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新世纪能否告别官套话?

作者:陈建功

  难怪古人主张"开卷有益",不以翻检卷帙为疲。读过的好文章,偶尔翻出来一读,每每会浮想联翩。最近我就在重读孔尚任的《桃花扇》,不时地痛骂自己当年为什么如此愚蠢,《桃花扇》的许多妙处,竟然要等到今天才有所悟。譬如今天读了才发现,孔尚任笔下的士人典型:侯朝宗、阮大铖、杨龙友,竟在今日文人中一一可寻;譬如今天读了才想起,孔尚任笔下的李香君,比之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是早了一百多年的呀;譬如今天读了才更加感喟,孔尚任笔下的爱情,恰因为与时代相勾连,始得成就了这部名著的大格局;譬如今天读了才恍然大悟,孔尚任早就知道充分借用民间艺术资源,使其作品对社会氛围的营构对文化底蕴的开掘独具魅力……这些都是另一篇文章的话题了,姑且按下不表。
  与重读《桃花扇》大有所得一样,最近我又翻检出了曹操的一篇文告,叫《让县自名本志令》,读后心竟又砰然一动。
  恰逢1999年的到来,"跨世纪"渐渐成了个热门的话题。
  那么我们就谈"跨世纪"的曹操。 曹操也是一个"跨世纪"的"干部",其生也早,"跨"的是公元2世纪到3世纪。这篇《让县自名本志令》,小时候也是读过的。当年大概是受了那套《三国演义》小人书的影响,对曹操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偏见,白脸奸臣的模样挥之不去,因此对这文告没有读出个所以然。这次重读,或许因为本人3年前到中国作协任了行政职务,文件写了不少,且有"历尽浩劫尚有泪,写完简报已无诗"的慨叹,忽然有曹操一千七百年前写的文件,便想领教一番。
  曹操发布《让县自名本志令》的起因,是朝廷内外有人怀疑他窃汉野心,曹丞相认为自己得发一个文件,告诉老百姓:其一,有人见鄙人强盛且"不信天命之事","妄相忖度",疑我有"不逊之志",非也。鄙人之志,不过是封侯立功而已,今"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其二,然"江湖未静",为国家万安计,我决不会"慕虚名而处实祸",因为"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其三,尽管我"平荡天下,不辱主命",但想起介之推避晋封,申包胥逃楚赏,我还是因该更加廉洁自律才是,因此自请退掉三个县两万户的封邑,以减少一点世人对我的诽谤……一边读这篇文告一边想,我的天,这就是曹操丞相发布的"文件"吗?这哪儿是什么"文件",整个儿是一篇曹丞相的"心灵史"啊!这位曹丞相,真不愧是鲁迅先生夸过的"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先生还说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没有顾虑,想写的便写出来"(《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篇文告没有官话套话,写得如此简约严明,潇洒自如,朴实犀利,生气勃勃,实在是只有"思想解放"得曹丞相才做得出的。
  曹操的功过是非,有史学家去探讨,且不去管他。说说这篇文告的读后感,也不是号召各位"跨世纪"的朋友把我们的文件都写的如此洒脱如此随意如此个性凸现。如若那样,大概也就是我一个人为您欢呼雀跃,而您的顶头上司则会劝您去当作家而别再混迹于"新世纪"。然而我的苦心似乎也应该得到些许的理解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干部队伍里,官话套话是否还是太多了?废话连篇的简报,陈言充斥的文件,冗长沉闷的会议,给我们的岂止是昏昏欲睡的无聊和虚掷光阴的懊恼?它造就的是一群毫无生气毫无创见等因奉此思想苍白的"肉食者"!而只会说"官话套话"的"肉食者"大军,又如何面对新世纪民族的腾飞大业?
  新世纪将至,不妨向当年"跨世纪"的曹操寻一点启发。
  但愿跨世纪的青年干部能弃"官话套话"如敝履,多学一点朱熔基总理那样的实在坦诚,多一点趟"地雷阵",闯"万丈深渊"的实干精神,21世纪中国的面貌将大不一样。
  1998.9.28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