天资聪颖的小姑娘,把导师在课堂上对自己的严厉批评理解得过于简单,她不认为这是闻教授对新生事物的威压和抗拒,而仅仅看成是导师对自己的严要求和恨铁不成钢的慈父情怀。因此,她的不快只不过持续了几个小时,就投入到应该干的工作中去。当她那篇文章在《楚辞学刊》上发表之后,她几乎是带着调皮的微笑在想:尊敬的闻教授,明月小姐是不会为自己的人生选择后悔的。是的,还在学生时代就在权威刊物《楚辞学刊》上发表论文,是十分罕见的现象。明月的调皮丝毫不带恶意,而是作为对严师的一种报答。她相信闻教授是会高兴的。
  三人侍立在闻教授面前,闻教授脸色铁青,呈现出深沉的病态。他的右手握着那本绿皮书,五根发福的指肚,死死地陷进书里。
  这让明月颇感吃惊。
  “同学们,”沉默良久,闻教授终于说,“由于本人在学术方面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就,遭到了来自全国不少人的嫉恨。有嫉恨就有中伤。本人是在深受掣肘之苦的重负之下艰难前行的。比如这里有一本书——”闻教授把揉出许多皱的绿皮书展开,“书的主编就是嫉恨本人最厉害的一个,他企图采取最卑鄙的手段将本人打倒。当然,你们的导师是打不倒的,他的学术成就更是打不倒的!”
  闻教授把绿皮书交给明月,谈谈地说:“将它撕毁吧。”
  明月大睁着眼睛,不解地问:“为什么?”
  “因为它侮辱了本人的名声。”
  转载请保留!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