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我们期待着

作者:孟伟哉

——读《聚会》有感

  我读了甘铁生同志的短篇小说《聚会》。我坦率地承认,这作品曾使我很感动,它为什么使我感动呢?那是因为它相当真实地再现了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一小群插队青年的深深的灵魂的痛苦、精神的苦闷。那确是曾经有过的现实:一条极左路线贯通全国,一小撮阴谋家钻进中央,大权在握,滥施淫威,人民群众象生活在阴云密布的天空之下,又仿佛处于风雨飘摇的危舟之中,真个是前途未卜、吉凶难料呵!那确是曾经有过的现实:阴谋家披着革命的外衣,祸国殃民倒行逆施的罪恶被标榜为最最革命的行径。因此,千百万人民(包括广大青年和干部)始则狂热,继则怀疑、苦恼、迷惘、愤怒!……在那样的政治气氛和时代现实中,善良的人们而想要保持心灵的安宁和精神的平衡是一件很难的事,那是一个刚刚结束的时代。我想,亲身经历了那场被公认为十年浩劫的人,怕都有此种同感吧!我在首都经历“史无前例”的头三年,在大西北某沙漠的边缘的所谓干校(一个由劳改犯开辟的农场)里,度过了四年。尔后又在首都度过那十年的最后三年。在那个显得很漫长的时期里,我不讳言,我曾经真诚地狂热过,也曾深深地痛苦过。我说这些,我说《聚会》曾使我感动,是想说明:我能理解它的作者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它有生活根据,因而引起了我的共鸣。
  然而对于艺术作品来说,只有生活或者说只有简单的真实性,并不一定就使人感染和共鸣。《聚会》这篇小说所以能获得此种效果,还在于它有一种艺术力量。这力量在于,作者熟悉生活,而且颇有才气,能将他的观察、感受和体验真切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他塑造了女青年丘霞这个人物,而且,对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作了独特地发现:她要把几个“老插”邀集到一起,由她扮演主人的角色,让大家“欢欢乐乐地聚会一场”而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太了解她的同辈人和她的朋友们的苦闷心理,是因为她深知大家“太需要高兴高兴啦”。因此苦心孤诣地组织了这个活动,想方设法使大家“忘记不愉快的一切”,立下规矩不许人们说“犯忌”的话,并特意嘱咐她的恋人(作品中的“我”):“咱俩别太亲近”……她要让每个人感受到她的温暖,享受她的友爱,她为此“发怒地”斥责她的恋人“不懂事”、“自私鬼”!……她真是多么不易呵,用心多么良苦呵,心地多么善良呵!可是,她没有意识到,她这种无私的感情和做法,并不能排解大家的苦闷,徒然的是借酒浇愁而已,得到的效果是让大家含泪而笑,使大家以一种自我麻醉的办法暂时地忘却痛苦,而终于导致了一场不无荒唐的恶作剧的游戏。丘霞的心理和作为是独特的,她的灵魂和感情是善良而又扭曲的。她的“担子”是“沉重”的,正如她的恋人所说,她“是在挥着鞭子叫囚徒跳舞”,然而她却以为她是在以自己的善意在抚慰大家的苦闷的心。作者对这个人物的这种发现,对这使姑娘心理上不自觉的矛盾的把握和表现,确实显出了艺术才气;这篇作品的动人之处,主要的也就在于丘霞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
  我不能说这篇作品没有生活根据、不真实,也不能否认这篇作品的动人力量。同时,掩卷之后,也觉得这篇作品的内容和色调,的确有些沉重的压抑。为此,我思索了好几天,并又将作品重读了几遍。我在想:这篇作品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呢?它为什么会引起某种程度的争议呢?想来想去,我觉得,这原因恐怕就在于作者对于生活的理解有点片面,对现实的概括还欠周到;也就是说,对于那阴云隙缝里的光明,对于那风雨之舟的前途,对于那些苦闷的心灵中的信念,开掘不够,表现得不够明快。这在林彪、“四人帮”覆灭之后、在我们的国家进入一个大有希望的历史阶段之时,就尤其显出这个弱点了。我这样说,绝不是要作者篡改生活以获得一种廉价轻松,也不是要作者超越现实、拔高人物、图解某种观念。而是说,在那个四害横行,极左泛滥、人民受苦的时期,我们的现实中的确也还有些壮美的东西,我们人民(包括青年和干部)的心里的确也还有是非观念和爱憎感情,整个中国凝聚着一种愤怒的力量,犹如爆发的火山,这正是“四人帮”所以一朝覆亡而普天欢庆的深刻的历史渊源。在思考这篇《聚会》的得失时,我想起了几件亲身经历的小事。一是一九七○年我回故乡时,我们大队党支部书记带着深深的怀疑问我:“王洪文当副主席,他究竟有多少能耐?”二是我的一位姨夫(县里的一个普通干部)也带着深深的不满问我:“听说江青想当女元帅,是不是这样?”三是一九七一年夏天一位解放军战士明确地跟我说:“干校这种办法是对老干部的折磨!”到了一九七五年,私下里,知音朋友之间,包括青年朋友和老干部之间,对“四人帮”的认识就更清醒,对他们诅咒之余,对未来也更有信心,虽然不免有些朦胧。我想许多人包括《聚会》作者,大约都有类此见闻和感受。我说这些的意思是,即使在最不幸的时期,我们党的。人民的和我们青年的脊骨和精神,也没有完全垮掉,而这,正是我们的前途、信心和希望之所在。我想,假使《聚会》的作者在回头看那段生活时,能适当调动和概括自己这方面的体验和见闻,能适当注意到这些被实践证明已汇为巨流的涓涓小溪——人们心灵里最可宝贵的那些思想和感情,这篇作品的色调的价值将会与现在有所不同或大不相同。这篇作品给我的感觉是,作者是一个严肃思考的人;而根据这篇作品所显示的艺术才能看,他要做到这一点是并不困难的。
  艺术是一种美的事业。发现生活中的美,是艺术的使命。一位作者即使表现了人们的痛苦,其终极目的也应是为了让人们摆脱痛苦、获得希望和欢悦。我相信,《聚会》的作者只要继续思考,继续发现,继续努力,他是会写出更深刻、更完整的作品的。我们期待着!
           (原载《北京文艺》1980年第6期)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