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这也是个社会问题

作者:刘彦

——(思念你,桦林)读后

  《思念你,桦林》(载《四川文学》一九八○年一期)是一篇引人注目的作品,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反映现实生活,艺术上有新的探索。
  读完小说,读者禁不住要问:为什么秦倩和卢建平有着共同的志趣、爱好,有着真正的爱情,而命运之神却偏偏要使得他们忍痛分离呢?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小罗和秦倩之间本无爱情可言,而现实生活却偏偏要使得他们结合在一起呢?造成这个痛苦婚姻的根源又是什么?难道真象秦倩所说,只是由于她自己软弱,拗不过小罗的苦苦哀求吗?不,拂开生活的浮土,把目光转向社会深处,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提出的问题仍然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
  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伦理道德,象条无形的锁链缠住了人们的手脚,直到今天,我们生活中仍然随处可见它的阴影。不是仍有一些无辜的青年男女,为追求幸福的、美满的、真正的人的生活而付出了血的代价吗?因此,作品主人公秦倩那痛苦心灵剖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秦倩呼吁:“怎么不道德?真正的爱情永远是道德的,没有爱情的夫妻生活才是虚伪的,是真正不道德的!”可是,秦情真要和小罗分开,法律支持她吗?社会舆论允许她吗?恐怕她的行为,甚至这种想法也会受到种种责难吧,一些人的心目中,传统的道德观念不仍然是神圣不可逾越的法规吗?时到八十年代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正视一下酿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呢?不少青年男女因为多种原因组成了家庭,但婚后的生活并不愉快。尽管由于法律的约束、道义的责任,使他们不致于草率分手,但没有真正爱情而又不得不生活在一起,这不能说不是一件痛苦而残忍的事情啊!正如小说主人公所哀叹的一样:“……多少次,我想重新燃起对你的爱,然而无能为力,我的心热不起来,我只有能力维持一个和平、模范的家庭,爱的死去如同爱的产生一样,是人的力量所不能抗拒的。”可是,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若青年男女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预先建立一种公开的,不受社会舆论非议的,可以互相考察彼此思想、感情、品格、兴趣的正常关系,而不是等到年龄的增长,才求助于“请人帮忙介绍对象”的手段去寻找伴侣,那么,这种有爱情偏偏不能结合,无爱情而偏偏又结合在一起的现象不是可以少一些吗?读了小说,人们自然就要思索,就要发问,正象一篇文章中提出的引人深思的问题一样,“为什么我们的道德、法律、舆论、社会风习……等等加在我们身上和心灵上的精神枷锁那么多,把我们自己束缚得那么痛苦?而这当中又究竟有多少合理成分?等到什么时候,人们才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意愿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呢?”(《文艺报》80年1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小说的内容在现阶段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作者龚巧明是文坛上崭露头角的新秀,初试锋芒就显现了笔底的功力。就这篇小说来看,无论是新颖的构思,娟秀的文笔,以及细致入微的心理剖析,都能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原载《四川文学》1980年第5期)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