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
白酒与客人


  哈尔滨是一座特别能喝白酒的城市。这一点,估计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
  如果说,过去的哈尔滨人能喝酒,是因为天气冷,是因为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不高,更多的人要在户外作业(便是在户内作业,取暖也常常不尽如人意),这样喝点酒,取取暖,无可指责。
  而今,哈尔滨人仍然特别能喝白酒,就绝不是天气冷,或者与户外作业有关了。
  在哈尔滨喝白酒,一般都是豪饮。尤其是有朋自远方来,或者旧友故友重逢,更要开怀畅饮一番。而且,当今哈尔滨人豪饮的名堂与理由越来越多,比如商家的开业、公司的成立、建筑的奠基、生意的合作、各种会议的开幕与闭幕、各种展览的开馆与闭馆,再加上业务往来,例行检查,法定的节假日,正常的婚丧嫁娶,正常的生老病死,正常的升学与就业,正常的升迁与卸职,正常的离去与归来,正常的迎来与送往,都得痛痛快快地喝几顿酒。不喝行吗?不行,这不是太失礼了吗。
  眼下哈尔滨人喝酒,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一套了,仅仅是将客人们请到食堂,弄几个菜,客客气气就行了。或是把亲朋好友,请到家里,弄几个炒花生米、炒鸡蛋之类,说说远方的故事,城里的新闻,个人的状况。
  现在喝酒,基本都是大喝,而且大都去有模有样的馆子。
  常常是来一两个客人,作陪的却有七八人,或者一二十个。
  大致是这样:
  大家分宾主坐好,菜单儿客气地推来推去,先请客人点,客人被逼无奈,只好点一个。然后,按着官职的大小,依次地点下去。问喝什么酒?自然是白酒,再加啤酒。女士小姐实在不能喝的就来点啤酒,的确不能喝的,先喝点饮料,然后再说,喝着看。
  接着,按宾客的官级大小,按陪客的官级大小,依次斟满白酒。一般都是先用小杯——一两一杯的,而后用大杯——四两一杯的。
  主陪把一两一杯的白酒端起来了,笑吟吟地对大家说,说什么呢,无非是欢迎之类、指导之类、协作之类、友谊之类的客套话。然后,提议者为了让大家都把自己跟前的白酒干了,说:“我先干一杯,这一杯不算,然后,我再倒满,我们大家都举杯干了。好不好。”好声一过,他便先自干掉了一杯,马上有人再次给他斟满,于是大家共同举杯,碰杯。碰杯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杯要比人家的杯低下一节,以示自己的谦卑,然后,一仰脖都将自己手中的白酒干了。
  接着是:“吃菜吃菜吃菜!”
  一阵咀嚼声之后,有人站起来再度举杯。又有什么名堂呢?大约是为同龄人,或者老相识,或者老领导,或者老部下——干一杯!
  干吧!都干了。
  接着又站起一个人来,擎着酒杯,代表本部门,或者代表自己,或者代表没来的谁谁谁,干一杯,请。
  于是,又干了。
  这席面上的节目,大致相同,是轮番敬酒,轮番干杯。
  喝得差不多了,豪饮这才真正的开始了。女士小姐上阵了。又有人兴奋地叫来几瓶白酒,小杯不行了,大杯斟上,干!外地客人见了,早已吓得面如土色,不要说英勇参战,连招架之力也没有了。
  但是,不行!不干也得干。不干也太不够意思了,喝!我倒要看看你喝了能怎么的,不就是一死吗?死了就当睡着了,干!
  于是,又干了。
  这时节,都喝得容光焕发,兴致勃勃的了。
  于是有人建议某某某给大家唱一个。某某某便羞涩地放下筷子,说:“好。我这支歌就献给×××,希望大家能喜欢。”大家就鼓掌,喊:“好——”。某某某清了清嗓子,开始唱了,还伴有动作和那样的眼神儿。一桌人笑得前仰后合的,一个唱完了,另一个再接上,大家轮着唱。
  从酒桌上看,好像这个城市毫无希望了似的。
  不仅仅是唱,这期间酒还得喝。像鱼头酒、鱼尾酒、鱼眼睛酒、鱼身子酒、摇头摆尾酒名堂就多了。就喝吧。
  酒喝到这份上,称呼也变了。变成了“哥们”、“大哥”、“老弟”、“妹妹”、“亲爱的”、“我情人”、“爷们”、“相好的”,总之,一切都一塌糊涂起来。而且相互勾肩搭背,或哭或笑,或憨或奸,倾吐衷肠了。喝多了的,开始使酒骂座,骂这个不够意思,骂那个不是东西,骂谁谁谁坑过他,骂谁谁谁压过他。于是,就有人劝,功者也是一塌糊涂、不伦不类。在劝与骂之间,还要喝进一些情绪酒、气氛酒、够意思酒、委屈酒、原谅酒、陪礼以及“门前清酒”。
  白酒都喝完了,再喝啤酒,啤酒不算酒。又是一阵豪饮,喝到最后,至少得有一半人喝醉了。
  当然,喝酒也有斯文的。三四个人,一瓶白酒,就这些了,大家平分。喝完拉倒。这种喝法,是大家还有事儿。属于小酌。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主页