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救救青年,愈合伤口!

作者:蒋义海

——评小说《寻找》

  读完《寻找》,我掩卷徘徊,心潮滚沸,思绪万千,情不自禁,喃喃自语:这是一篇很有看头的小说!作品就象镜子一样,敏捷而清晰地反映了翦除“四害”前后的现实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作者的笔锋犀利,尖锐地为我们提出了人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在消除腐蚀青年一代健康肌体的毒素方面,尤其使人受到启迪。
  六十二年前,鲁迅在铁幕沉沉、黑夜漫漫的人吃人社会中,以他的《狂人日记》惊雷般地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迄今,看了小说《寻找》,闭目静听,这样的呼声犹响耳际,仍在轰鸣,不过,寓于了新的合意——“救救青年”!
  文学是入学。这篇小说除了刻画具有四十五年党龄的小亮“父亲”形象外,重点描绘的人物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乔晓阳、小亮、小娅和七、八个大学生。这些青年,由于所走的道路不同,因而性格、品质、精神状态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遭到了林彪、“四人帮”直接间接的戕害,从心灵到生活,都受到了今人惊愕的创伤!我们看到这些青年,不仅仅流下了同情的泪,更主要的是引起我们的忧虑、思索,及时地“寻找”疗救之方,以使他们尽快地愈合伤口,献身四化。
  乔晓阳,这个“烈士的遗孤”、红卫兵头头,真象高尔基所写的民族英雄“丹柯”,桀骜不驯,倾吐真言,掏出赤心,无惧于死!他紧跟潮流,响应号召,起来造反,参加武斗,串连农村,插队、参军,变成“现行反革命”,入了监狱。后来出狱,“跟随部队开赴到前线去了”。象乔晓阳式的老造反、老红卫兵,在我们的社会中为数很不少。他们“热爱党,热爱领袖,追求进步,崇仰真理”,曾不顾性命地去追求、捍卫真善美,可是由于林彪、“四人帮”耍阴谋玩诡计,他们一一成了政治骗子的“作嫁衣裳”。这深深地伤害了他们“敏感的心,这伤口的深重是一辈子也难以愈合的”。这些青年只晓得“造反”“革命”,但他们的一切行动都带有极大的盲目性,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干其事而不知其事之严重后果。象乔晓阳这样的老造反、老红卫兵,只要不是林彪、“四人帮”的死党和骨干分子,我们就没有理由蔑视、轻视他们,把他们从我们的队伍中推出去。他们受骗上当,为林彪、“四人帮”之流干了一些错事、蠢事,但我们只能把这笔帐记在林彪、“四人帮”身上。然而,由于事是人干的,乔晓阳式的青年毕竟干了不少错事、坏事,因此,我们决不能泰若处之、束之高阁,我们应义不容辞地去救救被林彪、“四人帮”欺骗、利用而开始害人。后来害己的乔晓阳式的青年,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分清界限,愈合林彪、“四人帮”给他们留下的伤口,使他们振作精神,激励斗志,与全国人民携手并进于新长征途中。如果不如此“救救”他们,他们中有的将会消沉颓废,有的将会庸碌苟生,有的将会落伍掉队,个别甚至发展成为无政府主义者、震派人物、危及社会治安,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四化”建设。
  小说中的“我”——小亮则是青年中的另一种类型。她与乔晓阳一同参加红卫兵、一同造反、一同下乡,因此他俩心心相印。但十年严酷的现实、曲折的生活,使他变得“太冷静,缺乏热情”了。她刻苦自学,“虽然在乡下时间多,可书并没少读”,往往因看书而忘了烧饭,她考上了研究生。但她的致命伤是只知道苦闷、苦读、苦斗,至于为什么——是为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吗?是为了实现“四化”吗?小亮心中惘然,甚至想都未想过。残暴的政治斗争,当权者走马灯似的变换,使小亮这样的青年对政治感到厌倦、“头疼”。小亮对乔晓阳爱情真挚而专注,但却是感情胜于理智的表现,在她的心目中乔晓阳是丹柯式的英雄,对林彪、“四人帮”在乔晓阳身上炮烙的累累伤口——比如语言过激、行动盲目等,她全然看不清了,因而这种爱情算不得什么纯洁、高尚。凶恶的林彪、“四人帮”的暗礁触翻了青年理想的船,使小亮式的青年失望了,但并没有绝望,他们仍在苦斗,“寻找”希望。不过,象这样只要“爱克司”(X),不问“马克思”(政治)的青年,如果我们不循循善诱,加以指导,医治他们的伤口,救救他们,他们将会变成一只失去罗盘的船。虽在茫茫的海洋上摸索苦战,但何时。甚至能不能到达党和人民指示的光辉的彼岸——实现“四化”,却颇成问题。
  小娅的七、八个朋友是粉碎“四人帮”后的大学生。从他们身上,看到某些青年己把生活上的“西方化”误认为现代化,他们陶醉于吃喝玩乐,出外郊游,馋于前汁鱼罐头,崇拜香港歌星,议论西方打斗片,留长发,哼圆舞曲,扭小步舞,狂欢作趣,美其名曰“思想解放”。他们既不要“爱克司”(X),也不问“马克思”(政治),胸无大志,鼠目寸光,不学无术,成了混世虫,只顾“寻找”一时快意,企求得到某种生活满足,享受某种精神刺激,但他们并没有攫取人的真正的幸福!林彪、“四人帮”“读书无用”的毒汁在他们的头脑中注射了、扩散了。他们对读一切书——包括文化科学和政治理论的书都不感兴趣,唯一的是沉溺子情欲、享乐、小我的旋涡中。我们对这样一些青年,仍需要伸出拯救的手,拉他们上来,加强前途、理想的教育。这样,他们迷于舞场上摆动的手,就会用来绘制“四化”的蓝图;他们滑于舞场上移动的脚,就会用来奋进在新长征途中。
  小娅在校受到一些迷恋西方生活的青年的影响,与那七、八个朋友气味相投,在“思想上”站在一起。她又与姐姐朝夕相处,受到潜移默化影响。她还具有刻苦钻研精神,“能说流利的英语”。然而,哼圆舞曲、跳小步舞、“寻找”个人乐趣、不问政治的伤口在她身上还是明显的。我们的责任是因材施教,分别对待,针对小娅这一类型“受伤”青年进行教育、开导,把他们从因中林彪、“四人帮”流毒而在政治上处于昏迷状态中抢救过来。
  救救青年,救救被林彪、“四人帮”欺骗、残害而心灵受到各种创伤的各种类型的青年、是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四个现代化、我们责无旁贷!小说就是这样深刻而生动地为我们提出问题、并诱发我们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药方,这是何等地具有普遍而积极的意义啊!
                  (原载《青春》1980年第4期)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