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四、小联合国


  一群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思想,不同追求的人,聚集在一起学习葡萄牙语,组成了一个小联合国。
  那段时间,我真不敢相信自己已经在巴西了,更不相信自己与家人相距那么遥远。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我在半梦半醒之间总是问自己:我这是在什么地方?望着周围陌生的环境,真希望这不是现实,而是一场梦。
  我没有一天不思念我的家人,想念我的朋友们,和北京那熟悉的环境。妈妈在电话里那忧伤并带有责备的声音时常响在我的耳边,更加深我的自责。
  “你就是住旅店,走时也要打声招呼,我是生你养你的妈,你就这么狠心地不辞而别。”
  我后悔来到这里,可我目前没有选择。那张单程机票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身上带的那100美元也所剩无几。我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挣钱买一张机票,回北京去!我实在太想家了。可我不懂语言,哪里找得到工作呢?对,我要学葡萄牙语,虽然它那么古怪和难听,可为了生存,我必须这么做。
  我不知道什么地方有葡萄牙语课程,我想应该去问桑塔那。我抓起电话,按照他留给我的号码拨到了他的办公室。接电话的大概是秘书小姐。我一遍遍重复着桑塔那的名字,可我完全听不懂她说的那一堆“鸟语”。我一气之下放下电话。求人不如求自己。我搬出了一摞足有几公斤重的电话本,打开一看,密密麻麻的外文好像天书一样,我一个字也不懂。我猜想,葡语的拼法应该同英文差不多。顺着这个思路,我就一页页地翻找。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的两眼已开始发酸,那一个个小小的外文字母好像一堆小蚂蚁在我眼前爬来爬去,我闭上眼睛,真想放弃这种也许完全是无谓的尝试。可我眼前出现了爸爸、妈妈,他们好像在向我招手。我猛地睁开眼睛,咬了咬牙,继续找下去。
  突然,Poftugues这个单词跳入我的眼睛,我欣喜万分。顺着这行字继续找下去,终于找到了Escola dePortugues(葡萄牙语学校)我把上面写的一些字和电话号码照猫画虎的都抄下来,抓起背包冲出房门,手里紧紧捏着这张写满了连我自己都看不懂字的纸条。
  正是上班时间,街上的行人很少,头顶上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炉烤得我身上直冒油。我穿着一个袒胸露背的小小的太阳衫和一条短裤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几个巴西小伙子有说有笑地迎面向我走来,当他们的目光落在我身上的时候,他们全都停止了说笑,带着好奇的眼神望着我。巴西利亚的东方人很少,尤其是一个长发披肩的年轻东方姑娘就更像是稀有动物一样。我顾不得理会他们的目光,迈开大步向着大路的方向走去。身后传来了几声男人的喊叫声,我知道他们是对我喊着什么,可我听不懂,头也不回地继续向前走。
  转到了大路上,我看到了一排石磴和石头砌成的凉棚,几个中年妇女坐在石磴上。一会儿,一辆公共汽车停在了那里,几个女人上车了,我断定那里一定是公共汽车站。
  我跳上了一辆不知开往何处去的公共汽车。我把那张小纸条拿给车上的人看。他们每一个都指手划脚的,四面八方全指遍了。我的脑袋也顺着他们指的方向摇得像一个拨浪鼓似的,还是不懂他们的意思。更不知道自己该在哪一站下车。这时,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指着车门,嘴里说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一向自认为比较聪明的我,此时此刻完全被他们这伙人搞得大脑反应迟钝。天气闷热,可我更是急得满身大汗。车靠站了,那个男人对我指指车站并不住地挥手。我突然恍然大悟,他是在示意让我下车,我迅速跳出那个即将关上的车门,茫然地向着一个方向走去。
  走着走着,我发现前面有一座小白楼,外面停着许多的车,还有一些学生模样的人从里面走出来。我的直觉告诉我,这里应该是我要找的地方。打开手里那张已经被我捏湿了的小纸条,又抬头看了看小楼入口处挂着的牌子:Escola de Portugues 。我兴奋得跳了起来。像一个疯子一样冲进大门,办好了一切手续,我正式成了这个学校里的一名学生。
  我们班一共有十七、八个学生,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国家,老师是一个三十岁出头很友善的巴西女人。最初她是用英文给大家讲课,可对我这个连英文也不懂的人来说,真好像赶着鸭子上架。记得第一天上课,我就像个傻子一样呆坐在那里,好像教室里的一切都与我无关似的,我两眼直勾勾地望着老师,试图从她的每一个手势、眼神中理解她所说的话的含意。虽然什么都听不懂,但我始终强迫自己专心致志,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所有字都记在本子上,回到家里再慢慢查字典。经过三个多月这样“填鸭”式的强化训练,我开始可以慢慢地用葡语进行交流了。
  三个多月的课程,我们从一个十七、八人的班,陆陆续续减少到只有七个人了。大部分人都觉得葡萄牙文太难,学起来又枯燥,最主要一点,他们大部分是在使馆工作的工作人员,学葡语只是出于兴趣,而我却不同,我必须学会,没有选择,因为我要生存。
  我们班里尤如一个小联合国,一个美国小老头路易瘦瘦小小的,据说是娶了巴西太太,留在巴西定居。他自己感觉,美国的生活太紧张,竞争激烈,像他这个年龄,更喜欢巴西这种慢节奏。悠闲的生活;尹善华,一个23岁的韩国姑娘是韩国驻巴西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她长得不像我过去在北京见到的那些朝鲜人,大方脸小眼睛,她长得却有点像中国的南方姑娘,瓜子脸,虽然是单眼皮,但很有神,一张小小的嘴,再加上她那纤细的身材,看上去很清纯,很有东方女人的韵味。每次上课,她总是坐在我的旁边,讲起话来轻声慢语的。自从第一次见到她,我们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虽然那时我们语言上无法沟通,但当她第一次将她的名字写在纸上给我看时,我惊讶地发现那三个字同我们中国的汉字完全一样。在以后的几年里,善华成了我在巴西的最好的朋友之一。还有一个姑娘来自北欧的芬兰,叫凯蒂,她留着剪得很短的金发,皮肤白里透红好像我见到的婴儿的皮肤,让我们几个亚洲女孩好不羡慕。可她自己却总是报怨自己的皮肤不如巴西人那么健康和性感。上课的时候,她总是发言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我们班里还有一个东方女孩子,刘小姐。她来自香港,随她的英国男朋友来到巴西,她的男友在英国使馆工作。我很高兴终于遇到了一个中国人,可让我失望的是:刘小姐根本不会讲普通话,只讲英文和广东话。她是一个受了很多西方教育的东方姑娘,她的整个思维和生活方式与我和善华有很大的距离。马里奥是一个十分英俊,有着健美身材的智利小伙子,他的脸上永远带着笑容,每一次发言都手舞足蹈的,身体也像跳舞一样有节奏地动着。他是我们班里功课最好的,可能是因为他的母语是西班牙语的缘故。问起他来巴西的目的,他毫不隐瞒地告诉我们,因为他喜欢巴西女人,“她们太美了,太有魅力了。”他总是这样很投入地说。我们班上最沉默寡言,老成持重的就是来自中东某一个国家大使馆的莫哈莫德(我现在想不起具体的国家)。他很少讲话,也不太同大家交流,我们几次想邀请他参加我们的各种聚会,他都婉言拒绝了。
  一天,老师让每一个学生唱一首自己最喜爱的本国歌曲,然后再将歌词大意用葡语翻译给大家。我想起邓丽君的那首《爱的箴言》。前几年,邓丽君的歌曲刚刚走进中国的时候,这是我听到的她的第一首歌,印象特别深。虽然近两年又陆陆续续涌入了一批新的港台歌星,可《爱的箴言》却一直印在了我的心里,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我将真心付给了你,
  将悲伤留给我自己。
  我将青春付给了你,
  将岁月留给我自己。
  我将生命付给了你,
  将孤独留给我自己。
  我将春天付给了你,
  将冬天留给我自己。
  我十分动情地唱着,完全忘记我周围是一群根本听不懂中文的人。歌声刚一结束,响起一片掌声,大概是优美的旋律和我动情的声音感动了大家,“太美了!”看样子我们中国的音乐已经得到了“小联合国”的认同。接下来,我就一字一句给他们翻译歌词大意,这一次他们的反映与刚才大不相同,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刚才那种热烈的气氛一下子降到了零点,教室里静极了,似乎可以听到每个人的呼吸声。突然,凯蒂打破了僵局:“我好像明白这是一首爱情歌曲,但是为什么留给自己的都是悲伤,孤独,岁月,而不是去享受爱的甜美和幸福?”
  我说:“这支歌歌颂的是一种无私的奉献,不求回报,敢于牺牲的爱情。”
  路易插嘴了:“为什么你们不去歌颂那种敢于追求自己理想和希望的爱,而不是盲目的付出,没有任何回报的爱。”
  马里奥,这个生活在热带从没经历过鲜明四季的小伙子,说出一句更让我哭笑不得的话:“为什么要将冬天留给自己,我看不出这里面有什么区别,再说,冬天想留也是留不住的。”
  我真是服了我这些可爱的同学,更不知道该如何让他们明白这些使他们疑惑不解的问题。这种隔阂完全是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而这种差异就像是一堵墙,阻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