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万春亭远眺

作者:韩少华

  游景山,就要登万春亭;登万春亭,就要纵目远眺,将这八百年古都风貌,尽收眼底——这,该是不言而喻的了。
  那么,这无须言而自喻的道理在哪儿呢?很简单。万春亭正建在这古都的制高点上;这制高点,又恰在这城郭的中轴线上,不是么,当你登上这亭台,举目南望的时候。紫禁城宏大壮阔的建筑群,就在你眼前了。那布局的端方,气势的雄伟,是只有在这里,在万春亭,才最宜于领略的。也许就是这个缘故吧,景山和北海重新开放之后,我没有忙着去欣赏那琼华岛上的白塔,太液池中的碧波,却怀着切盼已久的心情,登上了这景山之巅的万春亭。
  站在亭台上,向南望去,只见那正阳门两侧,如同春笋般拔地而起的几十幢大厦,给这古城增添了现代化的崭新气派;向东望去,那工业区高耸的烟囱,正吐着乳白色的轻烟,阳光里,更显得柔和而透明;向西看去,那琼岛上的白塔,经历了地球震动的一场小小劫难,又昂首蓝天,而且素洁如玉了;再回身向北看去,那鼓楼和它身后的钟楼,如今虽默默地踞守在那里,却难免让人联想到几百年间那晨钟暮鼓是怎样标志着这古都每天的生活节奏的;而钟鼓楼背后,那横卧天际的燕山余脉,蓝莹莹的,宛如这古城的一带屏障,仿佛还提示着我们的祖先所以在这里建都的深谋远虑……
  环顾之余,我的视线不由得凝结在太液池畔、金鳌玉蝀桥东端的那座著名的团城之上。那圆形的小城,人们早已把它叫做这古城的“胚胎”了;因为,远在十二世纪,金国的国主就在这里建立殿宇,作为行宫。以后,这幽燕古城,虽然几经变迁,它的建制却大体不曾脱离这胚胎形的城郭。如今,团城上每座殿宇的门楣梁栋,都藻饰一新,与塔影波光,交映在一处了。
  也许,这和风丽日的阳春光景,是不宜于发怀古之幽思的吧。我心中的联翩浮想,更多的是来自这望中可见的现实。
  我知道,就在那紫禁城南,在那举世瞩目的广场上,一座丰碑,巍然而立。那丰碑,自奠基之日起,至今快三十年了。不知怎的,它却仿佛正在给我以新的启示。
  就在那不平凡的一九七六年,就在人们满怀忧思悲绪,一次又一次把低垂着挽带的花圈献到那丰碑之前的时刻,人们就意识到,新中国编年史无限壮丽的第一页,已经掀了过去……可是,新的一页,将如何展现于世界之前呢?
  就在那年的十月,新中国史册的崭新篇章,在一声霹雳中,展开了,展开了……当万民翘首,含着悲喜交融的热泪,聚集在天安门前,欢庆胜利的时候,多少人又情不自禁地举头瞻望啊!泪眼中,只见那座丰碑,依然那样巍峨,那样不可撼动!毛主席、周总理亲笔写下的题词和碑文,正在阳光中闪耀。望着丰碑,我那时候有一种新的感受,油然生自心底。但是,在喧腾的欢呼声、鞭炮声和锣鼓声中,又来不及细细地品味。
  而今天,在我登上这万春亭,放眼远望的时刻,那崭新的感受,又回到了心头。
  我想,我们的人民,在自己的共和国建立之初,通过两位伟人的巨笔,把历史的意志,铭刻在那丰碑之上。那是万年不可磨灭,更是永世不容玷辱的。而那两位执笔的伟人,却已把自己的墨迹,连同自己的心血和生命,熔铸到这丰碑之中了。今天啊,无论是那些参加五届人大的、身上刻着弹痕的老战士,还是那些参加全国科学大会的、额头上刻着皱纹的老学者,在他们跨进人民大会堂那庄严的大门之前,也许会回眸仰望那座丰碑吧?他们会不会感到,那碑上的题辞和碑文,不只是刻在冷峻的磐石上,也是刻在他们的热腾腾的心灵上呢?会的,会的。因为毛主席和周总理所献身的事业,本来就是同人民血肉相连的。所以,当忆万人民从荧光屏中,收音机里,看到首都数百万人在十里长街游行,为我们党一举粉碎“四人帮”而热泪横流,听到他们为党的胜利、人民的胜利而纵情欢呼的时候,就不能不热血沸腾了。是啊,人民正从中望见了真理又在大放光华,听到了理想又在声声召唤!——哦,我的这些感受,在哲学家严肃的推理中,在诗人美妙的抒情里,或许没有什么新意;但在我,一个普通劳动者,这登高望远的感受中,却蕴含着某些新的诗情与哲理吧?
  不,这哲理与诗情,又似乎早在历史的进程中得到反复的验证与抒发了……
  三百多年前,在这景山脚下,绝望了的崇祯皇帝,就自缢在那棵槐树上,结束了他的残生;只留下那棵古槐,每当西风萧瑟时节,在那里哀叹罢了。一百多年前,就在这紫禁城内,天理教起义军的一位战将,力挽雕弓,不是在那宫门的匾额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箭痕吗!……啊,那起义军,用利箭刻在那宫门匾额上的,是人民的忿怒;而我们时代的两位伟人用巨笔刻在丰碑上的,是历史的意志!是的,历史无私,人民无畏——其中的诗情,就在这万春亭望中可及的视野中,不是也一次次地得到抒发了吗!
  事情到了一九七六年十月初。就在这景山脚下,来了个自比则天武后的人物。你看她,忸怩作态地摘苹果来了。在她眼里,人民的共和国,或许就像个甜香可口的果子似的,唾手可得了。而几天之后,这个未及加冕的女皇,就在那声震撼世界的霹雳中,被摒弃到历史的垃圾里……嗯,如果说崇祯所扮演的是一出历史悲剧,那么,她在这儿不过是客串了一场现代闹剧而已!是的,历史无私,人民无畏——其中的哲理,就在这万春亭下,不是也一次次地得到验证了吗!
  正在我浮想联翩之际,一个女孩子也登上这亭台。她微微地喘息着,眨了眨大眼睛,询问着同行的一位长者:
  “……这亭子为什么起了这么个名字?”
  那长者想了想,说:
  “大概是给亭子题名的那个封建文人,在颂扬他所侍奉的那个王朝‘万代长春’吧?”
  “结果呢?”女孩子眨着大眼睛追问。
  “结果么,”那长者微微一笑,“那个王朝的末代皇帝,就吊死在一棵歪脖儿树上了……”
  女孩子听了,跟长者一同畅快地笑起来,说笑间,自去欣赏他们所喜欢的景致去了。
  虽说,这亭子建于清乾隆十五年,而并非明代建筑,那位长者的话未免与史实不合;然而哪个王朝不是梦想传之万代,而且代代皆春呢?结果么,历史代表人民意志,都一一作了否定的回答。就说朱明王朝吧,在农民起义军的洪流冲决之下,崩溃了。另一个国号称作“大顺”的农民起义政权取代了它。而这新国号的命意,就是那“顺天心以救万民”之类吧——其实,天本无心,民自有志。人民,只有人民,才有回天之力,才能命令这天地间万象皆春……想到这里,再举目四顾,却见满城树色,绿涛似的,蒸腾着无限春意。那么,这春光的源头,又在哪里呢?
  我又一次放眼南望,只见紫禁城金瓦红墙的南端,一片云蒸霞蔚。我知道,在那群星拱卫的天穹般的人民大会堂里,全国科学大会刚结束不久。当代表们踏上人民英雄纪念碑那大理石台阶,仰望庄严壮丽的天安门的时刻,他们会感到,这光焰辉煌的建筑,就是一个巨大的星座,一颗永恒的太阳!当代表们走进广场东侧那肃穆的博物馆大厅,瞻仰人民英烈的一件件朴素遗物的时刻,他们会感到,一颗颗辰星虽然陨落,却把自己的每一粒分子都洒向人间,化成了芳香的沃土!至于代表们在人民大会堂里聆听着党中央那叮咛、教诲的时刻,都如坐东风,如承甘露啊;听——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神州九亿争飞跃!”
  “一定要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这论断,这诗情,这号召,又岂止是令人心田滋润,暖意盈怀而已……
  啊,春天的源头,不就在这里,就在祖国的怀抱中、党的心窝儿上吗!是的,我们的大地啊,阳光普照,沃土连绵;甘露清淳,东风和煦——那么,芳草,繁花,佳禾,硕果,又怎能不欣欣向荣呢!
  蓦然间,当我又回味起这万春亭命名含义的时候,才意识到,我是无意中恰好选择了春回大地时节,来这里登临眺望的了。此刻,我不由得又极目远眺,心底里轻声呼唤着——
  多好啊,这万象回春的大地!
  多好啊,这万代长春的祖国!
            一九七八年春,于北京戏楼二巷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